1.自以为是的人。他们喜欢指手画脚、高谈阔论、纸上谈兵,却是光说不练。他们很固执,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即使这些意见很有建设性。
2.太过沉默的人。他们在团队中从来都不发一言,不否定别人,也不肯定别人。他们就如同《生化危机》里面的僵尸一般,面无表情,没梦想,没激情。原地踏步、安于现状就成了他们身上的标签。
3.观摩的人。他们人在团队中,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立场。他们很难融入团队,总是把自己当做局外人。他们通常也是不求上进的人,喜欢过得过且过的日子,放纵自己、自制力差,不服管束,不守规则,或者是做一些无关的事打发时间。
4.喜欢传播小道消息、散播流言的人。他们有了问题之后,不用正常渠道和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沟通,而是私下操作。
这四类人很容易招致其他成员的反感,不利于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如果团队中有这些人,就应该尽早将他们请出去,否则他们就会像污水一样污染整个团队。
四要:
1.是个好人,品质不错的人。这个就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这是相互信任的基础。如果你的合作对象是一个挑拨离间、斤斤计较、心胸狭隘、阳奉阴违的小人,那合作还能继续下去吗?
2.互补性很强的人。人有所长,必有所短。选择的时候要看清其长,以后也要学会包容对方的短。所谓取长补短,是取别人的长补自己的短,此为团队的真正价值。长城不是一人筑成,想做出点成绩,就得有做事情的开放心态。
3.能沟通的人。企业管理有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离开沟通,管理只是一种设想和缺乏活力的机械行为。沟通是企业组织中的生命线,好像一个生命体中的血管一样,贯穿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促进身体循环,提供补充各种各样的养分,形成生命的有机体。所以,找到一个能够沟通的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
4.文化比较接近的人。有三个兄弟一起创业,老二去日本留学工作多年,留日工作期间就和哥哥弟弟一同创业,他负责从日本引进资源,老大、老三负责国内的市场经营,本来干的不错,老二回国后,不到一年时间,和兄弟们打了起来,把好端端的事业给闹散了。当然也有不少长期留学和工作于美国的人,和国内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及朋友一起裸体创业,走不了多久,就开始闹分裂了,原因就是文化的差异,大家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差异比较大,容易起纷争。
有一句话说的很有哲理:“合伙创业就好比结婚做夫妻,成与不成,就看婚后三年。”一旦挺过了这段“磨合期”,这个“家庭”就算稳定下来了。
曾经与人合伙,创立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的香港富豪郑裕彤在总结其创业经验时,更是以“二十三字箴言”强调合伙人的重要性。这“二十三字箴言”是:守信用,重诺言,做事勤恳,处事谨慎,饮水思源,不见利忘义。
总之,理想的合作伙伴不仅是一个能够给你提供资金、人脉、市场或其他方面帮助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应该是一个能让你信任、尊敬、同甘共苦的人,是一个和你有着相同的价值观的人,是一个能与你的才能、性格及其他方面相互补充的人,当然他不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或亲属。
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有一天,住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吗?”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但钟声空泛、疲软,缺乏浑厚悠远的气势,因而就没有感召力。”小和尚没办法,只好到后院去劈柴挑水。
在一个合格的团队里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队友万万要不得。没有好的团员,说什么都白扯,就算临时搭起了场子,也只能演一出闹剧。
好朋友未必是好创业伙伴
电影《投名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位草根出身的创业者,开办了一个叫“山字营”的公司,专司替人攻城杀人,其最大的雇主是清政府。寒风陡峭、茫茫飞雪,一群衣衫褴褛的创业者就这样出发了……
兄弟三人带着800人投奔狄公时,首先遭到几个官员的一顿耻笑,但三人能够忍辱负重,随着用自己的子弟兵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斗胜利,也赢得了众官员的刮目相看,信任也随之增加,兵力由原来的800人增至一个营,后又到四个营……
身为总裁兼大哥的庞青云,具有企业家精神,深谙经营之道,善于资本运作,但在公司运营中却与二把手赵二虎产生了分歧,害死了二虎,后来被前来寻仇的三把手姜午阳杀死。公司宣告破产。
三兄弟的冲突是什么呢?从表面上看是女人的缘故,其实不然。即使没有女人,三人的冲突也是必然的,而这种冲突的根源在于他们的价值观的冲突,尤其是大哥和二哥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是难以调和的。
这种情形不光发生在电影里,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因共同理想一起合伙创业,大家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共同畅想未来,期望在未来的创业路上一帆风顺。然而,渐渐却发展成兄弟反目,朋友成仇。
周舟原本就职于一家民营企业营销策划部。2010年5月,一直自营服饰店的好友小方从上海出差回来,跟周舟说起一个时尚用品品牌。周舟上网一查,该品牌不仅款式新颖时尚,并且价格低廉,消费群较为广泛,很有市场前景。
小方力邀周舟合作。两人谈好合作事宜,小方负责进货,周舟负责整体营销,2010年9月,周舟正式辞职开始创业。
好友成了同事,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忙时谈工作,闲时聊心事。不想这距离一近,分歧就来了,有半个月的时间,两人竟为私事的观点分歧,争得不相上下。糟糕的是,分歧影响到工作:小方很满足于一对一的传统卖货方式,而周舟则想走加盟连锁路线,小方认为她眼高手低不务实。
做了多年的朋友,周舟现在才发现两人性格水火不融:小方喜欢喋喋不休纠缠细节;而周舟则认为凡事点到为止,无须多说。有一度两人为避免矛盾,言行都小心翼翼,压抑自己,迁就对方,形成了“回避矛盾——压抑迁就——爆发冲突——互不相让——感情受损——矛盾加重”的循环模式。憋了太久,2010年12月,因为宣传单发放的小事,两人前所未有地爆吵起来,气急之下,周舟说:“这样下去没法合作了。”而小方毫不示弱:“无所谓!”之后不欢而散。
短暂的合作,令多年友情毁于一旦。现在,每当独自一人时,周舟回忆起同学往事,在愤怒和怨恨之中不免又有些后悔和惋惜:挑选创业合作伙伴,看来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自古道“生意好做,伙计难合”,有多少好朋友因为合伙做生意到头来弄得分道扬镳。所以再好的朋友如果说想在一起合作做生意千万要慎重。
三个好友合作创办了一家食品公司,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这三位合伙人可谓“梦幻组合”:甲曾获EMBA学位、具有丰富的生产运营管理经验;乙是某项食品技术的发明者;丙有现成的市场关系,而且其家族企业也是从事食品行业。这样的组合,从表面上看优势互补,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组合。然而在创建团队之初,他们在生产观念上就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责任、权力、义务的划分也不清楚,丙认为甲装防火设备的决定是浪费资金;甲对丙挥霍性打点客户的做法无法理解;面对市场走下坡路,甲与丙将责任归咎于自认为是功臣的乙身上,他们认为是乙泄露技术秘密。三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组建的公司前景也跟着黯淡,业务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合伙做生意,不能仅凭一时冲动,认为我们是铁哥们,不会出什么事的,而是要先把困难想充分了,别等到真出问题了弄得措手不及;在一起做生意既要互相信任,又要洁身自好,不要总是疑邻盗斧,如果大家都想着多奉献少索取,自己吃点小亏不要紧,别亏了朋友就行,这样合作起来还会出现什么问题吗?
先小人,后君子,制度不能缺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制度,在某一段时间也许能混下去,甚至在某一阶段、某一件事情上还会显得很有效率,但是从长远和整体上来看显然是不行的。
中国台湾地区首富郭台铭曾说:“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除了那些基础实验室的研发人员,其他像做主板和笔记本电脑的研发人员同样也要在严格的纪律的约束下工作。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都要有完善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否则组织就会呈现涣散的状态,如同一盘散沙,甚至会漏洞百出,最终走向灭亡。
我国历来有句俗话叫:先小人,后君子。意思是说双方凡有金钱方面的合作或交往一定要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以免将来反悔。在创业初期,为了保证以后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纷争,一定要挖空心思建立一份一丝不苟的合作协议,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都写进这份协议中去。许多人都认为生意忙、感情好,写书面协议太麻烦,结果就是不欢而散。
2008年王飞大学毕业。这时候,他的高中同学李建找到他,想和他一起创业,开办一家中介公司。经过考虑,王飞同意了。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办好了手续,租好了房子。看到马上就要开业了,李建提出要约法三章,明确权责。王飞觉得两人是要好的朋友,没必要弄得那么正式,为这事儿两个合伙人第一次红了脸。回家之后,王飞向父亲吐苦水,可是,父亲却支持李建的做法,劝服了王飞。
王飞最终也欣然接受了约法三章,现在他们的公司已经搞得很红火了。
王飞的故事说明,不管团队成员之间的个人关系多么好,都应该明确权责。因为这是创业,这是在做事业,是在商场里征战打拼,并不是讲义气、讲关系的时候。
创业的时候,必然要组建一支团队。既然称之为团队,而不是团伙,那就需要有规范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否则,团队本身只能成为一团乱麻。没有制度可循,创业只能失败。
如何制定最有效的制度,这一问题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难题。请看下面的这个小故事。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保证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以人管人总是有漏洞可循的,因为人都是有弱点有感情的,制度却能起到人所不能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