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纯爱慢穿之漫漫人生路
58745700000037

第37章

正捧着机械线路图看的兴致勃勃的陆瑾亭闻言抬起头,不明所以的回道:“是呀,这半个月我和师傅都是夜班。”

“那就好,这钱和本本给你,明天你下夜班之后到世贸商厂那边去,给家里买些菜回来。”

“啊?妈,我不会挑菜呀?”向来都是在家中干体力活的陆瑾亭茫然的说道。

“不会就学,你看你爸,家里家外啥都利索,你咋就不行?”

陆瑾亭还想再说什么,陆瑾瑜却凑到他哥的身旁笑嘻嘻的说道:“哥,没事,你不会我帮你。”

陆瑾亭闻言这才松口气似得说道:“那太好了。”

陆瑾钰闻言在一旁偷笑,心说傻哥哥,四哥有多滑头你还不知道,这回买菜剩下的零用钱你最少得分这小子一半。

陆妈妈显然也是想到了,瞪了四儿子一眼,在看看憨厚的大儿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陆瑾钰一看他妈妈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三个月的零用钱肯定是不用在想。

果然,还是得多练练笔,从别处想办法。

陆瑾钰第一篇打算发表出去的文章,是一篇散文,内容是家中种植的花卉,选择投稿的目标则是市里的周报。

文章的内容并不长,文字朴实言语精炼,陆瑾钰将文章的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这样比较好排版,而且如果被录用,他也好计算一下千字的稿费是多少。

说实话,陆瑾钰并不知道现在这个年月报社或者杂志社是如何给作者发放稿费的,现在可没有银行卡这种东西。

以前只是隐约听说过,那些知名作者的大笔稿费都是电汇转过来的,陆瑾钰这种估计肯定不会是这种情况,所以大胆的猜测一下,会不会对方是给邮回来的?

有这种想法的陆瑾钰在书写信封上的地址的时候就格外细心,并且决定如果稿费真的是邮寄回来的,那她以后就留以后上学的县高中的地址。

第一封稿件寄走之后,时间也到了八月末,陆瑾钰为自己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涯着手做准备。

陆瑾钰的录取通知书信封里有给新生统一发出的一份告知书,里面明确的告知了新生们入学报道应该带的东西,除了应该缴付的各种费用之外,还要求有住校需求的学生们要自带行李。

陆瑾钰问了家长,他上高中之后需不需要住校,他老妈说不用,厂子里每天早上都会有好几辆大巴车送厂职工与职工子弟去市里,最早的一辆六点二十就会出发。

虽然这些大巴车进城之后的终点站是电业局,但是为了照顾学生,他们会在路过市、县高中的时候停下送孩子们上学。

晚上放学的时候也一样,最后一辆大巴车会等在市电业局的门口,七点多钟才会往回开,就是为了方便正在县内与市内各所学校上学的孩子们。

燕城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可以考证出来的历史就超过一千五、六百年。

当年这座城市还曾经成为过一方政权的国都,虽然那方势力最后被剿灭倾覆,但燕城的古城区却还是遗留了一国之都的风采。

后来地方规划的时候,燕城县因为先被设立,所以就被规划到了老城区,燕城市则在老城区东西两侧的荒地上重新建成。

如今几十年过去,随着逐步的建设,老城区与新市区早就已经融为一体,所以燕城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格局,县城在市城之内,城市包围了县城。

所以到了现在,乡下人进城说的就是市区,只有特指老城区的时候,说的才是县城。

陆瑾钰了解了这个情况后点点头,心说不用住校倒是能方便不少,那他只要准备好学习用品就行了。

对于小儿子采购新学期学习用品的这件事情,陆妈妈倒是没在固执,痛快的给了钱,不过给的时候嘱咐了好几次,说这只是给他学习用的,叫小儿子不要多想。

陆瑾钰偷笑着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钱,对他妈妈这种硬是要嘴硬的习惯不予评价。

其实陆瑾钰的学习用品并不是太缺,新的课堂笔记什么的,上一次跟着姥爷去城里的时候也造价就买好,如果真的说想要在添什么,有着赚稿费心思的她倒是觉得自己需要一根好一些的钢笔。

陆瑾钰现在正在用的那根钢笔,就是楼下商店里买的普通货,七块六一根,比较便宜的那一种。

其实陆瑾钰已经觊觎姥姥的那根英雄金尖笔很久了,但是他姥姥说,陆瑾钰现在硬笔功夫还只是及格而已,用这东西纯属浪费,让陆瑾钰一直深感遗憾。

握着手里的几块钱,陆瑾钰陷入了沉思,他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在添一些自己的小金库,好买一根质量上乘的钢笔,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且买了好钢笔也不会亏,那东西只要用心使用一根就可以用上十几年,比如他爸爸现在正在用的那一根,就是他退伍的时候他老连长送给他的,这么多年了依旧好用。

就在陆瑾钰打定主意准备找时间到市区去买一根好钢笔的时候,镇子那边突然传出消息禁止户口迁入,随即市里公布了药厂将要扩厂招工的具体事宜。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了不少人一个措手不及,随即便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一大队温家村,在市里公布消息的第二天,就有不少人家一早就赶去公社那边打电话,目的就是为了给家中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力们一个消息,家里药厂就要再度招工了,公社这边有名额,符合条件的赶快回来呀。

温家村内温长贵正在与他爷爷跳脚,十分不情愿的说道:“爷爷,我不要去报名,我年纪不够,只能先做学徒工,一个月就给那么十几块钱,还不是正式的,这班上着多没劲。”

他爷爷闻言比他跳的还高,挥舞着赶牛的鞭子向着孙子说道:“学徒工怎么了?谁不是跟着师傅学出来的?你惠丽姑姑家的大小子就是学徒工,还一学就三年,人家都没说啥你哪来那么多意见?我告诉你这次是你运气好,赶上药厂要学徒工,你这年纪才能去上,不然你就算是想去都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