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体育健将
5873000000003

第3章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1)

健康的身体能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科研和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是促进人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维持、加强生命活动,延缓人体衰老,促进人类进化的有效手段,健康的身体能抵抗各种疾病的入侵,预防各种疾病,具体表现如下。

1.预防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报道,在美国每死去的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血管病,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亦居首位。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

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呼吸过程加深,会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身体适应能力较强,其呼吸显得平稳、深沉、匀和,频率也较慢,安静时的呼吸频率为7~11次/分,而不锻炼的人呼吸频率为12~l8次/分,女性比男性快2~3次/分。

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锻炼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坚持锻炼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常表现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壮的表现。

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人的血糖水平很高,如果病人不加控制,还会引起许多其他健康问题,如视力减弱和肾亏等。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由于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个体产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6.预防骨裂

骨质疏松会引起骨裂,骨裂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均会发生,在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中比较普遍。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骨质密度和骨的强度达到预防骨裂之目的。当然,体育锻炼对于骨质疏松病人也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7.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

人类老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身体活动能力的逐步衰退,尤其是60岁以后,身体活动能力的退步尤为明显。我国有句谚语:“老年勤锻炼,拐杖当宝剑。”事实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使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退化减慢。

8.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

过分肥胖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容易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寿命缩短。如果一个人的皮下脂肪超过正常标准的l5%~25%,那么,他的死亡危险率会增至30%。俗话说:“长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由于体育锻炼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性,故可以控制体重,改善体形和外表。

9.减缓心理应激

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应激。应激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身心反应,来自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生活等等,体育锻炼则可使人忘却烦恼,心理放松。

10.延年益寿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延年益寿。其主要原因在于: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俗话说:“身体锻炼好,八十不算老;身体锻炼差,四十长白发。”一项持续30年的研究显示,不锻炼的人比经常锻炼的人早逝的可能性为31%。

一个标枪头

教练生气地骂着运动员:“你把标枪扔上了观众席,扎在一名观众身上,连枪头都扎弯了,”他吼道,“你知道配一个标枪头要多少钱吗?!”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素质发展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与灵韧等机能能力。身体素质的水平是建立在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健康水平的基础上的,也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体育锻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走、跑、跳、投、攀爬、滚、翻、钻、悬垂、支撑、推拉等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在中小学生阶段,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是发展提高的黄金时期。因而在中小学阶段,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对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在形态、生活和运动能力方面,遗传因素的作用很大。他们指出:“将18岁的儿子身高和其父母的平均身高相比较,发现矮个子父母的儿子比高个子父母的儿子矮14.8厘米。”

前苏联学者研究子女与双亲身高的关系,认为父子这一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45~0.46),而父女间这一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200~0.382),表明根据父亲身高预测儿子身高更准确些。相反,根据母亲身高预测女儿身高则更准确些。

在动动方面有天才的父母所生的孩子,后来成为运动员者居多。有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排除家庭环境的影响,认为优秀运动员的孩子约有50%的可能表现出有运动才能,但这种才能不一定是他们双亲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当然,这种遗传可能像父亲的,也可能像母亲的。运动才能的遗传问题,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人的相对肌力,受遗传影响较大(H=0.643),而绝对肌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而不是遗传因素。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受遗传因素影响各有不同,受遗传因素影响较明显的有反应速度、一般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力与弹跳力。国际研究一般认为灵敏素质受遗传因素影响也较大。在运动能力方面,走和跑的生物力学结构,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较大。

最大吸氧量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的影响(H=0.200~0.750)。有人认为最大吸氧量受遗传影响的有93.6%,最大脉搏频率受遗传影响的有859%。无氧代谢能力比有氧代谢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则更大(H=0.70~0.99)。

江苏省某中学一个班级的调查表明,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一年后,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及运动成绩时显提高,其中100米跑成绩提高2″18,跳高平均提高19.4厘米,推铅球成绩平均提高2.44米。

1.骨骼的生长决定了身高。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中小学生骨骼健康地生长与发育,这是非常重要的。身高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四肢长骨不断地加长。在四肢长骨的骨干与骨骺(长骨两端膨大部分)之间,儿童少年时期有骺软骨,这层软骨不断变成硬骨,又不断生成新的软骨。这样,骨头就不断加长,这个生长过程在儿童少年时期十分旺盛,一般要到20~25岁左右骺软骨才完全骨化成一条骺线,那时骨就不再加长。在骨头生长旺盛时期,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对骨的血液供应,使正处于旺盛造骨时期的骨组织获得更多原料,从而加速造骨过程;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使骨骼受到各种刺激,对骨骼的生长十分有益。经调查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10-14岁的学生要比同龄的不经常锻炼的学生身高高出4-8厘米。

体育锻炼除有助于骨骼生长以外,还有助于使骨变得更加坚硬,对人体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一般地说,骨的抗压能力比花岗石大25倍,比砖头大30倍,一个体重70~80公斤的人站立时胫骨(小腿骨)可经受1.5~3吨的重压而不致折裂。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肌肉的牵拉和重力作用,使肌肉附着在骨上的骨突起部位增大。运动对骨的机械性刺激增加,使骨的细胞代谢更加旺盛,加上运动使血液循环加速,更快更多地供给养料,于是使骨骼增粗,骨外层的密质增厚。骨松质的公布与肌肉的拉力和人体重力的作用相适应,骨小梁的排列更加合理。久而久之,骨的坚固、抗折断、抗扭曲性能随之得到提高。在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机体受到阳光的照射,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和对钙磷的吸收,使骨变得更加坚硬,能承受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