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风俗信仰和民间节庆都是“人造的”,根据什么造的?根据需要造的。
就拿中国人的三节来说吧!
春节、端午、中秋,合家团圆,连远在外地的都得赶回家。
多巧妙啊!春节过四个月是端午,端午过三个多月是中秋,中秋过四个多月又是春节,一年正好分成三段,每隔三四个月,大家团聚一次。
再想想,端午、中秋和春节,是不是田里比较不忙?农历五月初五,春耕已过;八月十五,秋收未到;至于春节,更是最冷的时候。田事已过,仓廪丰实,有钱有闲,正好过节,连结婚都常常赶在这些天,所谓“娶儿媳妇好过年”!
为什么娶亲也要挑这时候,因为大家比较宽裕,红包送得多,有闲来参加婚礼,天冷正好穿得厚实华丽点。而且漂亮喜气的衣服,今天穿着结婚,明年后年还能继续穿着拜年。至于喜宴吃不完的菜,天冷,搁几天都不会坏,要是换作夏天,只怕隔夜就馊了。
◎谁在冬天龙舟竞渡
人造的节日,全根据人的需要。那些龙舟竞渡救屈原和中秋月饼里夹情报的故事,固然确有其事,如果不是时间配合得巧,只怕也用不上。
不信你想想,如果屈原延后三个月投江,还有端午节吗?就算有,八月初赶回家过端午,隔几天又赶一趟过中秋吗?
再想想,如果屈原在春节的时候跳汨罗江,天寒水冷,还会有龙舟竞渡吗?
◎回门酒吃中午
今天春节,我在台北儿子家过年。年初二,媳妇要回门。我说好哇,一起去看看亲家,于是把晚上的时间空出来。
没想到当天早上儿子叫我出发,我说:不是吃晚饭吗?
儿子说:不!照他们的习俗,女儿回门,是吃中饭,不是吃晚饭。
我问:为什么?
儿子摇头,媳妇也摇头,只说是传下来的习俗。
隔天,我跟个研究民俗的朋友碰面,问他这事。
朋友一笑:“简单嘛!以前交通不方便,女儿回门,还要赶回家,晚上天黑路远,怕不安全。做爹娘的为女儿着想,所以请中午不请晚上。传久了,为了给个道理,就变成迷信中午回门比较好了。”他还说,“‘走春’也一样啊!走春又叫踏春,又因为春的发音很像‘有余’,于是迷信走春能年年有余。我妈就迷信走春,说过年要出去走春,而且家里一定要有人来走春,来走春的人越多,家越发。”他又笑笑,“根本是倒果为因嘛!不是拜年的人越多,家里越会发,是家里越发,来拜年的人越多。换句话,‘送礼的人越多,越会官运亨通’,还是‘官运越好,送礼的人越多’?”
◎新人来,红包来
“走春”虽然受欢迎,另外一种走春可就不一定了。
一对新婚夫妇到人家做客,按说可以来喜气,在好多地方却不见得受欢迎。尤其是家里有未嫁未娶的,会怕那对新人把家里的“喜气”带走。
如果不得不住,怎么办?
送红包!那对借住的新人一定得包个大红包给主人,算是把喜气留在那家。
◎年年坐上座,渐渐入祠堂
算命更是如此。
如果你今年初学,为人排个紫微斗数,算个姓名笔画,或看看手相,八成不要钱。
但是当你越算越准,找你的人也越来越多,就算你还不收钱,只怕也会有人劝:“还是收吧!不然你莫名其妙地泄露天机,老天不高兴,会折你的阳寿。”
于是你开始收钱,业余成了专业。
多好!你是借着那迷信,顺理成章地收钱。不是你爱钱,实在是因为不能无故泄露天机啊!
◎开张不能打折
做生意开张也一样。
他开张,你去捧场,吃大餐、买东西,心想他一定会给你不错的折扣。
可是除非他有“新张特价”,可以照特价来,如果你另外要求打折,他八成说:“对不起!迷信耶!开张朋友捧场,不能减价,减价会不吉利的。”
你一听,还好多说吗?
◎送画不能送裱
我是画家,连画界都有迷信,就是送画不送裱。
今天你有喜事,请我赠墨宝一张。我只管画,可不能为你装裱好了给你。再好的交情也不行,据说这样对我不吉利。
多好哇!就因为有这迷信,让我省了不少裱褙装框的钱。
请问,是哪儿来的这么好的迷信?
打包票,一定是我的同行,而且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同行“发明”这迷信。为什么?为了给自己省钱!
回到文章一开头的那句话,所有的风俗信仰、民间节庆都是“人造的”,人根据什么造的?根据需要造的。
你信吗?对你有利,就信吧!否则,大可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