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靠自己去成功
5836400000014

第14章 写给女儿:再试一次就成功(2)

因为当时大家都在地表淘金,他却相信地底下也有,于是他往深处挖。

那工作比在河里淘洗金砂辛苦多了,而且每天只挖出一块块坚硬的石头。但是当别人放弃时,只有他坚持到底。

结果,他挖到一个绵延几百英尺的矿脉,有金又有银,而且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爸爸已经很久不曾在台湾演讲了。这件事你一定知道,因为每次有人打电话来,妈妈接电话,都会说爸爸气喘,不能讲。

在台湾,爸爸的秘书也一定这么婉拒别人。

但是你知道有一年爸爸讲了一场,而且是爸爸亲口答应的吗?

为什么?

因为那天已经很晚了,爸爸还在办公室,突然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请爸爸去演讲。

“你为什么这么晚打电话来?”爸爸好奇地问那个学生,“你怎么知道我会在?我很少下班之后还在办公室的,只有今天被你碰上。”

“因为我要试一试,而且我已经试过很多次了,你的秘书都说不行。可是,我还要试一次。”那高中女学生说。

爸爸真感动,加上那阵子台北天气好,爸爸不气喘,居然就答应她了。

提到电话,再说件事给你听——

有一天我有急事要向一家出版社请教,就叫秘书打电话去。

“他们下班了。”秘书说。

“你怎么知道?”爸爸问她。

“因为已经七点半了,”秘书回答,“有哪家公司七点半还不下班哪?”

爸爸一笑,问她:“那么,你现在在做什么?你不是还在上班吗?”指指电话,“你试试看!”

结果,电话居然通了,那家公司也在加班。

“你们居然也在上班啊!”他们老板笑了起来,“我还以为只有我们上到这么晚呢!”

两个人大概因为彼此欣赏那种拼命的精神,居然由请教、讨论,变成合作。

孩子,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吗?

爸爸要告诉你四个字——

再试一次!

挖一口井,在你放弃之前,再试一铲!

电话打不通,在你放弃之前,再试一次!

计划不成功,在你放弃之前,再试一次!

考试不过关,在你放弃之前,再试一次!

网络上不去,在你认定机器有毛病前,再试一次!

东西坏了,在你扔掉前,再试一次!

有一天,每个人都说不可能打开的瓶盖,把它接过来,再试一次!

有一天,每个人都说你没希望的时候,不要气馁,再试一次!

很可能,你这一试,就成功了。

何必再回头

用明天成功的快乐,去疗治你昨天失败的伤痛。

而别把昨天失败的伤痛,带到今天,造成你明天再一次的失败!

爸爸从台湾打电话给你,问你露营高兴不高兴。

你的语气好怪,说吃不好、睡不好,还要当服务生,为别人端盘子,结论是“不高兴!再也不参加了”。

你放下电话,气嘟嘟地走了,由你妈妈跟我谈。我才搞清楚,你其实不是为露营不开心,而是因为“自然”没考好。

“她准备得很好,可是没看清题目,一共只有两题,而且两题都没看清,只答了一半,所以才拿五十分。”妈妈说,“露营之前,她老师就宣布了分数,她那时还不知道看错题目,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只有五十分,就回家怨,说老师一定看错行了。接着去露营,她八成还放在心上,一路怨,一路猜,心里不平,所以一路不高兴。”

大概妈妈的话被你听到了,你抢过电话喊:

“我就是不高兴!老师出题太诈了,一不小心,就看不到最后的题目,我要去跟老师说,我不是不会,是没看清题目。”

孩子,挂上电话,爸爸写了这封信给你,要告诉你几个故事——

爸爸二十多年前,在台湾的电视上主持了一个叫《分秒必争》的节目。那节目是益智抢答的方式,题目多半是爸爸出的。

你知道爸爸比你老师还诈吗?

爸爸会故意出“著名文学家、《浮士德与魔鬼》的作者歌德,是德国人?”然后在念题目的时候,故意把“歌德”和“德国人”中的“德”,念得特别大声。

参加比赛的学生一听,就猜爸爸是想用“德”字相同来骗他们。

于是他们答:“不对!”

岂知道,歌德确实就是德国人。

还有一次,爸爸出了一串题目,先问了好几题,都是医学方面的问题,接着再问:

中国传统所说的“三多”是什么?

作答的学生,想都没想就喊:“多吃、多喝、多撒尿。”

岂知那是糖尿病的“三多”,不是中国传统所说:“多福、多寿、多男子”的“三多”啊!

至于当爸爸在美国教大学的时候出题就更诈了,譬如,我在课堂上教学生:

把贝壳放在烤箱里高温烤过,再磨成粉,调上胶水,可以做成“蛤粉”这种白色颜料。

爸爸在出考卷的时候,就写——

把贝壳放在烤箱里高温烤过,再磨成粉,调上胶水可以做成“蛤粉”这种黑色颜料。

十个学生有八个答“对”,你知道他们后来也跟你一样反应吗?

他们大叫,他们不是不会,是没把题目看完。

问题是,谁让他不看完呢。

这世界上许多致命的错误,都是因为想当然,没看清楚造成的。

一架声誉卓著、被认为最安全的航空公司的班机,在机场失事,死了好多人。

你知道那是怎么造成的吗?

因为在大风雨中,飞机走上正在施工的跑道,滑行、起飞,撞上了工程的水泥栅栏。

机场其实早作了通知,告诉各航空公司,那跑道在维修,得改走另一条。只是,机长可能走习惯了,也可能因为施工的跑道上仍有灯,于是想当然,开了上去,也开上了死亡之路。

爸爸还要跟你说件事。

有一阵子,爸爸在台北被人倒了笔钱,很不开心。一天走在路上,心还想着那笔钱,过马路,一个不小心,差点被车撞了。

爸爸突然醒悟——我何必为那点损失不开心呢?如果因此而闪了神,出了车祸,不是损失更大吗?

于是爸爸不再去想那损失了,爸爸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最重要的是注意自己,再努力,赚更多的钱,于是那损失不但算不得什么,反而成为爸爸再奋起的力量。

想想!你现在的情况不是一样吗?

没看清题目,不是老师的错,是你自己的错,你应该由错误里学习,知道“想当然”是最容易出错的,于是以后凡事都能慎重,由头到尾先弄清楚,再行动。

人生有无数个考试,你也应该立刻放下心里的不安与不平,面对下一个战斗,而不是一直回头怨叹。要知道,摔下坑的人,如果一路走,一路回头看那个坑,只可能再摔下另一个坑。

你要站在坑边,看清楚、想清楚,得到教训。接着便面对自己前面的路,再也别回头!

孩子!五十分已经考了,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是如果你以后能因此而不再粗心,接下来考许多一百分,那五十分又算得了什么呢?

记住!

用明天成功的快乐,去疗治你昨天失败的伤痛。

而别把昨天失败的伤痛,带到今天,造成你明天再一次的失败!

向前走?别回头

人是要往前看的,尤其年轻人,更要把眼睛放在远方。

我们去杰克叔叔家,拿他拷贝的光碟,那是妈妈为你录影,再请杰克叔叔用电脑制作的。

一进门,杰克叔叔就秀给你看,他怎样把杂音消除,又校正了钢琴伴奏的一个音,还问你要不要用电脑把节奏调快一点,表现更好的小提琴技巧。

你断然说不要,因为那是欺骗,你要靠实力被录取,而不是制作一个假的演奏光碟送审。

于是杰克叔叔把他拷贝好的光碟播放出来。你坐在那儿,侧着头专心听。妈妈和乔伊阿姨、杰克叔叔在厨房聊天,我则坐在客厅陪你。看你一边听,一边不断露出惊讶的表情,还歪着头,做出不解的样子。你听了一遍又一遍,脸色也愈来愈不对劲,终于开口了:“为什么强音都不见了,弱音又变得那么强?我拉的真是这样吗?”

但是杰克叔叔把你原来的录影带放出来时,效果也差不多。

才出门,坐上车,我从后视镜里就看得出,你的眼眶红了,一个劲儿自言自语地说:“原来我拉得那么烂。”又说:“一定就如同杰克叔叔说的,是因为妈妈录影时太靠近,录影机又不够好,才会变成那个样子。”

孩子,看你失望的样子,我也好伤心,但小提琴是你在拉,我也没办法。如同你去参加“草山音乐营”的选拔,那是公平竞争,我只能暗暗祝福你。

但是,我要对你说说我自己的经验。

我学生时代画画,常常画出来的跟事先想象的差太多,就怨自己失常,再重画一张;可是画完后把两张比比看,发现还不如第一张好,甚至再画第三张,偏偏第三张也不及第一张。

但是,当我经过一年半载,再重画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许多前面没办法克服的问题,突然都被解决了。

你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进步了!在这段时间,我继续学习,虽然没有不断重复那张失败的作品,但是因为整个程度提高,再动笔的时候,自然就不一样。

同样的道理,你以为你如果再请钢琴师来一趟,再花半天时间录音,就一定有大的进步吗?

错了!你可能改得了小地方,但是整个程度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你与其一直自责“没录好”,不如想因为“没学好”;与其重新录音,不如向前学习。

中国人常说“闻过则喜”,意思是听到自己有过失就高兴。这话好像有点滑稽,但有它的大道理。你想想,如果今天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能立刻改进,不是比“不知错、不能改”要好得多吗?

你今天正应该闻过则喜,因为过去你只是自己练习,就算参加演奏会,我们为你录了影,你也从来不细心看,只会在放映时不停地叫:“烂死了!烂死了!”似乎从来没有满意过自己的表现。

你却忘了应该通过那录影好好检讨自己的缺点,注意听听是不是你自以为的强与弱,实际别人听起来都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学语文、学体育的人总要别人为自己录影,因为只有当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冷冷地看自己,才能发现以前“闭门造车”的错误。

想想,如果你以前在看录影时,像今天一样,发现自己的大缺点,不是这段时间就能改进了吗?而今天,你固然没录出自己满意的光碟,但是能因此检讨,不也该高兴吗?

孩子,人是要往前看的,尤其年轻人,更要把眼睛放在远方。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当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天去采访台湾大专院校美术系的入学考试,有个考生已经考了好多年,又卷土重来。我问他考得如何,他耸耸肩笑道:“可能还是不怎么样。”我又问他还会再试吗,“当然!”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明年再来了!”

多有意思,也多积极啊!失败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头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检讨自己为什么失败;你也可以伤心、落泪,但是应该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身,准备再一次向前冲。

由“闻过则喜”,到“当下努力”,细细想想我的这些话,把光碟寄出去,接着回家继续努力,比你一直懊恼、自责,有意义得多。而且,说不定你只是多虑,后来还是会被录取呢!

有赢有输才是人生

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

你放学回家,我问你:“在学校好吗?”你没搭腔,我就觉得不对劲。果然,走进厨房,看见你正搂着妈妈,眼睛红红的。

“是身体不舒服吗?”我问你。

你没答,妈妈答了:“只是流鼻涕。”

我又问你:“是什么没考好吗?”

你点了一下头,眼泪突然像断线珠子似的滚下来:“历史没考好,才考了八十四分。”

“别人都考好了吗?”我问。

“好多人考得比我好,”你嘟着嘴,“我从来没考过这么烂。”接着一转身,冲上楼去。

我也跟上楼,看你进了浴室,对我没好气地说:“不要理我,我哭一下就好了。”

果然,隔一阵,你已经平复,坐到书桌前面,弯身翻书包,拿出厚厚的历史课本。

我认识那课本,因为前几天你留在客厅桌上,我曾经翻过,里面除了讲历史,还附带了许多相关的世界名书。记得当时我问你是不是课外读物,听你说是课本时,还赞美那书编得真生动。

我坐在你的床上,看你拿出考卷在检查。

“是错了吗?”我又问你。

“是错了,”你说,“可是我真不懂,为什么自己会那么糊涂,别人都没错,连最烂的男生都会的几个‘军事强国’,我却会错!忘了写德国。”说着说着你又哭了,一边呜呜地哭,一边说,“我不是没念,我念了啊!”

孩子,看你哭,我也很伤心,尤其当你说别的同学问你成绩时,我可以想象你当时的尴尬,因为你的成绩从来都是最好的。

但我也要对你说,这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获。有时候,你可能用的种子不好、水土不对,再遇上坏天气,结果下了最大的工夫,反不如那些天时地利人和都对,却没努力的人收获来得好。

你也要知道,知识不见得全由课本里得来。那些最顽皮的男生,可能成天阅读战争小说,他们的长辈可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家总说当年的往事,他们又可能爱读报、看历史频道和益智问答节目,他们看似没有认真读书,却因为周遭的氛围而在自然中学习了。你甚至可以猜,他们玩的战争电脑游戏都会有帮助。

中国有句俗话,“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不见得你最用心的,就一定成功,反而可能是无心中造成的机缘,使你获胜。

但是,会不会因此你就不必耕耘了呢?

错了!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这就好比守株固然可能碰上一只自己撞上树的兔子,但绝不可能比得上主动出击的猎人。

再举个例子吧!我从小就喜欢写文章,可是常常投稿没几天,就收到厚厚的信,里面装着退稿,主编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懒得写。

有一阵子,我被退得实在伤心了,不再投稿,但是总在翻报的时候幻想有自己的文章发表。你想想,这实际吗?我不投稿,怎么可能有文章发表?投稿固然有被退的伤心,但是不投稿就连伤心的机会都没了。所以“有意栽花花不发”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种更多的花。

记得晚餐,婆婆说“养孩子,忙得要死,好辛苦”时,我怎么说的吗?我说,养孩子确实辛苦,但是正因为有苦才有乐。孩子这次考糟了,下次考好了,苦成了乐;孩子前天病了,今天退烧了,担忧成了欣喜。我又说:“人生如果只是一根平平的线,多没意思!一定要起起伏伏,有付出、有获得,才丰富。”

那么,我现在也要对你说,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败,才有意思。你今天失败了,痛定思痛,检讨改进,明天反败为胜,多棒!而且,如果你能由今天的小考中得到教训,使你明天的大考不再犯错,这小考不就像注射疫苗,小小疼一下,却能避免得大病吗?

亲爱的小丫头,别再为人家考得好、你考糟而伤心了吧!你甚至应该为那些顽皮男生,居然能拿回家一张九十分的成绩单,然后得意地说他赢了你而高兴呢!

有赢有输,才是多彩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