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代军事家谋略故事(上)
5834500000020

第20章 兵法传世,千古留名

司马穰苴成为齐国掌管军事的大司马,田氏一族也因此而更加显赫。这势必招致齐国的鲍氏、国氏、高氏等贵族势力的妒恨,他们屡屡向齐景公进谗言。而齐景公早对田家族的崛起深感忧虑不安,于是解除了司马穰苴的职务。司马穰苴被迫退居家中,他钻研古代兵法理论,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撰写了许多军事著作。

到了战国初期,公元前378年后,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代兵法,把司马穰苴遗留的军事论述附编其中,命名为《司马穰苴兵法》,后世称为《司马法》。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感叹道:“我读过《司马穰苴兵法》,真是宏大深远,夏、商、周三代三圣王用兵的韬略都没能超过它。”

《司马法》受到历代军事家们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到了宋代,与《孙子》、《吴子》等其他六部兵书并列,号称《武经七书》。《司马法》成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武学教材之一,规定将校必读。

《司马法》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军事制度和战争经验,论述了古代的战争准备,战争指导、战场指挥、兵种部署、兵器配备、天时地利的选择、间谍的使用,军人心理以及治军等问题,大体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特点。

《司马法》阐述了战争的正义性原则,他强调“以仁为本”是治国平天下的正常手段,可是当正常手段行不通时,就要使用权宜之计,这就是战争。但他又说,“国虽大,好战必亡”,认为穷兵黩武必定导致灭亡,是不可取的。

《司马法》提出了一系列的军事谋略,如:治军要达到军队内部的团结和战种的互相配合;将帅御敌时要冷静沉着,“见危险,勿忘其众”,要以道义教育部众,使之“悦其心,效其力”;进入敌国作战要严守军纪,争取对方军民的悦服。对敌国也不应趁人遭灾之际出兵攻击,进入敌国后不要亵渎神灵、毁坏房屋、滥伐林木、伤害老幼,而对青壮年,只要不抵抗,就不应与之为敌了。

《司马法》还列举了在战斗不利和畏怯情况下,如何鼓舞士气和扭转战局的具体作法。主张作战前要先谋划,并创造取胜的条件。提出要掌握有利时机,充分的物资准备、良好的士气、有利的地形和精良的武器。而在作战上既强调要周密思考,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又强调要注意权变,力争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司马法》不仅在我国军事学术发展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和影响,而且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1772年,还与《孙子兵法》、《吴子》一起被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发行。

齐国贵族的纷争和齐景公的昏庸,致使这位对齐国忠心耿耿的良将司马穰苴被排挤,革职而闲居家中研究兵法、撰写军事著作。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终究令他郁郁不乐。最后,这位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因病而去世了。

齐景公死后又过了100多年,田氏成为齐国的统治者,公元前378年,田和自立为齐威王。齐威王运用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统率军队,东征西讨,屡获大胜,一度成为战国七雄的盟主。

司马穰苴从一个下级军吏一跃而为齐军统帅时,他没有被骤然而降的功名弄昏了头脑,而是审时度势,要求齐景公派一名监军,可见其遇事冷静善谋,考虑周密。出征前果断地斩杀了违反军令的监军,使三军号令严明,为其在实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不战而使敌兵退,则从侧面反映了他治军用兵的过人之处,那是智慧的胜利。司马穰苴晚年虽不得志,但恪守职责,洁身自好,为人所称颂。他的军事名作《司马法》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博大精深,与我国古代其他军事著作一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