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
5800900000005

第5章 构思布局,匠心独运 (1)

一 构思布局技巧点拨

学生在写作文时,最怕打不开思路,不知如何构思谋篇。而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必不可少。构思布局是最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如同建筑师对一座楼房进行整体设计那样,是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平时练笔也好,高考应试也罢,你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在写作之前理清思路,构思布局。

那么,如何进行构思布局,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呢?下面介绍几种技法:

1 一线贯穿

“一线贯穿”意指在作文的构思布局阶段,如果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那么就很快能够将众多的材料串联成章。这种结构文章的方式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作文中的线索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四种:

以时空为线:也就是以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作为线索,组织材料。如孙犁的《荷花淀》就是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以情感为线:是指按照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组织叙写故事。杨朔的《荔枝蜜》当推为典型。

以因果为线:按照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为线索,或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

以问题为线:按照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

2.片段辑录

片段辑录法指抓拍若干个生活气息浓郁的典型镜头,选用新奇灵动的组合方式,将所写的人物以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的形式,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它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恰似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然流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如在画中游”的奇妙美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的不同镜头按一定的顺序有机地连接起来。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灵活自由,变而不乱,视感强烈。恰当地运用镜头剪辑法,可以增强作品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运用这种方式写作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所列举的片段应该具有典型意义,要紧扣文章题旨,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二是剪辑的片段最好不少于3个,并且篇幅要大体相近,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有效地表达主题。

3.回环往复

回环往复,就是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或一小段话作为基本结构素材,在文章的若干处不断重复,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写法叫做“回环往复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中,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回环往复式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型或短语,形成段首排比或段尾排比的修辞效果;一种是同一中心句散见于不同的段落,多放于段首;一种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

4.巧设悬念

巧设悬念,就是在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眼球。

常见的设置悬念的方法有误会兴波法、蓄势陡转法、悬念设疑法、抑扬生变法……这些具体方法的运用能更多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吊起读者的胃口。

这些方法具体说来,可故意设置一些思维上的逻辑错误,或借助人物之间的误会造成一种矛盾冲突,从而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然后随着情节发展,一步步揭开误会;可先极尽渲染,层层铺垫,等到文势蓄到相当充足的时候,再陡然突转,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来结局文章;故意在开头设置谜团,然后带领读者在山穷水尽之时揭开悬念,在读者心里兴起“投石重开井底天”的情感波澜……

设置悬念一般有三个环节:第一是设置悬念,即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读者;第二是发展悬念,即逐步激起读者求解心理;第三是解决悬念,即解决矛盾,揭示谜底。

5.去粗取精

去粗取精是指根据文章立意精心选取一些精当而典型的材料。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具有鲜明时代、历史、文化等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有效表达主题的材料。这些精选的材料能够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6.物眼关照

物眼关照是指在组织材料、构思文章时,选用“物”作为叙述的主体,用它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以它的口吻展示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世界,从而达到风趣诙谐、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这里的“物”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物品。如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这篇文章以一头驴的视角来折射人身上的道德光芒。

7.波澜跌宕

有一句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文章就像山水名胜一样,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错落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如果没有这些特征,就会平淡无趣。的确如此,文章只有用了波澜跌宕的叙事手法,才能起伏错落、一波三折。例如《水浒传》中对“武松打虎”过程的描述:先是平地一声惊雷,老虎扑来,形势相当严峻;接着写武松如何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让读者稍放松心情;接着武松打虎棍折断,唯有赤手空拳打虎,使读者跟着武松经历了一场殊死搏斗,其惊险场面波澜跌宕、动人心弦。

8.错置时空

所谓错置时空,是指直接引用和化用古典的诗词佳作于文章中,或将重大的历史事件、典型历史人物情景、著名文学典型情景、诗词意境等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使人像翻看历史画卷一样欣赏古典的诗情画意与丰富厚重的底蕴。

二 创意满分作文大讲堂

1.一线贯穿

他们

上海某考生

有一群人,他们沿袭了世间最古老的职业,面朝黄土的背影刻画了他们朴实的形象,早出晚归的勤劳与上天的恩赐彰显了他们平凡的命运。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土地上站成了永恒,他们的名字叫——农民。

我们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蜕变着,审美的尺度也正悄然变化。我们羡慕富丽堂皇之美,却不知日照农田的绚烂;“奥斯卡”颁给杰出的演员,“诺贝尔”颁给优秀的科学家,又有谁来为农民颁奖?又有谁给农民以掌声?把视线转向他们,我看到了辛勤的汗水,感受到了泥土的情怀。

农民的存在,有如泥土般平凡、朴实、无私、乐于奉献。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品质。钻石耀眼,但因其苛刻的生成条件,注定它只能成为富人身上的点缀,而泥土从未挑剔自身的生存环境,无论是肥沃的平原,抑或贫瘠的山巅,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生命。农民生来就是土地的儿子,在土地上生长,为土地奉献一生。他们终日穿梭于田地间,撒下希望的种子,流下的汗水滋润了作物,踏过的足迹坚实了农田。当绿油油的秧苗悄悄拔起了尖,他们的脸上便漾起了笑;当金灿灿的麦子压弯了麦秆的腰,他们的快乐便溢满了整片土地。不管是苦还是累,是脏还是臭,他们都从未抱怨,只是敞开他们博大的胸怀接纳着、付出着。

精美的瓷器,古朴的陶器,当你沉浸在它们精妙绝伦的意境中时,你可曾想过它们的前身便是那平凡无奇的泥土。泥土,从不刻意显露自己,但经过烈火的洗礼,它们便产生了坚不可摧的力量与难以企及的高贵。“5·12”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天灾降临,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然而,通过电视,我们鲜见他们的泪水。虽然自己的房屋破败不堪,但农民们仍然领着救援部队披荆斩棘,挺进偏僻山区。还来不及释怀伤痛,他们又回到田里抢收麦子。各地的农民都会聚四川帮忙:唐山一支农民队伍在18日已救出25名幸存者,莒县农民救援队没日没夜地搬卸救灾物资,令救援战士流下热泪。

也许镜头很难捕捉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但一句“我是农民嘛,有的是力气”,听似平淡,却如泥土般掷地有声。农民的人性光辉在困难之际分外耀眼,他们是人类历史中的一座丰碑。

我要为农民鼓掌,为他们的挺身而出,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他们的博大胸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的光芒,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有一群人,他们朴实无华,却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们用最卑微的姿势在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他们的名字叫——农民。

【创意点评】

本文构思独特,作者关注的“他们不是伟人、学者、英雄、冠军”,而是最朴实无华的农民。作者以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泥土”这一意象作为全文线索,首先以抒情性的笔调、审美的眼光,歌颂了农民具有泥土般平凡而朴实的美;继而实写了汶川地震中农民的事迹,讴歌了农民泥土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2.片段辑录

失落的文明

浙江某考生

我自诩是一个怀旧的人。

单车,汽车

城市像小学生的作业本,被人胡乱地涂来改去,融合了奇妙的杂乱无章与锦绣繁华。常常骑着单车,享受微风拂耳的轻快,享受汗流浃背的惬意,享受急速飞驰的狂妄,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在车水马龙中穿梭;经过一排排房屋店铺,在鳞次栉比中遨游;经过一座座建筑工地,在尘土飞扬中放纵;经过一条条林荫小道,在郁郁葱葱中逗留。因为年轻,我不畏惧,有时迷恋过去,偶尔憧憬未来,有时蹉跎光阴,常常口无遮拦。

有一天,忽然发现汽车的数量已经多于单车,它们庞大的身躯占据了每一条街道的中心,它们排出的冲天尾气笼罩了每一座城市的上空。我忽然明白:稼轩的“宝马雕车香满路”已然成为现实,单车在渐渐离我远去,一如我骑着单车驶过的岁月,无法重拾,更无法重来。

血缘,金钱

我属于见钱眼开但不见利忘义的那种人。经常在各种报刊和电视荧屏上看到五花八门的家庭纠纷案,百分之八九十与钱有关。或者是某某欠某某钱,而两人是亲戚,于是一个想赖账,一个不依不饶,一来二去闹上公堂;或者是夫妻离婚,为了财产分割问题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儿女争夺父母的遗产,举不胜举。

于此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些人眼中,难道亲情还不如钞票吗?古语有云:“血浓于水。”意即血缘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赞同大义灭亲,却无论如何不敢苟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凡涉及情感品质问题,金钱一概派不上任何用处。金钱能换来破镜重圆吗?不能。金钱能换来死而复生吗?不能。金钱能换来天长地久吗?不能。可是,这个挺简单的道理难住了当今不少人。

烧饼,比萨

“开心时刻必胜客”,一则广告,两代情结。烧饼摊边,热气阵阵,推着单车的上班族如蜻蜓点水般路过,结束早锻炼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沿路而坐,7角钱一份的油条烧饼,生意还不错。西餐厅里,冷气袭人,吮吸着饮料的年轻男女对视着微笑,学生们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谈笑风生,55元一份的比萨,生意堪称火暴。就像被高楼取代的四合小院,被高架桥取代的小桥流水,现代文明如洪水猛兽一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吞噬着落后和破旧。现在赶走了过去,又将被未来赶走。传统在消逝,取而代之的却不是本国的文明,而是西方的文明;失落的,是我,是和我一样的国民,是我们用笔尖垂钓一地瘦瘦的忧伤。

【创意点评】

作者用片段辑录的构思方法,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三组镜头:第一组镜头是从“出行”的角度落笔,既写出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也写出了由此而来的环境问题;第二组镜头是从“家庭”的角度落笔,叹息现代社会很多人重钱忘义;第三组镜头是从“吃”的角度落笔,写出了传统文明的消逝和现代文明的崛起。

三组镜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画面,折射出文明交替与发展的生动轨迹,写出了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生活,还有更多对于“失落文明”的困惑与思考。

3.回环往复

肩膀

辽宁某考生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个行人,微弓着背,挑着沉甸甸的行囊,独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画的题目。

亘古以来,人类的忧愁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是李白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他愁的是遭贬的不幸,来这岸边借酒消愁。是李煜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园的悲哀,最后南唐后主只能结束于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绵绵无期!

有谁愁的是旷世的悲哀?有谁愁的是古今的灾难?他们在这岸边徘徊、沉吟、挥泪,历史在岸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