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失踪的梅花K
57737500000001

第1章 前言:有关推理小说的思索碎片

董恒波

市场上的各种出版物琳琅满目,首先谢谢您选择了这套书。

今生有缘,让我们通过文字让心相连。

不过,在您读这本书之前,还是请您静下来,听一下本书的作者说几句关于创作的话。哦,钱锺书说:“鸡蛋好吃,可以了,何必去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我要说,听一个下蛋的母鸡说说下蛋前后的感受,还是挺有意思的,可能也有点意义。

尽管多媒体时代让人们的阅读呈现出种种不同的方式,但推理破案小说无论在纸媒,还是网络上,都拥有着众多的粉丝。作为读者,对推理故事中各种悬念的猜测,让想象力得以充分展现和释放,读者在阅读这类小说的过程中,其实是和作者一起来完成一个共同的再创作的。

作为小说家,可以和虚构的人物与事件重新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造假”的特权是职业性的,让真实生活中的打假机构无可厚非。但是,一部作品能够通过读者的检验,并非易事。即使是给少年儿童写的小说,面对着千万个“火眼金睛”般的小读者,挑剔与质疑都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关口。所以,在给少年朋友写这套书的时候,我变得格外谨慎,蹀躞前行,生怕自己一时的唐突与疏忽,贻误了读者。

这套书里的故事,在我的头脑里酝酿了至少有两年的时间。我一直没敢轻易地落笔,我一向把写作当做很严肃的事情。书里的故事,很多时候是以一个意识的状态,模糊地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个叫小鹰的孩子,他聪明,爱学习,特别喜欢探案推理。这个学生各方面都不错,在学校人缘也很好,身边总有一些好哥们围着他转。小鹰应该是从他爷爷那儿学到了一些破案推理的本领,他爷爷有过多年的专业公安工作的经验。当然,这样的故事,不可能是小鹰一个人来完成的,他需要有伙伴。于是,蛐蛐和木头这两个性格不同的男孩儿,也在我的思维中出现了。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那些平常琐事,在常人的眼里是那样地枯燥乏味,可是经过小鹰他们几个同学的细心观察、判断分析,却能连接出一系列有趣的故事线索,顺着这条线,故事往下发展着,不断地峰回路转,疑窦重生,看似清水微澜,实则暗流涌动。

写之前,我还找了一些机会,给少年朋友先讲了几段我的推理故事。那时候,我经常被邀请到一些学校搞文学讲座。很快,我发现,我讲的这些故事孩子们听进去了。

“歌星菲菲住进了七星大酒店。奇怪的事发生了,菲菲在房间里唱歌时,感觉有一个幽灵般的黑影在身边绕。突然,菲菲发现她的耳环不翼而飞了……”

“红桃2的爸爸在一次车祸中死去了,他生前总是用给儿子写日记的方法来教育红桃2。可是,在爸爸死后的第三天,那个日记本又突然出现了爸爸新写的日记,而且,红桃2确定是他爸爸的字迹……”

上面的这两段,分别是《会飞的耳环》和《神秘的亡灵日记》开篇的一段情节,我看到孩子们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期待。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了一种渴望,正是这种渴望,把我创作的热情点燃了。我开始一本一本地写了出来。

这套书的部分故事,曾在浙江的《少年儿童故事报》,广东的《小艺术家》、山西的《小学生拼音报》、辽宁的《文学少年》《小学生学习指导》《少年科普报》《初中生写作》等报刊上进行过连载。小读者的反馈意见很快以各种渠道传递给我了。这里面有热情的鼓励,更有善意而又严厉的批评和质疑。无论是哪方面的意见,我都感觉到了少年朋友的关注。对一个作家来说,一部作品问世了,一点反应都没有,或许没有比这更残酷的打击了。

让我欣慰的是,我的这套书还是吊起了相当一部分小读者的胃口。连载是需要时间的,期刊往往一个月才出刊一本,这种等待对性子急的读者可能就是一种煎熬了。我记得,当我的《大杨树下的谋杀案》在某杂志连载到第五期时,有位六年级的学生,给我的博客上留言,他说,他是在网络上采用“人肉搜索”的方式,终于找到了我,目的就是一个,让我把故事的结果赶紧告诉他。因为他和他的同学们正在打赌,对小说的结尾每人都有不同的猜测。当然,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也参与到这套书的评论当中,他们其中有些人,还热心地设计出下一套书的写作思路,让我采纳他们的建议继续创作。

对这些读者,包括给我作品提出批评和质疑的朋友,我都心存感激。

无论是学生也好,家长、老师也罢,他们都有自己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为什么他们要买你的书,要读你的书,他们没有“受教育”的义务。而作者,首先要有一种责任感,你必须要把这个故事写好,要让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当然,这要做相当多的功课,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积累和想象力。否则,你就是欺骗读者,欺骗不是创作,是犯罪。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我特别喜欢柯南道尔、松本清张等一流的推理破案小说的大师,在我的少年时代,我曾被他们的作品深深地迷住,读了一本书后,久久地沉湎于书中的故事里,难以自拔。那书中的许多细节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那书里人物形象闪烁的智慧的光芒依然温暖着我的人生,给我鼓励和力量。一本书,或者说文化的力量,完全可以穿越时空,去影响他的读者。

我敬重这样的作家,也很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一直没有放纵过自己,我在努力着。

我永远也忘不了,1988年的秋天,我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作家班,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追慕先贤,潜心创作。系统的专业学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成为一个作家,不仅仅是会讲故事,要想写出厚重的、有分量的作品,就要在根深植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厚土当中,汲取人类文明的营养。

写这套推理小说的时候,我便常常想到老师和前辈们的教诲。我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叙述当中,让知识以幽默的方式自然地融入作品当中。

这种尝试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同。

一个家长给我来信说:“我原本是不喜欢让孩子看课外书的,但是那天儿子读了你的《失踪的梅花K》这本推理小说,拿出一副扑克牌来考我,问我扑克牌上的梅花K是谁?嘿,别看我从小就玩扑克,一较真,还真把我蒙住了。儿子说,就是看了你写的这本书,才知道了,梅花K是最早征服世界的亚历山大,后来,我也把你的那套书都找来读了一遍,果然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真的很感谢你。”

还有一位小学老师在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时,推荐了我的《大杨树下的谋杀案》,她在网络上给我留言说:“我告诉学生们,你们看了董恒波的这个故事,如果没有读出物理学和声学的基本原理,你们就不算完全读懂了,请问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也想到这一点。”

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些读者们,作者再聪明,也聪明不过读者的,这话有道理。

需要给您提示的是,这套书的八个故事,人物贯穿,故事独立,可以随意阅读其中的一本。但,考虑在写作时,设计人物和情节的需要,最好还是按照顺序来读,这套书八本的依次顺序为:一、《谁绑架了波斯猫》;二、《会飞的耳环》;三、《半夜谁来敲门》;四、《明晚给你个惊喜》;五、《大杨树下的谋杀案》;六、《失踪的梅花K》;七、《无人认领的巨款》;八、《神秘的亡灵日记》。

尽管我说过,最聪明的是读者,但,最后,我再补充一句,许多小读者看了这套书后,与我交流说,全都看懂了。我与其中的一些朋友回话说:“未必!”因为我自信,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些悬念之谜,并不是草草读一遍,就会全部破译的。那里面的一些“玄机”,可能会花费你的一些时间才能完全解读。我甚至用极端的语言说:“莫道心血凝珠玑,谁解作者其中意?”

好了,不再卖关子了,请您读书吧。

我将怀着感激的心情,热切地期待着您的批评。

董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