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7687500000002

第2章 政策环境创新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自《意见》发布以来,中国智库迎来了扬帆启航的历史机遇期。立足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借鉴国际智库的发展经验,聚焦社会经济转型的主要瓶颈,关注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议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完善决策咨询体制机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智力贡献。

(一)全球秩序重构进程中的智库新角色

进入21世纪,智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智库外交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通过深度剖析研究对象、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势,不仅为外交方略出谋划策,也为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智库还是地缘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国家间的竞争作出判断、提供建议,充当交流平台,鼓励各种利益群体理性地交换意见。在传统全球治理模式失灵的今天,智库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和理性更为世界所需要,促使各国携手面对人类共同的问题,在求同存异中协调发展。

(二)中国特色理论构建中的智库新功能

中国正在发生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的发展成就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提炼和阐释,向世界发布中国的声音,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也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剖析和破解,通过观点争鸣与思想碰撞,凝聚发展共识、化解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分歧。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原创性思想的生产和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

缺乏原创性思想的结果之一,就是极力用国外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实践。起先,这些理论似乎还能解决一些问题,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演进,就难以指导实践。原因就在于,这些理论大多是基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的,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机制和环境都与中国大相径庭。生搬硬套的结果,不是造成曲解,就是质疑理论的正确性。比如,经济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西方经济学无法解释中国的实践,社会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西方社会学无法解释中国的实践,政治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西方政治学无法解释中国的政治。同样,源于西方的智库理论也无法解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包括内涵、功能、评价方法等。这一现象目前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已经十分普遍,套用国外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实践,似乎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规范”,还渗透于从业绩考核到职称晋升的各个方面,是造成学术功利主义的罪魁祸首。长此以往,中国将更加缺乏原创性思想,在思想上沦为“被殖民”的地位。

缺乏原创性思想的另一个结果,是缺乏国际话语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中国发展的理论体系与世界发展的理论体系不对接,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不在同一层面,国际对话往往是“鸡同鸭讲”。二是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比如把“一带一路”倡议误解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中国新型智库的特色,尤其是国家高端智库的定位特色,不仅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提出新对策,而且还在于,提出基于中国伟大实践的原创性思想,承担起发展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使命,发挥思想市场建设的新功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弘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三)地区、系统内启动智库建设的新方案

根据2015年年初中央两办出台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系统开始着手制定地区和系统内部的智库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意见》落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围绕《意见》精神,江苏、湖南、河北、广西等地相继出台地区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文化部、水利部、科协和军队系统也相继出台了系统内部的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中组部、民政部、国防部、科技部、气象局等系统也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智库发展方案,旨在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提供指导。各地区、系统内部发布的智库建设方案名称不一,如“意见”“实施意见”“建设方案”等,本报告统一称作“方案”,以便与两办文件区别开来。

1.部分地区新型智库建设《方案》概要

就智库发展框架而言,各地《方案》明确了智库管理机构、省级重点智库名录与管理协调机制。

一是从管理机构看,主要由省委宣传部牵头,如湖南、浙江、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但也有一些特例,比如广西、辽宁、四川等省、自治区的管理机构是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二是从被管理对象即省重点建设智库看,绝大部分是体制内智库,社会智库数量较少。

三是从管理协调机制看,大多为以管理机构一级牵头成立的新型智库联盟或者智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就体制机制改革而言,大致可以从地方新型决策咨询体制和地方新型智库运营机制两大方面加以考察与比较。

一是从地方新型决策咨询体制看,各地《方案》主要涉及《意见》中提到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策评估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舆论引导等五大方面,以及必要的智库建设资金投入制度。

二是从地方新型智库运营机制看,各地方案主要涉及课题招标或委托机制、成果评估与应用转化机制、国内外交流合作机制,以及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等。

此外,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方面,河北省拟建立资深研究员制度与特约研究员制度;浙江省新型智库重点打造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复合型研究团体;黑龙江省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延聘国内外精英人才;广西自治区拟实施“6511专家工程”。

2.主要系统新型智库建设《方案》概要

除了各地区,各主要系统也根据《意见》精神,整合垂直资源,陆续出台新型智库建设《方案》,推动系统内部新型智库建设。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编制《文化艺术智库体系建设工程》。水利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水利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水利智库建设总体要求,构建现代水利智库体系。中国科协发布《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意见》,旨在把广泛分布在各类学会的专家学者凝聚、整合起来,集中战略优势资源,打造“小中心、大外围”的科技社团智库体系。通过建立专、兼职结合的专家队伍,柔性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究院所,开展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试点,完善智库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同时,大力推进创新文化研究,搭建民间智库交流平台,努力在服务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

(四)科学引导智库体系有序发展的新政策

近一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智库跨国交流、推动智库人才发展、规范智库经费管理、增加知识储备与优化知识价值分配的新政策,尤其是进一步向智力资本侧重,旨在增强科研活力、优化政策环境。

1.加强智库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导向

基于对全球治理新格局与秩序重构的重大判断,我国智库外交驶入快车道。2015年12月发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要“加强中非在科教文卫等社会人文领域的智库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和“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2016年1月发布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宣告中阿合作全面加强,引导“建立中阿智库长效交流机制”。同年5月,《中意政府委员会第七次联系会议共同文件》鼓励两国智库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中指出,要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的合作,建立大数据交流平台,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网络”;11月,《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对“中拉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著作出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给予积极支持。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新政策

“智库新政”有以下重要变化:

一是增大间接费用比例,加大绩效激励力度。

二是扩大劳务费范围,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

三是简化预算编制科目,下放调剂权限。

四是下放多项管理权限,探索负面清单模式。

五是加快资金拨付流程,改进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

六是健全财务助理制度,把科研人员从杂事中解放出来。

七是明确横向经费按照合同管理,不参照财政经费。

八是允许科研人员兼职。

九是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