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际投资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7685300000002

第2章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的背景

一、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

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中,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取得巨大发展,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国,其中一些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参与者。

二、理论界对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解释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时,倾向于认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特定发展背景下已开发出一定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得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种理论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最近的发展趋势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既包括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其活动既涉及资源导向,也涉及更高的价值增值活动。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一、传统理论的扩展

(一)IDP理论的扩展

IDP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净对外投资额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阶段内成正比,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其净对外投资额也逐渐增大。

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基本支持了IDP理论。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和提供的发展机会并存,一些新兴经济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要比投资发展周期理论预计的早。

(二)折衷模式的扩展

首先,在解释新兴经济体资产寻求型国际直接投资时,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关于企业必须拥有所有权优势才能在国外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假设无疑遇到了挑战。

其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通过内部化利用已有优势从而降低风险为基础和出发点,忽视了交易价值的创造和网络模式所提供的发展新优势机会,这就不能很好地解释新兴经济体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重视外部网络合作等进入模式,以及加速国际化的现象。

再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没有考虑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

二、新视角的引入

(一)制度视角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国内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这些制度建设对发展中国家拥抱全球化,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市场化的制度建设释放了经济活力,有利于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化和政府干预的混合机制中,新兴经济体企业积累了独特的制度优势,有助于其在国外市场开疆拓土。

(二)创业视角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企业特定所有权优势决定了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公司创业水平,从而促进了这些企业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进行国际创业,并且企业出口密度和母国产业竞争状况会对这种关系产生影响。

国际创业研究领域把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视作一种创业行为,从企业层面、创业层面对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国化经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富有启发性。

(三)多视角的融合

目前有关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大部分研究一般只局限于单一理论视角的考察,这限制了对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的深入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理论视角的整合。整合产业、制度和资源观三个视角提出了企业国际化战略分析框架,该框架能较好地解释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经营行为,被称为Y模型。

三、理论创新

(一)非平衡理论

第一,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真实动机,传统理论主要回答了企业是通过何种方式、如何进入国外市场的,非平衡理论则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关于何种要素可以在国家间流动,通常人们倾向认为企业到国外投资获取技术优势支持国内的劳动力优势,与企业到国外投资获取廉价劳动力支持国内智力资本,这两种行为在概念上是相同的,只有最终优势的来源不同而已。

第三,有些非源自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能用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解释,如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二)LLL分析框架

LLL分析框架认为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国际化的起点是源于它们对可从外部获得的资源的关注,通过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或者建立合资企业来建立外部资源联系、对资源进行杠杆利用和学习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理论创新

一、国内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吴彬与黄韬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二阶段理论。冼国明和杨锐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类: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投资。冯雁秋提出了“五阶段周期理论”。

二、国外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驱动因素;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引致了中国的部分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对对外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中国企业倾向于在发达国家集聚,在发展中国家分散投资。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1.获取自然资源

2.寻求市场

3.寻求效率

4.寻求战略资产

5.制度套利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及其来源

1.资本市场不完善

2.所有权优势

3.制度因素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

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对全球化市场中有竞争力的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如果没有这些人才的支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程会受到阻碍。应对这一挑战有两个可行的方法,一是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回到国内工作,另外一个方法是国外的大学生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公司工作。

第四节 主流理论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新发展的比较

一、主流理论的逻辑框架

基于企业特定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具有较强解释力,不管其投资是流向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流向发展中国家,同时它也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然而,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主流理论的主要区别

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与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在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假设前提、研究重点、主要研究范围、主要研究结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第五节 理论新发展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一、理论新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LLL分析框架的不足

联系和杠杆效应似乎是通过战略联盟进行外部资产寻求的战略的应有之意,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因为离开杠杆效应的联系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

(二)制度视角的进一步完善

从制度理论等新视角对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制度因素对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机制仍然有待深入探讨,尤其是如何对制度因素进行量化的实证研究也是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

(三)非平衡理论的不足

在非平衡理论中,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劣势的划分、优势和劣势之间的平衡机制,及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传统理论与新理论的关系

在解释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时,主流理论和新兴理论的关系也值得探讨:是非此即彼,还是互相补充,抑或是存在通用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决定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关于未来研究的展望

(一)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离不开对新兴经济体发展背景的把握

(二)未来研究中有必要对研究视角进行综合审视

(三)对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需要对新兴跨国公司与传统跨国公司差异及其发展趋势持续给予关注和判断。

(四)新兴经济体研究对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修正有重要启示

(五)发展中国家理论的新发展应关注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