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美学与礼仪
5759500000007

第7章 护理美学(二)

一、人体美

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基础。人既有社会属性,又有自然属性。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本身,人是劳动的产物,人体美也就成了人们审美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体美的发现与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对人体美做出具有科学抽象性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表现人体美的雕塑,如维纳斯,是人体美的代表与标志。真正从理论上阐述人体美的则是在公元前400年,即古希腊的“人体美论”。

发现人体美和研究人体美是人类从蒙昧走向觉醒的标志,是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尊严的确认,是自身进化的一种自豪与追求。

(一)概念

人体美是人体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美。是指人体在形式结构、生理功能、心理进程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健康状态下的合乎目的的协调、匀称、和谐与统一。狭义是特指人的形体和容貌的美。广义是指除了人的体形、体态、容貌外,还包括神态、气质、风度、身心健康、文化修养、人品性格乃至服饰的美等。人体美属于自然美,是自然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构成人体美的三大要素是:

1.人体的肤色美:红润、细腻、光洁、透明、健康。给人以精力充沛,光彩照人的美感享受。

2.人体的线条美:由直线和曲线共同组成,造就了不同的形体,如干瘦型一曲线紧贴直线向内凹陷;肥胖型一曲线掩盖直线且向外膨胀;苗条型一以直线为主与曲线协调组合(轻巧、精炼);丰满型一以曲线为主的曲线与直线协调组合(充实、舒畅);苗条丰满型的人体给人以美感,既苗条又丰满是人们追求的形体美。

3.人体的比例美:比例和谐统一,护士应根据人们不同的健康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如未生病、健康良好的人—保持或促进人体美;未生病、处于健康危险因素中的人—防止病魔侵害人体美;已患病、出现健康问题的人—恢复人体美。

(二)基本特征

1.和谐统一的整体:和谐统一的整体有两层含义:

(1)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身体各部相互联系,结构与功能不可分割。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要维持自身健康必须与外界环境和谐适应。

美的人体就是这样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表现在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身体与外环境,躯体与心理等对应关系上的和谐。假如一个人的小腿上长了个痈,不仅局部出现红肿、疼痛,而且全身会出现发冷发热等中毒症状;又如一个自杀的患者,如果我们只是抢救他的生命,而忽视他的心理所承受的痛苦,可能就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自杀。

2.均衡匀称的形态

(1)左右对称:对称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除内部器官外,外部形态构造都是左右对称的。面部,以鼻梁为中线,两侧眉、眼、耳、嘴角、牙齿都是对称的。胸部,以胸骨为中线,两侧胸廓、乳房、上肢、下肢等是对称的。倘若这种对称受到了破坏,就不能给人以美感。例如,一侧面神经麻痹的人,面部的对称受到破坏,影响了容貌美;一侧肢体残缺的人,其形体对称受到破坏,无论怎样修饰也消除不了他的缺陷。

(2)比例均衡:是指人体器官间的对比关系。

(3)体形匀称:美的体形可用16个字概括:身高适度,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内涵饱满。

(4)动姿协调:人体的动作姿态协调就会体现美,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人的坐、立、行走的姿态也影响着人体健美体态的形成,关系着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美的比例是实现人体框架各部分和谐的根本。

(三)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最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遗传对身高的影响,男性为75%,女性为92%。遗传对体重的影响,男性为63%,女性为42%。遗传对女性体重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说明女性的体形可塑性强,更多的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2.心理因素:首先,体形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次,心理也可以影响体形,如部分人肥胖的原因是由于情绪抑郁,通过不自主的进食来缓解抑郁的心情,久而久之导致肥胖。

3.年龄因素:体形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头部与躯干和四肢的比例,胚胎2个月时,头高为身高的1/2,出生时是l/4,成年时约为l/7;体重从出生起不断增加,至15岁时比较稳定,24岁以后又开始增加,更年期增加更快。

4.疾病因素:体形与乳腺的发病率有关,体内脂肪趋向积聚在背部和腹部的妇女,比体内脂肪主要积聚在臀部和腿部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多1.8倍。上半身肥胖妇女乳房和子宫内膜患癌的危险性增加,减肥后,患癌的危险性减低。

(四)人体美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美的人体是健康的人体,有生命的人体,就人体美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引伸出以下四层意思。即;

1.生命是人体美的载体:生命是形态结构与功能运动相协调的合乎目的的和谐统一状态。在生命进程中,一般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生命进程中逐渐完善和发展的,而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正是构成人体美的两个要素。也就是说,只有生命美,才能赐予人体美。

2.健康使人体美增艳:健康是人体美的基础和前提,人体美是健康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健康的人,必定是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有着发育健全的骨骼,丰满发达的肌肉,适量的皮下脂肪,柔润光洁的皮肤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处处都显示出一种健康力量的自然美。如果人孱弱多病,脸色苍白,即使她五官端正、体形适中,也很难给他人一种能够带来生活喜悦的活力美感。只有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美,才是一种真实的美。

3.疾病和衰老使人体美减色:疾病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间适应性遭到破坏所造成的特殊状态。它往往会给机体带来病理性的改变,使某些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从而损害了人体美。例如,有些慢性支气管病的患者,由于通气功能减弱,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导致胸部异常,出现桶状胸。又如某些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肥胖的患者,体重超标,体态变形。

4.衰老也会使人失去健美的风姿:人体进入衰老期之后,各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能量代谢率逐渐下降,皮下脂肪和水分减少。皮肤松弛失去光泽,皱纹逐年增加,肤色加深,动作弛缓,体力锐减等,使原来的健美形体减色。

5.死亡使人体美消失:死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终结,即使是一个天使般的美人,在他死后也是令人生畏的,因为在其生命活动中闪光的人体美,已随着生命活动的终结而消失了。

二、护理美

护理美是存在于护理领域内,在追求与维护人体美的进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是对人的身体健美具有特定功能的一系列美的现象。包括一切有助于人体美的护理理论体系、护理环境、技术操作、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的美等。护理美可在护理理论与实践、社区护理、护理科研、护理管理及预防保健等多方面表现出来。

(一)护理美在护理理论中的表现

护理理论是护理实践中产生并经过护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性认识体系,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完善。特别是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护理程序运用及系统理论的渗透,都从护理理论和实践方面体现出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新的护理思想认为人是一个身心统一、内外协调、不断变化的有机整体,重视了心理护理和环境的调节,强调了护患关系的和谐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护理实施工作中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等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锻炼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也使新的护理理论中美的光华有了新的发展。

(二)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

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护理行为中,时时体现出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特有的美。护理审美主体在护理实践中的审美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护理观察中的敏与美:护理人员在护理观察中要真正起到侦察兵的作用,关键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是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能对外界事物迅速做出反应。敏锐产生美感,敏与美是相互伴行的。“观察力”是指能迅速看出对象特征的才能。护理人员通过对病情、心理活动,药物、手术等治疗后的反应,敏锐的观察患者每一点细微的变化,才能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留心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烦躁、易怒、伤感者,以美的言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恢复平静,减轻精神负担和忧伤,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这种敏锐的观察及各种措施,使患者感到自己备受关注,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温暖的美感。这种美感,在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

2.护理技术的精与美:美是艺术的精华,精与美是密不可分的。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护理技术的精美体现在严格、细致、熟练、轻柔四个方面。

(1)严格:护理工作的严格主要表现在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方面。现在大量的医疗纠纷中,真正由于技术欠佳引起的为数极少,大部分是由于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而引起差错或事故。只有严格的工作作风,才能使技术精益求精。

(2)细致:护理人员要仔细的处置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到精细、美观。这种细致的工作作风不是一朝一夕学会的,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和渗透的。例如,学习基护实验操作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要仔细、认真,要把这种细致的作风带到工作中,做到精中有细,细中有精,精雕细刻方显护理艺术之美。

(3)熟练:俗语说:“熟能生巧”,只有熟练掌握,才能灵巧运用,在灵巧之中才能产生美。例如:学习静脉输液时,手忙脚乱,不是排气的姿势不佳,就是持针的手法不对。但经过反复练习,穿刺的手法也娴熟多了,动作也十分优美。

(4)轻柔: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动作应轻柔、体贴,给患者以舒适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思想负担。不应动作粗鲁,加重其痛苦。例如:护士给患者叩背排痰,拍得患者背部一片发红,患者可能会痛苦不堪。

3.手术配合中的美:在手术配合中,要求手术室护士注意力专注,动作迅速、敏捷、准确,程序配合默契,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手术巡回护士及时查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血型、术前准备等情况,根据要求摆好体位,使术野暴露良好,使患者舒适。根据血压、呼吸的变化,及时调整输血输液的速度。随时供应所需的各种器械物品。随时调节手术灯光,使手术设备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中。器械护士是手术台上身手矫健的“二传手”,精神集中,反应敏捷,准确无误地传递每一件手术器械,缩短手术时间,配合麻醉师及手术医生做好手术,确保手术成功。

4.危重患者护理中的爱与美: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充满了艰辛,更充满了深沉的爱。在脏、丑、臭的危重患者面前,连患者的亲人都不敢接近,不愿动手照料,然而护士却不怕脏,不怕累,耐心细致的擦、洗、换,使患者清洁、舒适。

身患绝症的患者时日不多,求生的欲望强烈,内心矛盾挣扎,护士则置身在这些身心都不健康的患者之中,和他们朝夕相处到最后时刻,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爱的力量去温暖每一颗心,让患者不仅得到良好的护理,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三)在预防保健中的表现

现代医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在维护人类健康,塑造健美人体中的作用。现代医学不仅要消除损害人体美的因素,更注意提高人体美的素质。因此,预防保健对维护与塑造人体美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预防保健不仅作用于个体,更注意于群体。预防保健的美学意义就在于提高人类的健美素质。例如:学校要求课间做操、打太极拳,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提起精神,还可以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预防保健在维护人体美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于人体本身,而且更注重维护整个生态圈的平衡。并创造美的生态环境来维护与塑造人体美。预防保健的美是人类对自身的美及人与环境的美的统一,是人们对美追求的深化,也是医学在更高层次、更深远意义上的表现。

(四)在医院管理中的表现

医院管理中渗透着美。通过合理的管理,各项制度简洁、明了,各部门之间协调、统一,整个医疗护理活动节奏明快。医院管理的美不仅表现在管理活动中,而且表现在医疗和护理环境中。

1.环境布局美:一所医院环境和布局是否美观、协调、方便,可以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医院美化、绿化及其整体布局的和谐、统一,院容院貌的整洁、美观,医院建筑的坐落有序、层次分明,医疗设备的轻便、雅致,以及各种色调的明快、柔和;病室内物品有序摆放,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以方便患者为主等。这样的自然环境既符合卫生要求、又符合审美原则,给人以宁静幽雅的感受。既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治疗,又有利于消除医护工作者的紧张、疲劳。

2.环境安静美:在医院中最大的标志就是“静”字。患者在遭受身心痛苦的双重折磨时,如果在嘈杂的环境中,会更加烦躁,不利于健康的恢复。安静是患者的第一需要,病态的身体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得到休息、调整,以减少因声音刺激而导致的情绪波动。

在调整外界的声音影响外,护理人员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护士上班时不许大声喧哗,呼喊。应着软底鞋,病房的门和车轴应及时注油,桌椅脚应钉橡胶垫,防止噪音。

3.环境整洁美:人们都喜欢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地方,会带给我们舒适、愉悦的心情。医院更需要整洁。当我们踏入一所医院,宽敞明亮,环境整洁,被褥洁白,公用设施卫生,心情也会愉悦;反之当我们踏入一所阴暗、气味难闻、被褥发黄,走廊肮脏,医生、护士蓬头垢面的医院,不仅心情极差,可能对他的医疗水平都产生了怀疑,这样的环境无疑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

4.环境安全美:医院应该带给人们安全、希望的感觉。医院的医疗护理设施应人性化,如病床头应有呼叫装置;走廊、浴室、卫生间灯光明亮、柔和,并带有扶手;地面应平坦有摩擦力……设备完善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防止意外的发生,保证身心安全、舒适。

5.社会心理环境美:医护人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协调、融洽,医患、护患关系的友好、依赖。这样的社会心理环境不仅有助于为医疗护理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美学价值。例如:医生、护士之间不和或医生和主任之间不和,在患者之间传播,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既影响医疗护理工作有影响患者的诊疗的心理安全需求。

6.在社区服务中的表现:护理工作的范围在拓展,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院,而是走出医院,走向社区。在社区服务中,护理人员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服务对象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及保健指导,这本身就是一种护理职业美的体现。加之社区护理涉及面广,社会性强,关系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业务上是个“全科护士”;在管理上有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以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体现社区护理人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精神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六)护理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

护理美的种种表现,如护理人员美好的职业形象,善良的心灵,严密精湛的护理技术,优美雅静的护理环境等,汇聚到一点,就是真、善、美在护理实施中的结合与统一。一切由生动的感性形式而表现出真和善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真和善需要美,美也离不开真和善。

1.“真”是护理美的基础:任何美感都是以存在之“真实”为基础的。“真”是护理美的基础,是护理人员的美德。在护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一切实施都是围绕美对“真”的追求,以达到“真实”的最佳护理效果而展开的。例如:在制订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其护理措施是否符合患者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护理措施是付诸于护理行动之中,还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形式呢?这都是求真与否的表现。此外,在执行医嘱、制订护理计划,进行治疗和护理技术操作时,也都应讲究护理效果的真实。又如,给脱水酸中毒患者静脉输液时,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快速补液、及时给予碱性药物,还是挂上点滴瓶后就可以不管输液速度的快慢、各种药物输入的先后次序,这也是一个会不会使医疗护理实施失真的问题。一切违背“真”的护理计划和实施都会使护理工作导致种种差错,更没有什么“美”可言。

2.“善”是护理美的前提:所谓善是指人们的美德,即善良而又美好的品德。有的学者认为,广义的善,就是对人类有益、有用。美的事物不仅要真,而且还要善,要对人类有用、有益和有利。任何丑恶的人,无论他们具有何等优雅的形体之美,也不会被人们赞誉。

护理人员从事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实践需要高度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这种态度来自于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良心、责任和义务,来自于对患者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这就是护理美德,即一种善。护理领域中的善主要表现在对护理职业的真挚热爱、忠于职守,对患者关怀体贴,亲切友爱,高度负责,对同行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以增进和维护人类健康为目的的一切护理实践活动。

3.在护理工作中坚持真、善、美的统一:“真”不是美,但美是离不开真的。这个“真”只有符合了“善”,才是美的。没有真与善的结合,美就不可能产生与存在。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真”,即尊重医学科学知识,,对症诊疗和护理;必须具备“善”,即对患者要有高度负责、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人道主义精神。只有把护理技术与护理道德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审美意识贯穿到整个护理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美。

综上所述,“真”是护理美的基础,“善”是护理美的前提,护理美是真与善的统一。

三、和谐美

和谐是指事物、事情协调地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和谐,作为一种美的追求,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是自然界的生灵,自然美根源于人,对自然的审美就是人对自身的发现。自然美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对人格进行召唤。自然美作为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它不仅给人们带来必要的生活必需品,而且使人们享受到精神的愉悦。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护理工作者在实施护理服务时,通过情感的传递,产生心灵的共鸣,感召患者回归自然。人与自然除了审美关系,更多发生的是实用关系。大自然是哺育人类成长的最伟大的母亲,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除满足供人衣食住行的山川大地和无数动植物外,更重要的是阳光、空气,人必须依附自然,靠自然而生存的。当然,人对自然不仅是依靠.还能主动的利用它,改造它,从而成为自然的主人。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日益为自己所付出的远离自然的代价所痛苦,成为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牺牲品。现代化的进程使人类享受到空前未有的文明,但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不但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且还会贻害子孙后代。

护理美要挖掘人与自然共处和谐的感召力,通过健康维持、健康促进活动,使健康的人和疾病中的人自觉维护美化环境,如医用污物的排放,可利用资源的回收,感染性物品的无害化处理等,这正是自然审美所产生的直接效能。提醒人们怎样去保护自然,美化自然,构建自己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人类更好的生存发展。

(二)人与人的和谐

中国儒家的“仁学”,所说的“仁”,在汉字中是一个复合字。根据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仁”由“人”与“二”两个单字组成,其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把“仁”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范畴,并把“仁”的本质解释为“爱人”,即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其目的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际的和谐。中国的当前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就是主要的群体,一个人的和谐不是一个社会的和谐。和谐与否,完全取决于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阿拉伯有句谚语:“无人的地方荒凉,有人的地方麻烦。”人是群居的动物,既然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就必然要发生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医生、同行、患者及患者家属、相关接触的部门都会发生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首先是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其次,要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主动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迈上这座彩虹桥的人,和谐的共处,愉悦的得到身心的恢复。

(三)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既是环境的物,又作用于环境。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早为人们所认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就体现了这一关系。现代科学进一步阐明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人是物质存在的高级形式,人以化学元素构成的原子、分子为基础,形成了以细胞组织为主的有机体,不断地进行着生物化学的运动。人的健康就是肉体与精神的平衡及人体与周围环境的完全平衡。人体和环境保持了正常的动态平衡生命才能得到正常的维持,才能激发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进而从事生产活动,并进行着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保持人类的生命发展与繁衍。这就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平衡,人与外界环境不停地交换着物质和能量,这种交换过程一旦停止,人的生命也就完结了。人体随着环境因素的变迁而变化,具有对外界环境因素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患者无法获得自身的平衡时,心情就一落千丈,除了对自己病情的担忧,恶劣的医院环境及医疗污染,也会让患者平添几分焦虑。营造和谐的住院环境和就医环境是人与环境和谐美的体现,使患者在患病时,也能保持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平衡的人与环境关系,构建就医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达到医院环境“零污染”的和谐氛围,建设一个环境园林化设备现代化、病房家庭化、服务人性化的“绿色医院”,追寻着“绿色”的梦想,创建出全新的医疗管理服务模式,营造让患者满意的人与环境和谐氛围。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清新、优雅、温馨的就医环境。让医院像疗养院一样。从门诊到病房,一路上如同在一个充满人性关爱的艺术长廊漫游,各种人性化的设施和管理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门诊清晰明了的流程图以及病区走廊里绿意盈盈的花草饰物,病房墙上温馨高雅的艺术画以及护士站摆放着形态可爱的工艺或绿色植物,都让人陶醉在自然景色的美妙和平安康复的祈富之中,使原来神秘甚至恐惧的医疗环境变得充满了温馨,达到“绿色医院”的美誉。

(四)人与社会的和谐

医院的服务体现出社会的关爱和重视程度,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护理人员的神圣责任,体现社会角色的道义。医院通过实施一系列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举措,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在医院环境能深深体会出社会的关爱。

尊重患者,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同情、谅解和安慰患者。使患者体验到患病后仍然是社会成员,体现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尊重患者的思想基础是平等,摆正护理职位,与患者平等相处,且无论患者身份、职位、地位、年龄、性别、信仰等均以平等的态度诚实、公平地护理每位患者。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护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人性化。符合特有的社会文化需求,护理人员应明确价值取向、文化理念,对患者有潜移默化的宣教和陶冶,共筑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职业美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在拓展,护理学科已经迈入高等教育的序列,护理职业已得到世人广泛的认可。早在南丁格尔时代就已经充分证明了护理职业的崇高与伟大,这是护理职业的任务和神圣职责带来的职业美,护理职业美既是职业的崇高美。其职业的崇高主要表现在照护中的无私奉献,博大的爱。可以说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直至暮年,甚至死后的料理,家人的安抚,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护理的呵护。由于社区护理的实施,护理职业的照护延伸到人的一生,在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方面任重而道远。这不能不说是崇高与伟大。南丁格尔亲赴克里米亚战场,是强烈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驱使她照护伤员。非典的肆虐期间,护理工作者忘我的投入了当代没有硝烟的白色恐怖之中,涌现出抗击非典的护士英雄叶欣式的南丁格尔样的崇高人物。其职业美可歌可泣。

五、奉献美

“无私奉献”是国人耳熟能详的说法,它给人的印象是:奉献必须是无条件的、不允许有任何私心杂念,无私地给予才能称为奉献。无私的奉献于社会,是履行社会的责任。把社会的给予再回馈予社会是奉献的美。

“奉献美”是一种博爱的美,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做出有意义的事来。

奉献美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境界,它主要体现的是给予者的态度。奉献与情感、信念及情境相关。人对于自己敬重的、热爱的、信赖的人或事物都会乐于奉献。而特殊的情境也会激发人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危难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钟南山所长说: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我就不能离开前线……这次是非典型肺炎,说不定下次是传染性心肌炎,我相信搞心脏的那帮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会站在最前线的,他不会因为怕传染他就不来了、不做了……。一场肆无忌惮的非典使一大批平时并不引人注目的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冲上第一线,拯救了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生命,多少医务工作者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奉献美的真实体现,我们在倡导奉献美时,应以培育仁爱之心、鼓励敬业精神为落脚点,让奉献走下圣坛。

奉献不一定需要舍生忘死、大无畏和无私的境界,它需要的可能只是“给予”。面对肆虐的非典,对护理工作者来说,为抢救患者而不惧倒下是奉献,尽量让自己和同事不倒下也是奉献,因为它同样给了患者生的机会。对患者来说,以坚强的毅力、合作的态度配合医护人员战胜病魔就是奉献,因为它是对医护人员也是对其他健康人的最好回报。

总而言之,以奉献的名义,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的是: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敬重的态度从业;善待自己,尊重他人;付出你应该付出的,给予你能够给予的。实实在在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做事,力所能及地给予,何尝不是一个人对社会的最好奉献呢?奉献是一个人对于社会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