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吃透曾国藩
5755200000036

第36章 家族传承

文正语录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曾国藩家书》同治四年五月廿六日与国潢国荃书

“谷园解读”

这是曾国藩对后辈讲的:我不奢望曾家后代都能大富大贵,但应当代代都出优秀的人才,他要读书上进,奉行礼义,撑得起家族的门面。

如果不是清王朝旋即覆灭,曾氏后人代代富贵也是可能的,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富贵不可得,但秀才确实代不乏人,到其第四代、第五代后人时,很多都做了大学教授之类的工作。

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中国传统里一个重要问题,即家族传承的问题。古人的家族观念,分三块:一是对过去的祖先的崇敬,要慎终追远,要祭祀缅怀;二是对当下的家族要“齐家”,要振兴,要和谐;三是传宗接代,延续繁荣。关于这第三点,有一些观念,如孟子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意思是不论君子也好,小人也好,开创的家业能够泽被后代,但最多经历五代就会耗尽。富贵不及三代。

话虽如此,但我们看诸如洛克菲勒、摩根这样的西方大家族都传了五六代了,中国的荣氏家族也是四五代了,代代富贵。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富一代,已经有了富二代、富三代,官二代、官三代也在做官。所谓的“书香门第”反而少有人谈了,而且也没有听过“文二代”。

前些天,一个大学生对我讲,现在已经进入了“拼爹时代”。

这个传承的问题,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