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吃透曾国藩
5755200000159

第159章 要找伯乐找靠山

文正语录

君子多途,未有不自不干人始者也。小人亦多途,未有不自干人始者也。

《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文集

“谷园解读”

这里说的“干”就是干谒。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谈干谒》。一个自命不凡而又出身低微的文人,要想在仕途上有所进步,除了科举一途之外,还得走这条干谒的路,就是主动去拜望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取得其欣赏,进而获得提携与帮助。因此在文学史上,便有了一道别样风景——干谒诗,其中不乏名作。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今天仍脍炙人口,当时则是写给丞相张九龄,以“欲济无舟楫”,表达冀其引荐提携之意。唐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今天,我们乍看它可能还以为是描写一对新婚夫妇的小诗,而事实上则是当时学子在科举考试后寄给主考官以探听虚实的信。这位主考官见信之后,对其更加欣赏,并回诗一首“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用“一曲菱歌敌万金”,给了这位学子一颗定心丸。同时,这一问一答也成了干谒之佳话。但诗归诗矣!白居易云:“袖里新诗十首余,吟看句句是琼踞。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可见这种拿着诗稿去毛遂自荐的效果远不如托关系去的。当然也有人明明拿着一封介绍信,可以走捷径的,却把信给撕掉,想以“不干人”而凭自己真本事如何如何的,这样志大才高的人其实是凤毛麟角,而且成败难测的。

而曾国藩这话的原意,正是肯定这种志大才高者的做法,认为君子人生事业的前提就是不去干谒人,只有小人才走这个捷径。但话虽如此讲,他自己早年却正是得益于“干人”才平步青云。他“干”的这位穆彰阿是当时权倾朝野的重臣。他具体怎么“干”的,我说不好,总之是很得其欣赏器重爱护,结果就把他提起来了。后期,治军则得到与慈禧共同主政的恭亲王的支持。不过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后来恭亲王垮台,很多与其关系密切者受牵累,而曾国藩与他的通信则毫无把柄可抓。

所有的潜规则归根结蒂在于一点:这是一个人治的社会。规矩是人定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你所有的努力应当围绕于让那个定规矩的人说“你行”。曾国藩讲,“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以外,无一事可恃”。这个“得人”其实可以理解为,下得英才、同仁之辅佐支持,上得伯乐、靠山之提携引路。而上得尤为关键。韩愈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唯其稀缺,所以可贵,所以你得积极努力地去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