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吃透曾国藩
5755200000145

第145章 选人的眼光

文正语录

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

《曾文正公全集》“二”奏稿 卷一 应诏陈言疏

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甚高,动谓无人可用。

《曾文正公全集》“一”求阙斋日记类钞 卷上 治道

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

《曾文正公全集》“五”书札 卷八 复庄卫生

“谷园解读”

以人为本是曾国藩政治军事思想的核心。他说,做大事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为官之道不外得人、治事,做官就是致贤、养民、正风气,等等。对于选拔人才的强调,他是不厌其烦的。对于选人、用人,他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而且事实是,经他手的人才,后来不下百人做到一二品的大官,很多文人与专才也青史留名。他可谓史上最牛伯乐。

这三句话主要是讲选才。有两个特点,一是他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人,二是他用包容的眼光来看人。

曾国藩强调人才有“转移之道”,这是什么意思呢?有句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就是转移。美国二战后有十位将领进入商界并取得巨大成功,被称为“蓝血十杰”,他们的军事才能转变为商业才能,这就叫“转移”。

“培养之力”就甭说了,他不能拿过来就用,但他是个苗子,你得培训他,陶冶他,他的光芒才会放射出来。有时候他自己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潜质,你却看到了,就好像买古董捡了漏儿一般,又会成就一个人,这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啊。

这都需要一个发展的眼光。

包容的眼光则是因为,人往往优点突出的,缺点也会突出,所谓“个性强”正在于此。你是愿意要一个有缺点的战士,还是愿意要一个没缺点的苍蝇?

然后看走了眼,怎么办?不要紧,还有一个考察之法,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考核,淘汰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