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语录
文人不可无手抄夹带小本。
《曾国藩家书》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与纪泽书
“谷园解读”
曾国藩家书里有很多谈学习方法的内容。比如他讲学书法,初期宜用“摹”的方式,就是描红,把比较透明而且不渗墨的油纸覆在字帖上描摹着写。我注意到现在书店里卖的硬笔书法的练字本就是这种形式的,可见这种方法颇实用。
这里所讲的手抄夹带小本,其实就是笔记本,古代没有专门的这个东西。曾国藩讲写文章离不开这么个小本,读到好词好句要随时分门别类的记下来,有好的思路灵感要立即记下来。据说韩愈等大家,都有此习惯,“记事提要、纂言钩玄,亦系分类手抄小册也”。有一位叫阮元的大学者,他主持科举考试时,看到考生携带这样的“小抄”,他会收上去翻阅一番,如果感觉确是考生用了心的,条理清晰、辞彩焕然的,就可带入考场。
当然也有天才不必如此,比如苏东坡,他做过一段类似给皇帝写材料的秘书工作。他的继任者洪先生文采也极好,自我感觉不错,一次洪先生问之前侍候东坡的老仆,自己跟东坡比谁的文章强。老仆说,差不多吧,只是苏学士不翻书。可见东坡之博闻强记。
我写文章也是不翻书不行,很多东西,只是有个大致的印象,记着哪本书、哪段文章,写东西要用到时,先网上搜一下,比如这段东坡的轶事,我记得就是《齐东野语》里的,结果一下就找到了原文。古人实在无此便利。当然也有很多东西网上没有,必须翻书,那么此前读书时做的批注与折页标记就可以帮我比较快地找到出处。
做事业的人,做企业的、做官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有此习惯。千头万绪的事,有的可能放手就忘记,必须随手记下。曾国藩强调手勤、手到,其重点就是随手做笔记。据我所知,只有前国务院副总理钱 其 琛无此习惯,他早年做地下党,凡事全凭脑子记,一个纸片都不留。
我上学时有一个极牛的老师,他的口头禅就是这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