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与人生 性格与人生 心态与人生
57455400000004

第4章 自信人生:从平凡走向卓越

自卑从何而来

自卑感是对自己的否定与怀疑,内容包罗万象,比如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财富、名誉、相貌……

对自身的蔑视和残忍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自卑感便是最常见的对自我的憎恨,这是一种可怕的消极情绪。在生活中,很多人缺少某种能力,却认为他人都拥有那种能力,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商不高者则会因此感到自卑,与自己过不去,轻视自己,这也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低情商者常常希望像他人那样去生活,买相同的衣服、相同的家具,像他人一样说话、做事。情商不高者常常将自我置于别人的人格之下,鞭打自己的灵魂,批判自己,无限夸大别人的能力。这种夸大又反衬出自己的渺小,这是伤害自我的致命武器。情商不高者常常会觉得自己的人格极不完善,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而别人却完美无瑕。

把自己的能力看得过低,这是情商不高的一种表现。

自卑情绪其实每个人都有,但如果一味任其发展,成为主宰我们的情绪,那就彻底失败了。

十几年前,他从一个仅有3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一所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

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话,使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以致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很多同班的女同学都不认识他!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的内心。

20年前,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

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过。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太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师解释,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慌: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一定非常的愚笨,一定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可是,她连向老师解释的勇气也没有,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傻乎乎地跟着老师走。老师回家做饭去了,她也跟着。最后老师烦了,勉强算她及格。

在曾经播出的一个电视晚会上,她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两个人。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城里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上我呢?”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从容自信。

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而且是第一个完全依靠才气而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岗位的。

原来他们也会自卑。

原来自卑是可以彻底摆脱的。

一味地自卑可能把我们推向失败的无尽深渊,其实更多的时候,自卑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它们可能来自于我们对自身优势的忽视。诺贝尔奖是世界许多学科的最高奖项,荣获诺贝尔奖的人都是在某一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诺贝尔奖包括文学、哲学、医学、经济、和平等奖项,它来源于瑞典的一个名叫诺贝尔的人。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也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但终其一生他对自己感到很失望,自卑之心充斥心间,因为他会说“我是个很无用的人”。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诺贝尔自己的妄自菲薄而已。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成名之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大仲马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想请他帮忙找份差事。那位老伯问他:“你有什么特长吗?”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大仲马非常诚实地说。

“你地理学得怎么样?”

“只有一点了解而已。”

“化学呢?或者文学?”

“也不懂。”

“那么你对法律了解吗?”

“很抱歉,我什么也不会。”

大仲马感到非常窘迫,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的无知。他正准备告辞,老伯对他说:“把你的住址留下吧。”

大仲马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老伯眼睛一亮:“你还是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啊!”

像大仲马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大作家,也曾认为自己一无所长,然而那位老伯还是发现了他一个小小的长处——名字写得很好。大文豪也曾感慨自己对文学一无所知,妄自菲薄是没有任何益处的自我贬低。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不管这个优点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它毕竟是个优点。名字写得好,为什么不能把字也写好?字写好了,为什么不试试把文章写好呢?一个人只要以肯定的态度看待自己,再小的优点也会像一粒种子那样生根发芽,最后结出自信的硕果。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信心使人充满前进的动力,它可以改变险恶的现状,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充满信心的人永远站立不倒,他们是真正的强者。通过百万富豪成功的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事业有成,无坚不摧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或缺的。

军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兵们对统帅的敬仰和信心,如果统帅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全军便要混乱。据说拿破仑亲率军队作战时,同样一支军队,有拿破仑的率领战斗力便会增强一倍。拿破仑的自信,使他的军队所向披靡。

有一次,一个法兰西士兵骑马为拿破仑送来一份战报。因为路上赶得大匆忙,士兵的马跌了一跤,死掉了。拿破仑立刻下马,叫士兵骑上自己的坐骑火速赶回前线。这士兵看看那匹雄壮的坐骑及它的宽厚的马鞍,不觉脱口说:“不,将军,对于我一个平常的士兵,这坐骑是太高贵、太好了。”拿破仑回答说:“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自卑自贱的观念,往往是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主要原因。世上有很多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他们是不配享有的;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的;以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是他们这一辈子所应享有的;以为生活中的一切快乐都是留给一些命运的宠儿来享受的,他们当然就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想法了。许多人本来可以做大事、立大业,但实际上竟做着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心。

正如英国的罗伯脱·希里尔所说的:“对自己有信心,是所有其他信心当中最重要的部分。缺少了它,整个生命都会瘫痪。”

信心不仅能使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成为巨富,甚至使一个演员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上大获成功。美国第40届总统——罗纳德·里根就是有幸掌握这个诀窍的人物。

从22岁到54岁,罗纳德·里根从电台体育播音员到好莱坞电影明星,整个青年到中年的岁月都陷在文艺圈内,对于从政完全是陌生的,更没有什么经验可谈。这一现实,几乎成为里根涉足政坛的一大拦路虎。然而,当机会来临,共和党内保守派和一些富豪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时,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为生的影视职业,决心开辟人生的新领域。

有两件事情对里根的竞选影响颇大。

一是他受聘担任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办好这个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型联合企业的电视节目,通过电视宣传、改变普遍存在的生产情绪低落的状况,里根不得不用心良苦,花大量时间蹲守在各个分厂,同工人和管理人员广泛接触。这使得他有大量机会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人们什么话都对他说,从工厂生产、职工收入、社会福利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税收政策等。

里根把这些话题吸收消化后,并通过节目主持人身份反映出来,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此,该公司一位董事长曾意味深长地对里根说:“认真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体会,然后身体力行地去做,将来必有收获。”这番话无疑为里根产生弃影从政的信心埋下了种子。

另一件事发生在他加入共和党后,为帮助保守派头目竞选议员,募集资金,他利用演员身份在电视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可供选择的时代》的演讲。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大获成功,演说后立即募集了100万美元,以后又陆续收到不少捐款,总数达60万美元。《纽约时报》称之为美国竞选史上筹款最多的一篇演说。里根一夜之间成为共和党保守派心目中的代言人,引起了操纵政坛的幕后人物的注意。

这时候传来令里根更为振奋的消息,里根在好莱坞的好友乔治·墨菲,这个地道的电影明星与担任过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新闻秘书的老牌政治家塞林格竞选加州议员。在政治实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乔治·墨菲凭着38年的舞台经验,唤起了早已熟悉他形象的老观众的巨大热情,意外地大获全胜……

里根演员出身的背景,无疑为他的竞选形象与极富感染力的演讲增添无穷的魅力。

然而这一切在里根对手、多年来一直连任加州州长的老政治家布朗的眼中,却只不过是“二流戏子”的滑稽表演。他认为无论里根的外部形象怎样光辉,其政治形象毕竟还只是一个稚嫩的婴儿。于是他抓住这点,以毫无政坛工作经验为由进行攻击。殊不知里根却顺水推舟,干脆扮演一个淳朴无华、诚实热心的“平民政治家”。里根固然没有从政的经历,但有从政经历的布朗恰恰有更多的失误,给人留下了把柄,让里根得以成就辉煌。

二者形象对照是如此鲜明,里根再一次超越了障碍。帮助他越过障碍的正是障碍本身——没有政治资本就是一笔最好的大资本。

自信是可以跨越自卑的,是战胜自卑的有力武器。它不是无望、无助、无奈,以及对生命的伤感、悲愤和苍凉,而是充满进取心,体现着生命中主动、积极、明亮的旋律,是生命的亮点。

自信体验是人生光明、甘甜和美妙的一面,自信给予人的是生命的希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人类社会能从茹毛饮血,发展到电子时代,从燧人氏的钻木取火,发展到利用核能发电,就是凭借自信的力量。没有自信,人类将一事无成;没有自信,个人将毫无价值。

自信源于自尊,自尊是人的高级需要。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异就在于人能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将人的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的满足延伸。

有了充足的自信就有了向前冲的力量,那么本来充满着不可能的事情也可能因此俯首称臣。但是这种自信的力量是不会主动送上门的,要得到它,就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发现。

自信就是有激情地做事

激情源于对人生的热爱,源于内在的信心,源于对自己所坚持的目标的执着。

劳伦斯在创业之初,全部家当只有一台靠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米花机,价值5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劳伦斯做生意赚了点钱,便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如果说这是劳伦斯的成功目标,那么,这一目标的确定,就是基于他自己对市场需求预测充满信心。

当时,在美国从事地皮生意的人并不多,因为战后人们一般都比较穷,买地皮修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很少,地皮的价格也很低。当亲朋好友听说劳伦斯要做地皮生意,都异口同声地反对。

而劳伦斯却坚持己见,他认为反对他的人目光短浅。他认为虽然连年的战争使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但美国是战胜国,它的经济会很快进入大发展时期。到那时买地皮的人一定会增多,地皮的价格会暴涨。

于是,劳伦斯用手头的全部资金再加一部分贷款在市郊买下很大的一片荒地。这片土地由于地势低洼,不适宜耕种,所以很少有人问津。可是劳伦斯亲自观察了之后,还是决定买下了这片荒地。他的预测是,美国经济会很快繁荣,城市人口会日益增多,市区将会不断扩大,必然向郊区延伸。在不远的将来,这片土地一定会变成黄金地段。

后来的事实正如劳伦斯所料。不出3年,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大马路一直修到劳伦斯买的土地的边上。这时,人们才发现,这片土地周围风景宜人,是人们夏日避暑的好地方。于是,这片土地价格倍增,许多商人竞相出高价购买。但劳伦斯不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后来,劳伦斯在自己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一座汽车旅馆,命名为“假日旅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从此以后,劳伦斯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馆逐步遍及世界各地。

那些充满信心,并满怀激情地去做事的人,总是深受人们的敬佩,他们的态度与行动是令人敬畏的。

乔·史密斯的高中时代是在田纳西州的温彻斯特度过的,他内心里经常梦想着有朝一日要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首脑。虽然这只是一名17岁男孩的梦想,但却是其人生目标的萌芽。

进入耶鲁大学后不久,他的兴趣就从经营一般企业转移到研究、评断公司财务之上。大学二年级时,他的父母由于生活拮据而无法再继续供他念书,迫使他陷入了选择休学就业还是半工半读的窘状。要作这个决定非常困难,但因为乔有自己的梦想,因此他很快就作出了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毕业。最后他也做到了。他不但每学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也利用奖学金及一份兼职工作解决了学费和伙食费的问题。三年后,除获得经济学学士的学位外,同时还获得著名的路德奖学金,并取得全国优等生俱乐部耶鲁分会会长的头衔,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后的两年,他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此行对于他将来从事财务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乔回到美国后,便与一名叫田纳西的女子结婚。随后,他前往纽约,正式开始追求自己的目标。他的起步点是一家颇具规模的证券公司,他在公司里的职务是投资咨询部办事员。

不久,朋友告诉他有一家公司正在征聘年轻上进的财务经理。这家公司的名称是美国地理勘察公司,是一家石油勘探公司。乔听说之后,便前往应聘,因为他认为这家公司可让他进一步学到许多有关财务经营方面的东西。于是他进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4年。4年之后,虽然这家公司业务非常稳定,而且他的表现也不错,但是他觉得能学的也学得差不多了,又开始怀念起老本行。于是,一咬牙,他又回到早先的那家证券公司工作并等待机会。最后,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一名资深职员即将退休,这个人拥有八个相当有实力的客户,欲以5万美元出让。

这对乔来说是相当大的赌注,5万美元相当于他的全部财产,若此举失败,他将变得一贫如洗;而且这些客户顶下来之后,能不能留住还是问题。这时乔再一次面对重大抉择。最后,他一心想自立门户的雄心战胜了一切,他接下了这8名客户,并且立即一一前往拜访,十分坦率而且诚挚地向他们说明自己的理想与计划。客户们皆被他的热情与直率所感动,他们一致认为从未见过如此充满激情的人,都表示愿意留下观察一段时间。当时,乔才28岁。

两年的岁月很快就过去了,乔几乎每天都在为员工薪金及管理费用忙得焦头烂额,有时候,他连自己的薪金都拿不出来。两年期间,公司便是在这种拮据的情形下惨淡经营着,虽然如此,公司要求的服务品质并未降低,反而愈来愈高。熬到第三年,终于苦尽甘来,公司业务开始蒸蒸日上,客户也有显著增加,乔自立的梦想终于实现。

现在,他已经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总裁,拥有将近1亿美元的效益,并兼任某大型互助银行的常务董事及数家公司董事。于是,一名17岁高中生的梦想在不到40岁便实现了。

有些成功人士在接受访谈时,都会谈到当初自己创业时的艰难,但再艰苦的岁月均被高涨的热情所征服,他们说真不懂当时怎么会有那股激情做事,但不可否认正是这股激情让他们的人生与众不同。

富有激情的人,总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他们让他人感到了一种力量。反之,一个内心总是被自卑占据的人,做起事情来又如何能展示出过人的激情与自信呢?

勇于负责任的人是自信的

一个以割草打工的男孩致电询问陈太太:“您需要割草吗?”

陈太太回答:“不需要,我已经有割草工了。”

男孩又说:“我会把您花丛中的杂草拔掉。”

陈太太回答:“这个活儿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您院子里的草和走道的四周,我会帮您割整齐。”

陈太太说:“我的割草工也做了。谢谢,但是我不想更换割草工。”

男孩挂断了电话,室友问男孩:“你不就是在陈太太那里当割草工吗,打这个电话干什么?”

男孩说:“我只想知道,自己做得有多棒!”

割草男孩是在向我们昭示一个关于责任心的道理,他要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检验自己是否已经尽到责任。

有些习惯推托责任的人,其实其内心是自卑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更怕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相反,一个勇于负责的人是自信的,他深信依靠自己的判断能找准方向,他也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总之,他对自己负责任的能力是深信不疑的。

早先,英格兰有个阿尔弗雷德国王,他很精明,而且富有正义感,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之一。直到今天,几百年过去了,这位被称为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国王依然广为人知。

在阿尔弗雷德统治英格兰的时候,国家的局势纷繁动乱,凶悍的丹麦人侵入英格兰。丹麦人跨海西征,侵略者如潮水涌入英格兰。丹麦人剽悍而又勇猛,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战无不胜。如果英格兰再无法抵挡,他们的国家就将被征服。

后来,经过几次战役,阿尔弗雷德国王带领的英格兰军溃败了。包括阿尔弗雷德国王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各自想办法逃走。阿尔弗雷德化装为一个牧羊人独自脱身,他在森林和沼泽之间逃亡。

几天盲目地游荡之后,他终于找到一间伐木工人的小屋。又冷又饿的阿尔弗雷德敲开门,恳求伐木工的妻子给他点儿东西吃,并要求借宿一夜。

女人看着这位穿着破衣烂衫的男人,并不知道他是谁。“进来吧,”她说,“炉子上烤着的蛋糕,你帮我看着,我会给你饭吃的。现在我到外面挤奶去,你看好蛋糕,等我回来,千万不要把蛋糕烤煳了。”

阿尔弗雷德彬彬有礼地谢了她,在火炉旁坐下。他极力想把注意力集中到蛋糕上,但是很快那些操心事就充满了他的心。该如何收拢溃败的士兵?重整旗鼓后又怎么去和丹麦人交战?阿尔弗雷德越考虑,就越觉得绝望,他渐渐认为再战斗下去也没用了,他专心思考自己的这些问题,忘记了身在伐木工的屋子里,也忘了饥饿的肚子,忘了炉上烤着的蛋糕。

女人过一会儿回来了,她看见小屋里到处是烟,蛋糕成了一团焦炭。阿尔弗雷德在炉边坐着,他盯着炉火,压根儿没注意到蛋糕焦了。

“懒家伙,废物!”女人怒吼道,“看看你做了什么。你想要吃的,但是却袖手旁观!好了,现在谁都别想吃饭了!”阿尔弗雷德羞愧地低下头。这时伐木工回到家里,一进门他就注意到在炉边坐着的陌生人。“闭上你的嘴!”他对老婆说,“知道你骂的是什么人吗?他就是我们伟大的阿尔弗雷德国王!”

女人惊呆了,她急忙跪在国王面前,请求国王原谅她的粗鲁。

但是国王很明智,他请女人站了起来。他说:“你应该责备我,因为我答应替你照看蛋糕,但是蛋糕却煳了,我应当受到惩罚。不管谁做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要负责到底。这次我做得不好,但是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了,做好国王是我的责任。”

不久之后,阿尔费雷德王就重整军队,把丹麦人从英格兰赶了出去。

一个勇于负责任的人是充满自信的,同时他也会带给别人信心。

责任感不仅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成熟的象征,更是自信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