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57452100000003

第3章 笑对生活,包容人生的泥泞坎坷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苦难

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做游戏,游戏本身,就是在不断战胜挫折与失败中获取一种刺激与欢乐。假如没有挫折与失败,再好的游戏也会索然无味。人们玩游戏,是为了娱乐,是带着挑战的心情去面对游戏中的困难与挫折的,面对强大的对手,不断地损伤受挫,但越是如此,越会劲头十足。试想,倘若人们在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种积极向上的游戏心态,那么失败后,就不会显得那般沉重和压抑。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将挫折变成一种游戏呢?那样便会让痛苦沮丧的心情超然快活起来。二者其实并无差别,只是人们在游戏中身心放松,而在生活中过于紧张。

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就看能不能往好处想。

一个病入膏肓的妇人,整天想象死亡的恐怖,心情坏到了极点。哲学家蓝姆·达斯去安慰她,说:“你可不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考虑如何快乐地度过剩下的时间呢?”

他刚对妇人说时,妇人显得十分恼火,但当她看到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开始慢慢地思考着他说的话。

“说得对,我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

她略显高兴地说。

一个星期之后,妇人还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对蓝姆·达斯说:“这一个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阵子幸福多了。”

“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所以在离开人世前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样,一味想有关死亡的事情,那她只能痛苦地离开人世。

心往好处想,不论何时,不论何事。人可以没有名利,没有金钱,但必须拥有美好的心情。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阳光普照的公园里,许多小孩正快乐地游戏,其中一个小女孩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突然摔倒了,开始哭泣。这时,旁边有一个小男孩跑过来,别人都以为这个小男孩会伸手把摔倒的小女孩拉起来或鼓励她站起来。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小男孩竟在哭泣的小女孩身边故意摔了一跤,泪流满面的小女孩看到这情景,也觉得十分可笑,于是破涕为笑了。

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视为游戏,不是为了游戏人生,而是为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从而克服困难。笑看忧愁,笑看人生,如此而已!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挞你的人,因为他清除了你的业障;感激压抑你的人,因为他拓展了你的心胸;感激曾经的男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保护;感激忌妒你的女人,因为她让你学会了包容;感激爱你的人,因为他让你懂得了什么是爱,等等。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谢所有的人。

有一本书曾经这样写道: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烦心事,这些事总是会折磨人的心,使人不得安稳。尤其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刚进入社会中,还未完全成长起来,却要承受这个社会的种种压力,比如待业、失恋等。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你自己吧。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你会发现所谓的“折磨”其实都是促进你生命成长的“清新氧气”。

人们往往把外界的折磨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外界的折磨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的折磨总是情非得已。但是,人生中的折磨总是消极的吗?清代金兰生在《格言联璧》中写道:“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由此可见,那些挫折和横逆的折磨对人生不但不消极,相反,它是一种促进你成长的积极因素。

生命是一次次蜕变的过程。唯有经历各种各样的折磨,才能加深生命的厚度。只有一次又一次与各种折磨握手,历经反反复复的较量之后,人生的阅历才会在这个过程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

在人生的岔道口,若你选择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你可能会有一个舒适而享乐的青春,但你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若你选择了坎坷的小路,你的青春也许会充满磨砺,但人生的真谛也许会就此被你领略。

蝴蝶的幼虫是在一个开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竭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有许多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用剪刀把茧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所有受到帮助而见到天日的蝴蝶都不再是真正的精灵——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

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蝴蝶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被顺利输送到蝶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蝴蝶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蝴蝶的翼翅就没有了充血的机会,爬出来的蝴蝶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恰似蝴蝶的破茧过程,在痛苦的挣扎中,意志得到磨炼,力量得到加强,心智得到提高,生命在痛苦中得到升华。当你从痛苦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你已经拥有了飞翔的力量。如果没有挫折,也许就会像那些受到“帮助”的蝴蝶一样,萎缩了双翼,平庸过一生。

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增长经验,你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都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

接受生活的不公平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都认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应有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这不公平!”“因为我没有那样做,你也没有权利那样做。”

我们整天要求公平合理,每当发现公平不存在时,心里便不高兴。应当说,要求公平并不是错误的心理,但是,如果因为不能获得公平,就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这个问题就要注意了。

实际上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你要寻找绝对公平,就如同寻找神话传说中的宝物一样,永远也无法找到。这个世界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创造的,譬如鸟吃虫子,对虫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苍蝇,对苍蝇来说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飓风、海啸、地震等都是不公平的,公平只是神话中的概念。人们每天都过着不公平的生活,快乐或不快乐,是与公平无关的。这并不是人类的悲哀,只是一种真实情况。

生活不总是公平的,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确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真实处境。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公平。其实不然,绝对的公平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

承认生活中充满着不公平,如此便更能够激励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自我伤感。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这一事实也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遗憾。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做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难题,每个人都有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承认生活并不总是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自然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但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会对他人也对自己怀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种由衷的情感,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充满爱意的仁慈。当你发现自己在思考世界上的种种不公正时,可要提醒自己这一基本的事实。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它会将你从自我怜悯中拉出来,使你采取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俾斯麦

事必如此,别无选择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琼妮是新西兰一位建筑商的女儿,移居美国后,曾在休斯敦一家电视台工作,1990年起任摄影记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萨拉热窝进行战地采访。在那里,曾有多名记者丧生。

琼妮在萨拉热窝待了6个星期后,已经习惯了周围的流弹。一天清早,一颗子弹击穿车窗玻璃,正好击中她的脸部,几乎掀掉了她的半边脸,她的颧骨被打得粉碎,牙齿没有了,舌头被打断。送到诊所时,大夫们直摇头,认为她不行了。经过20多次手术后,她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的她,下颌仍无感觉,脸部还留着弹片,体重减轻了8公斤。令大家吃惊的是,她要求重返萨拉热窝。

她幽默地说:“说不定我还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齿。”她甚至想认识一下当初袭击她的枪手。有人问她,见到那个枪手后怎么办。她说:“会请他喝一杯,问他几个问题,比方说当时距离有多远。”

琼妮面对厄运的乐观态度证明她是一个具有坚韧毅力的女孩,正是这种乐观的性格,使她能够迅速摆脱挫折的阴影,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威廉·詹姆斯说:“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哲人说:“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冷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也只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事关他生死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摘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惑人心的谎言,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英格兰的妇女运动名人格丽·富勒曾将一句话奉为真理,这句话是:“我接受整个宇宙。”是的,你我也应该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做无谓的反抗,结果使我自己失眠了,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

——拿破仑

无法改变环境,就学着适应

诸葛亮说:“腐儒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什么是识时务呢?识时务即指认清事物的变化方向,了解问题的特征。懂得这些的人才是高明之人,才堪称俊杰。

很多人都在问:社会变化了,我能够做什么?这个问题给很多人造成了心理障碍,让他们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木工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木匠;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医学工作,那么你就做一名医生。

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一旦变化,我们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以适应这种变化,这是生存的客观法则。但是,有时环境的发展,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爱好等发展并不合拍,有时甚至会阻碍、限制我们欲望和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适应环境,使之满足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求,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刚刚毕业于某高校音乐学院的小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长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被耽误,而且自己的专长也可能荒废。

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几经折腾,终未成功。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并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当时恰逢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自然也想努力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主席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

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寻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乐团便初具规模。两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成为全市一流,而且堪与专业乐团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管理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应环境需要许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信心与智慧,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了这两者,你肯定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这样,他们改变不了环境,也不利用环境去努力寻找、开创新的机遇,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把自己逼到了死角,一生难有任何作为。

其实,我们经常会身处在陌生、被动的环境中,而环境本身往往又是不容易被改变的。一个人要想生存,要想成为强者,就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一起前进。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改变生存环境,必须首先顺应生存环境的发展变化。如果一个人想改变生存环境,却不能首先顺应环境的发展变化,那么,想改变环境的目的则是很难达到的。

这时,正确的做法就是适应环境,在适应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所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你无法改变身处的环境时,就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适应它,在你付出勤奋、敬业后,便会发现成功已悄然来临。如果有一天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你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成功不在于时间、地点、环境,而在于人自己。

——查尔斯·劳斯

正视问题与残缺

问题是组成生活的一部分,不过,生活中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太严重,也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可是有的问题却可能带来悲惨的结果,而原本这些问题对于当事人来说,本该可以避免的,如果当时能多克制自己一下,耐心一点,说话方式都柔婉一些,相信结果也会更好一些。总之,如果有一颗包容的心,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从战场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对他们说:“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请求,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当然好啊,”父母回答,“我们很高兴见到他。”

儿子接下去说:“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

儿子的声音有些颤抖:“难道你们不能接受一个残疾人和你们生活在一起吗?”

父亲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身有残疾的人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就忘了他吧,他也有他自己的生活。”

儿子沉默了,挂断了电话。之后,父母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消息。

过了一段时间,焦急的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说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认为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伤心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警方的带领下去停尸间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令他们不能置信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膊和一条腿。原来,儿子口中的“残疾的朋友”就是他自己啊!此时,父母这才后悔不已,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也许以各种形式每天在地球上发生着。如果那对父母能包容一些,同意接纳儿子所谓的朋友,那他们也就不会永远地失去自己的儿子。对有些人来说,接受那些健康、美丽、聪明、富裕的人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接受不如他们健康、美丽、聪明或富裕的人就难了。

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回避那些不如我们的人,因为害怕他们会搅乱我们平静的生活。这,难道不是自私吗?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个能包容、心态坦然的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在任何苦难之前都要坚持住,永远不被击倒。

如果要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予永远比索取令人愉快。

——佚名

包容,就是换一个角度看人生

一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船夫救起。

船夫问:“你年纪轻轻,为何自寻短见?”

“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船夫听了,想了一会儿,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

少妇说:“那时的我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烦恼……”

“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去了罢了。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烦恼了,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请上岸去吧……”

听了船夫的话,少妇仿佛做了一个梦,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心中豁然开朗。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有位哲人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句话很经典,它引导我们学会解脱。解脱的最好方式是面对不同的情况时,用不同的思路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因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视角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

如果你能换个视角看问题,你就会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换个视角看人生,你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不要悲观气馁,要寻找痛苦的原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勇敢地面对多舛的人生;换个视角看人生,你就不会为战场失败、商场失手、情场失意而颓废,也不会为名利加身、赞誉四起而得意忘形;换个视角看人生,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换一个视角看待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对待人、事,人、事无不自在。

要解决一切困难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任何一个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而每一个矛盾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介点,就可以把矛盾的双方统一。这个介点不停地变幻,它总与那些处在痛苦中的人玩游戏。转换看问题的视角,就是不能用同种方式去看所有的问题和问题的所有方面。如果那样,你肯定会钻进死胡同,离介点越来越远,处在混乱的矛盾中不能自拔。

生活的本意是爱,谁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

——谚语

悦纳一切苦与乐

痛苦与快乐似乎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二者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是相互对立、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所谓“没有痛苦也就无所谓快乐”。

如果将痛苦与快乐看成是绝对的对立而加以逃避,那么,我们不仅得不到快乐,反而会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而我们之所以畏惧苦难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苦乐观。

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呢?而乐又从何而来呢?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产生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苦则苦矣,但他们下苦功实现上进之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以苦为乐,苦中求乐,其乐无穷。

苦的滋味的确让人不好受,甜、乐的滋味人人都喜欢,挫败、失败与苦味一样,没有人想特意去感受,而成功的喜悦则是大家都梦想得到的。但是,想要享受成功的喜悦,先要饱尝找寻成功的艰辛。

很多时候,乐苦往往会和成功、失败相伴而生。成功是新大陆,不尝一尝在大西洋上漂泊近两个月看不见陆地的苦,哥伦布怎能在毫无希望之时,看到曙光中的大陆呢?成功是胜利,不每天尝一尝那苦胆,勾践怎么能取得灭吴的功绩呢?……甜丝丝的成功背后,总有一段苦不堪言的奋斗过程。通往天国的门是小门,路是荆棘之路。是的,不付出代价,不经过艰苦努力而得来的成功是没有保障的。

“或许,靠老天帮忙,取得成功,也行吧?”有人会这样问,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一定没有,但那是极其偶然的,那种乐,是侥幸的乐,因为没有尝过苦味,所以也并不显得很乐。欢呼收割之前,必须流汗撒种。不经火烧的陶瓷,不付出代价的捷径,行吗?做一件艰苦的事,我们不能埋怨。一旦有了成功的希望,有了奋斗的目标,知道苦尽甘来的道理,艰苦前行的人,才不会懈怠,不惮于迎接成功的苦痛。

的确,人生的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因此,我们应该做到能苦会乐的那份坦然、化苦为乐的那份智者的超然。

有一群弟子要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弟子听了,立刻开悟了。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人生是苦的,修行是苦的,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这一点即使是圣人也不可能改变,何况是凡夫俗子!

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尽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对待我们人生的修行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要去真实地体会和了解。苦瓜本来就是苦瓜,连根都是苦的。这是一个苦瓜的实相、真相,变甜只是我们虚幻的期待而已。所有的事情唯有去面对它、解决它,不期待未来,才能真正地解决和处理。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

面对嗔怒,宽容是一种美德

“嗔”是烦恼的根源,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在日常生活中,贪欲隐藏在内心深处,而很少有人能够喜怒不形于色。大多数人是喜怒无常的,快乐可以不动声色,而怒气却往往很明显地就浮现在脸上或者付诸报复之中。

圣严法师说:“生活中,很多人只要心中有嗔、有怨、有恨,很快就从面色、言辞、行动上表现出来。修行人要得心安稳安定,感到喜悦安乐,一定要把嗔心除掉。有些人没有表现贪欲,但嗔心很重;他不求名位、利禄、权势,也不想追求男色、女色,但对很多事情、很多人都看不顺眼。既然对任何事都怨忿不平,对任何人都采取对立的心态,心中岂能安定?”

在贪、嗔、痴这三种最常见的烦恼心中,圣严法师认为嗔心的毒害最大,因为贪往往是需要个人来背负的重担,通常只是带来个人的烦恼;而嗔怒的爆发是有指向性的,一旦发作,害人害己,是“双重的罪恶”。

嗔怒常常发生于不知不觉之间,当人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却往往已经失控。嗔怒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跑的方向已经难以掌控,只能在它闯祸之后,自己再来面对一个更加尴尬、更加难以把握的结果。“杀嗔心安稳,杀嗔心不悔;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因此,人往往会有悔,但是能将这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的只是少数,很多人甚至会认为这易怒的品性来自于自己的父母。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布施心让人变得更加坚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心让人更加柔韧,坚韧是一种特质,像水一样,刀剑斩不断,绳索缚不住,牢笼困不得,却能穿石。

所以,我们要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世,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如此,才能够在世事面前顺其自然,过幸福的人生。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两轻。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