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全书
57451200000003

第3章 领导的人格魅力:三分管人,七分做人

先完善自己、管好自己,才能带好队伍

在一个组织里,领导的员工能力素养和业务水平是衡量一个部门的指标。领导者要想带好队伍,必须先完善自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才能带领下属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都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并不是无条件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真本领。业务技能精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适应竞争的需要。

王浩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五六年前,他是作为一名送水工被建筑公司招聘进来的。在送水工作中,他并不像其他送水工那样,刚把水桶搬进来,就一面抱怨工资太少,一面躲起来吸烟。他每一次都给每位建筑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利用工人们休息的时间,请求他们讲解有关建筑的各项知识。不久,这个勤奋好学、不满足现状的送水工就引起了建筑队队长的注意。后来,他被提拔为该建筑公司的计时员。

当上计时员的王浩依然尽心尽责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走。由于他勤学知识,对包括地基、垒砖、刷泥浆等在内的所有建筑工作都非常熟悉,当建筑队队长不在时,一些工人总爱问他问题。

一次,建筑队长看到王浩把旧的红色法兰绒撕开套在日光灯上以解决施工时没有足够的红灯照明的难题后,便决定让他做自己的助理。就这样,王浩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抓住了一次次机会,仅仅用了五六年时间,便晋升为这家建筑公司的副总经理。

王浩晋升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后,依然坚持自己勤奋工作的一贯作风。他常常在工作中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还常常自拟计划,自画草图,向大家提出各种好的建议。

对于一名领导者来说,不仅要从业务知识方面提升自己,更要注意自身的个人修养,因为你的行为举止都可能被下属效仿。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什么样的,就要先完善自身,这样员工自然会跟着你走。

王浩的成功告诉我们,领导者自己只有严于律己、勤奋好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实现自身和企业发展常青的愿望。

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里,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要求自己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勤奋和努力,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带出一支优秀的团队。因此,不管我们现在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努力让自己成为高素质的领导者。

不懂不是错,不懂装懂才是错

《论语》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意在强调做学问时,应当具备诚实的态度,知道的就是知道,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对企业领导者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无论你是一名位居高职的领导还是普普通通的员工,遇到困难,解决不了不是你的错,只要你有一种积极学习的心态,你将很快成长起来。但如果你不懂装懂,才会真正让人瞧不起。华为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尤其注重其学习能力。

华为公司在每一次招聘结束后,任正非在新员工进企业第一天的大会上,就会告诉大家,文凭只代表你的过去,进了企业后,文凭就失效了,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关键是看你以后的学习能力、成长能力。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老板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学习能力、成长能力。甚至有知名企业老总在谈及用人时这样说:“学历不重要,学习的能力才重要。”

无论你知识如何丰富,学识如何渊博,在工作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一方面的“短板”。我们常说第一次失败是悲剧,第二次失败就是笑话了。失败不要紧,做错事也不要紧,关键是你要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教训,取得进步,那就是一个聪明人。

这就要求你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获得各种你需要的能力,取得进步。不懂不要紧,只要你肯于学习,善于学习,你就能由不懂到懂。不懂不是错,不懂装懂就有错;不懂不表示你愚蠢,不懂还自以为是,不肯学习,那就是愚蠢。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遇到问题,因为顾及自己的面子,就是喜欢不懂装懂瞎指挥,结果不仅产生了不良的后果,还闹出了笑话。这样一来,在员工面前不仅没有挽回威严,反而失去了威信。

不懂装懂,是一种心虚的表现,是一种基于自卑心理的盲目自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作为一名领导者,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懂,有时虚心地向同事与下属学习,不仅不会被员工看不起,反而你的诚实会赢得大家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你虚怀若谷的胸怀。

成功的领导不做领袖做榜样

一个领导者只要端正了自身,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来压人,管理的工作就容易多了。《论语》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认为领导者必须自身修正,如果自身不修正,只靠领导的权威,下属也是很难服从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者为了达到管人的目的,总是费尽心机制定出若干规章制度,要求员工去遵守,却把自己排除在这些制度之外。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示范,能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那么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就会感染其下属,从而在团队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领导的行为对下属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正如俗话所说的,“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的表率作用永远是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

电视剧《亮剑》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剧中主人公李云龙每次冲锋陷阵都在最前面,指战员们因担心他的安危而责怪他。李云龙却说:“如果我不带头冲锋在前,那么战士们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奋勇作战呢?”李云龙正是以这种以身作则的激情去影响着每一个战士。

领导者能身先士卒,以积极正确的示范做导向,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干劲;相反,如果领导者持一种消极、观望的态度,自己不率先示范,只是督促员工的工作,势必削减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对领导的行为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

很多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状态不满,每日为下属的状态发愁。与其天天为员工的消极状态而愁眉不展,倒不如自己拿出激情,身先士卒一心一意地工作。只要自己尽全力专注地工作,带头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团队的榜样,那么,领导者必能感动下属,将工作的热情传递给下属,使他们积极地工作。

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带头往下跳”

领导者要充分发挥个人魅力,激发团队的斗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带头往下跳”,自己不率先显现出一种气魄,又怎能去感染人?以身作则,显现出与常人不同的气质,用个人的魅力去感染人,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理解和交流,这比任何命令都来得有效!

单靠权力来带人,只会喊口号的领导者是最下等的领导,如果没有一点带头往前冲的魄力,很难得到员工真心的追随。最高明的领导则是身先士卒,通过自身散发出达到愿望与目标的热情。史瓦兹·柯夫将军说:“下令要部下上战场算不得英雄,身先士卒上战场才是英雄好汉。”

在战场上,最能鼓舞士气的莫过于将领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而在管理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最有效的下达指令一定是“带头往下跳”的行为影响力,也就是真正领导的魅力。

在遇到问题时,领导要想尽快解决困难,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带头往下跳”。身先士卒比站着指挥更有效,“带头往下跳”不仅是一种行为影响力,更是能说服和影响下属的执行力和行动力。

在管理工作中,领导与下属之间,就是发出指令和执行的关系。好的领导者一定会对下属产生一种吸引力,下属会自觉地跟着你奋斗,这是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力量,产生了影响员工行为的魅力,从而发出一种无声的命令。

管理是一种让员工自愿跟从的能力

有些领导者滥用权力压制员工,漠视员工甚至越权指挥等,结果不但自己很累,更严重的是,员工流失率反面会不断上升,甚至用心“培养”起来的员工也毫不犹豫地离开。结果致使员工得不到成长,自己得不到提升,团队拿不出业绩。

其实,管理不是独裁,从事管理工作应尊重人权,重视个体,友善地询问和关切地聆听员工的想法。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小故事,意在讽刺一部分盛气凌人的领导者,依靠权力打压员工的工作热情。

一只山羊爬上一农户的高屋顶,这时有一只狼从下面经过,山羊以为自己居高位,野狼不能拿它怎么样,便扬扬得意地开口骂道:“你这笨狼。”狼于是停了下来,说:“你这胆小鬼,骂我的并非是你,而是你现在所站的位置。”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三种力:权力、实力与影响力。但此三力孰轻孰重?很多领导者会自然而然地将权力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以为管理就是管人,而管人就需要运用权力,至于实力和影响力,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权力在管理下属方面并不是万能的。

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懂得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领导下属。他们极少生硬地动用权力去“镇压”或“指挥”下属,而是通过自身的言行态度,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让下属在这个氛围中感受到被尊重,因而更愿意为其卖命。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心理上更倾向于跟从佩服其人格魅力或深受感动的领导,并认可和重视其价值,这时,如果领导者通过其自身的影响力,让员工从内心自愿产生忠心跟从的心理,更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才能和工作热情。

因此,作为一名领导,你必须懂得如何加强人的信心,切不可动不动就打击部属的积极性。应极力避免用“你不行”“你不会”“你不知道”“也许”这些字眼,而要经常对你的下属说“你行”“你一定会”“你一定要”“你会和你知道”。

领导者在管理中要学会运用个人影响力,真心地尊重和关爱下属,以人为本,推行严格中不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使下属随时感受到公司散发出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最大积极性。

身教胜过千言万语

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身教。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个样子。”聪明的领导者会通过严于律己的行为来为下属做楷模。这种先进效应胜过“千言万语”。IBM的创始人托马斯·约翰·沃森曾对公司的管理层说:“千言万语不如行动,管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带着员工去做。”

1895年10月的一天,托马斯来到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办事,遇到了该公司的约翰·兰奇先生,他向约翰·兰奇先生表示:“我……我希望能当一名推销员。”约翰先生爽快地答应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托马斯走街串巷,一台出纳机也没卖出去。他再一次来到约翰的办公室,希望能得到这位前辈的指导时,约翰竟然破口大骂:“我早就看出你不是做推销的那块料。瞧你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还不赶快给我从办公室里滚出去!你呀,老老实实地回家种地去吧。”

托马斯听了这番话,真是无地自容。但他没有离开,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过了一会儿,约翰放缓语气说:“记住,推销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如果零售商都愿意要出纳机,他们就会主动购买,用不着让推销员去费劲推销了。推销是一门学问,而且学问很深。这样吧,改天我和你走一趟。如果我们俩一台出纳机都不能卖出去,你和我都回家吧!”

过了几天,约翰带着托马斯上路了。托马斯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他认真地观察这个老推销员的一举一动。在一个顾客那里,约翰·兰奇静静地说:“买一台出纳机可以防止现金丢失,还能帮助老板有条理地保管记录,这不是很好吗?再有,这出纳机每收一笔款子,就会发出非常好听的铃声,让人心情非常愉快……”

托马斯睁大眼睛看着一笔生意就这样谈成了。后来,托马斯理解了约翰·兰奇那天之所以对他粗暴,是因为那是对推销员的一种训练方式——他先是将人的脸面彻底撕碎,然后告诉你应该怎样去做,以此来激发人的热忱和决心,调动人的全部潜能和智慧。

托马斯从约翰·兰奇那里学到了容忍的精神和积极处世的原则。1913年,他被人诬陷而离开公司。那一年他已经39岁,但他决定东山再起,公司成立后经营并不顺利,最初的几年,公司是靠着大量借贷才熬了过来。但他还是靠着坚韧的意志坚持了下来,并成就了真正具有全球地位的IBM公司。

IBM创始人托马斯·约翰·沃森告诉我们:领导者一定要用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来为新进员工做出榜样,不能仅凭嘴说,并且经常强调有顾客才有大家的观念。当做作给新人看了之后,最好让员工自己对工作做主,演示一遍,让他自己进行改进,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其实在某些时刻身教胜过千言万语。

管理有成效,要做领跑的“狮子”

在一场比赛中,一群狮子轻松地打败了一群羊,羊群很不服气,认为是领导的问题,于是它们各自交换了首领,变成由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羊和一只羊带领一群狮子进行比赛。羊带的狮群开始准备与狮子带的羊群战斗,当羊王来到狮群时,所有的狮子都不服气,自然羊王也没有办法发号施令。而狮王带领羊群的情况就完全不同,羊群很尊敬狮子,也都听从狮子的安排,训练进行得很好。新的比赛开始了,结果羊王带领的狮群很快被狮子带领的训练有素的羊群打败了。

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领导者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成败虽然离不开团队力量,但更多还是取决于领导者本人。领导者是企业的一面精神旗帜,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企业的荣辱兴衰。

领导者若是一只“狮子”,即便他领导的是一群“羊”,他的团队速度也一定比别的“羊群”快很多。惠普创始人之一的大卫·帕卡德在公司发展初期就担当了一个“狮子”的角色,引导了公司的文化理念。

1949年,37岁的戴夫·帕卡德参加了一次美国商界领袖们的聚会。他在发言中说:“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比为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是对员工负责。企业的管理层,尤其是企业的老板应该尊重他们。”他认为,那些参与创造公司财富的人,也有权分享这些财富。年轻的帕卡德在如此高端的场合发表这种言论,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甚至一度引起商界前辈的嘲笑。

帕卡德后来回忆说:“我当时既诧异又震惊,因为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赞同我。显然,他们认为我是异类,而且没资格管理一家如此重要的企业。”尤其在那个老板总是坐在私人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年代,有人认为帕卡德的观点不可理喻,很多老板都说他简直疯了。

当时的惠普是企业新秀,在美国商业界引起瞩目。惠普的办公室文化更为引人注目。帕卡德在惠普充分实现了尊重员工的理念。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惠普的人,其次才能是首席执行官。于是,他和工程师们一起,在开放式的工作间里办公;与下属为友,与大家拧成一股绳子。在他的榜样作用下,惠普的管理层不仅为人谦恭,而且创造了一种奉献式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日后成为强有力的竞争武器,使惠普公司的利润连续40年攀升。

自律才能管理好他人

一个普通的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具有他人所没有的优秀品质。作为一个领导者更是如此,如果不具有独特的风格,就很难获得下属的尊敬,而在此特质中,最重要的就是领导者的自我约束。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往往会不自觉地用各种规则、标准去约束员工,而很少会想到怎样管理自己。那么,试问领导者对自己的要求远甚于下属吗?偶尔领导者也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为下属设身处地地想一番吗?要知道这种态度和涵养是身为领导者所必需的。其实律己才能律人,制度化管理首先要求领导者自己遵守制度。

一天到晚为自己打算的人,绝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知道在领导者做这些努力的过程中,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下属的眼睛,他的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下属会从心里感觉到:“这位领导者看来是足以信任的。”“以此看来,他是值得尊敬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多数领导者总是忽视或没有能力做到这个“自我约束”,遇事总是喜欢归咎于他人。

某公司准备开发新产品,需赶紧召开员工大会,一个无能的经理为自己大脑空空而坦然,却在抱怨别人:“这些家伙都是些无能之辈,竟然拿不出一个新构想!”如果这样的话,下属们会怎样看你呢,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将会产生一个多大的落差呢?别人会把你给看低了。

其实新构想不能全靠下属去构思,身为经理应该先动动脑筋,先制定个框架,或先指明方向,然后再要求下属全力筹划,这样靠着双方共同的努力把目标顺利达成多好啊!如果只是把全部责任统统推给下属,即使事情成功了,你也会失去一个在下属心中赢得信任的绝好机会。

要知道,如果你的下属对你没有好感,你就别想让他们很好地服从你。公司里有能力的下属表面是在为你拼搏,可暗地里却也可能是在想方设法取代你的位置。

当然,领导者约束自己的原则与方法不是一朝可成的。必须有“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决心和毅力,在不断的尝试与努力中锻炼自己,促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优秀领导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