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没有苟且,哪有远方
57445300000003

第3章 你从来不缺梦想,缺的是应付这个世界的手段

追求理想也要兼顾现实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有理想固然不错,但是要知道理想和现实绝对是有差距的,不管理想多么完美,一旦碰到了现实生活,再完美的理想也必须适度地妥协,否则,到最后往往会一事无成。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孔子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有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天下才会安宁。

为此,他曾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国君“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他们采纳。遗憾的是,他的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育思想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因而到处碰壁。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准备到卫国去游说,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名叫太师金的官吏:“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谏别人接受他的政治主张,可是却到处碰壁。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样?”

太师金摇头说:“我看结果还是不行。现在战乱四起,各国国君为了争夺地盘都忙着打仗,对你老师的‘仁义道德’非常反感,谁会去听不合时宜的说教呢?先前蔡、陈两国之行就是如此。这次他到卫国去游说,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太师金又举例作进一步解释:“船是水里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地上最好的运输工具,但是,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陆地上来运货,就是白费力气,一点用也没有。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好比是把船弄到陆地上去运货一样,结果不但劳而无功,还可能会招灾惹祸。你们不要忘了在陈国的教训,你们到陈国时,不是就没人理睬你们,而且七天都张罗不到饭吃吗?”

颜回回忆起那次去陈国的情景,不禁有些担心。他回去把此事告诉老师孔子,孔子也深有感触,但是他还是决定去卫国。结果,依然是碰壁而归。

在诸侯争江山、夺土地,战乱不断的情况下,虽然孔子所推行的“仁义道德”,是为人民着想的政治主张,但事与愿违,当时的诸侯个个利欲熏心,只看见眼前的私利,每一个诸侯都希望成就自己的霸业,当然不可能听孔子的话,将权力交还给周天子,恢复旧礼制。

在这种情况下,陈、蔡两国会视孔子所言为剥夺自己利益的蛊惑之言,所以,待他相当不礼貌。

太师金看透了诸侯们的野心,才会劝颜回不必再白费力气。

尽管孔子不轻易放弃,认为只要有机会,就算成效不彰也要碰碰运气,但是结局早在太师金的预料之中。

很多人之所以会一再失败,原因就像太师金所说的“硬要把河里的船弄到陆地上来运货”,老是做着这种食古不化的事,怎么会成功呢?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多数刚刚毕业,涉世还不深,当然会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但是在实现理想的时候,还要兼顾现实,既要讲究方法,也要懂得灵活变通,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否则,就会沦为食古不化的失败者,成为众人讥笑的对象。

有才华的人一事无成,只因跟错了人

跟对人是成功的基础,凡是成功者莫不始于此。跟对了人,从此事半功倍,阔步向前!而一旦跟错了人,就好比根基没打好,后天再努力,也只会事倍而功半,甚至是劳而无获,“投入”与“产出”严重背离!

跟对了老板,是缘分,从此幸运和机会就不断敲开你的窗子。

而跟错了老板,虚度青春不说,还有可能风险频发,甚至招致牢狱之灾。

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用这句话时刻警醒自己:宁可拜错神,不可跟错人!

田洁毕业于上海一所知名大学,实习结束后就到北京找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田洁进入了保险行业。通过公司的一系列培训,田洁开始了保险销售工作。因为勤奋好学,还有一个能力不错的经理作指导,第一个月田洁就有了不错的业绩,仅半年时间,就挣了不少钱。这时意外发生了——田洁的经理要带他们集体跳槽去另一家保险集团,为了感谢经理对她的培养,田洁决定跟他一起打天下。新公司的制度跟上一家不同,但因为有上司罩着,田洁很放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田洁就见不到经理和另一个跟她一块儿跳槽过来的同事了。后来才听说,原来经理被猎头挖到一家外企做主管了,只带走了那个能力较强的同事,却把她撇在了这家公司。田洁在新公司里感到很孤独,也适应不了公司的制度,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一点业绩,不久她的新上司就向她下了“逐客令”。

职场上像田洁这样的人有很多,有的人跳槽是为了能有更多的薪水,有的人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有的人是为以后自己创业积累经验。而田洁跳槽,是受其上司“煽动”,最后被上司“甩了包袱”,这种跳槽,往往是上司受益,跟随者遭殃。

可见,跟对人对一个职场人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有些人才华横溢、能力非凡,在学校他们是众多同学仰慕的“明星”,步入社会他们也会因为个人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最后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建树,有的甚至很平庸。

这些人为什么会一事无成呢?关键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金子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只有在光的照射下,金子才会光彩夺目!这正如同一个有才华的人,空有其才华,却没有一个伯乐懂得赏识他,给他提供一个发展和表演的舞台,那他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满腔才华付诸流水”,落魄一生。

另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并没有什么特质,可最后他们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跟对了人。

前者没有跟对人,有才华也被埋没了;后者跟对了人,即使资质普通,却能出乎意料地取得惊人的成绩。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个道理处处都在被验证着。我们平时看的电影、电视剧也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跟着正派人物,虽然受尽磨难,半生辛苦,但苦尽甘来,终有所成;而跟着邪恶势力,虽说耀武扬威,逞强一时,但最后都落得不好的下场。

跟对人至关重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职场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职场最需要的就是跟对人,他是你事业上的一盏明灯,直接照亮你的职业前景,你的一生也将因此改变。如果在职场上遇到一个不好的老板,就好比半路遇到一只拦路虎,会让你职途坎坷多蹇。业绩好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在自己的头上;业绩差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你。

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纵使你再有才华,也千万不要跟错人。

选老板就像选对象,一定要慎重

一个人肚子里满是才华,就好比一家小店进满了货,进货的目的是为了卖出去,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老板,在“老板”财力和精神的支持下,小店才能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一个有才华的人也需要一位“识货”的老板,将肚子里的“才华”卖出去,唯有如此,有才华的人,才能找到用武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如果有货,找到的却是一位不“识货”的老板,若是小店,就会货物滞仓,长此以往,“店将不店”,迟早关门歇菜;若是人,则“人将不才”,你受到的不是人才的待遇,自己的“货”就卖不出去。

遇到不同的老板,你的情况会有天壤之别。张飞在市井混时,结识了很多小老板,可是依然得靠卖猪肉为生,而跟随刘备以后,他才得以成为叱咤一时的大将。

可见,选对老板跟对人,对于一个有才华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么,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老板跟对人呢?下面是几点建议,不妨作为选择老板的标准。

(1)无论学历如何,对商海有独到见解,对自己有坚强信心的人。你不是在选教授,不必一定选择高学历,因为只有他精于商场,在商场上节节取胜,你才有可能从士兵升到将军。

(2)无论文化如何,求知若渴,孜孜以求的人。无知的人是最易满足的人,反过来讲,不满足的人往往有知有识,进步飞速。

(3)上班比职工还准时的人。起码说明他对自己是负责的,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如何对别人负责?

(4)格外遵守时间的人。不因内部开会而迟到,也不虚假解释,在没有人敢对他指责的情况下,准时是他人品和素质的反映。

(5)凡事有原则的人。奖励你有奖励你的原则,惩罚你也有惩罚你的标准,不以个人情绪为转移。只有奖惩分明才能带动一支队伍。

(6)心胸坦荡,不计较针针线线的人。一个老板要能容人,容不得人如何带千军万马?职工打个哈欠,他非说坏了他的财气,这样的人不可跟。

(7)有胆量和魄力的人。什么叫胆量?就是别人不敢他敢,当然违法犯罪的事除外;什么叫魄力?就是别人只想着做1万元的事,他却在想着做1000万元的事,当然空想也没用。画饼充饥、只一味许诺却从不实现的人不要跟,也不能跟。

(8)不妒贤嫉能的人,永远能够看到别人优点的人是首选的对象。有种人看见别人好,自己就睡不着觉;看见别人不行,又在那儿骂骂咧咧,永远是别人不对。跟着这样的人,你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嫉妒别人的人不可跟。

(9)不大方,也不小气的人。该花的,花多少也不吝惜;不该花的,一个钉子也要从地上捡起来。

这只是几点建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究竟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老板,就像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对象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想选对老板,最后还要看你个人的品位,选择权在你,选得好坏就看你的眼力了。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跟随什么样的人

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同理,朋友也可以影响我们,如果我们经常与优秀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品行。正如西晋思想家傅玄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和诗词。尤其是他的散文,简洁流畅,丰富生动,富于感染力。他还为当时的文坛培养了一批人才,像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们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等,都出自他门下。

欧阳修在颍州府(今安徽省阜阳市)做官的时候,有位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在他手下当差。有一次,欧阳修的朋友范仲淹路过颍州,顺便拜访欧阳修。欧阳修热情招待,并请吕公著作陪叙话。谈话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应当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吕公著点头称是。后来,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能力提高得很快。

《论语·里仁》云:“见贤思齐焉。”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人也会通过努力去赶超他们,正如上述的例子。同样,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道德素质低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很容易变得恶劣。

年轻的寿险推销员杰克来自蓝领家庭,他平时也没什么朋友。华特是一位很优秀的保险顾问,而且有许多赚钱的商业渠道。他生长在富裕家庭中,他的同学和朋友都是学有所长的社会精英。杰克与华特的世界根本就是天上地下,所以在保险业绩上也有着天壤之别。杰克没有人际网络,也不知道该如何建立人际关系,不知道如何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而且少有人缘。一个偶然的机会,杰克参加了开拓人际关系的课程训练,杰克受课程启发,开始有意识地和在保险领域颇有建树的华特联系,并且和华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通过华特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人,事业上的局面自然也就打开了。

杰克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朋友华特和其人际关系。所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自己的未来或许就是什么样子。与强者交朋友,自己往往会变得更强;和一无是处的人做朋友,自己则可能会变得更加颓废,更加一无是处。

因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就要向什么样的人靠拢。你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要努力和成功者在一起。与成功者为伍,有助于在我们身边形成一个“成功”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我们可以向身边的成功人士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感受他们的热情,了解并掌握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

有时决定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并不完全是他的才能和价值,而是他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所以,如果二十几岁的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和成功人士站在一起,为自己的成功铺路。

主动结交比你优秀的人

在选择朋友时,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必须确立这样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比你优秀、在各方面领先于你的人做朋友。

当然,我们要努力和那些自己所仰慕和推崇的人交往,并不意味着要结交那些更加富有的人,而是要结交那些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有着广泛的信息来源的人。

只有和这样的人交往,你才能尽可能多地汲取有助于你成长和发展的养料。而且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你也会逐渐提升自己的理想,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并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便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一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后,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实业家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一眼就认出了面前那位体格壮实、长着一对浓眉的人,正是他要找的人。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时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便表情柔和并微笑起来,他们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访遍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多大的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两年之后,华卡成为他曾经当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了百万美元的财富。

华卡在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在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结交,多拜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而他的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主动结交优秀的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不少信心以及各种资源。

要与伟大的朋友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100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原因并不在于伟人们的超群拔萃,而在于你自己容易忐忑不安。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往,这有一些自我安慰的作用,因为这样会使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产生优越感。

我们可以从不如我们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须从优秀的朋友那里得到激励,以增加勇气和动力。

总之,综观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大多都有赖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不断地促使自己力争上游。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你也想获得成功,一定要主动去结交那些比你优秀的人。

做好人,但不做滥好人

人可以温和,可以做好人,但不可以软弱,不可以做滥好人,就如同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进一些空气而爆炸,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做人做事给自己留下余地,便不会让自己落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一位曾以助人为乐趣的人唠叨说:

“能帮上忙,我很快乐,但是我也不想因帮忙而得到不尊重的对待。有回午夜时分一个陌生的太太说要将她的3个孩子送来我家,且要我负责上下学、伙食和睡前故事,还说是对我放心才让我带。另一回,也是带人家的小孩,小孩的父亲怪我伙食不行,还说我没教孩子英文、珠算、数学!还有一次,人家托我带孩子,说好晚间8点准时到,结果我等到12点还没到!打电话去问,说是‘误会’,就不了了之。上班时,会计小姐在年度结算,托我帮忙,我算得头昏脑涨,那小姐却喝茶快活去了,最后还怪我算太慢,害她被老板骂。”

可见,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唯恐得罪人的结果就是不仅加重别人对你的依赖,也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弄得自己不堪重负。就算是超人,有三头六臂,我们也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如果你总是怕对方不满意,你迟早会把自己折磨死。

一旦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索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会变成人人看不起、人人都来捏的软柿子。

在某大学的一个班级里,有一位学生比较老实,喜欢帮助他人,遇到自己的正当利益被侵犯的时候也不反击,而是采取忍让策略,因此,虽然班里绝大多数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不知不觉中总会把他当作一个理所当然地应该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春游时他要负责看管包儿……但在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渴望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与欢乐。由于他的老实软弱和极度的忍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了,一向木讷的他来了个总爆发,起因是一场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没有他的票。他脸色铁青,大发雷霆,激动的声音使所有人都惊呆了。虽然那场演出的票很少,但是这位同学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走了两张票,摔门而去。大家在惊讶之余似乎也领悟到了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似乎好多了,再也没有人敢未经他的同意便轻易地拿走他的东西了。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和颜悦色、与人为善并没有错,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善良的人还是占多数的,大家还是可以和和气气地相处的。然而,工作、生活中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只要不是很尖锐,更多的还是相安无事。所谓凡事好商量,有话好好说,都是人们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温和态度和常用的退让方法。

但是,这并不是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采用温和的手段,社会上有的人就是欺软怕硬、得寸进尺,把你的妥协退让当成软弱可欺。你越是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他越是不依不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应该继续当好人了,而是应该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手段。

不以卵击石,在后退中积蓄成功的力量

《老子》第三十六章写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变通思想,为了捉住敌人,首先要放纵敌人,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世间之事,有些贵在神速,有些则需放慢脚步,有时甚至需要向后退一步。“缓兵之计”中的“缓”就是后退的意思。后退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并不是怯懦,而是调整,是要为下次的进攻赢得缓冲的时间。

汉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去世。陈平升任左丞相,安国侯王陵做了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王陵、陈平并相的第二年,汉惠帝死,太子刘恭即位。少帝刘恭还是个婴儿,不能处理政事,吕太后名正言顺地替他临朝,主持朝政。

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打算封自己娘家的侄儿为诸侯王,首先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性情耿直,直截了当地说:“高帝(刘邦的庙号)在世时,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现在立姓吕的人为王,违背了高帝的盟约。”

吕后听了很不高兴,转而征询左丞相陈平的看法。陈平说:“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刘姓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分封吕姓子弟为王也没什么不可以。”吕后点了点头,十分高兴。

散朝以后,王陵责备陈平为奉承太后愧对高帝。听了王陵的责备,陈平一点儿也不生气。

陈平看得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吕后封诸吕为王,只有保住自己的官职,才能和诸吕进行长期的斗争。因此,眼前不宜触怒吕后,暂且迎合她,以后再伺机而动,方为上策。

事实证明,陈平采取的策略是高明的。吕后恨直言进谏的王陵不顺从她的旨意,假意提拔王陵做少帝的老师,实际上夺去了他的相权。

王陵被罢相之后,吕后提升陈平为右丞相,同时任命自己的亲信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陈平知道,吕后狡诈阴毒、生性多疑,栋梁之臣如果锋芒太露,就会因为震主之威而遭到疑忌,导致不测之祸,必须韬光养晦,使吕后放松对自己的戒备,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吕后的妹妹吕须恨陈平当初替刘邦谋划,擒拿她的丈夫樊哙,多次在吕后面前进谗言:“陈平做丞相不理政事,每天老是喝酒,和侍女玩乐。”

吕后听人报告陈平的行为,喜在心头,认为陈平贪图享受,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一次,她竟然当着吕须的面,对陈平说:“俗话说,妇女和小孩子的话,万万不可听信。您和我是什么关系,用不着怕吕须的谗言。”

陈平将计就计,假意顺从吕后。吕后封诸吕为王,陈平无不从命。他固守相位,暗中保护刘氏子弟,等待时机恢复刘氏政权。

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陈平就和太尉周勃合谋,诛灭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恢复了刘氏天下。

陈平可谓是在“后退中积蓄力量”的典型例子。正因为他不以卵击石,表面服从,暗中积蓄力量,才有了后来灭吕氏家族而恢复刘氏的局面。

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以卵击石”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行事万不可冲动,在“大兵压境”时,可先暂时采取保守后退的姿态与做法,在保守、后退中创造条件、积蓄力量。即便受点委屈,只要保住了实力,就是好的。待到条件和力量具备,时机成熟时,再“发起进攻”,就好像拳击比赛中运动员先将拳头向后缩回,不是懦弱逃避,而是为了更有力地挥拳出击。

中国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说:“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即对于某种事业所需要的能力加以充分准备。”生活的智者们不会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去硬拼硬打,他们会先“退一步”,为自己积蓄力量赢得机会,从而可以“前进十步”。这也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学习的。

外露的聪明不如深藏的智慧

《道德经》中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充分表明老子反对标榜圣人,反对卖弄智慧的思想。老子认为,人们如果不卖弄聪明才智,本来还会有和平安静的生活,但这种平静却被一些标榜圣人、标榜智慧的“才智之士”搅乱了。世人都渴望聪明,但是他们不知道,有太多的人为聪明所累、所误。

《红楼梦》中,一曲《聪明累》暗示了王熙凤的命运和结局,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治家的才能、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悲惨的人生结局。她就是因“心机”太重而遭悲惨结局的典型。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点出了很多人失败的根源。的确,一个人太聪明难免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引来祸端。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因喜欢卖弄聪明而最终遭祸的。

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此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觑天下之士。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完花园之后,是好是坏、是褒是贬没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认为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是谁猜透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主簿杨修。”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饼给曹操,曹操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三个字“一合酥”,放在案头上,自己径直出去了。屋里其他人有的没有理会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动。这时正好杨修进来看见了,便走向案头,打开礼盒,把酥饼一人一口分吃了。曹操进来见大家正在吃他案头的酥饼,脸色一变,问:“为何吃掉了酥饼?”杨修上前答道:“我们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话怎讲?”曹操反问道。杨修从容地应道:“丞相在酥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要赏给大家吃,难道我们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

曹操见又是这个杨修识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乐呵呵地说:“讲得好,吃得对,吃得对!”其实内心已对杨修产生厌恶之感了。可杨修还以为曹操真的欣赏他,所以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把心智全部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上,并不分场合地卖弄自己的小聪明,从而也不断地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

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他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后,曹操便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

杨修之智,实非大智慧,其修养、其境界、其为人处世之道,皆非成大事者。可见,过于卖弄聪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摆正自己的位置,厚积薄发,在适当的时机表现出来,才是成事之道。正如英国著名外交家切斯特·菲尔德所说的那样:“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他们知道。”外露的聪明远不如深藏的智慧更有实际意义。

众所周知,在音乐的世界中,技巧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过多的花哨技巧只会减弱情感的表达。人生也是如此,人人都耍小聪明,只会让世界繁杂凌乱,绝圣弃智,才能朴实安然地生活。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懂得,摒弃小聪明方能显出大智慧。

人心难懂,要从对方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人心是难以捉摸的,但是不等于无迹可寻。聪明的人往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了解对方在想什么、希望得到什么,然后及时地满足对方,这样才能博得对方的好感;也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自己的心愿。

能猜度别人心里的想法,且善于投人所好,是成功做人做事的一大奥妙。

清代商人胡雪岩为了抓住左宗棠这个靠山,费尽了心思。在这样的大人物的庇护下做事,尽管利益很多,但也有很多的风险,得小心侍候才行。

左宗棠与太平军交战,需要大量的军费。左宗棠与胡雪岩商量筹洋款事宜,胡雪岩带来了泰来洋行和汇丰洋行的代表。款子是泰来的,但是还需要汇丰出面,左宗棠不解,就问这里边有什么讲究。胡雪岩很会说话,讲道:“汇丰是洋商的领袖,只要它出了款子,其他小钱庄就会跟进。这就与刘钦差、杨制台筹饷筹不动,只要左大人登高一呼,马上万山响应,是一样的道理。”

话经胡雪岩这么一说,左宗棠感到很是受用。胡雪岩深知左宗棠好面子的秉性,所以左宗棠问到“要不要海关出票”时,胡雪岩响亮地回答:“不要!”原来,洋人借款,为了商业得益,总是要想办法降低风险,避免出现拖欠还款的现象。由于当时中国海关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所以一般借款,总要中国方面出具海关税票,保证借款能如期归还。这回洋行因为是和“胡财神”打交道,信誉好了,自然不必担心出现问题,所以在海关是否出票一项上,也就没有勉强。

虽然是看在“胡财神”的面子上,胡雪岩却不这么讲。左宗棠问是否只要陕甘出票就可以了,胡雪岩回答:“是。只凭‘陕甘总督部堂’的关防就足够了。”这一回答使左宗棠连连点头,表示满意,感慨道:“唉!陕甘总督的关防,总算也值钱了!”“事在人为,”胡雪岩接过他的话头说,“陕西、甘肃是最穷、最苦、最偏僻的省份。以往除了俄国以外,即使是久住中国的外国人,也不晓得陕甘在哪里。如今不同了,都晓得陕甘有位爵爷,洋人敬重大人的威名。”

胡雪岩这么一捧,左宗棠只觉得自己声名大震,对于捧人的胡雪岩,自然也生出极大的好感,对他的其他活动也就欣然支持了。

不仅在口头上恭维,胡雪岩还非常注意给左宗棠捧场面。左宗棠外放两江总督,中途要在上海停留。胡雪岩提前安排古应春回去活动,联络洋人,在左宗棠抵达上海之际,上海英、法两租界的工部局,以及各国驻沪海军,都以很隆重的礼节致敬。经过租界时,租界派出巡捕站岗,列队前导。尤其是在吴淞口阅兵时,黄浦江的各国兵舰都鸣炮迎接左宗棠。这样一来,左宗棠自然喜不自禁,更加欣赏胡雪岩了。

胡雪岩之所以能得到左宗棠的青睐,就因为他投其所好,采取了一系列让左宗棠满意的措施。

卡耐基说,当你遇到有钱有势的人时,你应该设法让他说往事。过去的工作是否比现在的更有趣,他爬到现在这个地位的关键是什么,谁是早年助他成功的人,当年的老板是否使他紧张,他的百万财富是不是他自己创造的,以及他是怎样赚到他的第一笔钱的……如果某个问题问得他不大自在,你就跳到其他问题上去吧。不要盯着问,那会使他很不愉快的。

如果他不愿意打开他的记忆之门,你就问他的工作时间,问他如何承担那么重大的责任,问他爱好哪些休闲活动,以及怎样布置他的办公室。今天,很多有钱有势的人的办公室,布置得就像豪华气派的皇宫一样,很有一谈的余地。同时记住,当对方是一位医生时,不要忘了他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你也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健康问题。男人常喜欢在交易场合谈他们与敌手之间的问题,女人则喜欢在社交场合谈她们的孩子和丈夫。

卡耐基的话告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只有抓住最让对方得意的事情,才能很好地与之交谈,获得他们的喜欢,并最终成为朋友。

放下“身架”,才能抬高“身价”

周星驰的电影票房之所以总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是因为他善于演喜剧片,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心理学专家”。他懂得,把别人垫高,把自己放低,让别人有了“安全感”,让别人有了“快乐”,让别人有了“自信”,让别人有了“希望”,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才会成功。

陈安之在《看电影学成功》中是这么说的:“一般人是如何获得自信的?是通过比较。你比较好,所以我就没有自信;我比较好,就变成你没有自信,而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得到自信。所以,周星驰演的角色,10部片子有9部是演一个常被嘲笑、常被欺辱的人,演一个最被人看不起的人,能让所有人都觉得‘我一定会赢过你’的人,而且,影片最后,周星驰一定会一反弱态,战胜强敌,扬眉吐气……”

这就叫“Tee-up法则”。Tee是打高尔夫球用的小支球托,up就是把它垫高的意思。所有人打高尔夫球,在开杆的时候,都必须插下那个Tee,才有办法把球打飞起来。这就是Tee的作用——把自己放低了(像没有价值),再把对方垫高了(让对方显得高大而有价值),结果自己就成了对方离不开的、最有价值的“Tee”。

结交朋友也是如此,要想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不光要抬高别人,还要放低自己。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就是一个很会放低自己的人。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发电机不能正常运转,公司里的几位工程技术人员百般努力都无济于事。福特焦急万分,只好请来德国籍专家斯特罗斯。

斯特罗斯来到福特公司后,爬上爬下地在电机的各个地方静听空转的声音,然后用粉笔在电机左边一个长条状的地方画了两道线。

“毛病出在这儿,”斯特罗斯对福特说,“多了16圈线圈,拆掉多余的线圈就行了。”

技术人员照此一试,电机果真奇迹般运转了。

大家对斯特罗斯表示非常感谢。

“不用谢了,给我1万美元就行了!”斯特罗斯说。

“天哪!画条线就要1万美元?”技术人员大吃一惊。

“是的!”斯特罗斯说,“粉笔画一条线不值1美元,但知道该在哪里画线的技术值9999美元!”

福特不仅愉快地付了1万美元酬金,并且表示愿用高薪聘请他。可是斯特罗斯毫不心动,他说现在的公司对他有恩,他不能见利忘义背叛公司。

福特一听,干脆花巨资把斯特罗斯所在的公司整个买了下来。

福特清楚成大事者必须以人为本,而斯特罗斯就是他取得更多财富的无价之“宝藏”。为了留下这座“宝藏”,福特不惜花巨资买下了他所属的公司。可见,正是福特的放下身架,才提高了福特公司的“身价”。

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放下“身架”,抬高“身价”的例子。刘备为求得千古难遇的人才,三顾茅庐,感动得诸葛亮忠心耿耿,为蜀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良为学到失传的兵书,三次起早摸黑去桥边等候,才得到了运筹帷幄、克敌制胜的《太公兵法》。

现代社会也是如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若想要别人喜欢你,就要放下架子,以诚恳平易的心态对待他人,才能够为自己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赢得好人缘。

主动示弱,赢取人心

主动示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机敏的为人处世之道。名声高了会令旁人尤其是令居上位者不安,那样只会为自己招致麻烦。

汉朝时,卫青的姐姐卫皇后受宠于汉武帝,再加上卫青本人骁勇善战,深得汉武帝之心,被任命为大将军,封为长平侯,率大兵攻打匈奴。右将军苏建在与匈奴作战中全军覆没,单身逃回,按军律当斩。

卫青问众属官:“苏建应当如何处置?”

议郎周霸说:“大将军出兵以来,从未斩过一名偏将小校,如今苏建弃军逃回,正可斩苏建的头,来立大将军之威。”

卫青说:“我因是皇上的亲戚而带兵出塞,并不怕立不起军法的威严,你劝说我杀人立威,却失掉了做臣子的本分。我的权限虽可以斩杀大将,然而我把专杀大将的权力还给皇上,让皇上来决定是否诛杀,这不是更好吗?”

属官们都钦佩地说:“大将军高见,属下等万万不及。”

卫青便派人把苏建押回长安,汉武帝对卫青的处置大为满意。

汉武帝并没有杀苏建,苏建后来又跟随卫青出塞攻打匈奴,他劝卫青说:“大将军的地位是至尊至重了,可是天下的贤士名人却没人夸赞传扬您的威名,古时的名将都向朝廷推荐贤良才能之士,自己的名声也传遍四海,希望大将军能学习古时名将的做法。”

卫青摇头说:“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各自招揽宾客,结成朋党,以颂扬自己的名声,皇上常常恨得咬牙切齿。亲近贤士名人、进用贤良、贬黜不肖,这都是皇上的权力,我做臣子的,只知道遵守国法,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已。”

汉武帝因此更加宠爱卫青,下令群臣见到卫青都要行跪拜礼,以显示大将军的尊贵。

群臣都不敢抗旨,见到卫青无不匍匐跪拜,只有主爵都尉汲黯见到卫青,依然行平揖礼。有人好意劝汲黯:“对大将军行跪拜礼乃是皇上的意思,您这样做不怕皇上恼怒吗?”

汲黯昂然道:“跪拜大将军的多了,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难道说大将军有一个平礼相交的朋友,就不尊贵了吗?”

卫青听说后,非常高兴,登门拜访汲黯,谦虚地说:“久仰大人威名,一直没有机会和大人结交,今幸大人看得起,请把我当您的朋友吧。”

汲黯见他态度诚恳,不以富贵骄人,便破例交了这个朋友,卫青以后凡有疑难问题,都虚心向汲黯请教。

盛名只会使人不安,使身边的人远离,使谄媚者蜂拥而至,主动示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是处世成功之道。而卫青之所以能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原因也正在于此。

主动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他人的不满或嫉妒,而且还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在与人交往时掌握主动。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知道,懂得主动示弱是人际交往中掌握主动权的“灵丹妙药”,也是谦逊为人、低调处世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