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成就人生的智慧
57443800000003

第3章 蚌含沙孕珍珠,人受苦酝成就

心境平和,对自己说“不要紧”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会让你的生命更有光彩。

田丽曾经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面临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常常会觉得孤立无援,然而一位教授的一节课,却让她改变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有一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学教授在田丽的班上说:“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对你们的教学和生活都会帮助,而且可使人心境平和,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

田丽领会到了那句三字箴言所蕴涵的智慧,于是便在笔记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不要紧”三个大字。她决定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自己平和的心情。

后来,她的心态遭到了考验。她爱上了英俊潇洒的周云。他对她很要紧,田丽确信他是自己的白马王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周云温柔婉转地对田丽说,他只把她当作普通朋友。田丽以他为中心构想的世界当时就土崩瓦解了。那天夜里田丽在卧室里哭泣时,觉得记事簿上的“不要紧”那几个字看来很荒唐。“要紧得很,”她喃喃地说,“我爱他,没有他我就不能活。”

但第二天早上田丽醒来再看到这三个字之后,就开始分析自己的情况:到底有多要紧?周云很重要,自己很要紧,我们的快乐也很要紧。但自己会希望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吗?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田丽发现没有周云自己也可以生活。田丽觉得自己仍然能快乐,将来肯定会有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即使没有,她也仍然能快乐。

几年后,一个更适合田丽的人真的来了。在兴奋地筹备婚礼的时候,她把“不要紧”这三个字抛到九霄云外。她不再要这三个字了,她觉得以后将永远快乐,她的生命中不会再有挫折和失望了。

婚姻生活和生儿育女不会有挫折失望?这当然不可能。有一天,丈夫和田丽得到一个坏消息:他们破产了。

丈夫把信念给田丽听了之后,她看到他双手捧着额头。她感到一阵凄酸,胃像扭作一团似的难受。田丽想起那句三字箴言:“不要紧。”她心里想:“真的,这一次可真的是要紧!”

可是就在这时候,小儿子用力敲打他的积木的声音转移了田丽的注意力。他看见妈妈看着他,就停止了敲击,对她笑着,那副笑容真是无价之宝。田丽把视线越过他的头望出窗外,有两个小孩正在兴高采烈地合力堆沙堡。在她们的后面,田丽家的几棵洋槐树映衬着无边无际的晴朗碧空。田丽觉得自己的胃不痛了,心情也恢复了平和,她还感到自己在微笑。于是她对丈夫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损失的只是金钱。实在‘不要紧’。”

生命中有很多突发的变故,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多人会因为这些压力而变得一蹶不振,甚至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

卡耐基曾说:“正如杨柳承受风雨,水适于一切容器一样,我们也要学会承受一切不可逆转的事实,对于那些必然之事我们要学会主动而轻快地承受。”面对这些人生的狂风暴雨,如果我们都能够对自己说一句“不要紧”,然后平静地接受它,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这些人生困难终将过去。

以游戏之心看待挫折

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做游戏,游戏本身,就是在不断战胜挫折与失败中获取一种刺激与欢乐。假如没有挫折与失败,再好的游戏也会索然无味。人生就如一场游戏,我们作为其中的玩家,真的能像对待现实的游戏一样对待它吗?人们玩游戏,是寻找娱乐,是带着挑战的心情去面对游戏中的困难与挫折的,面对强大的对手,不断地损伤受挫,但越是如此,越会兴头十足。试想,倘若人们在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种积极向上的游戏心态,那么失败后,就不会显得那般沉重和压抑。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将挫折变成一种游戏呢?那样便会让痛苦沮丧的心情超然快活起来。二者其实并无差别,只是人们在游戏中身心放松,而在生活中过于紧张。

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就看你能不能往好处想。

一个病入膏肓的妇人,整天想象死亡的恐怖,心情坏到了极点。哲学家蓝姆·达斯去安慰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考虑如何快乐地度过剩下的时间呢?”

他刚对妇人说时,妇人显得十分恼火,但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开始慢慢地领悟他话中的诚意。“说得对,我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她略显高兴地说。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对蓝姆·达斯说:“这一个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阵子幸福多了。”

“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所以在离开人世前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样,一味想死,那她只能痛苦地离开人世。

心往好处想,不论何时,不论何事。人可以没有名利,没有金钱,但必须拥有美好的心情。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阳光普照的公园里,许多小孩正快乐地游戏,其中一个小女孩不知绊到了什么东西,突然摔倒了,并开始哭泣。这时,旁边有一个小男孩立即跑过来,别人都以为这个小男孩会伸手把摔倒的小女孩拉起来或安慰鼓励她站起来。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小男孩竟在哭泣的小女孩身边故意摔了一跤,同时一边看着小女孩一边笑个不停。泪流满面的小女孩看到这情景,也觉得好笑,于是破涕为笑了。

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视为游戏,不是为了游戏人生,而是为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从而克服困难。笑看忧愁,笑看人生,如此而已!

“出丑”是“出众”之母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这样一句话来鼓励自己: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于是,一些人就开始拼命工作,希望能用100%的汗水换来那1%的天分。其实,如果能用汗水弥补的天分,就不是真正的天分了。这个世界上,毕竟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天才。所以,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在99%里过活,我们的成长总是要伴随着一些无谓的辛苦和无趣的笑话的。

人们都想使自己聪明,都怕在众人面前出丑。这似乎是截然对立的两件事,聪明人绝不会出丑,出丑的人必然是笨蛋。然而,实际生活并非如此。聪明的人有时简直如同一个大傻瓜,他们当众出丑,却若无其事,他们被人嗤笑却自得其乐;然而,他们就这样走向了成功。罗茜读书时网球打得不好,所以老是害怕打输,不敢与人对垒,至今她的网球技术仍然很蹩脚。罗茜有一个同班同学,她的网球比罗茜打得还差,但她不怕被人打下场,越是输越打,后来成了令人羡慕的网球手,成了大学网球代表队队员。

聪明是令人羡慕的,出丑总使人感到难堪。但是,聪明是在无数次出丑中练就的,不敢出丑,就很难聪明起来。

那些勇敢地去干他们想干的事的人是值得赞赏的,即使有时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他们还是洒脱地说:“哦,这没什么!”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还没学会反手球和正手球,就勇敢地走上网球场;他们还没学会基本舞步,就走下舞池寻找舞伴;他们甚至没有学会屈膝或控制滑板,就站上了滑道。

艾米只会说几句法语,她却毅然飞往法国去做一次商业旅行。虽然人们曾告诫她:巴黎人是看不起不会讲法语的人,但她坚持在展览馆、在咖啡店、在爱丽舍宫用法语与每个人交谈。难道她不怕结结巴巴,不怕语塞傻笑、出丑吗?一点也不。因为艾米发现,当法国人对她使用的虚拟语气大为震惊之后,许多人都热情地向她伸出手来,为她的“生活之乐”所感染,从她对生活的努力态度中得到极大的乐趣。他们为艾米喝彩,为所有有勇气做一切事情而不怕出丑的人欢呼。

生活中有些人由于不愿成为初学者,就总是拒绝学习新东西。他们因为害怕“出丑”,宁愿闭塞自己,限制自己的乐趣,禁锢自己的生活。

若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位置,总要冒出丑的风险。除非你决心在一个地方、一个水平上“钉死”了。不要担心出丑,否则你就会无所作为,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同样不会心绪平静、生活舒畅。你会受到囿于静止的生活而又时时渴望变化的愿望的痛苦煎熬。我们也许应该记住这一点,由于我们害怕出丑,也许会失去许多机会而感到后悔。我们应该记住法国的一句谚语:“一个从不出丑的人并不是一个如他自己想象的聪明人。”

不要抱怨一时的困境

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天,奎尔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奎尔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奎尔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独有奎尔,仍旧在抱怨中做他讨厌的修理工。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生活中你会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失业者,当你和这些失业者交流时,你会发现,这些人对原有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和谴责。要么就怪环境条件不够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无珠,不识才……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殊不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吹毛求疵的恶习使他们丢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只对寻找不利因素兴趣十足,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他们与公司格格不入,变得不再有用,只好被迫离开。如果不相信,你可以立刻去询问你所遇到的任何10个失业者,问他们为什么没能在所从事的行业中继续发展下去,10个人当中至少有9个人会抱怨旧上级或同事的不是,绝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业的真正原因。

提及抱怨与责任,有位企业领导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爱抱怨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没有人会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想象一下,船上水手如果总不停地抱怨:这艘船怎么这么破,船上的环境太差了,食物简直难以下咽,以及有一个多么愚蠢的船长……这时,你认为,这名水手的责任心会有多大?对工作会尽职尽责吗?假如你是船长,你是否敢让他做重要的工作?

如果你受雇于某个公司,就发誓对工作竭尽全力、主动负责吧!只要你依然还是整体中的一员,就不要谴责它,不要伤害它,否则你只会诋毁你的公司,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你对公司、对工作有满腹的牢骚无从宣泄时,做个选择吧。一是选择离开,到公司的门外去宣泄;二是选择留下。当你选择留在这里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来,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努力。记住,这是你的责任。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多是自己无法把握的,如工作不被认同、才能不被发现、职业发展受挫等等。在这一现实面前,任何急躁、抱怨都没有益处,只有坦然地接受现实并战胜眼前的痛苦,才能使自己的事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博大的心量可以稀释一切痛苦烦恼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年轻的小和尚,他过得很不快乐,整天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唉声叹气。后来,他对师父说:“师父啊!我总是烦恼,爱生气,请您开示开示我吧!”

老和尚说:“你先去集市买一袋盐。”

小和尚买回来后,老和尚吩咐道:“你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待盐溶化后,喝上一口。”小和尚喝完后,老和尚问:“味道如何?”

小和尚皱着眉头答道:“又咸又苦。”

然后,老和尚又带着小和尚来到湖边,吩咐道:“你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再尝尝湖水。”弟子撒完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老和尚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小和尚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老和尚又问。

“没有。”小和尚答道。

老和尚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小和尚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盐的咸味,我们所能感受和体验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将它放在多大的容器里。”小和尚若有所悟。

老和尚所说的容器,其实就是我们的心量,它的“容量”决定了痛苦的浓淡,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忍不得,受不得,装不下大格局。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心量宽广的人,看那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古圣大德,都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盐粒似的痛苦,它们在苍白的心空下泛着清冷的白光,如果你的“容器”有限,就和不快乐的小和尚一样,只能尝到又咸又苦的盐水。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去夺,扫除报复之心和嫉妒之念,则心胸广阔天地宽。当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时,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样博大。无论荣辱悲喜、成败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风雨不惊。

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拾得答道:“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如果说生命中的痛苦是无法自控的,那么我们唯有拓宽自己的心量,才能获得人生的愉悦。通过内心的调整去适应、去承受必须经历的苦难,从苦涩中体味心量是否足够宽广,从忍耐中感悟暗夜中的成长。

心量是一个可开合的容器,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当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它又会渐渐舒展开来。若事事斤斤计较,便把自心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框框里。这种处世心态,既轻薄了自身的能力,又轻薄了自己的品格。

心量是大还是小,在于自己愿不愿意敞开。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尘。我们的心,要和海一样,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容纳;要和云一样,任何天涯海角都愿遨游;要和山一样,任何飞禽走兽,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样,任何脚印车轨都能承担。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一些小事而心绪不宁、烦躁苦闷!

学会接受不可更改的事实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琼妮小姐是新西兰一位建筑商的女儿,移居美国后,曾在休斯敦一家电视台工作,1990年起任CNN摄影记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萨拉热窝进行战地采访。在那里,曾有多名记者丧生。

琼妮在萨拉热窝逗留6个星期后,已经习惯周围的流弹,一天清早,一颗子弹击穿车玻璃,正好击中她的脸部,几乎掀掉了她的半边脸,她的颧骨被打得粉碎,牙齿没有了,舌头被打断。送到诊所时,大夫们直摇头,认为她不行了。经过20多次手术后,她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的她,下颌仍无感觉,脸部还留着弹片,体重减轻了8公斤。令大家吃惊的是,她要求重返萨拉热窝。她幽默地说:“说不定我还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齿。”她甚至想认识一下当初袭击她的枪手。有人问她,见到那个枪手后怎么办。她说:“我会请他喝一杯,问他几个问题,比方说当时距离有多远。”

琼妮面对厄运的乐观态度证明她是一个具有坚韧毅力的女孩,正是这种乐观的性格,使她能够迅速摆脱挫折的阴影,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威廉·詹姆斯说:“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哲人说:“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冷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也只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摘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惑人心的谎言,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当你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请再等待3天,希望便会出现。

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见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脸上却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你很能承担烦恼。”女作家又说。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3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3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英格兰的妇女运动名人格丽·富勒曾将一句话奉为真理:“我接受整个宇宙。”是的,你我也应该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不能改变环境,就学着适应它

诸葛亮说:“腐儒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什么是识时务呢?识时务即指认清事物的变化方向,了解问题的特征,就如同垂钓之人了解鱼的习性,湘菜馆老板了解湘菜的发展趋势一样。懂得这样做的人才是高明之人,才堪称俊杰。

很多人都在问:“社会变化了,我能够做什么?”这个问题给很多人造成了心理障碍,让他们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木工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木匠;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医学工作,那么你就做一名医生。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一旦变化,我们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以适应这种变化,这是生存的客观法则。

但是,有时环境的发展,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爱好等发展是不合拍的,有时甚至会阻碍、限制我们欲望和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适应环境,使之满足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求,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刚刚毕业于某高校音乐学院的小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才能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长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被耽误,而且自己的专长也可能荒废。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可是,几经折腾,终未成功。最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并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单位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自然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寻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团初具了规模。两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成为全市一流,而且堪与专业乐团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管理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应环境需要许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与智慧,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了适应环境的决心和勇气,肯定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这样,他们改变不了环境,也不利用环境去努力寻找、开创新的机遇,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把自己逼到了死角,一生难有任何作为。

其实,我们经常会身处一个陌生、被动的环境中,而环境本身往往又是不容易被改变的。这时正确的做法就是适应环境,在适应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你无法改变身处的环境时,就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适应它,在你付出勤奋、敬业后,便会发现成功已悄然来临。如果有一天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你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掌握了命运,这都是我适时调整自己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生存,要想成为强者,就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一起前进。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改变生存环境,必须首先顺应生存环境的发展变化。如果一个人想改变生存环境,却不能首先顺应环境的发展变化,那么,想改变环境的目的则是不可能达到的。

关上一道门后,总有另一扇窗打开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能保证事业一帆风顺。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自身的经验、才能都尚在成长之中,加上社会上竞争激烈,各个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这期间面试遭淘汰,或者工作不适被辞退,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不必为此屈辱不堪,耿耿于怀。生活中谁都难免遭遇到挫折,只要你树立信心,继续努力,生活中,肯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在面试中,被淘汰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家单位不要你,总会有一家适合你的“伯乐”。路正在脚下,即使我们被单位解聘淘汰了也不用去计较,走过去,前面有更光明的一片天空在等着我们。

西娅在维伦公司担任高级主管,待遇优厚。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为到底去什么地方度假而烦恼。但是情况很快就变得糟糕起来。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公司开始裁员,西娅也在其中。那一年,她43岁。

“我在学校一直表现不错!”她对好友墨菲说,“但没有哪一项特别突出。后来,我开始从事市场销售。在30岁的时候,我加入了那家大公司,担任高级主管。”

“我以为一切都会很好,但在我43岁的时候,我失业了。那感觉就像有人给了我的鼻子一拳。”她接着说,“简直糟糕透了。”

西娅似乎又回到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语气也沉重了许多。“有一段时间,我不能接受自己失业的事实。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每当看到忙碌的人们,我都会觉得自己没用,脾气也越来越大,孩子们也越来越怕我。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糕。但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一个月后,一个出版界的朋友问我,如何向化妆业出售广告。这是我擅长的东西。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为很多上市公司提供建议,出谋划策。”

两年后,西娅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打工者,而是成了一个老板,收入自然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被裁员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那绝对不是地狱。也许,对你自己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比如现在的我。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我记得那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西娅真诚地对墨菲说。

当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上帝同时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生活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世界充满了就业的机遇,也充满了被淘汰的可能。被淘汰不一定是坏事,也许这正是上帝在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你,你未尽其才,你需要寻找更适合你发展的空间。即使你的淘汰确实是因为你的能力暂时不足,只要你再接再厉,努力去争取,谁能说你的明天会不如现在呢?

直面苦难,包容残缺

面对人生意外来临的苦难,我们应该不被其吓倒,敢于面对,敢于承担。对于当事人来说,本该可以避免的——如果当时能多克制自己一下,耐心一点,言语方式都柔婉一些,总之,如果有一颗包容的心,类似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从越战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对他们说:“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请求。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父母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

不过儿子接下去说:“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膊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

儿子的声音有些颤抖:“难道你们不能接受一个残疾人和你们生活在一起吗?”父亲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就忘了他吧,他也有他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不应该和我们纠缠在一起的。”儿子沉默了,挂断了电话。之后,他的父母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消息。

过了一段时间,焦急的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认为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伤心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警方的带领下去停尸间辨认儿子的遗体。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可是,令他们不能置信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如果那对父母能包容一些,同意接纳儿子所谓的朋友,那他们也就不会永远地失去自己的儿子。对于我们来说,接受那些健康、美丽、聪明、富裕的人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接受不如我们健康、美丽、聪明或富裕的人就比较不容易了。我们几乎是下意识地会回避那些不如我们的人,因为害怕他们会搅乱我们平静的生活。这,难道不是自私吗!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个能包容、心态坦然的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在任何苦难之前都要坚持住,永远、永远不被击倒。

原来我们可以如此幸运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你也可以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当你接受自己、热爱自己时,你的心里就充满了阳光;而当你排斥自己、讨厌自己时,你的心灵就会被冰雪覆盖。你要知道,微不足道的一点烦恼也可以染黑你的整个生活。

据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便让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孩子精神饱满地回家了,脸上并没有带着“下放”的不悦,让富爸爸感到不可思议。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领悟,问儿子:“怎样?现在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过得这么好吧?”

儿子说:“是的,他们过的日子比我们还好。因为,我们晚上只有灯,他们却有满天星空。我们必须花钱才买得到食物,他们吃的却是自己的土地上栽种的免费粮食。”

“我们只有一个小花园,对他们来说到处都是花园。”

“我们听到的都是噪音,他们听到的都是自然音乐。”

“我们工作时神经紧绷,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大声唱歌。”

“我们要管理佣人、管理员工,他们只要管好自己。”

“我们要关在房子里吹冷气,他们在树下乘凉。”

“我们担心有人来偷钱,他们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们老是嫌菜不好,他们有东西吃就很开心。”

“我们常常失眠,他们睡得好安稳。所以,谢谢你,爸爸。你让我知道,我们可以过得那么好。”

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无论思想还是为人处世,都有甚多不成熟的地方,却又希望事事做到完美,人人都能赞许他。但当这种想法不能实现时,他们就很轻易地陷入不如意的境地。

也许,你并不确切地了解自己幸运与否。没关系,这儿有一份专家们的“全球报告”,来细细地对照一下吧:如果我们将全世界的人口压缩成一个100人的村庄,那么这个村庄将有:57名亚洲人,21名欧洲人,14名美洲人和大洋洲人,8名非洲人;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而这6人均来自美国;80人住房条件不好;70人为文盲;50人营养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拥有电脑;1人(对,只有1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我们从这种压缩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我们就能发现:

假如你的冰箱里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界上75%的人更富有。假如你在银行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钞,口袋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世界上8%最幸运的人。假如你父母双全没有离异,那你就是很稀有的地球人。假如你今天早晨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千万人都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假如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煎熬,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5亿人更好。假如你能随便进出教堂或寺庙而没有任何被恐吓、强暴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假如你读了以上的文字,说明你就不属于20亿文盲中的一员,他们每天都在为不识字而痛苦……

看吧,我们原来这么幸运。只要肯用心去面对,用心去体会,我们当下拥有的,足以幸福一生了。

学会豁达一些,在盯着他人财富的同时,也清点一下自己的所有,你会发觉,自己的运气其实一点都不差。

从新的视角拍摄生活的乐趣

一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船夫救起。船夫问:“你年纪轻轻,为何自寻短见?”“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抛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船夫听了,想了一会儿,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的我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烦恼……”“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去了。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烦恼了,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请上岸去吧……”

听了船夫的话,少妇仿佛做了

一个梦,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心中豁然开朗。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她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有位哲人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句话很经典,它引导我们学会解脱。解脱的最好方式是面对不同的情况时,用不同的思路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因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视角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

要解决一切困难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任何一个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而每一个矛盾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介点,就可以把矛盾的双方统一。这个介点不停地变幻,它总与那些处在痛苦中的人玩游戏。转换看问题的视角,就是不能用同种方式去看所有的问题和问题的所有方面。如果那样,你肯定会钻进死胡同,离介点越来越远,处在混乱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少妇一样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活着是需要睿智的。如果你能换个视角看问题,你就会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换个视角看人生,你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不要悲观气馁,要寻找痛苦的原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勇敢地面对多舛的人生。

换个视角看人生,你就不会为战场失败、商场失手、情场失意而颓废,也不会为名利加身、赞誉四起而得意忘形。

换个视角看人生,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换一个视角看待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对待人事,人事无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