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覆长生
57416400000346

第346章

殷姮品度太后神色,知晓对方并不介怀这段过往,也就温和地说了一句:“您若是想,未必就不能和此人共度白首。”

寿阳太后笑了。

她当然能撺掇恋人与父母作对,闹得不可开交,非她不娶,只是何必呢?

进了人家的门,生死荣辱就掌握在别人手里,公婆真心想要刁难儿媳妇,一年半载就能把人整得生不如死。

夫君就算有庇护的心,到底是亲爹妈,亲儿子,闹归闹,最后还是一家人,到时候她如何自处?

更何况,少年慕艾,爱得是年轻貌美。

打从那时起,寿阳太后就知道,没有政治资源是她挥之不去的硬伤。

过了短暂的激情期,就是彼此权衡利益。

红颜易老,美人易得。

届时,她才是真的任人宰割。

所以,一听见昭国新太子即位,发妻也早就没了,祝国没有合适的公主去当续弦,索性送一批宗室女过去当妾,她毅然报了名。

既然都是拿青春和美貌换荣华富贵,她为什么不把自己卖给天底下最有权势的男人,反要指望一个臣子呢?

寿阳太后无子,却能被立为夫人,光有夫君的宠爱也行不通,还需要高贵的出身。

她的曾祖父是景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当时在昭国权倾天下,被封为寿阳君。等到景太后死了,襄王也没杀这个和自己争权的舅舅,只是把对方赶回祝国。

祝国当时丢了半壁江山,哪怕知道寿阳君是丧家之犬,却也不敢真对襄王亲舅舅动手,唯恐又惹来战争的借口。就还是恭恭敬敬给了寿阳君一块丰腴的封地,逢年过节宫中还不断有赐礼,说是宗室之首也不为过。

可就算是这样,在她最年轻美丽的时候,也不被恋人的父母接纳。进昭国太子府邸,也只能是个妾,必须以色事人,与许多出身卑微的歌舞姬们一起争宠。

殷姮突然就懂了,寿阳太后为什么一度对权势和财富拥有近乎病态的渴望——年少时被深深伤害过,心口破了一个大洞,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办法治愈这个伤口。

但……

想到一件事,殷姮无声在心里叹了口气。

她已经算消息很不灵通的人了,依旧听见了一些风言风语,说寿阳太后杀了长公子的生母楚姬。

既然都能传到殷姮耳中,那么该知道的人,肯定早就知道了。

包括长公子。

殷姮来之前也问过阿布,寿阳太后多年来敛财无数,这些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堂堂一国太后,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往面前送,又没有什么开销。那么多金银财宝,难不成都挖个地窖存起来?

阿布便道,早些年太后经常会给阳泉君赏赐大笔金银,这几年倒是少了。

虽然后半句话,阿布没说完,可殷姮也知道,太后怕是在帮长公子存着。

这令殷姮不知道说什么好。

阳泉君就是个酒囊饭袋,对国家毫无贡献,只知花天酒地,争权夺利,往宫中送美女。早几年殷长赢还要借对方身份略略一用,现在早就扔到一边,俸禄照发,爵位不变,正经差事却一个都不派。

补贴这种人,哪怕金山银山都是打水漂。

可能在寿阳太后心中,阳泉君还是当年相依为命的弟弟,可看太后这几年的态度……怕也是醒悟过来了。

说实话,因为中天台进贡的药妆、药膳等等,寿阳太后这几年非但没见老,反而有些逆生长。四十多岁的人了,瞧上去也就二十七八的模样。

可殷姮看得出来,太后的心已经有点老了。

年纪大了,争胜的意气没那么重了,免不得有点孤单,想养个孩子。

若说一开始,太后只是想着手上有个公子,万一殷长赢出什么事,自己也有筹码。可长公子一出生就是养在太后宫里,时间久了,太后真的就开始为长公子一心一意地打算了。

若非如此,寿阳太后也不至于命人杀了楚姬。

寿阳太后又不傻,难道不清楚,无论她做得再多,一旦有杀母之仇卡在这里,就算翌日长公子成为大王,也不可能真心对她么?

亲妈再怎么不好,那也是亲妈,其他人怎能夺走她的性命?

但寿阳太后历经四朝,在宫廷摸爬滚打,知晓殷长赢的后宫成分之复杂,前所未有。

这不是某个家族之间的角力,而是以曾经的国家,知名的学阀为团体,从而你死我活的争夺。

假如有王后、有嫡子,或者有宠妃,有爱子,倒还没什么。

正因为殷长赢不偏袒任何一个,长公子才如此显眼。

其他公子不想争,还能安安分分做个鹌鹑,摆出一副我就只当富家翁的架势,人家也不会没事惹到你头上,多一个敌人。

长公子呢?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多少年的观念,根深蒂固,改不过来。

长公子只要活着一天,就是明晃晃的靶子,又有那么一个不省事的亲娘。将来人家要坑他,只要从楚姬下手,一坑一个准。

哪怕是宫中的寺人、宫人们,要问更听寿阳太后的,还是更听长公子生母的……这还用问吗?

长公子自有亲生母亲在,怎么可能比曾祖母还亲?

真走到那一步,长公子要么被亲妈坑死,要么就为了王位,要把亲妈(连带着母族一群不省事的破亲戚)弄死。

要知道,宋太后犯下谋逆大罪,殷长赢都没杀她。

虽然寿阳太后和殷姮都知道,这是因为宋太后曾经庇护过殷长赢这个儿子,他才手下留情。但外人不知道啊,还以为大王孝顺呢!

长公子若对生母下手……

在世人眼中,以子弑母,这是明晃晃的把柄,不配为君。

不争就是死,争就不能留这个不省事的亲妈,寿阳太后当然是希望长公子好的,所以才提前下手,把恶人给做了,免得长公子将来进退两难。

这些道理讲出来,谁不懂呢?

哪怕是三公九卿们听了,对于寿阳太后的做法,也只会叫好——他们怕了宋太后这种胡搅蛮缠的主,将来再来个差不离的,没人受得了。

可道理归道理,让一个六岁的孩子接受“曾祖母为了你,杀了你亲妈”,这也太过分了点。

加上楚姬对下人十分残酷,非打即骂,对其他人飞扬跋扈,令人生厌,但对儿子嘘寒问暖,就是个温柔体贴的母亲,没留下半分坏印象。

这就更要命了。

将来如何,都应该是长公子自己的选择,你替他把这个决定做了,他恨你又有什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