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覆长生
57416400000020

第20章

殷长嬴在征得生母宋太后,与相邦长信侯姜仲同意后,发十万囚犯、奴隶,前往岷郡,修建玉垒堤。

但同时,他又下了一道诏令,令王妹殷姮持王节,前往岷郡,主持羌水祭祀,无诏不得返。

为了让这个祭祀足够有排场,他还从少府、奉常、太仆这三个九卿衙门中抽调了一批基层官吏,携带足够的仪仗,一同随行。

此令一出,朝野上下,无不侧目。

关于公主,不管是朝堂还是坊间,猜测都不可谓不多。

大家都知道,昭国这位公主,自从先王去世之后就大病一场,病了好几个月,陪伴她的贵妇都受到传染,死了两个。另外两个虽然侥幸没死,但也躲在含章殿不敢出来,三年下来连个口信都不曾带回家。

后来听说是好了,但她居住的含章殿还是门户紧闭,外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只有大王偶尔会去探望。

逢年过节,更是从来看不到这位公主的身影,

相传,太后(至于哪位不知道)曾经问起过公主,但昭王避而不谈,太后也知趣地没多问。

从此以后,公主就成了这宫中的隐形人,大家也很默契地当作没这个人存在。

对于昭王的一系列行为,众人当然不乏猜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公主虽然熬过来了,但或许出现了什么问题?

比如,心智再也不会增长?又或者,不能说话了?再者,面部有疾?

无论哪一种,似乎都是王室的丑事,昭王念在兄妹之情,不处理掉这个妹妹,只是把她关着,不许见外人,免得丢王室颜面,这也情有可原。

既然昭王摆出了这个态度,大家当然要配合,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一个无足轻重的公主罢了,哪里比得上昭王过了三年孝期重要呢?

如今昭王刚好十六,正是少年慕艾的时候,若能为昭王生下长子,比什么都要赚!宋太后不就是所有女人的榜样?

歌伎尚可以成为一国太后,何况其他女子?

正因为昭国上到公卿,下到许多商人、百姓都惦记着送女入宫,盼望能得到大王宠爱。殷长嬴命殷姮去岷郡的事情,便没引起什么波澜。

大家都解读成——公主年纪渐渐长大,再留在外朝不方便,可若回到后宫,被人瞧见,那还不是让王室蒙羞?

与其如此,倒不如远远打发走,眼不见心为净,没看见诏令上都写着“无诏不得返”吗?这和流放有什么区别?只是名头好听而已!

就连护送殷姮的将军容尚也是这么想的。

容尚也有个绰号,叫“裨将军”,因为他从来没当过主帅独领一方,都是轮换着当标、蒙、王三位将军的副将,这个裨将的身份,一领就是二十年。

执行命令,他能做到最好;但让他自己决定一件事,就容易出乱子。

押运囚犯这种任务,容尚轻车熟路,可带公主去岷郡……容尚发誓,他从来没这么头疼过!

公主一直在车里不出来,负责与他打交道的是标宛子和孙伯姬。

这两位妇人一板一眼地表示,这盆花是公主心爱的,不能有损;那盆草是公主所喜的,不能死。

对了,还有那窝狸,更是一只都不能丢。这是要带去岷郡的捕鼠官,丢了信不信岷郡的仓吏和你拼命?

容尚顿时头大如斗。

带上这么多花花草草,还不能出事,路上肯定要耽搁不少时间,万一延误了日子怎么办?

在昭国,“失期”可是重罪,就算他是将军,一旦失期,也会被贬为最低等的城旦,从此以后子子孙孙都不算人,只能算罪奴。

可他又不能像驱赶罪犯奴仆一样驱赶公主,毕竟昭王没真把公主流放,遮羞布还是很足的,公主只是去“主持祭祀”,责任重大。若他真敢对公主不敬,一旦被上报到昭王那里,就是族诛的大罪!

“我观这位容将军,似有不忿之色。”孙伯姬回禀。

标宛子叹道:“他不知公主神通,自然畏惧此去岷郡,一路艰难,有失期之忧。”

殷姮太了解官僚本性,无非是怕保不住乌纱帽,赶早不赶晚,不在意路上死多少人罢了,反正人只要没死到一定比例,他们就不会被处罚。

但当着她的面,容尚不敢做太过分,那群囚犯们日子也稍微能好过点。

反正就算中途遇到山体滑波、泥石流之类的事情,她也能解决,不至于真的失期,故她完全没放在心上,只道:“这些作物绝不能死。”

她也是这两年才知道,原来很多作物已经从西方传了过来。比如棉花、芝麻、大蒜、胡瓜(黄瓜)等等,但都是当观赏作物上贡的,没有普及。

没办法,硬件不到位。

殷姮倒是认出了棉花,可一是昭国的土地不适合种棉花,二是就算种了,这年头也没有足够的脱籽技术啊!

类似的作物还有很多,殷姮此去岷郡,干脆全都带上了。

她就不信,等岷郡成为“天府之国”后,没有一两个作物能在此地安家落户。

这三年来,她认出的外来作物中,能普及的,都已经逐渐被大众接受。最受欢迎的,除了苜蓿和大蒜之外,就数猫了。

西方那位乌氏大农场主把猫当“异兽”之一献上来,说它会抓蛇、抓虫、抓鸟,由于类似的野兽太多,没人当回事。

殷长嬴知道她喜欢这些外来东西,又因为巫力之故,对它们的用途有奇妙的感应。所以,每次有贡品呈上,郑高都会奉命送一份到她这里,让她过目,如果要就留下。

而她看见猫的时候,说了一句,此狸可捕鼠。

然后,先是整个昭王宫,再是整个庐龙城,最后是整个昭国,全轰动了。

要知道,这年头,不管是粮食还是竹简,最头疼的就是保存问题。潮湿发霉那是老天不给面子没办法,老鼠就令所有仓吏书吏都头疼了。

昭国对鼠患也特别重视,为了不让一只老鼠坏了整个粮仓,昭律中明文规定,一个粮仓中若有三只老鼠,仓吏就要被治罪。

所以,每个官邸,还有仓吏家中都要养狗,用狗来抓老鼠……

但狗子再怎么努力,也钻不进老鼠洞啊!

液体动物,猫,却游刃有余。

几乎是一夜之间,昭国上下的官吏,尤其是仓吏,全都成为了最忠诚的铲屎官。

少府和治粟内史这两个部门天天盯着上蹿下跳的狸花猫念念有词,各郡太守也纷纷上书表示,希望大王能发给我们郡几只狸,有备无患。

小猫还没出生,排队的衙门已经预约到了三年后,堪称一狸难求。

这时候,如果某人家里有只狸,那就是权势、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真·家里有矿。

想到这个后世被调侃的梗,在此时居然成了真,殷姮不觉莞尔。

但很快,她的笑意就收敛了,因为她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