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气你就输了
57282700000003

第3章 煤气罐就是这样爆炸的,生气很危险

爆发的愤怒是地狱之火

愤怒是一座活火山,它爆发的时候,会将一切美好化为灰烬。

生活中,常有这样那样的事令我们心生愤怒,而在我们火冒三丈的时候,伤害的不仅是别人,更是我们自己。世间万物,危害健康最甚者,莫过于怒气,“气”乃一生之主宰,与人体健康关系甚密。若“心不爽,气不顺”,必将破坏机体平衡,导致各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和灾难。所以《内经》就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矣。”

生气和发怒是身心健康的最大障碍。

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冷静地应对一切,这是控制人性中不良因素的体现。为小事动怒、为小事发狂是我们很多人都会犯的毛病。遇事不能冷静思考,而是一味地发怒,并不能将问题很好地解决。

当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请先冷静下来。你必须承认生活中会有不公正的存在,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

人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为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勃然大怒或者愤愤不平,愤怒由对客观现实某些方面不满而生成,比如,遭到失败、遇到不平、个人自由受限制、言论遭人反对、无端受人侮辱、隐私被人揭穿、上当受骗等多种情形下人都会产生愤怒情绪。表面看起来这是由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被人攻击和排斥而激发的自尊行为。其实,用愤怒的情绪困扰灵魂,乃是一种自我伤害。

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愤怒对于灵魂的摧残尤为严重。由灵魂而生的愤怒情绪,又回过头来伤害灵魂本身,让灵魂变得躁动不安,失去原有的宁静和提升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戕。

古代的皮索恩是一个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军事领袖。一次,一个士兵侦察回来,当皮索恩问到和他一起去的另一个士兵去哪儿了时,这个士兵吱吱呜呜说了半天,也没能说清楚另一个士兵的下落。皮索恩对此感到愤怒极了,当即决定处死这个士兵。

就在这个士兵被带到绞刑架前即将动刑时,那个失踪的士兵回来了。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但这位受人尊敬的领袖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令他颜面扫地,羞愧让他更加暴怒,最终结果让人十分痛心,他竟处死了3个人。

在这位军事领袖的身上,令人遗憾和痛心地表现出了愤怒摧毁理智的现象。而理智正是灵魂的高贵所在,如果人们任由灵魂自我伤害而不进行干预,这种无动于衷该有多么的悲哀。

正如思想家蒲柏所说:“愤怒是由于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说:“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我们愤怒于别人的言行,让愤怒占据了大部分的灵魂空间,灵魂负载着重担,再无法关照自身,更不能得到任何形式的提升,反而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更加容易丧失理智,甚至于越来越远离人的高贵,接近于动物的蒙昧和愚蠢。

结果,导致我们愤怒的人与事依然故我,他们继续做着想做的事,享受着愉悦的心情;

结果,因为愤怒,我们无法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没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结果,我们只顾着愤怒,而无暇体验生命中原本存在的其他美和善。

折磨我们的是自己的愤怒情绪,而非别人的一些令人愤怒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从而避免让灵魂受到伤害,是完全在我们的力量范围之内的。

做人做事过于情绪化表明这个人心智还不够成熟。当你怒火中烧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当你被愤怒控制,处于激动之中,会做出许多让你懊悔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被暴力、乖张、嫉妒、愤怒等不良情绪控制,我们要学会用感恩、知足、惭愧、反省、乐观等观念来控制情绪。

愤怒,是安宁生活的阴影

有一个重要的谈判正在等着你,可交通比平时还要拥挤,车子几乎走不动,你连等了6个红绿灯,终于,你要开过去了,突然一辆卡车闯到你的前面,你狂按喇叭,那个司机回敬你一丝嘲笑,然后加大油门,飞驰而去。

在超市排队结账时,一个女顾客推着装得慢慢的购物车插队在你前面,你跟她理论。她却对你不理不睬,紧接着,她强壮的男朋友出现了。

你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辛苦几个月,而你懒散的同事却得到了提升,你的同事不仅没有对你表示感谢,还在背后嘲笑你。

遇到这些情况,相信你一定会大为光火,如果是这样,就说明愤怒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了你的生活。

如果我们的心中存在不满,就总想找地方发泄出去,而最为直接的发泄方式就是发脾气。很多人认为,发脾气是最好的发泄方式,因为如果事情一直憋在心里,很容易憋出病来。可是宣泄出去了,心里就得到了放松,情绪上也会趋向平稳了。可是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怒火在发脾气中得到了释放,那么必定会有其他人受了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身心都受到了委屈。如果每个人都选择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宣泄自己,那么这个世界恐怕再无和平和安宁了。

一公司老板因急于赶时间去公司,结果连续闯了两个红灯,被警察扣了驾驶执照。他感到十分沮丧和愤怒。于是这位老板抱怨说:“今天活该倒霉!”

到了办公室,他把秘书叫进来问道:“我给你的那五封信打好了没有?”她回答说:“没有。我……”

老板立刻火冒三丈,指责秘书说:“不要找任何借口!我要你赶快打好这些信。如果你办不到,我就交给别人,虽然你在这儿干了3年,但并不表示你将终生受雇!”

秘书用力关上老板的门出来,抱怨说:“真是糟透了!3年来,我一直尽力做好这份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现在就因为我无法同时做好两件事,就恐吓要辞退我,真是过分!”

秘书回家后仍然在发怒。她进了屋,看到8岁的孩子正躺着看电视,短裤上破了一个大洞。愤怒之下,她嚷道:“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放学回家不要去乱跑,你就是不听。现在你给我回房间去,晚饭也别吃了。以后3个星期内不准你看电视!”

8岁的儿子一边走出客厅一边说:“真是莫名其妙!妈妈也不给我机会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冲我发火。”就在这时,他的猫走到面前。小孩狠狠地踢了猫一脚,骂道:“给我滚出去!你这只该死的臭猫!”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本来是一个人的愤怒,可是经过了多番的传递,最后竟然将怒气转嫁到了猫的身上。这只猫没有办法像人类一样发泄自己的不满,否则这样的情绪传递估计就没有尽头了。所以,在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时,要尽可能地想办法控制,而不是直接发泄出去。

当然,这里说的“控制”,不是说让你有什么事情都不说,有什么委屈也都不去反抗,而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试想,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情,如果因为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一下,就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之后就要大发脾气,那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能影响别人和受别人影响,那么我们何不放下心中的怒火,给别人一片安宁呢?这样,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也将是一种安宁。

缺乏忍耐,容易冲动

冲动是一种突发的,很难控制的情绪。但尽管如此,你也一定要牢牢控制住它。否则一点细小的疏忽,可能贻害无穷。

有一个富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得罪人,而事后又懊恼不已,所以一直想将这暴躁的坏脾气改掉。后来,他决定好好修行,改变自己,于是花了许多钱,盖了一座庙,并且特地找人在庙门口写上“百忍寺”三个大字。

这个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的诚心,每天都站在庙门口,一一向前来参拜的香客说明自己改过向善的心意。香客们听了他的说明,都十分钦佩他的用心良苦,也纷纷称赞他改变自己的决心。

这一天,他一如往常站在庙门口,向香客解释他建造百忍寺的意义时,其中一位年纪大的香客因为不认识字,向这个修行者询问牌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修行者回答香客,牌匾上写的三个字是“百忍寺”。香客没听清楚,于是又问了一次。这次,修行者有些不耐烦地又回答了一遍。等到香客问第三次时,修行者已经按捺不住,很生气地回答:“你是聋子啊?跟你说上面写的是‘百忍寺’,你难道听不懂吗?”

香客听了,笑着说:“你才不过说了三遍就忍受不了了,还建什么‘百忍寺’呢?”

修行者无语。

修行者修的是心宁性平和,首要的就是要会忍,如果连忍都做不到,又如何称得上是修行者。因此,只有在生活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平和地对待他人,才能做到百忍而不怒。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学会有效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职场上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业绩优秀的员工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情绪控制能力”方面有明显差异,心理特征甚至对能否胜任某一岗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近两年,美国心理学界也在进行相关的“情绪管理”研究。研究表明,能够控制情绪是大多数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尤其在管理、服务行业更是如此。同样,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讲究“君子之交”的社会中,学会自我调节,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七情六欲,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可见,情绪反应是人们正常行为的一方面,但用情过度却会伤害身体。很少有人生来就能控制情绪,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学着去适应。首先,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采取“缓兵之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行动,尽量别让自己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

1.首先,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的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2.用暗示、转移注意法。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3.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能一味地想要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

只要你领悟了人类情绪变化的奥秘,对于自己千变万化的个性,就不会再听之任之。你已经知道,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控制自己的情绪,你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人士!

杀人不见血的“气”

世间万事,危害健康最甚者,莫过于愤怒。诸如:咆哮如雷的“怒气”、暗自忧伤的“闷气”、牢骚满腹的“怨气”、有口难辩的“冤枉气”等。“气”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若“心不爽,气不顺”,必将破坏机体平衡,导致各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内经》就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矣。”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情绪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吸时水是澄清透明无杂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乳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钟后,大白鼠竟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认为:“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容易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震惊于实验结果的同时,我们更要清楚,我们每个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烦忧时,都应该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忍让、避免愤怒,牢记“气大伤身”,用宁静博爱的心态,对待世事是非,烦恼自会远离。哲人说:生气,其实就是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

不错,何必为别人背沉重的情绪包袱?何必为别人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其实,人只要肯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或者转移一下视角,就能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的处境。

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我们必须学习“转念”“少点积怨,多点包容”“多洒香水,少吐苦水”,让愤怒情绪远离,而用乐观的思绪来迎接人生。

控制自己的愤怒的确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情感的斗争。如同所有的习惯一样,控制冲动也是一种经过训练而得到的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有两个基本方法:第一,你必须不断地分析你的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第二,你必须让自己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而行动。

从前,有一名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

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多广,只要与人吵架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三圈。

爱地巴为何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绕三圈?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很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经非常广大了,有一次他生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都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

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谁的土地比你更广大,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

爱地巴禁不起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

他说:“年轻时,我一旦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问:“阿公,你年纪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走三圈?”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儿,气就消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像爱地巴那样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用平易温和的方式,使自己能够在此情绪中抚慰自己。在愤怒的时候,安抚自己的内心远比找其他的人发泄来得高明。不生“气”难做到,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的办法。

在不幸面前,应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稳定的情绪,遇事冷静,客观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要有自知之明,遇事要尽力而为,适可而止,不要好胜逞能而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发火,愤怒要克制,怨恨要消除。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一个拥有平和心态的人,在各方面都会顺其自然,不在意太多,并总能找到排解愤怒的渠道。

愤怒有信号,多加观察

有人这样说:如果你愤怒,就说明你遇到了麻烦,或者出现了问题;但也有人说:只要愤怒是事出有因的,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实,愤怒情绪有迹象可循。不管愤怒的爆发是否意味着爆发者出现问题,只要留意愤怒爆发前的信号,并能对将要愤怒的反应和感觉保持高度敏感,就可能及早平息即将爆发的愤怒情绪。

因此,要随时留意愤怒的迹象,在愤怒的时候,人们的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攥成拳头,不停地走来走去,或嘴里不停念叨、诅咒,或紧咬牙关,所以,我们应在平常多留心观察自己是否会流露出这些小动作。

吉姆的妻子希望丈夫可以变得更加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使他们的婚姻关系更加亲密。吉姆听从了妻子的建议,不久之后,他逐渐变得善于表达自己,他甚至把多年来压在心底的各种情绪都向妻子表达出来。

妻子对吉姆的做法感到非常不满,甚至愤怒。为此,二人前去咨询心理医生。妻子说:“吉姆现在整天说我让他多么生气,我烦透了。”“不是你希望他更善于表达自己吗?”医生反问说。吉姆的妻子解释说自己只是想听一些正面的情绪,而不是整天听丈夫说他自己有多生气,生气是他的问题,可以不要说出来。

医生说,其实,吉姆现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没有在愤怒初期就控制好它而导致大怒,他仍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医生建议他们努力去发现对方愤怒的信号,共同解决问题。在医生和妻子的帮助下,吉姆再也不会轻易地生气了。

像吉姆一样,留心捕捉愤怒的信号,才更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俗话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同样的道理,愤怒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当我们发现自己发怒的信号时,可以通过数数,从1数到10,先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是,90%的人在快要发怒时往往没有立即采取措施,以致愤怒很快就会升级到暴怒。不能任愤怒等情绪自然而然地发展,越早控制住自己的愤怒越好。

乔治和女朋友为一个周末共同制订了一些计划,但女朋友在未告知他的情况下擅自更改了计划,乔治为此感到闷闷不乐。他向一位心理专家咨询解决方法。专家听了他的诉说,说如果把生气的程度分为10个等级,问乔治当他听说女朋友改变主意时有多不高兴。乔治说大约4级。

专家把1到3级称为不高兴,把4到6级称为愤怒。那么,乔治的4级就是愤怒了。乔治当时也没有把那种生气的感觉告诉女朋友。他经常把怒火藏在心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专家问。

“后来我们一起出去吃饭,等了半天,餐厅的饭菜还没有上来,这时我越来越生气。”乔治说那时自己的生气程度已经达到6级或者7级,离暴怒只有一步之遥。“后来你怎么做?”专家又问。

乔治说他当时只想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并未采取任何措施。随后就和女朋友去看棒球比赛了。后来,他们就在车里吵了起来。乔治当时非常生气,愤怒地一拳打在汽车的通风口上,把它打碎了。乔治说那时他生气的程度肯定有9级或10级。

上述案例中,乔治没有注意到自己愤怒的信号,没有把自己生气的情绪告诉给他的女友,进而发生的一连串事情让他越来越生气,以致到最后完全爆发,情绪由愤怒变为暴怒。

在生气程度的10个等级中,“不悦”和暴怒分别处在等级序列的两端。通常情况下,你不必为自己的“不悦”而操心。感到不悦一般不是什么问题,但前提是这种感觉不会往前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抑制它的不断发展呢?不妨这样去做:不要把情况想得过分严重,用正确的眼光对待问题。不要把一些问题个人化。或许别人根本没有意识到给你带来的不快,你应该意识到这并不是针对你本人。不要只想着指责别人,应该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总想着报复。把某事归咎于某人后,下一步往往就是报复对方。

遇到不开心的事,要去想想怎样做才能不让这种不悦的感觉升级为愤怒。千万不要让负面情绪进一步发展,这样只会让你变得愈加愤怒。要告诉自己:不要因为这些小事情让自己的心情变得糟糕,让自己怒不可遏。随时随地留意愤怒,关注愤怒,化解愤怒,才能保持快乐和幸福。

认为事情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许多人一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觉得难以容忍,甚至动不动就开始发怒。但是只要你想成为一个理智的人,就必须做到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情绪与行为,不能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这位加利福尼亚人在讨论会上教人们如何不生气。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也就是说,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先冷静下来。只有内心平静了,才会发现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从前有一个农夫,因为一件小事和邻居争吵起来,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谁。最后,那人只好气呼呼地去找牧师,因为牧师是当地最有智慧、最公道的人,他肯定能断定谁是谁非。

“牧师,您来帮我们评评理吧!我那邻居简直不可理喻!他竟然……”农夫怒气冲冲,一见到牧师就开始了他的抱怨和指责。但当他正要大肆讲述邻居的过错时,被牧师打断了。

牧师说:“对不起,正巧我现在有事,麻烦你先回去,其他的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农夫又愤愤不平地来了,不过,显然没有昨天那么生气了。

“今天您一定要帮我评个是非对错,那个人简直是……”他又开始数落起邻居的恶劣。

牧师不快不慢地说:“你的怒气还没有消退,等你心平气和后再说吧!正好我昨天的事情还没有办完。”

接下来的几天,农夫没有再来找牧师。有一天牧师在前往布道的路上遇到了他,他正在农地里忙碌着,心情显然平静了许多。

牧师问道:“现在,你还需要我来评理吗?”说完,满脸微笑地看着对方。

农夫羞愧地笑了笑,说:“我已经心平气和了!现在想来那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得生那么大的气,只是给您添麻烦了。”

牧师仍然心平气和地说:“这就对了,我不急于和你说这件事情,就是想给你思考的时间,好让你消消气啊!记住不要在生气时说话或行动。”

很多时候怒气会自然消退,稍稍耐心等待一下,事情就会悄悄过去。

人是感情的动物,表达情绪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加控制地任意表达愤怒情绪,我们就变成了情绪的傀儡。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忍耐和坚持虽然痛苦,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的确,忍耐一下,三思而后行,冲动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学会控制愤怒情绪,是情绪掌控高手的一大秘籍。尽量做到不生气、少生气,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谦虚处世。这样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于人于己都有益而无害。

不要落入别人挖设的陷阱

人的情绪中有两大暴君,其中之一就是愤怒,它常常与单枪匹马的理性抗衡,然而人的激情远胜于人的理性。不去生气的人是聪明的,一个人必须学会自我调控,否则就会落入别人挖设的陷阱。

1809年1月,拿破仑从西班牙战事中抽出身来匆忙赶回巴黎。他的间谍告诉他外交大臣塔里兰密谋造反。一抵达巴黎,他就立刻召集所有大臣开会。他坐立不安,含沙射影地点明塔里兰的密谋,但塔里兰却没有丝毫反应,这时候,拿破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忽然逼近塔里兰说:“有些大臣希望我死掉!”但塔里兰依然不动声色,只是满脸疑惑地看着他,拿破仑终于忍无可忍了。

他对着塔里兰粗鲁地喊道:“我赏赐你无数的财富,给你最高的荣誉,而你竟然如此伤害我,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穿着丝袜的一只狗!”说完他转身离去了。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拿破仑如此暴怒。

塔里兰依然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他慢慢地站起来,转过身对其他大臣说:“真遗憾,在座的各位绅士,如此伟大的人物竟然这样没礼貌。”

皇帝的暴怒和塔里兰的镇静自若像瘟疫一样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拿破仑的威望迅速降低了。

伟大的皇帝在盛怒下失去冷静,人们开始感觉到他已经走下坡路了,如同塔里兰事后预言:“这是结束的开端。”

塔里兰激起了拿破仑的怒气,让他的情绪失控,这正是他的目的。人人都知道了拿破仑是一个容易发怒的人,他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领导的权威,这种负面效果影响了人民对他的支持。面对大臣企图密谋造反这样的事,焦躁和不安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说明他已经失去了主宰大局的绝对权力。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如果采用不同的做法,那结果便会大相径庭。他首先应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反对自己?他也可以私下探听,从手下的士兵身上了解自己的缺陷,更可以试着争取他们回心转意支持他,或者甚至干脆杀掉他们,将他们下狱或处死,杀一儆百。所有这些策略中,最不明智的就是激烈攻击和孩子气的愤怒。

愤怒起不到威吓效果,也不会鼓励忠诚,只会引发疑虑和不安,地位也因此摇摇欲坠,暴露出自己的弱点,这种狂风暴雨式的爆发,往往是崩溃的先声。谋略和战斗力也会在愤怒的情绪中消散,所以永远保持客观与冷静的态度至关重要。

愤怒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他们把一点小事看得像天一样大,过于认真让他们夸大了自身受到的伤害。他们以为愤怒可以让自己在别人眼中更具有权力,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不仅不会被认为拥有权力,反而会被认为缺乏理智,难成大气候。怒气会让你失去别人对你的敬意,会认为你缺乏自制力而更加轻视你。

如果愤怒的情绪已经产生,要做的不是控制和压抑,而是转变一个角度去思考,想想发怒的严重后果,这样你就能让自己冷静下来了。

别为无谓的小事抓狂

在生活中,经常动怒生气的人气量狭隘,不讨人喜欢,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则备受人们喜爱。事实上,多数让我们产生急躁情绪进而发怒的事情只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

但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为一点小事而使情绪失控,继而发怒,也正因为这样,往往会因小失大。

有一场举世瞩目的赛事,台球世界冠军已走到卫冕的门口。他只要把最后那个8号球打进球门,凯歌就奏响了。然而就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苍蝇。苍蝇第一次落在握杆的手臂上。有些痒,冠军停下来。苍蝇飞走了,这回竟飞落在了冠军紧锁着的眉头上。冠军只好不情愿地停下来,烦躁地去打那只苍蝇。苍蝇又轻捷地脱逃了。

冠军做了一番深呼吸再次准备击球。天啊!他发现那只苍蝇又回来了,像个幽灵似的落在了8号球上。冠军怒不可遏,拿起球杆对着苍蝇击去。苍蝇受到惊吓飞走了,可球杆触动了8号球,8号球当然也没有进洞。按照比赛规则,该轮到对手击球了。对手抓住机会死里逃生,一口气把自己该打的球全打进了。

卫冕失败,冠军简直恨死了那只苍蝇。在观众的喧哗声中,冠军不堪重负,不久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终时他对那只苍蝇还耿耿于怀。

一只苍蝇和一个冠军的命运胶着在一起,也许是偶然的。倘若冠军能制怒,并静待那只苍蝇飞走,故事的结局或许可以重写。人们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自己的愤怒情绪,必然也会被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困扰,为无谓的小事抓狂,甚至造成生命中的悲剧。

心智成熟的人必定能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情绪与行为。当你在镜子前仔细地审思自己时,会发现自己既是你最好的朋友,也是你最大的敌人。

当你生气时,你要问自己:一年后生气的理由是否还那么重要?这会使你对许多事情得出正确的看法。

愤怒不能随心所欲

梁实秋说过:“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富兰克林也曾说过:“以愤怒开始,以羞愧告终。”《圣经》里也说:“可以激动,但不可犯罪。可以愤怒,但不可含愤终日。”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握愤怒的度,愤怒要有底线,不可无顾忌地发怒,否则于人于己都不利。

我们都知道,愤怒往往是由于自己受到比较大的伤害,或者原本希望用理性的方式表达愿望,但在失望之后,才不得已采取了愤怒的方式。当然,社会允许你在一定范围内发泄情绪,也就是说愤怒是有底线的,因为极端的愤怒不是伤人就是伤己,有时还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它还会干扰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思维判断,造成不可控制的后果。因而,正确理解愤怒的限度,才有可能把愤怒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在愤怒发生时,正确地引导从而消解愤怒,解决矛盾,这才是最重要的。

伊凡四世是沙皇俄国的第一任沙皇,因为其残酷的执政手段,他被后人称为“恐怖的伊凡”,他同样也将这种恐怖的手段施之于平民百姓。

在他用军队征服了诺夫格罗德市之后,诺夫格罗德的居民因留恋自己独立开放的文明,他们仍习惯性地与立陶宛人、瑞典人进行贸易。尤其是在城市被侵占之后,这里的居民反抗、逃亡和袭击禁卫军的事件屡屡发生。伊凡知道这个小城市的居民袭击自己的军队之后,异常愤怒。他将其视为挑衅,并不停地咒骂,而且发布讨伐的命令。

他亲率禁卫军和1500名特种常备军弓箭手,于1570年1月2日来到诺夫格罗德城下。他命令士兵们在城市周围筑起栅栏,防止有人逃跑。教堂上锁,任何人不准入内避难。

之后在伊凡所在的广场,每天,大约有1000位市民,包括贵族、商人或普通百姓,被带到伊凡面前,不听取其任何的辩护,不管这些人有罪没罪,只要是诺夫格罗德城的人他就对其用刑。鞭打、裂肢、割舌头等各种残酷的刑法他都用尽。很多居民还被扔入冰冷的水里,浮出水面的人,伊凡就命令士兵用长矛将其活活地刺死。这场恐怖的屠杀共持续了5个星期,诺夫格罗德城大概有两万多人被屠杀,这场残酷的屠杀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也是令人发指和痛斥的。

伊凡的残暴不仁,是因为他手中有可怕的权力,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也能说明不受控制,没有底线的愤怒,就像愈烧愈烈的火焰一样,直到把身边的一切都烧毁。我们手中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我们的愤怒不会大面积燃烧。但是,没有底线的愤怒还是会对我们身边的人造成伤害。

在愤怒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冲动,大脑失去了理智的控制,造成不堪想象的后果。人们也常常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以父母批评孩子为例,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或者表现不佳,父母有时对孩子大打出手,结果孩子不仅身体觉得疼痛,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他们可能会仇视父母,而且心理上还可能会埋藏下阴影,对其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因而,在“愤怒”的时候,要善于将愤怒的“冲动”变成“理性”的思考。当遇到不平的事情之后,可以愤怒,但是不能表现得太过激烈。激愤的时候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丑态,更不能恶语伤人,甚至出现暴力等过激行为。由于情绪失控而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日后要想弥补就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