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方文学简史
56828900000005

第5章 但丁与《神曲》

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中古到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其代表作《神曲》是一部旷世神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篇,每篇三十三曲,加上序曲,正好一百曲。

但丁小传

但丁的全名是但丁·阿列格里,据他自己说,他出生于公元1265年的“双子宫时段”。这种用星象来定时间是中世纪时博学的人们常用的复杂的一个法子,这段时间是5月21日到6月20日,然而到底是哪一天就不得而知了。

但丁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骑士家庭,据说他的高祖父名叫卡恰圭达,曾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参加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埋骨异乡,这位高祖父的妻子姓阿列格里,丈夫死后她便让孩子们跟自己姓,这就是但丁后来姓阿列格里的原因。

但丁早年丧母,父亲后来续弦,但丁便有了两个同父异母弟妹。

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如拉丁文、逻辑、修辞等,据说从小就是小大人,经常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9岁时但丁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俾得丽采,她在但丁眼中“宛如幼小的天使”,从此情根深种。

几年后两人再次相遇,俾得丽采出落得更加美丽,有倾城倾国之色,更令但丁神魂颠倒的是:这位惊世美女居然还向他打了招呼!这下诗人更加堕入了深不见底的爱河,不能自拔了。但丁一生著有两部诗集《新生》与《神曲》,都同他对俾得丽采的爱情有关。

1277年,由父亲做主,按当时早婚风俗,才12岁的但丁同杰玛·多纳蒂订婚。

这次婚姻给但丁带来了两个儿子,他们热爱父亲,以父亲的杰作而自豪,成为它最早的诠释者与传播者。

但丁的父亲死于1283年之前,为他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产,足以令儿子过上小康生活。

意大利自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一直四分五裂,此时统治意大利的主要是两股势力: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它们在意大利互相倾轧,将美丽的意大利弄得破碎不堪。

佛罗伦萨也不例外,在这里支持教皇的人被称为归尔甫党、支持皇帝的人被称为吉伯林党,两派之间无休无止地恶斗着。先是归尔甫党人取得了优势,但在不久后的一次战役中,吉伯林党击败了归尔甫党,统治了佛罗伦萨。到了1266年,归尔甫党再次崛起,在教皇与法国人的帮助之下,对吉伯林党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牢牢地控制了佛罗伦萨。

但执掌政权的归尔甫党人立即分裂成了两派,分别被称为“黑党”和“白党”,实际上又成了新一轮的归尔甫与吉伯林,开始了新一轮争斗,没有赶上前一轮的但丁如今积极地加入进来。

当时佛罗伦萨的法律规定,只有加入了某一个行会的人才能从政,于是但丁加入了“医师和药剂师行会”,因为但丁在当时被认为是哲学家,根据规定哲学家有权加入这个行会。

加入行会后,但丁在1285年成了“人民首领特别会议”成员,正式踏入仕途,属于白党。

1289年,但丁一口气参加了两次战争——坎帕尔迪诺之战和佛罗伦萨攻占比萨的卡普纳城堡的战斗,并立下战功。

大约十年之后,他成了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又过了五年,即1300年,他正式当选为佛罗伦萨行政官,并接受了第一项重大政治使命,率代表团去毗邻的圣吉米尼亚诺市商议对抗教皇。

大家听起来也许会感到奇怪,归尔甫党人不是属教皇派吗?怎么会反对教皇呢?

原来这时对意大利和佛罗伦萨的自由造成最大威胁的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教皇了!特别是新上任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将教权与俗权结合起来统治全意大利。但丁虽然一开始属教皇党,但在认识到教皇统治的种种弊端后便开始反对教皇干政,并且寻找同盟者一起行动,这就是他之所以去圣吉米尼亚诺市的缘故。

一开始但丁所属的白党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优势,放逐了黑党,黑党便同教皇和法国人暗暗联合起来。不久,一支法国军队要求进入佛罗伦萨,佛罗伦萨尚未知悉黑党与他们联合的事,但也不敢贸然让他们进来。那时教皇的种种举动已让他们感到了危机,便决定派人去罗马同教皇谈判,谁都知道这是一项危险的使命。这时但丁贵为行政官,他面对着自己去还是不去的两难局面,“若我去,谁留下?若我留下,谁又去?”就是他这时候留下来的名言。

为了城市的利益,他还是亲自去了。这一去不啻是送羊入狼口,教皇立即将他扣了起来。而这时的佛罗伦萨呢,1301年11月,市政当局允许法国军队进入,就在当晚,已经同法国人联合起来了的黑党偷偷溜了进来,随之夺取大权,紧接着便对白党展开大迫害。他们不但迫害正在市内的白党人,还想迫害不在市内的但丁,向但丁发出了宣召,令他回来。

但丁当然知道如果他回来等待他的将是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将令他坐牢甚至送命,因此他拒绝回来。

这更给了黑党以口实。1302年1月,他们正式给但丁判罪:罚款5000弗罗林,流放五年,并永久剥夺他担任公职的权力。

他们给但丁的罪名是贪污公款、反对教皇、扰乱佛罗伦萨共和国。这些罪名当然像秦桧加给岳飞的一样,是“莫须有”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这样的判决但丁自然不服,拒绝缴纳罚款,并再次拒绝回乡。不久他便遭到了更加严厉的重罚。1302年3月10日,他被判处以火刑。也就是说若他一旦被黑党逮住,等待他的将是同布鲁诺一样的命运。

这年但丁三十七岁,永远被驱逐出了故乡,从此不得不到处流浪,在异乡度过漫长的余生,如他自己所言,“几乎是乞讨着走遍所有说这种语言的地方”。

“这种语言”指的是意大利语,不过这时的意大利语还只是一种民间土话。

1308年11月,亨利当选为德意志皇帝,这时的新教皇是来自法国的克莱芒五世,他宣布亨利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答应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替他加冕。

由于好久以来意大利一直分崩离析,根本没有统一的领袖,亨利七世一旦加冕,也就成为全意大利的国王了。这至少会令意大利表面上有一个共同的统治者,亨利七世也宣布他将致力于意大利诸邦的团结与统一,并答应让所有流放者回到家乡。

这些消息令但丁倍感鼓舞,他成了亨利七世热烈的拥护者,不停地给意大利各地的大小封建诸侯和城市写信,号召他们团结在教皇的旗帜之下,又呈书给亨利七世,要他讨伐那些反对他的人。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为皇帝与帝制辩护的政治学名著《帝制论》。

然而不久但丁便失望了。亨利七世面对强大的敌人无法实现理想、兑现诺言,1313年就病死了。但丁的殷切期望也化为泡影。

虽然到处漂泊,但但丁毕竟曾是佛罗伦萨的长官,又已经有了诗人的名声,他到处受到了礼貌的接待。特别是在维罗纳和拉文那,他得到了维罗纳的统治者格兰德·德·斯卡拉的礼遇,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时光。此时的但丁早已经放弃了归乡的希望,决心以创作来追求不朽的荣誉了。

后来,他又接受了一个叫圭多的拉文那贵人的邀请,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1321年9月14日,但丁因患疟疾逝世于拉文那,享年五十六岁。

他在逝世前终于完成了使他永垂不朽的作品,也是西方与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神曲》。

这就是但丁的一生,这样的一生恐怕无论如何也说不上幸福吧!他的一生,正如他在《神曲》中所言:

好像希坡利忒由于他残忍背信的

后母的诬陷,走出了雅典城,

你也不得不和佛罗伦萨分离。

这是天意如此,这计谋已经议定,

在那个基督整日被买卖的地方

计议此事的人就要把它执行。

那罪过必将归之于在名誉上

受损害的一方,那是由来如此。

但复仇必将公正地使真相大白。

你必将抛弃一切最可宝贵,

最可珍惜的事物。这是“放逐的弓弩”

必将向你射来的第一支毒箭。

然后你必将体味到吃人家的面包

心里是如何辛酸,在人家的楼梯

上去下来,走时是多么的艰难。[1]

《神曲》

《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但丁大约从1307年左右开始创作,直到逝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历时十四载。

《神曲》每篇33歌,第一篇《地狱篇》多了个第一歌算是全书的序言,实际上是34歌,这样加起来刚好100歌,共14233行。

《神曲》的情节说起来并不复杂,只是一个人——但丁自己——在1300年复活节前后的几天里进行的一次神奇的旅行:它由伟大的诗人维吉尔和但丁的梦中情人俾得丽采先后领着,在我们人死后要待的那些地方——地狱、炼狱和天堂——逛了一遭,《神曲》所描写的就是他这次的“旅行见闻录”。

地狱游记

《神曲》全诗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诗的起源:

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

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

……

此后,经过稍稍一番曲折之后,他就开始这趟旅行了。他们先来到的第一个大地方是可怕的地狱,地狱的大门上镌刻着几句诗:

从我,是进入悲惨之城的道路,

从我,是进入永恒之痛苦的道路;

从我,是走进永劫的人群的道路。

……

你们走进这里的,把一切希望捐弃吧![2]

但大家可不要以为在地狱里承受绝望的都是坏人,相反,里头好人可多哩。例如地狱的第一层叫林菩狱,里头住着荷马、埃涅阿斯、恺撒、亚里士多

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等等。

他们下地狱只有一个原因,当他们出生之时,基督教尚未诞生,因此他们出生时没有受洗成为基督徒,而成为基督教乃是不下地狱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离开林菩狱之后就不同了,以后地狱中每一层的每一个人都是犯了在神眼里不可宽宥之罪而下地狱的。

例如地狱的第二层是那些放纵自己情欲的,例如有个美女是因为同小叔子偷情而被丈夫杀害的,然而那却是十分动人的爱情故事,听得人不由潸然泪下。除这个美女外,这里还有我们熟悉的两个大美人——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海伦和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

第四层中住着那些小气或者浪费的家伙,他们分成两边,要推动重物,但只是像推磨一样绕着圈子,永远从事无效劳动,这里头包括许多在人间时有头有脸的人物,例如牧师、主教甚至教皇。

如此等等,只见到一个个犯下这样那样罪孽的人,有对他人使用暴力的人、自杀者、蔑视上帝者、淫媒与诱奸者、贪官污吏,等等。这些人都各自住在地狱的不同层面,在里头受着那永远没有尽头的痛苦。有的被火烤油煮、枪刺剑剁,等等,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

诗人最后到达的是地狱的第九层,这里住着“悲哀之国的皇帝”,也就是地狱之王,他身材巨大无比,上身以下被冻在冰海里,他有三副脸、三张口,每张口里都在不停地咀嚼着一个坏人,这三个坏人都是我们熟悉的背叛者:出卖耶稣的犹大、谋杀恺撒的卡西约和布鲁托斯。

炼狱游记

在地狱中看过太多的眼泪与痛苦之后,两位伟大的诗人开始下一站的“炼狱之旅”了。炼狱位于一个岛上,四周是茫茫大海,它是干什么用的呢?简而言之,它是用来忏悔的。那些在活着时虽然有错,但是“错”而非“罪”,上帝认为他们是孺子可教、朽木可雕,就让他们来这里,先好好地忏悔一番,洗净身上的罪过,然后就可以升天了。

这天是复活节,他们乘着刚萌芽的春之气息来到了虽然痛苦,却有无比珍贵的希望之所在。

他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孤单的老翁”,他就是炼狱之门的守望者伽图。他是罗马深孚众望的元老院领袖,连恺撒也很尊敬他,当恺撒击败他时,他宁死不降,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用手扯断,然后纵身投入大海。他自杀了,本来该下地狱的,但由于上帝特别的恩宠,让他来到炼狱做了守门人。

伽图没有留难两位奇异的访客,让他们顺利进入了炼狱的“前界”。炼狱前界不是炼狱本身,他们遇上了一队灵魂,里面有但丁的一位好友,他的歌儿唱得好,生前,当但丁累了时,就会来找他,听他歌唱,那些歌的词大多是但丁写的。这次,当但丁看到他时,惊喜之余,请他低唱了一首《在我的心灵中向我低诉的爱情啊!》,听得那群忏悔的灵魂呆住了,“仿佛任什么事都不再放在心上”。

接着他们来到了一座高山之下,它是那样的陡峭,望得但丁两腿发软。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抵达了炼狱之门,它的名字叫“象征之门”。踏过这座门之后,但丁进了真正的炼狱之内。

他们看到了一面奇妙的墙,上面栩栩如生地雕刻着许多的人物,描绘了一段段历史,有以色列人的王大卫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跳舞的故事,有图拉真同那个可怜的寡妇一段著名的对话。寡妇请求正要出征的皇帝替她被害的儿子报仇,皇帝说:“你暂且等等吧,等我回来再说。”寡妇说:“要是你不能回来呢?”皇帝说:“接替我位的人会替你办。”寡妇问:“要是你不行这善,干吗又要人家行呢?”图拉真皇帝便说:“请你安心吧,……正义这样命令,怜悯使我留下。”

此后他们开始遇到了炼狱中那些生时犯有这样那样错的人。例如骄傲者,他们必须在炼狱中低下他们生前高高昂起的头颅,弓腰背负起沉重的大石,不停地走动,直到上帝满意为止。这里头有但丁的几位艺术家朋友,他们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总以为他们的作品如何伟大,骄傲的结果就是如此。

像在地狱中一样,但丁在炼狱也遇上了各色各样的名人,有的是古代的英雄,有的是他同时代、较早死去的名人,例如古希腊的僭主庇西特拉图、阿德里安教皇、但丁一个叫多纳蒂的良友,等等,如懒惰、贪财、好色、馋嘴……便在这里受到相应的处罚。但他们在炼狱中所受的责罚比起地狱中那些可怕的严惩来要轻得太多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拥有无比宝贵的希望,终有一天会洗尽自己的罪过上达天堂。

这一章里最美妙的事是但丁见到了他的梦中情人俾得丽采。

这时已经是第三十歌了,维吉尔已离他而去,因为他已经抵达了炼狱的最高层,称作“人间的天国”,维吉尔这个只能待在地狱里的伟人,不能再往上行了。

诗中是这样描述但丁见到俾得丽采的情形的:

一位仙女忽然在我面前出现,

她戴着橄榄枝的花冠,遮着白面纱,

绿色斗篷内穿着火红的衣裳。

那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已经过去了,

我的精神无从去亲她的芳泽,

她曾怎样使我面含羞涩,

敬畏不已,

如今再不能用我的眼睛详视,

但从她圣体中发出的灵气,

使我又一度感到旧情的炽烈。[3]

然而他从她那里得到的是一场无情的指责,她让他看到了自己那样多的缺点与过错,令诗人羞愧得晕倒在地。其实俾得丽采只是为了令诗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是要惩罚他,看到他已经悔恨,她派了四个美丽的仙女将诗人浸到忘川之水里,洁净了身子。

当这一切完结之后,但丁将开始他这趟梦幻之旅的最后一站——天堂。

天堂游记

在《神曲·天堂篇》里,我们感到的是一片辉煌的金色调,到处充满了微笑与对主的虔诚,从头到尾是一曲《欢乐颂》。

天堂由九重圆环组成,每一重都有天使保卫,这里一切美好而和谐。但并非一切都同样美好,就像人间一样,天堂也分等级,越往上越高级也越幸福,因此生活在天堂底层的人们相对而言就不那么幸福了,而且我们将可以看到每一层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这其实很好理解,人即使能上天堂又怎能说是完美无瑕的呢?一切凡人必有缺点,唯上帝完美无瑕。

例如第一重是月亮天,住着一些虽然善良,却不那么坚定的灵魂。

月亮天之上是水星天,这里住着查士丁尼大帝,他制订了一部伟大的法典,人间他在万民之上,然而在这里他只在一层之上。

再上是金星天,这里住着相爱的人们。金星天往上是太阳天,它是“哲人之天”“圣人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和所罗门王就在这里。

接着便是火星天了,这里住着那些为信仰而战的勇士。例如卡恰圭达,他是但丁的高祖,死于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他预言了但丁的悲惨生活。

火星天上是正义者之天,住着图拉真等伟人。为什么作为异教徒的他能生活在天堂,而且是如此之高的天堂呢?这是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受洗,却怀着对救世主虔诚的信仰,正是这种虔诚令他们得救。

这时也许您在心里生了疑问: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这在中世纪被尊为圣人者只因为不是基督徒就不能上天堂,图拉真等反而能上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信仰救世主的缘故吗?

这也许体现了但丁在上面一歌中说的话:

许多口中叫基督基督的人,

比不信基督的人更不靠近基督身边。[4]

离开火星天后他们已经到达第七重天——土星天了。这里住着是那些严格遵守教规的主教与修士,他们是人间那时已经污秽的教会得以改良的希望。

第八重天是恒星天,但丁瞻仰了基督教中最为神圣之人物——基督、圣母玛利亚、天使加百列,等等。但丁还在这里接受了圣彼得、圣雅各与圣约翰三使徒的考验,分别考试但丁关于信心、希望、爱的问题。

但丁考试及格了,由此可以上升至最高的天——水晶天了,这就是第二十七歌的名字——《飞向水晶天》。

在水晶天里,但丁看到了天使们,还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九个明亮的环一环套着一环,绕着中心一个圆点旋转。这个圆点象征上帝,旁边的九个环则象征九重天。

到达水晶天之后,但丁仍没有停止,因为虽然水晶天是最高的一层天,然而却并不是最后的,在它上面还有最后的天,它无名,也超越了一切凡俗可以言说的,那就是由上帝本真所在的天。

在此,惊鸿一瞥之间,但丁看到了圣三位一体的“最后的幻象”。

《神曲》中的隐喻与哲学

《神曲》是极难读懂的,实在是诗中的哲学,即使到了哲学之中,它仍是哲学中的《纯粹理性批判》或者《存在与虚无》,像它们一般难读难懂。

《神曲》的难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

《神曲》有一个中世纪文学的共同特点,爱用隐喻。例如《神曲》全诗的第一句就是:“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这里就有两个地方不好明白:“人生旅程的中途”与“昏暗的森林”。这些词虽然有它字面的含义,然而在《神曲》里却是一种隐喻,有其独特的喻义。例如,诗中的话句“人生旅程的中途”就具有很深的隐喻之义。

第二个难懂的方面是思想。

贯穿《神曲》全篇的哲学思想是但丁对于神的思考,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关于“三位一体”的沉思。

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神学中的基本观念。然而究竟什么是三位一体?为何三位能成为一体?三能成为一?又是如何三而一、一而三的?这些都是神学中顶神秘的东西,就是专业的神学家们用一整本书来讲也很难理解,然而但丁却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讨论这样的问题,试图说明之,这又如何能不晦涩深奥呢!且诗人不是明白地去解释,而是用了一些奇妙的隐喻。例如在最后一歌中,我们说过,但丁行将完成他的惊世之旅,《神曲》也到了最后的句子时,但丁在惊鸿一瞥之间看到了圣三位一体的“最后的幻象”,诗中如此说的:

在那澄澈又崇高的幽光的生命里,

我看到了三个圈环,三个圈环

有三种不同的颜色,一个容积;

第一个圈环仿佛为第二个所反映,

如彩虹为彩虹所反映,第三个像是

相等地从这两者里面发出一片火光。

但丁也许想用这来“形象地”描述那神秘而神圣的“圣三位一体”,然而大家能看明白吗?

在《神曲》里,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难懂,还有那惊人的艺术之美。例如那第一个关于人生旅程的隐喻,原文如下:

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

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

因为我在那里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唉!要说出那是一片如何荒凉、如何崎岖、

如何原始的森林地是多难的一件事呀,

我一想起它心中就会惊惧![5]

如何?并不乏文学之优美吧!

我还来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吧,大家可能听说过哲学史上那头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吧!那是说:有一头驴子,在它的两边各有一堆干草,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大小、一样的新鲜、一样的翠绿、隔驴子一样的远近,到底先吃哪堆干草呢?这头驴子无法决定,最后只能活活饿死。但丁在《神曲》里也有一段描写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是这样写的,是时他正被两个难题困扰,一个是有关善良意志的问题,另一个是有关灵魂的问题,他想问俾得丽采,可不知道先问哪个,诗中如此说:

在两种放在同等的距离,发出

同等的香味的食物之间,一个人

纵然自由,也会吃不上食物活活饿死。

一只羔羊会在两只馋涎欲滴的恶狼之间

站着不动,对它们抱着同等的恐惧;

一只狗也会这样站在两只母鹿之间。[6]

正是用这些优美的诗歌化的语言来抒写他那深刻异常的哲学思想,才令得但丁在《神曲》中不但不致因有许多哲学内容而失去其文学价值,反而倍添之。

综合上面,《神曲》可以说有两个特色:一是文学之优美,二是哲学之深刻,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正是《神曲》的基本特色,纵览整个西方文学史,能做到这二者如此完美之结合的,实在无有胜于但丁者!

注释:

[1]见《神曲·天堂篇》第十七歌。

[2]见《神曲·地狱篇》第三歌。

[3]见《神曲·炼狱篇》第三十歌。

[4]见《神曲·天堂篇》第十九歌。

[5]见《神曲·地狱篇》第一歌。

[6]见《神曲·天堂篇》第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