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学兴趣乐吧
5678600000144

第144章 古人类的空中活动

300多年前的意大利人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开启了人类对于天体观测最基础的一步。然而,这颗收藏于博物馆的石头上面刻画的人像,据估计起码生活在距今500年以前,他的手却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天空,同时有颗带尾巴的流星图案正要越过他的头顶。是什么年代、什么样的人也同样发明了望远镜呢?

秘鲁私人博物馆里收藏了一块在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之前,人已经拿着望远镜观察天空的石头有关这颗石头的创作年代说法不一。秘鲁收藏了许多这类的石头,上面所描绘的主题除了天文观测外,还包括器官移植、输血,与追逐恐龙的人等。

西班牙的编年史中曾记载在印加古墓中发现了这类石头,因此科学家推算它们起码有500年以上的历史。然而从石头中描述了人与恐龙一同生活的情景来看,也许它们来自于更久远的时期。看了博物馆收藏的这块石头,我们或许就不难理解非洲的多冈部落怎么能拥有如此发达的天文知识了。

多冈人生活在西非马里南部的尼格尔河大拐弯处,以耕种和游牧为生,他们没有文字,只凭口授来传递知识。在这个部落口传400多年的宗教教义里,对天文学家称作天狼星的伴星的星体有十分正确的描述,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吃惊不已。

因为这颗星体非常暗淡,是无法以肉眼观察到的。天文学家利用高科技的天文观测仪器作大量观察后,一直至19世纪才首次看到它。

没有天文仪器,但历代的传说告诉了多冈人,天狼星由一颗大星和小星组成,小星的体积小而重量很重,在椭圆轨道上绕着大星运动。而且多冈的老人用手杖在地面上画出两颗星的运行路线,与现代天文学家所绘的运行路线图非常地相似。

多冈人的例子说明了他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相当程度的天文知识。秘鲁的人像与多冈人的天文知识透露了古人关于探索天空的知识与技术,比起我们来很可能是毫不逊色的。

我国古书上曾记载古人造出飞行工具,这个人就是被后人尊为工匠始祖、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墨子·鲁问》中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意即这只像鹊的飞机能使他在空中持续地飞行3天。

而为了在战争中担任侦查的任务,鲁班也曾造了个大木鸢,如《鸿书》中记载:“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

除了侦查机,鲁班还造了个客机。唐朝《酉阳杂俎》记载鲁班远离家乡做活,因为念妻心切,于是做了一只木鸢,只要骑上去敲几下,木鸢就会飞上天,他就搭乘着木鸢飞回家会妻子,隔日再回去工作。

关于木鸟的记载,在西方也有一个有趣的例子。1898年,在萨卡拉的古埃及陵墓内,法国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木鸟工艺品,测定制造的时间约公元前200年。由于人类在1898年还不知道搭乘飞机在天上飞的滋味是什么,于是它被标上木鸟一词后,静静地躺在开罗的博物馆里长达70余年,无人问津。

直至1969年,热中于制造模型的一位埃及医生发现了它,这只木鸟让他想起制造模型飞机的经验。他想:这不单纯是一只鸟。它和一般鸟不同,没有脚、也没有羽毛,而且没有水平的尾羽。反而它的尾端却是直立的,并且有翼面的横切面,均符合了飞机的制造条件。

后来他依照相同尺寸去复制一只一样的鸟,虽然不知古埃及人怎么施力让它飞的,但医生用手射出后,发现确实能飞行。开罗博物馆里收藏了一只在古埃及陵墓内发现的木鸟,据实际研究,它不但能飞行,并且与今日滑翔机有相同的比例。

后来的科学家发现这个模型与现今一种推进式滑翔机有相同的比例。这类滑翔机几乎靠着自身就能保持空中飞行,甚至加个小引擎即能使它保持每小时72千米至105千米的速度,并能负载很大重量的物品。依古埃及工匠们在建造东西前先做模型的习惯来看,这只木鸟极有可能像是鲁班的木鸢一样,作为古埃及人的代步工具了。

现代人类对于飞行的发展研究大约有200年的时间,在1903年由莱特兄弟完成人类的第一次自由飞行后,才真正确立了飞行理论的基础。

而鲁班、古埃及人似乎早在这之前就已经掌握类似的理论了,这些发现提醒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的推论,古人知识的发达或许超出我们所知道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