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学兴趣乐吧
5678600000129

第129章 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

自古以来,人们就幻想凭借人工的方法来影响天气,以达到呼风唤雨的目的。

早在公元1世纪,希腊有个历史学家普鲁泰赫就曾指出战争以后常常出现降雨现象。后来有人臆测是不是战争中的嘈杂声能催云致雨呢?为此,1890年美国国会拨款1万美元,在云中进行了爆炸催云致雨试验,但并没有什么成效。此后,世界各国又有很多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研究和做了不少有意义的试验,后来也都失败了。

直到1930年人工降雨才首告成功,是荷兰人维拉尔特教授取得的。他将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用飞机运载到2500米的高空(离云顶200米处),在飞行过程中向云中投掷了近1.5吨的干冰碎块,并出动4架飞机在云中检验人工降雨的效果,发现在8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产生了丰富的降雨。

试验虽然成功了,但维拉尔特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直到1933年瑞典人贝吉隆提出了“冰水转化”冷云致雨理论以后才弄明白。原来,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同时存在冰晶和过冷却水滴,由于冰晶比过冷却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更低,因此水汽直接凝华在冰晶上,空气相对湿度变小,从而促使过冷却小水滴很容易经过蒸发、凝华而迁移到冰晶上。只要云中有足够数量的冰晶,经过冰水转化,就能迅速增大,并随气流在云中上下“旅行”,互相碰撞并增长,从而形成了降雨。

以后,有人提出和发展了暖云降水的理论。这样人工降水的试验就在全世界推广开来,并在有些国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我国的人工降雨试验自1958年以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