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聪崇德——皇太极
5668500000031

第31章 松锦决战

皇太极当了大清国皇帝后,曾几度派兵绕道内蒙入关,扰乱华北,并发兵攻打朝鲜,使朝鲜成了清朝的属国,战事可谓顺利异常,而国力也大为增加。清朝的执政君臣,深知不能控制全辽,即无法向关内发展,所以锦州、松山等地的取得也是必需的,松锦之战在所难免。

在天聪时代,皇太极虽然发兵攻下了大凌河城,拆除了明朝在辽西的一处屏障;但是距大凌河四十多里地有一个坚城锦州,确实是阻碍满洲旗兵的前哨阵地,而锦州正南方十八里处是松山城,松山偏西南十八里处是杏山城,杏山西南二十里左右又有塔山城,这三城拱卫锦州。另有宁远一城为锦州后盾,所以明朝在关外的防卫仍很强大,锦州等地不破,入山海关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皇太极所说的:“以大军屡入塞,不得明尺寸之地,皆由山海关阻隔,而欲取关,非先取关外四城不可。”

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三月,皇太极曾下令军队攻打过松山、锦州,但是无功而返,因此他与大臣商讨之后,决定了“由远渐近,重围锦州”的战略。崇德五年三月,他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去修筑义州城(今辽宁省义县),这座城是锦州北方的重要门户,两地相距约九十里。清军驻扎在此城,一边屯田,一边加强训练,作为围攻锦州的粮草供应地与前线指挥所。皇太极又指示清军在义州渐进地包围锦州,并“外筑土城,且挖坑堑,以为久住之计”。

同年五月,皇太极亲自巡视义州,部署进一步围困锦州的方案。他下令清军清除锦州城外的明军炮台,使锦州失去传递消息与监视清军的据点。同时又派遣兵丁去把锦州郊外的庄稼割尽,以减少锦州粮草的来源。

崇德六年三月,清军在锦州城外,“每面立八营,营深壕,沿壕筑垛,两旗之间,复浚长壕,近城设逻卒哨探”。同时统帅济尔哈朗又派人联络城里的蒙古兵,威胁利诱的要他们反叛明朝,结果蒙古兵首领诺木齐等人降清;锦州外城又遭清兵火炮的不断攻击,于是济尔哈朗便率兵占领了锦州外城。内城守将见援助断绝,粮草不济,于是派人突围向明廷求援。崇祯皇帝知道锦、宁的重要性,不顾一切把正在剿灭流民军的统帅洪承畴调来当蓟辽总督,带兵出关增援锦州,并另派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及副将以下官员二百多人,步骑兵十三万,火速驰往锦州解围。同年七月,洪承畴率军抵松山,他分析情势,认为宜采取稳健的“持久之策”,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急于求功,催促他进兵。洪承畴迫于命令,只好先把兵马粮草留屯在宁远、杏山一带,自己带领六万大军,轻装北进,驻军于锦州城南乳峰山等地。当时多尔衮与豪格等人率清军在乳峰东、西两面,阻止明军进入锦州。

皇太极于八月初得到多尔衮等急报,知道明朝大军来援救锦州。他当时生病,仍决定领兵亲征。八月十九日,皇太极行军至松山附近,命令属下部署在松山与杏山之间,“横截大路驻营”,不久调派八旗兵伸延到海边,如此一来,不但切断松山与后方杏山、塔山的联系,使松山孤立;同时也对松山采取了反包围,从而化解了明军包围多尔衮等军队的不利情势。

明朝军队原先为了急于求功,想在松锦之间与清军进行决战,但是现在背后却被清兵切断,心理上形成恐慌,形成“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遂合谋退遁”。洪承畴仍坚持决战主张,各总兵官则有突围南撤到杏山就粮的想法,明军阵前产生了不同意见,洪承畴的指挥也不为各总兵官听从。各总兵官为自救,乃纷纷进行突围战。不过,皇太极早已得到明军要南逃的消息,立即派兵把海陆两路封堵,结果“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弓甲遍野,遥望火光,谓敌兵在前,走还,遇伏大溃”。洪承畴等突围未成,退守松山城内。王朴、吴三桂算是幸运,逃到了杏山。马科等人则奔往塔山,也有人从海上乘渔船逃回宁远城的。其余的残兵败将,奔向海边,“赴海死者,不可胜计”,明兵还没有真正的与清兵大战就损失惨重了。

皇太极在松山城外扎营,不断击败计划突围的明朝兵将,但是松山、杏山、锦州诸城仍被明军占据,清军此次出兵的目的尚未完成。因此皇太极再调大军,重围松、杏、锦三城,而重心放在松山,因为洪承畴等在此城中。松山城地形是四周缘高,中间偏低,形势并不佳。清军仍以围而不攻为战略,不断缩小范围,静待城中粮尽援绝。九月间,因宸妃病重,皇太极曾从战场返回沈阳,松锦的军队交给杜度、多铎等人。经过再半年的围困,松山城里明军实在支持不下了,副将夏承德派人来与清军通款,许为内应。崇德七年二月十八日,降兵引清兵登城,第二天擒获洪承畴等明朝等文武官员多人,曹变蛟、丘仰民、王廷臣皆不屈而死,洪承畴则最后降清。据史料所记,皇太极下令将松山城毁如平地。松山城破,锦州军民抗清之心完全瓦解,加上“城内粮尽,人相食,战守计穷”,守将也只有献城降清了。清军围锦州前后历时约一年,终于不战而克。清军入城之后,据说“屠戮城中人民”,各家财物也被“收取一空”。同年四月,清军又用红衣大炮猛轰塔山,歼灭城中明兵七千,明将最后也是开门请降。从此明朝关外的锦、松、杏、塔四座重城,都落入清军之手。

大清军在松锦一带的决战胜利,表明明朝的关外锦宁防线已不复存在,从此清军控制了辽东与关外之间的通路,打开了进入中原的门户。明朝虽然还据有宁远与山海关,但已孤立不成形势,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清军本可乘胜入关,消灭明朝,可是关内局势也发生大变化,李自成等流民军正在席卷中原,规模之大,威力之强,都是空前的。皇太极审时度势,改变策略,决定静观其变,等流民大军与明军先作火并,然后再收渔人之利。正在此时,清朝自身也发生了出人意外的危机,就是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的暴死。此事引发了清朝贵族间的政争,甚至掀起争位的斗争风暴,明清之间的战事一时也因此停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