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三十六计译注(国学经典)
56609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晶莹璀璨的瑰宝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宋人惠洪《冷斋夜话》始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语,至元代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关汉卿《窦娥怨》中有“常言说得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至明清时有心者搜集各种兵家常用计策,编纂成为《三十六计》。

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成都瑞琴楼发行、兴华印刷厂土纸翻印,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篇首有一简短说明,说明原书是手抄本。未见作者或编者姓名。后此书被叔和(身份不详)所得,并于1961在《光明日报》上撰文对上述发现加以介绍,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此后无谷(姚炜)先生对这个孤本进行了整理译注,印刷成册,现今市面上流行的众多《三十六计》出版物皆源于此。该书将三十六计分为六套,每套有六计。其中前三套为处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为处劣势所用之计。每一计均由计名、解语、按语三部分组成。解语主要点明本计要义、实施条件和办法;按语则是对计名和解语的阐释与发挥,多引宋以前的战例加以印证。

本书是根据无谷先生整理本而作的普及型读物,在原书基础上将体例扩充为计名、原文解语、注释、译文、计名探源以及用计案例六个部分。注释和译文助益读者对计名和原文解语的理解;“计名探源”,尽量追溯这一计策最初使用的情况,以及最初得到这一计名的时期;“用计案例”则多选中国古代使用相应计策的精彩实例,以便读者能够更直观更透彻地理解这些玄妙的计策。

本文成书过程中参考了众多前辈学者的注释和解读,并吸收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谨在此表示感谢。

文轩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