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前革命
5641200000019

第19章 通则无病,防癌需要保证经络气血的畅通 (3)

中医认为,人类只要能够维持一个气血循环的状态,就可以生机无穷,但若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失去了平衡,也就是气血不能循环也不能自行恢复时,就会患病,中医谓之“气滞血淤”。

血液我们都很熟悉,它是生命之海,人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如果说生命是烛光,那么血液就像蜡烛融化后的蜡油,当蜡油不能顺畅地供给时,烛光将随之变得微弱以致熄灭。人的生命也是一样,随着人体血液的淤滞或者消耗,身体会出现种种问题,生命也将枯萎。

相对来说,气就比较难理解了。它是人体内一种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人体绝大部分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它的参与和推动实现的。人体内的气无处不在,它好像一支军队保护着整个国家。

归纳一下,气对人体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推动作用。气可以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第二,温煦作用。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第三,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把邪气驱除出去。

第四,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第五,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血是构成机体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如果气血流畅、旺盛,正气就足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可以百病不生、健康长寿,所以预防癌症保证气血的充足、畅通是很重要的。

动力十足,气血才不会淤滞

气血充足了,人看上去才会精神,身体也才会健康,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气虚、血虚,气血不足,那就很容易生病,癌症也可能会找上门。

如何判断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又该如何补足气血呢?

判断人体气血是否充足,有几个小窍门: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3.看耳朵

现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来越僵硬,而且形状上看上去有些变形,就是孩子和年轻人也很少能看到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了。而这些大耳朵在老人们身上很多见,这说明以前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现代人。

小孩子的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就要注意了。

4.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5.看手

从手看人体气血足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指甲上的纵纹:这种现象只会发生于成人手上,小孩不会有的。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机体衰老的象征。

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

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只要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就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说明气血充足。

6.看牙龈

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7.看运动

如果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就说明气血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

气血充足了,它才会有力量,有动力循环往复地工作,如果你属于气血不足一族,就需要注意补气养血了。

8.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属于血亏。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你已经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的气血处于孱弱不足的状态,那么就需要及时补气养血。这里提供一些补气血的小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补气法

《黄帝内经》里说“百病生于气”,人生病和“气”的变化有关,而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喜、怒、惊、恐、悲等几种情绪。

怒则气上:人发怒的时候,气是往上走的,怒气上冲,脑血管就会破裂。中医有个应对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针把十个手指尖挑破放血,这样能减轻头部的压力。

喜则气缓:人如果过度欢喜就会出现心神涣散,气就会散掉,老年人逢年过节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气往外散,再加上过节吃点好东西,脾胃之气不足,心脏病就很容易发作。

恐则气下:生活中,我们常说有人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的一个典型表现。人受到惊吓或过于恐惧时,气就会往下走,人体一下子固摄不住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

惊则气乱:人突然受到惊吓时心会无所依,神无所附,虑无所定,慌乱失措,气机紊乱。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的话,人体之气就会凝滞不通,影响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悲则气消,中医认为,一哭就神魂散乱,气就会短,哭的时候,越哭气越短。

综上所述,情绪可以影响人体之气,所以养气首先要节制情绪,不可过喜、过忧、过愁、过悲等。

把呼吸放慢也是一种有效的养气方法,当然这里的慢不是指一大口气一大口气地呼吸,而是开始可以有意地呼吸和吸气,渐渐地不用太在意呼吸本身,要把注意力放在下腹部,关注腹部的升降起落就可以了。升起的时候腹部隆起到顶点,收缩时也要收缩到极点。慢呼吸就要做到:一呼一吸要到头;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称;要细微,不要粗猛。简单一点说就是四个字:深、长、匀、细。

养气还可以从饮食上下手,小米、粳米、糯米、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大枣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气虚的人可以经常食用。

2.补血法

食物是最好的补血良方,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如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葚、蜂蜜、菠菜、金针菜、黑木耳、芦笋、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驴肉、鹌鹑蛋、甲鱼、海参、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等,血虚的人可有意识地多摄取这类东西。

另外,鳝鱼、黑米也是很好的补气血食物。鳝鱼性温,入肝、脾、肾三经,此外,鳝鱼非常绵软,利于消化。黑米性温,能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补肝肾。食用时,可以将煮好的黑米稀饭打成稀糊状,然后再加入两个鸡蛋搅拌均匀后上火烧开。当然,血虚的人也可以给自己熬一锅当归生姜羊肉汤:将羊肉切成块,洗净滤干,再用食油、黄酒、生姜加工,焖烧5分钟后,盛入沙锅内,加水,再加入当归和其他作料,煮开,慢炖,直至羊肉酥烂。食时弃当归,吃肉喝汤。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血虚的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因此,养血还要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不可劳心过度。

大扫除,别让“垃圾”堵塞了你的身体

城市人口暴涨,道路加宽、汽车猛增,市政建设日夜不停,尘土飞扬,开发区迅猛发展,工厂林立,浓烟滚滚,环境的污染与日俱增。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化肥农药大量使用,食物中的化学沉淀物越来越多,再加上大量化学药品的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大量外来之毒正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暴饮暴食,造成新陈代谢紊乱,使得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废物堆积、停滞,形成大量的内生之毒。

这些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就像垃圾一样堵塞在身体的各个角落,当它们侵害人体时,可导致各脏腑、组织、细胞的功能障碍,气血失和,阴阳失衡,新陈代谢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可引发多种疾病。所以,排毒刻不容缓。

现在很多人靠洗肺、洗胃、洗肠来排毒,殊不知这种依靠外力来排毒的方式,很容易给身体带来新的伤害,而且这种方式花费较大,不适合普通人,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及时清除体内的毒素。

其实,人体自有一套动态、立体、完善的排毒系统,只要给予它们充分的援助,你就能打一场漂亮的“排毒战役”!

1.大脑

大脑虽不是直接的排毒器官,但精神因素明显影响着排毒器官的功能,尤其压力和紧张会制约排毒系统运作,降低毒素排出的效率。

援助方案: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情,给大脑减压。

2.胃

胃的主要功能虽然是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并消化食物,但偶尔也兼职排毒,通过呕吐迫使体内毒素排出。

援助方案:不要空腹吃对胃刺激大的过酸、过辣的食物。尽量规律用餐,保证胃的健康。

3.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除动脉、静脉以外人体的第三套循环系统,充当着体内毒素回收站的角色。全身各处流动的淋巴液将体内毒素回收到淋巴结,毒素从淋巴结被过滤到血液,送往肺脏、皮肤、肝脏、肾脏等被排出体外。

援助方案:每天洗10~15分钟温热水浴,以促进淋巴回流,天冷时可每天用热水泡脚代替。

4.眼睛

对于女人,尤其是爱哭的女人,眼睛的排毒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医学专家证实,流出的泪水中确实含有大量对健康不利的有毒物质。

援助方案:很少流泪的人不妨每月借助感人连续剧或切洋葱让自己的泪腺运动一次。哭完后别忘了补充水分。

5.肺脏

肺脏是最易积存毒素的器官之一,因为人每天的呼吸将约1000升空气送入肺中,空气中漂浮的许多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也随之进入肺脏。当然,肺脏也能通过呼气排出部分入侵者和体内代谢的废气。

援助方案:空气清新的地方或雨后空气清新时练习深呼吸,或主动咳嗽几声帮助肺脏排毒。

6.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它依靠奇特的P450解毒酶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将食物转换成对人体有用的物质,然后吸收,但食物中的某些毒素可能留存下来。

援助方案:练习瑜伽。瑜伽是顶级的排毒运动,通过把压力施加到肝脏等器官上,来改善器官的紧张状态,加快其血液循环,促进排毒。

7.皮肤

皮肤受“内毒”影响最明显,但也是排毒见效最明显的地方,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能够通过出汗等方式排除其他器官很难排出的毒素。

援助方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使身体多汗的有氧运动。

8.肾脏

肾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排毒器官,不仅过滤掉血液中的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还担负着保持人体水分和钾钠平衡的作用,控制着和许多排毒过程相关的体液循环。尿液中毒素很多,若不及时排出,会被重新吸收入血,危害全身健康。

援助方案:充分饮水。不仅可稀释毒素在体液中的浓度,还可促进肾脏新陈代谢,将更多毒素排出体外。特别建议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水。

9.大肠

食物残渣停留在大肠内,部分水分被肠黏膜吸收,其余在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下形成粪便,此过程会产生吲哚等有毒物质,再加上随食物或空气进入人体的有毒物质,粪便中也含有大量毒素,和尿液一样,若不及时排出体外,毒素也会被身体重吸收,危害全身健康。

援助方案:养成每日清晨规律排便的习惯,缩短其在肠道停留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