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懂选择的女人更幸福:做一个外在明亮,内在自由的女子
56347200000003

第3章 真正的女性自由应该是选择的自由

1.真正的女性自由

最近一直关注的几个公众号都在痛斥赵雷的《30岁的女人》,我特意听了这首歌,歌词中写道:

她是个30岁至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

她笑脸中眼旁已有几道波纹

30岁了光芒和激情已被岁月打磨

是不是一个人的生活比两个人更快活

我喜欢30岁女人特有的温柔

我知道深夜里的寂寞难以忍受

你说工作中忙得太久

不觉间已30个年头

挑剔着轮换着你再三选择

……

我在20年前就有自己的女性立场,对我的立场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作家龙应台。集坚硬和柔软于一身的龙应台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真正的女性自由,不是一定要在职场上战绩彪炳,也不是一定要在家中相夫教子,真正的女性自由,应该是选择的自由。

不畏人言,没有压力地选择自己真正想要走的道路。

回过头来看这首赵雷写的歌,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不认为女性有选择的自由,他认为年过三十的女人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嫁人生子”。

我喜欢孩子,所以生了三个(第二胎是双胞胎纯属意外)。但我觉得生孩子并不是每个女性必需的选择,我有好几位女性朋友选择丁克或单身,她们的日子一样过得逍遥自在。我喜欢创业的感觉,所以开了三家公司。但我并不认为创业是女性必需的选择,我非常欣赏一位全职妈妈,她会种花、会画画、还会给女儿做裙子,小女儿在幼儿园里自豪地说“我妈妈什么都会”。

我心目中真正的女性独立,就是独立地不受旁人干扰,不受社会压力的影响,选择自己真正想要走的道路。

如果大学毕业就结婚生子,只要这是你想要的生活,没问题。如果40岁了才想谈恋爱,那也没问题。

自己挣钱、自己消费,有钱、有颜、有健康、有自己的兴趣,有一些好友,人生怎么过不是个丰满自在啊?!

2.10年前的我,4年前的我,未来的我

(1)10年之前,我摆脱了不喜欢的生活

想起10年前写《美国众神》的影评时,那段时间我在香港天天加班做项目,加到吐,加到死。

在那时的文章中,已经看得出我厌倦这种忙到死的生活。

是的,没错,薪水很高,出入五星酒店,穿着光鲜,那又如何?

咨询工作做得久了,就会生出一种疑虑,我的工作真的能帮到客户吗?讲真,一直到辞职后,我也没能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

做公务员的时候我也有这种疑惑,我的工作,真的能帮到别人吗?真的有价值吗?我的能力真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吗?这真的是我向往的生活吗?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就只能选择离开。

10年之前,我摆脱了我不喜欢的生活;10年之后,我才能变成不一样的我。

(2)4年之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些目标

我在整理文件时,找到一份2013年年底写的三年计划。计划分为家庭、读书、旅行、工作、收入和兴趣等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做了详细的年度计划。

家庭部分:我想好了要生二胎,所以2014年重点是锻炼,2015年是备孕,2016年生完。回过头看,我居然完成了。

读书部分:每年计划看中文书50本,英文书10本,这些都完成了。

公司营收和家庭收入部分:当年看起来是颇有一些高的目标,居然也都完成了。虽然现在看来有点运气的成分,但也不得不说,自己是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4年之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些目标;4年之后,我才能变成不一样的我。

(3)现在的我,要做一些事

其实,当年的计划里也有没有完成的部分,比如画画。大概10年前我就想学画画,但到今天依然没有进度。

再比如旅行,计划上写了肯尼亚、西班牙和日本。除了日本,其他都没去。3年生三娃的节奏,加上创业的忙碌,旅行的优先度只能放到最后了。

由此可见,工作和家庭的优先度太高,给自己留的时间太少了。

今年有个顿悟,四位老人都已经年届七十了。对于自己来说,四处旅行的计划大可以往后放一放,但老人们年纪大了,越往后出行就会越不方便,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他们四处走走。

工作是没有尽头的,休闲放松是必需的,张弛有度,才有可能尽享生活的乐趣。

现在的我,要做一些事,让未来的我,变得更加不同。

3.工作和做喜欢做的事,是否相悖

从一封我收到的邮件谈起:

Hello,水湄,我关注你的豆瓣已经很久了。最近我开始看《小狗钱钱》《富爸爸,穷爸爸》,又正巧在工作上有些事情与老板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交流,有一个想法或者说概念,在我脑海里一直模糊不定。

曾经我比较坚定地认为工作就是为了钱,关键在于是什么工作,是否享受工作,仅此而已。但最近看到的很多信息或者书籍,开始让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为了钱才去工作?我设想过,如果今天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却拿不到比较理想的工资,即使我喜欢这份工作,但是如果物质基础没能达标,我势必会为了钱舍弃这份我喜欢的工作。当然如果能找到一份钱多又喜欢的工作是皆大欢喜,但是找到一份不喜欢的但钱多的呢?当然这也许是个人取舍问题,你没有兴趣回答也没有关系。

工作和做喜欢做的事情,是否相悖?对于像我这种大学刚毕业,什么都不会的人来说,我老板的看法是:几乎没有资格去选择,因为这种类型的求职者处于弱势地位。对于什么都不会的人来说,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已是难得。只有那些面前有好多条路可以选择的人,才有一定的资格,去选择自己喜欢的。

对不起,水湄,对于这个话题我的思维依旧非常混乱,所以我也不清楚,我是否已经表达了我想要说的东西。对于这样的一个话题,你是否有兴趣发表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偶像雕爷(老雕)已经在他那本《MBA教不了的创富课》一书中做了回答。他说的是公司创业,举了两个公司的例子。

一个是SanDisk(闪迪公司),发明闪存卡的公司,虽然产品很牛,但是没人买,所以他们就四处“打野食”,从别的地方赚钱来养活公司。终于在三四年后等到了第一笔大单:IBM订购10000个闪存驱动器,然后慢慢变成一个很牛的公司。

还有一个例子是雕爷的一个朋友开的公司。创业的时候就想着赚钱,哪儿好赚去哪里,过了10年发现,钱倒是也赚了一点,但是没有主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总是做不大。

这两个故事看上去跟上面的问题毫不相干,其实说的都是“活下去”和“梦想”的关系。做人跟做企业一样。如果做人没有薪水,做企业没有现金流,那很快就会生存不下去,哪里还能奢谈梦想。反过来讲,如果做人没有梦想,做企业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核心竞争力,那么格局也就永远这么小了。

很多读者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水湄你鼓励大家追求梦想,而我的梦想不是现在这份枯燥的工作,我的梦想是旅行、画画、看闲书、谈恋爱。

请允许我说,这种对梦想的理解也太简单了,这不是梦想,只是想玩儿而已。谁不想玩儿啊?!

我从来没有说过追求梦想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远远比单纯养活自己难得多。很多过了而立之年的人谈起的梦想和愿望,并不会多么伟大,而更多的是现实的、切身的,无非是工资涨一点,职位高一级,有个谈得来的朋友,有个可以拿出去炫耀的孩子。

难怪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里面如此写道:“大半的人在20岁或30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我觉得你老板说得对,对于什么都不会的人来说,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已经难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你永远要记得,除非是你真正热爱的工作,否则它只是你养活自己的手段而已。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你可以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积蓄,也可以重新找一份薪水不那么如意但真正喜欢的工作。就像我现在做的那样。

这其实并不难,关键是你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努力,而不是像左手吃鱼右手啃熊掌那样轻松。

就像SanDisk公司创始人那样,在还没有资格谈理想的时候,好好养活自己,储备力量。但是在心中,永远不要忘记,就这样过完一生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4.不敢想,永远得不到

常常有许多小伙伴跟我说:“水湄姐,我想读××大学,可我肯定考不上。”“水湄姐,我好喜欢他,但我配不上他,只能默默看着。”之类的,这种时候我很想说:“姑娘,你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吗?”

不敢想,就永远得不到。

之前一位比较年轻的朋友跟我谈起财务自由的问题(自从做了长投网,我一直被逼问此类问题),聊到身边某人的发家史时,他无限憧憬地说:“我也好想有钱啊。”然后突然又低头说,“不过我肯定做不到。”

我十分诧异,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应该说“我好好努力,以后也会很有钱”嘛。

稍加留心,我发现有不少人有类似的思维路径。例如“只有学理科的人才能学投资,学文科的肯定做不了”,“他升得那么快,肯定有后台,我没后台肯定没法升职这么快”,“学霸成绩这么好,肯定是智商超过140,我智商只达平均水平,肯定没法跟学霸比”。这些话的背后潜台词就是“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想也不要想,我肯定是做不到的”。

最近听一位心理学专家说过,这就是典型的“僵化型心智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觉得人的很多成就取决于智商、家庭背景、个性偏好等先天因素,以至于后天无论如何努力都是无法改变的。而与之相反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也就是认为努力和能力成正比,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就的。

举个例子,龟兔赛跑中,兔子就是典型的僵化型心智模式,认为“我天生大长腿,就算不努力也比乌龟跑得快”,而乌龟则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觉得“只要我努力,有一天也会跑赢兔子”。

我想起暖手同学曾经在长投的第一次线下活动上讲过的一个历史故事。当年秦始皇出巡,前呼后拥,盛况空前,围观众人纷纷表示仰慕憧憬的时候,有两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说了两句话:一个人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另一个人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前一位是汉高祖刘邦,后一位是大英雄项羽。或许人群当中还有人说了“好厉害,我肯定做不到”,而且这么说的人肯定不止一位,但这些人的话都没有被《史记》记录下来,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做到。

天下不可能的事儿是有,但不可能的事儿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多。有些事儿一定要敢想,正如马云说的那句:“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5.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大

我和暖手同学去了东京几天。回程的当天,我在豆瓣上发布了两个重大决定:一个是把带儿子嘟嘟的全职阿姨辞了,另一个是我辞职了。

我在NGO的全职工作,因为是从6年前创业就一直在做,所以对所有的工作流程非常熟悉。小伙伴们全是我招聘来的,继而手把手一点点教出来的,因此放手让他们做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而我每天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把工作搞定,而且工作时间很自由,而薪水虽然在同辈中很汗颜,但也足够抵消家庭所有开支,外加各种私密小愿望且还能略有积蓄。我递交辞呈的时候,每一个相熟的工作伙伴的第一句话都是:“你傻呀,这么混混不是挺好的吗?!”

对于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本来我并不十分确定其正确性,但当听到“这么混混不是挺好”的时候,我内心隐隐觉得,这个决定做对了。混个一年半载没问题,总不能一直“混”掉下半生吧。

想起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记得有一天中午去机关食堂,放眼望去,前面那些密密麻麻的人就是我的后半生。混得好一点,是左手边这位,50多岁,副局级,周围有不少溜须拍马的部下。混得差一些,是右手边这位,也50多岁,才正科,但好歹也有点小权力。我的未来就在那个食堂小小的屋檐下,内心不禁在想,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初我们五六个年轻人差不多同时间进部门,天天想的是如何竞争唯一的副科级位置,我不禁想,外面世界的人都在干吗呢?

就这样,我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二十几岁就看得到自己后半辈子是非常恐怖的,我总想,也许可以有不一样的下半生。

最近跟几个MBA的同学聚了一次,起因是我们在微信上聊到“人生真的就这样了吗?!”大家在公司里都已经独当一面,上司信赖,下属崇拜,虽然说不上富得流油,但有车、有房,看到喜欢的首饰、包包也不用犹豫。大家说一切都还不错,但“人生真的就这样了吗”?我说“我不甘心”,女伴们也说“不甘心”。

辞职后的日子过得有些懒散:一则是儿子嘟嘟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辞掉全职阿姨,晚上我陪睡之后);二则对自己的未来略有点迷茫,不甘心“难道就这样”的同时,也暂时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我天性属于胃口大嘴巴小的那种人,计划很庞大,除了要做一个新的NGO平台,还打算另外创业一个公司。

没想到下了这个决心后,一切都很顺利,所有的资源都靠拢来,而且新公司(还没注册)轻易拿到了一些代理权。但是年底的时候,想到自己辞了一份工作,居然要继续干两份新工作,我简直需要化身为四头八臂才能搞得定,内心又不禁惶恐。加上长投网迎来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我决定放弃那些到手的代理权,把精力全力放在长投网的发展上。

这一路说来似乎云淡风轻,当时面临选择的时候也诸多惶恐,那时还不断收到各种豆瓣邮件问未来迷茫怎么办。我心想“我自己还不知道怎样办,如何告诉你呢”?那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干,常常刷刷网络就是一天。暖手同学对我的无所事事大为不满,但居然也没有太多责备,只是逐渐把我手上应做的事拿去自己做完,偶尔鼻子里出气哼哼道:“要是你仅仅是我合伙人而不是我老婆的话……”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其实,辞职最大的担心并非来自经济压力,而是来自那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无论是在投资上还是生活中,我跟暖手同学基本都属于风险厌恶者。但即便如此,我仍然选择了辞职创业,选择去做一些我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的事。

我想能够始终支撑这些决定背后的最大理由是:我相信这个世界很大,眼前的池塘、水库都只是暂时的居所,我终将有一日会游到大海上,那种广阔得无边无际的空间和自由,才是我值得奋斗的最后归宿。

无论如何,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曾经遮挡未来的重重乌云,似乎已丝丝散去。即便我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我从来不后悔这样的选择——我想去看看更大的那个世界。

6.这个世界,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

我去深圳出差三天,回来之后,觉得体力和脑力都消耗巨大,但是,收获也非常大,在此写一些感想。

除了可悲的延迟了四个多小时的飞机和热火朝天的乐园街海鲜夜宵,在深圳的第一天活动是公差。组织我所在的NGO在当地做企业访问和培训交流。那天上午,参观大名鼎鼎的腾讯。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号称董事会最帅以及最有可能升任CTO的同学。但这位过分瘦的帅哥同学说的只是客套话,真正有料的分享还是社交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分享的红米案例。

下午回酒店,做主题演讲的是哈继铭,把宏观经济讲得深入浅出是不容易的,何况哈继铭还是少数逻辑性正确的经济学家,因此收获很大。接下来是分成四个场子的小型交流。我选择的是罗兰·贝格的场子。

说实在话,以一个前咨询顾问的身份,我当然怀疑过咨询公司是否能真正帮助到付高额咨询费的用户,这也是我最后离开咨询行业的最大理由。

列举的案例都是六七年甚至十几年前的,原因有二:

一是在咨询行业里,级别越高,主要的工作就变成“销售”,而不会直接做项目。因此,主讲人用于举例的,自然就是当年他在初级阶段时做的项目。但最新的项目,对不起,合伙人级别怎么可能了解细节呢?

二是麦肯锡、波士顿以及罗兰·贝格这种级别的咨询公司,咨询费用不是普通人能够付得起的。在国外,愿意付的都是集团公司。在国内,大部分是大型国企。

跨国咨询公司在中国,靠着外企中国部门以及国企而活,你可以想象在非洲草原上,当一头大象因体弱而砰然倒地后,围绕在旁边的豺狼和秃鹫,它们不能自己捕猎,只能靠食腐肉为生。也许我形容得有点过了,也许这并不是事实的真相,但这确实就是我那天的感受。我被那种感受深深震撼了。

以前跟别人探讨过咨询公司的意义,我的解释是:一般的企业遇见的重大难题,无论是战略目标、组织架构,或者是兼并收购、产品定位,在企业的发展史上可能只发生很少的几次,甚至只有一次,因此企业没有应对的经验;而咨询公司,则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遇到过很多次,因此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女人生头胎都很惶恐,因为没生过。生二胎就从容得多,因为有经验了。而咨询公司比较像妇产科医生,每天都接生好几个人,见多不怪,就各种从容了。

但问题是,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咨询公司几年前的经验,现在还好不好用,真的很难说。几年前,如果腾讯找咨询公司设计“微信的愿景”,那么最有可能被借鉴的只是Twitter(推特)和微博。一年前,如果阿里找咨询公司设计企业未来的金融方向,那么给出的方案也只是一个银行。世界变化太快,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探索,躺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功劳簿上收钱,还能收多久?!

但已有腐朽气味的并不只是咨询行业和咨询公司。我第二天因为长投网的关系又一次去腾讯的时候,经过各种沟通,我突然觉得,即便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也面临“部分腐朽”的问题。腾讯已然是一个“巨无霸”了,遇到了IBM当年“大象如何跳舞”的难题,遇到了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当年“项目多而不精”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腾讯会变成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如果没法解决的话……

说说与腾讯同龄的另一家公司——Google(谷歌)。我在机场买了一本杂志《快公司》,4月号的主题是“50家全球最佳创新公司”,排名第一的是价值3500亿美元的Google,在这家“巨无霸”身上,似乎丝毫没有看到腐朽的痕迹。Google目前在做的、还没有上市的项目有:谷歌眼镜、谷歌无人驾驶、新的搜索预测(根据用户习惯会提醒你地铁末班车时间,避免错过)、智能机器人、科技文身以及研究对抗衰老的药物!

我在腾讯楼下的咖啡馆给儿子嘟嘟写信,不由得想:当嘟嘟长大的时候,这家现在我们觉得如高山一般的公司会是怎样的呢?

世界变化得太快。在嘟嘟的爷爷那时候,讲究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机械工业之类的专业最抢手;在嘟嘟的爸爸那时候,英语和财务专业很抢手;现在,大约是金融和计算机专业最抢手吧?当嘟嘟长大的时候,他还会想当公务员吗?还会想进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吗?

长辈们告诉我们“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和好老公(老婆),安安稳稳地过完一辈子”,这话真的没问题吗?

这个世界,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恐怕去接受变化,去思考更为长远的未来,去尝试各种可能,才会是更好的方法吧。

7.可能正因为这样,我才没嫁你

上周把背拉伤了,不能久坐或久卧,偏偏工作上要处理的事情又多,感觉有点疲累。有一天,和一位老友在QQ上聊了几句,我说“要去开会和加班,回头聊”。然后他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要是你当年嫁给我了,我才不会让你大肚子还加班呢。”

我想了一下,其实想回复“可能正因为这样,我才没嫁你”。

暖手同学从来不会阻止我加班,他的口头禅是“随便你”或“你自己决定”。偶尔工作压力大回去在床上四仰八叉或滚来滚去,大叫“我不干了!”的时候,他开始总会说“这么点挫折都受不起”,我继续闹一会儿,他就会以忍耐和妥协的口气说“好了好了,不做就不做吧”。

反正我不会真的不做,连消极怠工都坚持不了一天。

回头说婚姻这件事,我理想的状态中,婚姻是两个独立而成熟的人,相互依靠和支持,有时候会比一个人要轻松,但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妥协。

前提是独立而成熟,这点很重要。

在《囧之女神》的故事中,那个宁愿在公司打游戏也不愿回家带孩子、做家务的男人固然被人唾弃,可是有没有人想过他老婆也有错。所谓成熟的人,我觉得最大的标准就是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任。也就是说,嫁给他是那个老婆当时的选择,她应该要为其负责任。

举例来说,有些人被骗了钱(哪怕只是在淘宝买了不中意的东西吧),第一反应是:“这个世界骗子怎么这么多?”“为吗我运气这么差,总被骗?”又或者全世界大叫大嚷,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我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被骗了钱,第一反应应该是“哟,怎么会被骗了呢?这么低级的错误,以后想办法别犯了”。

只有小朋友摔倒了才怪椅子,成年人摔倒了都明白是自己没仔细看路。

普遍弥漫的悲观情绪是“男人都一样,没有一个好东西”“大部分男人都不会帮忙做家务和带孩子”——其实男人并不只有好、中、差三个等级(当然女人也一样),男人像植物一样丰富,问题是,你是否足够成熟和有能力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伴侣。

而且,做不做家务和带不带孩子,并不是判别一个男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我家做家务最多的是保姆,难道说保姆才是最好的“男人”吗?带孩子最多的可能是我婆婆,难道说我婆婆才是最好的“男人”?

我比较理想的感情方式,是像存钱一样存入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多付出、少索取,如果双方都是如此,那么储存起来的感情就是两人最好的联系。

但是,所谓的“付出”是要对方需要地付出,而不是一厢情愿地付出。在《囧之女神》故事里,那个男人虽然做得不对,但是我也有点同情他,他想要的是不被打扰,打会儿游戏放松一下。但在很多家庭里,男生无所事事打游戏是会被诟病的,我都能想象他老婆见到他打游戏会说“我都累一天了,你快来帮忙,不能什么家务都不做吧,一天到晚就知道打你的破游戏!”如果我是那位老公,我也会想办法逃避的。

再回头说一个人许诺我“不会让你大肚子还加班”这件事,这个并不是我真正需要的关心。在我气馁的时候给我鼓励、打气,纵容我偶尔情绪低落,才是我需要的婚姻伴侣。

8.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三年前,怀着嘟嘟的时候,就有不少人问我“水湄,你为什么要生孩子啊”这个问题。不肯生的理由千奇百怪,比如怕痛,怕孕后长斑,怕孩子吵闹睡不好觉,怕失去自己的自由空间,等等。那到底我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01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想的过程中又怀了二胎,叹。

嗯,关键是怀的还是双胞胎,再叹。

先说说怀孕时我是什么状态吧。

怀孕8个月,体重只长了12斤。因为吃不下,基本只能吃泡饭加榨菜。

日常静坐的心跳是120/分钟,这种心率相当于我一天快跑18个小时,边跑还要边讲话、吃饭、洗澡、上班。

嘿,你问我为什么要生孩子,我不知道。

以前脸上只有3颗痣,现在有没有超过30颗都不敢数,不擦粉底液都不敢出门见合作伙伴。生完嘟嘟后体重虽然降回去了,但体形并没有完全恢复。

嘿,你问我为什么要生孩子,我不知道。

嘟嘟出生后强力霸占我的时间和精力,真不敢想象以后还要乘以三。

嘟嘟出生后我花了不少钱,真不敢想象以后还要乘以三。

嘟嘟固然有很可爱的时候,可是吵闹起来,尤其在我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也是恨不得掐晕他,真不敢想象以后还要乘以三。

只有两只手的我,怎么能同时掐晕三个呢?!

嘿,你问我为什么要生孩子,我不知道。

02

只是怕痛,怕变难看,怕没有自己时间的少女们啊,这些真的只是开始,生孩子要比你们想象的最艰难的事还要难100倍!

嘿,这个时候你问我为什么要生孩子,我后悔了还不行吗,呜呜呜……

好吧,我并没有后悔。我一直清醒地知道,生孩子的后果是快乐和痛苦几乎相等的。

可是我想这并不是我经历的第一件快乐和痛苦相等的事啊。

我为考试努力过,天天熬夜看书,付出大量时间、精力、金钱。

我熬夜陪护还不会讲话、走路的宝宝,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让我重温年少时才有的求知欲和一种单纯的欢乐。他们不畏挫折一次次练习,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懒惰和封闭。是他们,让我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恋爱过,彻夜思念。恋爱的感觉是甜美夹杂着痛苦。

为他不经意的回眸微笑,为他不耐烦的皱眉心痛。

为了跟他有共同语言,我翻遍所有军事杂志,背诵各种财经术语。

这跟一个妈妈深夜凝视宝宝肉肉的脸,订阅大量育儿书籍,为宝宝的微笑而笑有何差别?

03

我从未说过人生一定要生个孩子。不过生孩子其实与生命中其他的探索一样,会让我们找到人生的另一条路径,获得很多新的体验。

当然,我们也需要付出很多,但经历这些后,会让我们懂得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

生孩子,是一种旁人不能理解的折磨,可是,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从怀上嘟嘟,到双胞胎女儿的出生,有三年半的时间。我经历两次十月怀胎,做了两次月子,生了三个孩子。每天晚上陪嘟嘟讲故事和睡觉。从未错过他成长中任何重要时刻。

除此之外,在三年半的时间内,让公司营收增长了八倍,新开了一家公司,开始盈利,创立一个女性投资互助的NGO,投资了几个项目,没亏。

婚姻走过七年依然幸福,写了几个专栏,出了一本书,去国外旅行两次,在国内旅行两次。每年保持阅读100本书。(怀双胞胎时身体不适,看了62本书)

你可以选择不生孩子,但是也不要荒废人生!

9.选择做全职妈妈还是工作妈妈,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我从来没有纠结过做全职妈妈还是工作妈妈,可我有很多朋友纠结着。我从来没有纠结过要不要做妈妈,可是我也有朋友纠结着。我单身的时候倒是纠结过要不要结婚,这更是很多优秀女性的共同烦恼。

01

我有一个同学,是全职妈妈。她有两个如天使般的女儿,大女儿温柔娴静如天使,小女儿贪嘴耍怪,还特像天使。

女儿长得漂亮,她的摄影功底又好,朋友圈里的照片和视频简直媲美广告大片。

这也就罢了,偏偏她还会做各式好看、好吃的点心。早餐是法式面包、蓝莓酱、果汁,旁边点缀着两三朵带着露珠的花瓣。

这也就罢了,偏偏那蓝莓是她在自家院子里种的,采摘后制成蓝莓酱。鲜花也是院子里摘的,还带着露珠。

这也就罢了,她们家最新的游戏居然是观察老树根上挂着的蝶蛹,看它破茧成蝶,大女儿写生,小女儿在满是鲜花的院子里追逐蝴蝶。

她家还有一只柴犬、一只波斯猫、一只八哥,以及各种各样的甲虫。

她还会用蚊帐给女儿做纱裙,会做翻糖蛋糕,会做如仙境般的小盆景。小女儿在幼儿园的口头禅是“我妈妈什么都会做”。

反正我对她嫉妒羡慕,每天偷看她的朋友圈,有一天嘟嘟跟我看完她的朋友圈后,嘟嘟决定搬去她家跟两个姐姐住。

02

我有一个朋友,是工作妈妈。她在两年内,生了一个儿子,跳槽两次,升了三级。每次都是猎头电话追踪她,她说我在坐月子呢,猎头表示对方公司说等你!

于是她居然在月子期间跳槽,在月子期间开始远程工作,在月子期间组建自己的团队。等到生完孩子三个月后正式上班的时候,她的团队业绩已经是公司排名前三。

再往后,她从来不拿第二名,直到下一个公司找到她。

她对新公司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出差的时候,必须带上保姆和儿子,费用她自理。

没听说过新公司拒绝这条要求,新上司还要给她家保姆和儿子报销交通费。

03

你可以做全职妈妈,也可以做工作妈妈,你可以做单身贵族,也可以有甜蜜婚姻。

我的偶像们,例如陈文茜,是经常恋爱,一辈子独身。龙应台,有两个儿子,也有自己的工作。

最近,我的偶像是郝景芳,她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又攻经济学博士,业余时间写作,获得了雨果奖。这些我都知道,她成为我的偶像是因为我发现她写的育儿公众号,里面的插画居然都是她自己画的。哎呀,我最钦佩她没有把成就限制在一个领域中,而是不断追随自己的兴趣,开拓新的领域。

对了,她还经常在朋友圈发带女儿出国旅行的照片。可是,她不仅仅是一个妈妈。

看吧,没什么好纠结的,一个女性,绝不是“全职妈妈”“单身贵族”“工作妈妈”这种简单的词汇可以定义的。选择任何一条道路,都应该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家庭、社会、朋友圈胁迫和绑架的选择。

10.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更重要

前几天重看《疯狂原始人》的时候,看到大女儿对过度保护她的爸爸大吼“整天都躲在洞穴里,你这不是活着,只是没死去”。

在父亲的传统经验中,只有躲在洞穴里才是最安全的,那是保护一家老小最妥帖的方法。

前几天跟妈妈有点争执,说到后来,两个人都对着电话筒哭。起因是我想休假几天,去山上住,条件也不算很差,车程也只有三个多小时。但妈妈觉得我怀孕了,上山很危险,完全是对孩子不负责。两个人角度不同,就争执起来。

我跟妈妈很少起冲突,而且我妈的性格很坚强,能说到她都哭了,简直是天大的事。

我冷静下来后反思,我是明白妈妈的善意的,我也并不是贪玩,能否上山休假其实不是一件大事,为什么我会如此情绪激动呢?

这几天看《仁医》第二部,南方大夫遇见一个铅中毒的歌舞伎演员,这个演员不顾会缩短最后活着的时间而执意要登台表演。作为一个医生的使命就是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命。但他后来知道了歌舞伎演员想要通过最后一次登台来感动一直与他不和的儿子。南方大夫明白了,对于有些人而言,生命的意义要比生命本身更为重要。

我趴在床上大哭,终于想明白当时跟妈妈斗气的原因了:对于父母而言,安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生命尽可能长,生活尽量不要起波折,平平安安是一辈子的福分;而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在生命中寻找意义更为重要。

上山休假虽然是小事,但我内心觉得因为怀孕,被剥夺了各种乐趣和可能性。怀孕并不是一个终点,哪怕孩子生出来,仍然要面对“安全”还是“有乐趣”这样的选择。

王石成为我的偶像,并不是因为他是成功的商业人士,而是他在拓展生命的各种可能性:创业的可能性,上市之后不要股份的可能性,抗争医生断言血管瘤只能坐轮椅的可能性,年过半百攀七大峰的可能性,大龄攻克英语难关去哈佛上学的可能性。

或许王石不能像很多幸运的老人那样长命百岁,但是对于他自己而言,生命的意义一定会丰富得多。

当然,并不是只有耀眼的功绩才值得钦佩。我的老爹肥肚子不爱锻炼,有一次他挑战自我,在高温天气步行七个小时,也让我异常钦佩。我爸妈和公婆一起去四川旅行一个多月,每天游山玩水,吃香的、喝辣的,这也让我看到生命的可能性。

我不算是安分的孩子,父母为我操了不少心。我很小的时候,跟同学偷偷去水库游泳,差点淹死。我还把铜片吞进肚子里,害得两个表哥天天在我的便便里寻找是否排出。大二的时候打算跟美术系的同学一路搭便车去西藏,把妈妈吓得半死。

亲爱的妈妈,我明白您的担心,您希望我安全,嘟嘟平安。但是,亲爱的妈妈,对于我而言,或者对于嘟嘟而言,生命的长度远不及生命的意义来得重要。我即将成为一个妈妈,我肯定也会担心嘟嘟的安全,但是,我不会把他永远藏在洞穴里。

因为外面,有狮子、老虎,山崩地裂。但是,也有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