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
5630400000038

第38章 经营事业,打理人生—星云大师谈工作(2)

“你醒醒,我不会丢下你的,我要背你出去。”老人勉强睁开眼睛,“唉,难道你真的认为沙漠这么漫无边际吗?其实,只要走三天,就可以出去,我只是带你走了一个圆圈而已。我亲眼看着我两个儿子死在敌人的刀下,他们的血染红了我眼前的世界,这全是因为你。我曾想与你同归于尽,一起耗死在这无边的沙漠里,然而你却用胸怀融化了我内心的仇恨,我已经被你的宽容大度所征服。只有能宽容别人的人才配受到他人的宽容。”老人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指挥官震惊地矗立在那儿,仿佛又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人生的战斗。他得到了一位父亲的宽容。此时他才明白武力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只有靠爱和宽容大度才能赢得人心.他放平老人的身体,怀着宽容之心,向希望走去。

“只要自我健全,别人就无法使我们‘同归于尽’。”这是星云大师的教诲,也是这则小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用尊重的涵养、包容的雅量之心来对待他人,就一定可以打动“戾气丛生”的僵硬心灵,化解“同归于尽”的褊狭心理,建立喜乐欢愉的人间净土。

【星云开示】

一个人心里如果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是永远不会快乐的。

正心诚意,朴拙在理

【智慧分享】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有些看似朴素的话却常常是最深刻的道理。

人间多少成功事,回想起来其实不过八个字:一心一意,脚踏实地。

【人生道场】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地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于是,奕尚禅师就让侍者将这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司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地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就养成了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时如此,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

奕尚禅师不但识人,而且还从钟声里听出了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于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森田沙弥虽小,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禅心,可见其长大之后成为禅师是一种必然。

现代人都很聪明,并尤其爱玩小聪明,他们大都视虔诚为痴傻或缺心眼儿。因此,看不起老实人,把老实人视为低能;他们更期望以最小的投入去攫取最大的利润,而不具有倾注一切心血、集中全部精神的虔敬心。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不正不敬的,无论修佛还是求成,都难以实现目标。而虔诚的人,却能凭借虔敬带来的韧性和智慧,创造数不清的辉煌,这对于那些崇尚机巧的所谓“聪明人”,真是一种有力的嘲讽。

星云大师在谈到“拙的智慧”时,举了一个著名的呆若木鸡的例子。说纪渻子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起初,斗鸡一见到其他鸡就雄赳赳的样子,纪渻子不断训练,终于把这只斗鸡练到“气定神闲、从容安详”的状态了,看上去就似一只“木头鸡”,但却不战而威,别的鸡一看到它便吓得落荒而逃。星云大师认为,这只“呆若木鸡”实在是“拙的智慧”最好的体现。所谓大智若愚,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看森田悟由禅师,在他还是一个小沙弥的时候,就懂得应该正心诚意地撞钟。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有几分愚呆的傻气。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专注地做事,才能收心敛性,将事情做到最好。

【星云开示】

拙,是笨拙的意思,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讥为“笨拙”。但也有的人故意表示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高僧大德自称“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谦。

拙,其实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现代启示录:人忙心不忙

【智慧分享】

忙碌是一种生活状态,但不应该成为心灵的常态。若只能从忙碌中体会到烦恼与纷扰,便很难体验到游刃有余、自由洒脱的心境。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常心,将忙碌的劳累与不快沉淀到心底,并用岁月将其风干成一种曾经奋斗的记忆,才是在工作中获得快乐的方法。

【人生道场】

“人忙心不忙”,星云大师的这句话简简单单,却又给忙碌的现代人无尽的启示。

工作,是现代人生存的常态,无论男女,在农村也许因季节的变化,你会享受片刻的休息时光,但是一旦来到城市这个大机器里,你要想活着,必须把自己变成一颗螺丝钉,随着城市一起运转;否则,你的结局只能是被抛到城市之外。所以,你必须工作。

但是,如果你单纯用工作来填充自己的人生,那你的人生就只剩下了一种颜色——灰色。工作带来的压力,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上下级的关系,会让你倍感焦灼,于是渐渐地,你就会陷入一种亚健康状态。是的,很多现代人都有这种状态,这时,你就要转换对工作的态度,首先要把工作作为一种兴趣,带着激情去工作。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是由衷地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曾这样说:“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做的第一份工作——簿记员的经历。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办公室里点着的鲸油灯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着迷喜欢,连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能让我对它失去热心。而结果是雇主总在不断地为我加薪。”他还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这并非我的运气好,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我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也这样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若想人生不变成地狱,就请牢记这句话:视工作为一种乐趣。当然在工作的同时,你还要学会享受生活,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来看,随时放慢自己前行的脚步,让你的心松口气,你将收获别样的风景。

人生就像登山,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而应着重于攀登中的观赏、感受与互动,如果忽略了沿途风光,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人们最美的理想、最大的愿望便是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是一个过程,不是忙碌一生后才能到达的一个顶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悠闲与工作并不矛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时要全身心投入,高效运转;放松时要彻底放松,把工作完全放在一边,不要总是牵肠挂肚。

其次就是工作、休闲应该搭配得当,不能忙时累个半死,闲时又闲得让人受不了。可以隔三差五地安排一个小节目,比如雨中散步、周末郊游等。适时的忙里偷闲,可以让人从烦躁、疲惫中及时摆脱,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详。

人的心灵就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尘世间,无数人眷恋轰轰烈烈,为了金钱,或者为了名利而没头没脑地聚集在一起互相排挤、相互厮杀。而生活的智者却总能留一江春水细浪淘洗劳碌之身躯,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寄寓灵魂。行走在职场的你更需要这样一种心境,别忘了:人忙,心不能忙!

【星云开示】

工作与休息要互相调理,在工作中,不感觉到辛苦;在休息时,培养随时都可以再工作的活力,就能做到人忙心不忙的安然态度。

用心体会慢的艺术

【智慧分享】

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无所适从。依照老子的观点,若想生活得充实而从容,只需记住两个字——徐生。徐,有缓慢的意思,只有明明白白、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才能心平气和、生生不息。南怀瑾先生强调,“动之徐生”是做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都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悠然“徐生”,态度从容,怡然自得。

【人生道场】

有一个牧师在他的布道词里讲了一个“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故事:

上帝有一次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又是责备,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

我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爬得更慢了。我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想上帝让我这样做一定是有道理的。我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

就在这时,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我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

我这才体会到上帝的用心:“他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生命的节奏就像河流的奔涌,有急有缓,既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舒缓从容,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烈紧迫。一张一弛,生活之道也。哪能一味地急迫,一味地悠忽?一味地急迫,生命就显得狭窄了;一味地悠忽,生命就显得虚无。只有急缓相当,张弛有度,你将像牧师一样,在偶然之际享受到了绝美风景,获得出乎意料的惊喜。

人们常说,慢工出细活,笨鸟先自飞。万物都是平衡而有序的,当你急切地想要某件事情成功是,也许你恰恰背离他成功的条件。许多事与物都需要时间的雕琢,才能变得更完美,更引人思考。一个人拿着画笔,终日画来画去,可是却从不曾用心体悟和感受所画之物的神髓,所以他永远也无法出现不朽的名作。而一个默默无名的画者,用一生的时间去感受一处风景里蕴含的灵动,并将其神韵融入自己的唯一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