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
5630400000018

第18章 福来福往—星云大师谈布施(1)

一点头、一微笑、主动助人,都是无限恩典。

爱出者爱进,福往者福来

【智慧分享】

追前因,才能逐后果,不执著于世俗的成果,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人们往往忽视的都是自己的错误,诸事求因,便不会不论青红皂白怨天尤人;关注结果,无论好坏,要为自己的举动负责。因果之间不只是简单的报应关系,而是一种对责任的深化。

【人生道场】

因果报应作为佛法教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佛法世界观、人生观的精华所在。但在中国,这种思想并不是起源于佛教。《易经》中很早就有了这种思想,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孟子在与邹穆公对话时,引用了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都是因果报应的观念。古今中外,一切事情都逃不开这个因果律。

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结果不是从它的原因生成,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关于因果之缘的古今轶事,实在不胜枚举。

春秋时期,秦穆公在岐山有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种名马。有一天几匹马跑掉了,管理牧场的牧官大为惊恐,因为一旦被大王知道,定遭斩首。牧官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村庄找到了部分疑似马骨的骨头,心想,马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牧官大为愤怒,把这个村庄的三百个农民全部判以死刑,并交给穆公。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于是带领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这些农民把王室牧场里的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死刑。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下酒。结果这三百个农人被免除了死刑,高兴地回家了。

几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自己也性命堪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士兵冲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人非常勇猛,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后只得全部撤走,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表达自己的谢意,并问他们是哪里的队伍。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以前吃了大王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

佛语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因果即此理也,一念之善救人救己,人生就是如此。

一个人在其漫长的一生中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们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我们自己所种下的因,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产生一个结果。正像星云大师所言:“世界上什么人都可能辜负我们,唯有因果是不会辜负我们的。”是以因果自有定,做人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所得与所想,虽常不一致,但皆由人自己制造。

一日,智胜禅师开堂对大众说:“如何能明心见性,我有一个比喻:如果有一个人在树上,口中衔着树枝,手攀不到枝,脚踏不到枝。这时候,树下忽然有人对他说:‘请问师父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如果树上这个师父不回答,是对问的人不恭敬;如果师父回答,就会立刻摔下来丧命。你们说说看,这树上的师父要怎样才能摆脱困境呢?”

就在众人迷茫之时,禅师的大弟子站出来说:“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上树前为何不问,何必上树后才问呢?”禅师听了之后颔首称赞。不论结果,追问前因,釜底抽薪,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种了什么种子,自然结出什么果子。善得善果,恶得恶果。因果不辜负人,同时也在教育着人。这佛法的大智慧高深莫测,实为人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哲学观点。

【星云开示】

因果是由万法因缘所起的“因力”操纵,由诸法摄受所成之“因相”主使,有其超然独立的特性。人可以改变天意,但不能改变天理,也就是不能改变因果;因分果分,是佛陀证悟之性海,为三际诸佛自知之法界,是不可妄加厘测的。

春风拂面的赞美是语言的艺术

【智慧分享】

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魔鬼,你就会生活在地狱中;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天使,你就会生活在天堂里。当你批评人时,要咬住舌头;当你赞美人时,要高声表达。

【人生道场】

有人曾说过:“只要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喜欢听好话、爱被赞美是人的天性之一。每个人都会对来自社会或他人的得当赞美,而感到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满足,而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并感到愉悦和鼓舞时,不免会对说话者产生亲切感,从而使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靠近。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1960年访问美国时,在一次尼克松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的劲布置了一个美观的鲜花展台: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中央,鲜艳夺目的热带鲜花衬托着一个精致的喷泉。精明的戴高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女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称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宴会一定会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这么漂亮、雅致的计划和布置。”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

事后,她说:“大多数来访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为此向女主人道谢,而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不论两国之间发生什么事,尼克松夫人始终对戴高乐将军保持着非常好的印象。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他人的话,会带来多么大的反响。

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没有人喜欢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有人说“吝啬赞美是最大的吝啬”,对于女人来讲,赞美一个人并不会损失什么,真心赞扬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好感。

赞美是一种良好的修养和明智的行为。赞美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投资”,出自真心的赞美,往往是为人赢得他人欢心的方式,是帮助人处理人情关系的极佳方式。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

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是极为难得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可能就认为宝玉是在打趣她或想讨好她。

赞美并不是简单的一句美言就可以,一定要讲求方法。星云大师对此提出了一些方法:讲话不要做“乌鸦嘴”,要做“喜鹊报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鸡”,要做“凤凰来仪”;处世不要做“木头人”,要做“微笑弥勒”。也就是说,温言软语,言笑晏晏,不失时机地说些好坏,避开别人痛楚,专挑好话来说,通常就能得到他人的欢心。

对人表示赞许,是撒向心灵的阳光雨露。赞许别人的实质,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评价,也是送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和报酬,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

如果我们经常被某人夸赞,自然而然会想再见到这位赞美我们的人,这是任何人都会有的心理。因此每次见面都找出对方的一个优点来赞美,可以很快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赞美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愉悦;赞美诗对别人的肯定,一个懂得赞美别人的人也是一位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人。他心中充满阳光,真心的、充满爱意的对待生活。一个充满爱意的人,也会得到爱,得到别人的承认,真心的赞美让人们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彼此心生好感,在付出的同时,收获无限。

【星云开示】

与人相处,“讲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布施。人赞人,出伟人;僧赞僧,出高僧。

人间法物,皆可布施

【智慧分享】

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信念,一束光,一杯水,乃至一句话,都可以与人分享。所有的分享都可以带来快乐,所有的快乐都可以心生欢喜。

每一个善念都是一缕清泉,滋润进干渴的心田。润物无声,每一次小小的布施,都是一个伟大的善念。

【人生道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一个乞丐到寺院里找到荣西禅师,向他哭诉说家中妻儿已经多日不曾进食,眼看就要饿死了,不得已来请求禅师救助。

荣西禅师听到这些慈悲之心顿生,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但是自己身边既无金钱,也没有多余的食物,他左右为难地环顾四周,突然看到了准备用来装饰佛像的金箔,于是他对乞丐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些钱,再给你的妻子孩子买些食物吧!”

乞丐离开之后,一直站在旁边的弟子终于忍不住怨气,对荣西禅师说:“师父,您怎么可以对佛祖不敬呢?”

荣西禅师心平气和地对弟子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佛祖的一片敬重之心啊!”

弟子愤愤地说:“这些金箔本来是用来装饰佛像的,可您就这样送给了乞丐,我们要用什么来装饰佛像呢?难道这就是你对佛祖的敬重之心吗?”

荣西禅师正色说:“平日里你们诵读的经文,修习的佛法都到哪里去了?难道没有真正理解吗?佛祖慈悲,割肉喂鹰、以身饲虎都在所不惜,我们怎么能为了装饰佛身而置人性命于不顾呢?”

真正的信仰,不是仅仅挂在嘴边的,更不是顶礼膜拜。它应该存在于具体的事情之中,甚至存在于一件极普通、极平常的小事之中。真正慈善的人,不会拘泥于礼节和形式,他们会将自己的善念化为一汪清泉,让其流进所有干渴的心灵。荣西禅师布施的不仅是金箔,更是一颗慈悲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的关怀,定能带给他人更多的温暖。

其实,能够布施的何止是金箔呢?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信念,一束光,一杯水,乃至一句话,都可以与人分享。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曾经在《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同样也是一种仁慈的布施。

一位穷学生琼西身患肺炎,她看到窗外对面墙上的常青藤叶子不断地被风吹落,心中充满了忧伤。她说,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自己的生命也将和它一起陨落。

住在隔壁的画家贝尔曼听琼西的同学谈起此事之后,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之前的深夜,冒着暴雨,用自己心灵的画笔在墙上画出了一片“永远不会凋落”的常青藤叶。

后来,琼西的病痊愈了,而那位伟大的画家却因为在暴雨的晚上感染了肺炎,不久之后便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善良的贝尔曼为琼西编造了一个善良而真实的谎言,用一片精心勾画的绿叶装饰了那干枯的生命之树,维持了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

在星云大师眼中,一颗仁慈的布施之心有如日月,像冬天的太阳,像十五的明月,不但能为大地带来光明,还能温暖万物,若能与这样的仁慈之人交往,就如同寒冬里受到太阳的照耀,如同黑夜里有了明月的朗照。

【星云开示】

做一个慈悲人,布施很重要。

布施不一定要施钱,有时候为人说一句好话,能为他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因缘;有时候只是几口饭的布施,却给他人带来生命的重生与希望;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也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受,所以布施的功德是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