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人口都是来自于农村,由于固有的升学和就业机制的制约,农村人口一旦通过升学和就业进入城市,就不再有可能重新回到农村。经过建国几十年以来的不断升学和招工,稍有点能力的人都"逃离"了农村,而农村留下的多数是一些相对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群。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逐年增加,实际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老人和儿童,他们被人们称为农村留守人群。据估算,全国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约有1.2亿~1.4亿人。
有一定文化水平、年富力强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而在农村留下的人中,文盲或半文盲的数量比较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落后,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人的落后,主体人群接受教育的年限短于城市,而最优秀的人群又被城市选拔出去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三农"问题,其中的关键就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人的素质问题。我国农民接受教育的年限偏短,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已经成为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所在。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能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受过专门职业教育的农民。在我国的长三角地区,不少农民已经从单纯的耕种者转变为职业化的农业经营者了。他们所经营的农业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型农业,而是伴随着大量的工商业资本注入农业,而演变出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保护型农业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对农民进行专业教育,使农民实现经营专业化,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只有当广大的农民在经营农业时具备一定的经营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时,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才能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今后,我国将通过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通过减免学费、发放补助等形式,鼓励有志青年报考大中专院校的种植业、养殖业专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还要从娃娃抓起,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对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享受"两免一补"的政策,农村学生将能享受到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的素质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还必须要争取人才向农村回流。虽然我国目前由农村流往城市的人口居多,但在浙江、江苏等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有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创业。比如,浙江台州地区近年来出现了"非转农"的现象,即一些有城市户口的人放弃了城市户口而申领农村户口,据统计,仅椒江、路桥、黄岩3个区就已经有5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到农村,重新当起了农民,并在农村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我国的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许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当干部的政策,希望将高素质的人口引导回农村,并以此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200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提出,将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办法,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发展。
与过去中国农村青年通过上大学争相到城市发展、定居的情景形成对照的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就业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我国政府正加大对农村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并有组织地输送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到农村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