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本事、胸怀大志的人是不会骄傲的,这是一个人的修养达到较高境界的表现。倒是那些胸无大志的人,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骄傲。至于骄傲的本钱,有大有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也会凭空骤生骄气。正如一个寓言所说的,长颈鹿因为能吃到几米高的树叶而骄傲,而小山羊则因可以从篱笆缝隙里钻进去吃草而骄傲。这说明:骄傲的程度与愚蠢的程度成正比,与成功的概率成反比!要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既坚定又稳健,必须放低心态,戒骄戒躁,永不自满。
谦恭为怀,莫要班门弄斧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句话出自《菜根谭》。意思是说,肮脏污秽的土地才会生长出好植物,鱼虾不会生长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所以一个欲成就大业的人一定要有接纳庸俗的气度和容忍他人的雅量,如果自命清高,就会孤立自己,得不到他人的帮助,这样就很难建立功业。要想成就大业,就要从谦恭做起,切莫班门弄斧。
苏轼在湖州做了三年官,任满回京。想当年,因得罪王安石,落得被贬的结局,这次回来应投门拜见才是。于是,他便往宰相府去。
此时,王安石正在午睡,书童便将苏轼迎入东书房等候。
苏轼闲坐无事,见砚下有一方素笺,原来是王安石两句未完诗稿,题为《咏菊》。苏轼不由笑道:“想当年我在京为官时,此老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正是江郎才尽,起了两句头便续不下去了。”
他把这两句念了一遍,不由叫道:“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不通的。”
诗是这样写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在苏轼看来,西风盛行于秋,而菊花在深秋盛开,最能耐久,随你焦干枯烂,却不会落瓣。一念及此,苏轼按捺不住,依韵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待写下后,又想如此抢白宰相,只怕又会惹来麻烦,若把诗稿撕了,不成体统。左思右想,都觉不妥,便将诗稿放回原处,告辞回去了。
第二天,皇上降诏,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在黄州任职将近一年,转眼便已深秋,这几日忽然起了大风。风息之后,后园菊花棚下,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苏轼一时目瞪口呆,半晌无语。此时方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不由对友人道:“小弟被贬,只以为宰相是公报私仇。谁知是我错了。切记啊,不可轻易讥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呀。”
苏轼心中含愧,便想找个机会向王安石赔罪。想起临出京时,王安石曾托自己取三峡之中峡水用来冲阳羡茶,由于心中一直不服气,早把取水一事抛在脑后。现在便想趁冬至节送贺表到京的机会,带着中峡水给宰相赔罪。
此时已近冬至,苏轼告了假,带着因病返乡的夫人向四川出发了。在夔州与夫人分手后,苏轼独自顺江而下,不想因连日鞍马劳顿,竟睡着了,及至醒来,已是下峡,再回船取中峡水又怕误了上京时辰,听当地老人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一般样水,难分好歹。”便装了一瓷坛下峡水,带着上京去了。
上京来,先到宰相府拜见宰相。
王安石命门官带苏轼到东书房。苏轼想到去年在此改诗,心下愧然,又见柱上所贴诗稿,更是羞惭,倒头便跪下谢罪。
王安石原谅了苏轼以前没见过菊花落瓣,待苏轼献上瓷坛,书童取水煮了阳羡茶。
王安石问水从何来,苏轼道:“巫峡。”
王安石笑道:“又来欺瞒我了,此明明是下峡之水,怎么冒充中峡?”
苏轼大惊,急忙辩解道:“误听当地人言,三峡相连,一般江水,但不知宰相何以能辨别?”
王安石语重心长地说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定要细心察理。我若不是到过黄州,亲见菊花落瓣,怎敢在诗中乱道?三峡水性之说,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太急,下峡水太缓,唯中峡缓急相伴,如果用来冲阳羡茶,则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苏轼敬服。
王安石又把书橱尽数打开,对苏轼言道:“你只管从这二十四橱中取书一册,念上文一句,我若答不上下句,就算我是无学之辈。”
苏轼专拣那些积灰较多,显然久不观看的书来考王安石,谁知王安石竟对答如流。
苏轼不禁折服:“老太师学问渊深,非我晚辈浅学可及!”
苏轼乃一代文豪,诗词歌赋,都有佳作传世,只因恃才傲物,口出妄言,竟三次被王安石所屈,从此再也不敢轻易讥笑他人了。
俗话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千万不要班门弄斧,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从艺无止境的角度看,人要谦虚点好,即使有才华,也不要卖弄,特别是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弄不好是要自取其辱的。
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了如指掌,为人谦恭既是对他人的敬重,也是保护自己的良策。
持盈若亏,别把“自己的杯子”倒得过满
一个容器若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一个人若心里装满了骄傲,便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
《菜根谭》中说道:“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荧,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暗生也。”粪土中的虫子是最污秽的,当它变为蝉以后,便在秋风送爽的季节吮吸朝露;腐烂发霉的草木来晦暗无光,但从中孳生的萤火虫,却能在月色皎洁的夏夜发出光彩。由此可知,高洁往往出自卑污,光明每每生于晦暗。人要做到谦卑方为上,因为品德高尚的人都是出自一个“谦”,谦卑才能让你取得进步。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有一天,一位骄傲自大的学者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注入,这位学者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倒了。”
“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南隐禅师所说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如果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人能及,就必然导致骄矜自傲,什么都装不下,什么都学不进去,就像茶水溢出来一样,也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了。
真正的成功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并加以考虑。这样的人能做到在成绩面前不居功,不重名利;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主动进取。他们的谦虚并不是卑己尊人,而是既自尊,也尊人。
为人处世,不要太卑微,也不要太倨傲,这样都是走向了极端。其实,做人应该既不失礼于人,也不卑躬屈膝;既要自尊自重,也不要傲慢无礼;既不可心无定性,专抢着跟人打招呼,也不要立定主意,专等人家打招呼。与人相处时,对随和的人你要礼貌,使人感受到你的友善;对傲慢的人你要不屈从,使人能正视你的尊严;遇到支配性强的人,你不妨巧妙地顶他几次,以打乱他的心理优势,破坏他的行为惯性,免得自己老是生活在对方霸气的阴影下。
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所以说人们不应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成绩感到骄傲。假如人能够保持谦和的心态,则人的心胸可以扩展到无限。人们如能有此心态,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
因此,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多大的成绩,推而广之,或是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要谦虚谨慎,不能自视过高。应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进而获致更大的业绩。如能这样,则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成功者尚且虚怀若谷,盈而亏之,更何况我们这些正为成功而拼搏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