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菜根谭,右手卡耐基
5626700000013

第13章 菜根谭·淡泊明志,自在平常心(1)

找到内心尘封的珍珠,避开人性的误区,看清世俗名利的本质;摒除机心,远离声色货利的诱惑,驱逐内心的恶魔。一切随缘,褪尽浮华,宠辱不惊,厚德载物,于山水中体验人生智慧,在世间寻求生命真谛;面对尘世纷扰,静心以待,抛开世俗牵绊,换得自在洒脱。

富贵眼中过,“瑚琏”心中留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这句出自《菜根谭》的话意思是说,狐狸作窝的破屋残壁,野兔奔跑的废亭荒台,都是当年美人歌舞的胜地;遍地菊花在寒风中颤抖,枯萎荒草在烟雾中摇曳,都是以前英雄争霸的战场。兴衰成败如此无常,而富贵强弱又在何方呢?每当想起这些,都会使人感到心灰意冷。

正如杜甫诗中所写:“丹青不知老将尽,富贵于我如浮云。”曹霸爱绘画竟不知老年将至,看待富贵荣华有如浮云一样淡薄,荣华富贵不是永恒的。

人要找到内心尘封的珍珠,避开人性的误区。一切随缘,褪尽浮华,正视富贵,宠辱不惊,厚德载物,于山水中体验人生智慧,在世间寻求生命真谛。面对尘世纷扰,静心以待,抛开世俗牵绊,换得自在洒脱。

有很多人热衷于收藏,或是古董古玩,或是邮票年华,将之藏于家中,视若珍宝。孔子曾将其弟子子贡形容为一种被世人珍藏的物品。

“子贡问曰:赐也如何?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瑚琏”是古代的玉器,是古代用来供于庙堂之上的,是“高”、“贵”、“清”的象征。古人在国家有大典的时候,才请出瑚琏来亮一下相。平常的时候,只是锁在柜子里藏起来,保护起来。

做人就要做深藏不露的“瑚琏”,这样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宋朝的柴陵郁禅师曾写过一首小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宋朝著名贤相王旦是“瑚琏之器”的代表人物。王旦任宰相十一年,为政清廉,处世谨慎,善断大事,为人宽厚,以德服人,顾全大局,备受赞誉。其德操修养与人格魅力仍令今人叹服,其为政之道及廉洁自律、忠心为国、公而无私的品质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王文正公旦,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家人欲试其量,以少量墨投其羹中,只是不食而已,家人问为何不食羹,说:“我偶不喜肉。”一日又把墨水投入其饭中,王旦看了看说:“我今日不喜饭,可具粥。”

为人品格高贵,无论是瑚琏之器,还是尘世藏珠,都无法与其高雅的品性相媲美,做人若能达到这种境界,自能让周围人信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淡泊名利,生命逍遥自由

《菜根谭》中说道,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兢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之中,人世间中的荣华富贵、成败得失怎么能够左右自己呢?把自己的身心处在安宁清净的环境中,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对错好坏怎么能够隐瞒欺骗自己呢?如果我们不希望荣华富贵,怎么会担心他人用功名利禄作诱饵来引诱自己?如果我们不和他人争夺高低,怎么会畏惧杂官场中所潜伏的宦事危机?因此为了生命的自由、潇洒,不少智者都懂得与名利保持距离。

惠施在梁国做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恐慌,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不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楝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惠子十分羞愧。

一天,庄子正在濮水垂钓。楚王派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两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两位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两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不慕名利,不恋权势,为自由而活,可谓洞悉幸福真谛的达人。

人活在世界上,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种贪欲。放眼古今中外,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今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世间有许多诱惑,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要想活得潇洒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学会淡泊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学会以淡泊之心看待权力地位,乃是免遭厄运和痛苦的良方,也是得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智慧所在。

凡事要心平气和,牢骚太盛防肠断

牢骚像一种毒气,一旦施放出来不仅会毒害你的敌人,也会毒害到自己。所以聪明之人从来不会牢骚满腹,因此总是从从容容,顺顺利利。

《菜根谭》中讲道: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一毫不落世情窠臼,便是一在世出世法也。这句话是说,虽然人情有冷暖,但是我们不应该被人情冷暖左右自己的情绪;人情有浓淡,我们不应该因为人情浓淡欣喜或者厌倦。真正的处世方法就是不落入人情世故之中。人不能被外物左右自己的情绪,要心平气和,不要总是牢骚抱怨。

隋朝北周大将贺若敦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们之下,看到别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见人就发牢骚。

不久,他奉调参加平湘州战役,打了个胜仗之后,全军凯旋,他想:“我为国家又立了一大功,此次必然受到封赏。”不料,朝内奸臣当道,他反而被撤掉原来的职务,因此他大为不满,对传令使大发怒言。

传令使回头就向晋王宇文护说了,宇文护大为震怒,马上把他从中州刺史任上调回来,逼迫他自杀。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条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

说完,他拿起锥子,狠狠地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血的教训。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已做了隋朝的右武侯大将军,但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别人低而怨声不断,认为以自己之能完全可以当宰相。不久,才能不如他的杨素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未被提拔,他气不过,不满的情绪和怨言更加流露出来。

后来,一些话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贺若弼被逮捕下狱。

但是皇帝念及他的功劳,不久就把他放了。他还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帝、太子间的关系有多么密切。

后来隋文帝的长子杨勇在父皇那里失势,次子杨广取得了皇太子之位,即后来的隋炀帝,贺若弼的处境可想而知。

贺若弼此仍不识大体,本来形势就对他不利,他还在那里为杨勇鸣不平。

因他言语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就对贺若弼说:“大臣们对你都十分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可有活命的道理?”

贺若弼辩解道:“我曾凭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功劳的分上,饶我一命吧!”

隋文帝说:“你将出征陈国时,对高颍说:‘陈叔宝被削平之后,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颍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对不会这样。’等到陈叔宝被消灭了,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

贺若弼争辩道:“我确实蒙受了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陛下格外地重赏我活命。”

此后他再也不攻击别人了。隋文帝考虑了一些日子,念他劳苦功高,没有杀他但还是将他的官职撤了。

生活中无奈的事情太多,发发牢骚也是正常的。但是切忌一味地牢骚满腹,那样就会给自己给来不必要的麻烦,平添更多牢骚。如果你实在忍不住发牢骚时,也要发得委婉一些,别让旁人听到,更不能主动冲人发牢骚。出口时是牢骚,传到别人口中就是“不满”,是“别有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