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是我最欣赏的一位当代哲学大师。他的“轴心时代”理论已成为我们的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学家、社会文化学家研究人类社会科学必须要涉猎的思想财富。正是这样一位哲学家,给曾经一度迷茫的我以启示和勇气。他说:“哲学必须指明真理,指出我们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我们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正是对“人”的好奇和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追问,让我对哲学这门智慧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海固的一个贫穷的乡上工作。乡下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不可与城里同日而语,但我对此并没有抱怨,因为我的家乡也在西海固的一个乡村,对于那样的环境我并不感到陌生。我很感激多年来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提供给我一些时空、让我能静下心来读书和思考的乡领导,比如让我做秘书那样一份不是太忙的工作,并让我有了以哲学的方式思考的可能。
尽管窗外是冬天里呼啸的冷风,尽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但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能有一个可供我灵魂放牧的书桌,这已经足够了,我没有过多的奢求。
乡镇冬夜里的宁静城市里的人们很难体会到。狭小的办公室里,一张桌,一床铺,一火炉。火炉上的水壶“哧哧”地冒着白气,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我被那样的宁静包围着,在那样的宁静里抱着西方哲学经典,享受着自己那份特有的孤独。
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叔本华、尼采、拉萨尔……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和他们那一本本思想的精华,对于当时不到二十岁的我,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无疑是空前的。我仿佛一下子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有一种沉迷其间的快乐。
虽然生活是单调乏味的,但我有抵御单调乏味的方式。
记得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在四百年前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正因为如此,人才因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就是这样一位哲学家,却给后世的人们树立了思想的丰碑,他的未竟之作《思想录》成为不朽的经典,给无数沉于痛苦的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不经意间收获了一份失恋的苦涩。一切犹如冥冥之中上帝的安排和捉弄,在痛苦中孤独、彷徨,也同时慢慢地学会了用哲学开始给自己疗伤。
现在想来,我得感谢那次失恋。有位哲学家说过:“初恋的失败是人生天地之间的一个坎。很难回避,躲避。这个坎如何跨过,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今后人生的运行轨迹和发展方向。它会把你推向地狱般的深渊,也会引导你步入天堂。”这是哲学家经历和思考的结果,无疑非常正确。正因为那次失恋,我才下定决心,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于是,我毫不迟疑地把自己投入到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开始了在省城三年的读书生涯。如其不然,我可能还在西海固的那个乡镇干着老乡们所说的“摧粮要款,刮宫流产”的所谓革命工作。浑浑噩噩地过着“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在进修期间,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那里使我有机会与世界上最具个性、最优秀的思想大家晤面,使我赤贫荒芜的精神世界开始播下希望的种子,生长出思想的花朵。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我对哲学的学习时断时续,磕磕绊绊,但我始终没有放弃。特别是当你处在迷茫的人生路口,处在难以选择的“自由”当下,你就会想到哲学家尖锐的思想智慧,使立于天地之间的你,幡然悟得人生原本就是一个荒谬的存在。与死亡相连的人生何其短暂又何其悲壮!
海德格尔说:人是向死而在的。人只有从阅读中凿开蒙昧的坚冰,才能使有限的生命拓展到无限的可能之中,人才能超越死亡,走向永恒。
当然,人孤零零地被抛到这个尘世,一切都是自己的设计,一切都源于你的选择。在康德博大的精神和思想之中,你懂得了选择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生存的目的,但自由必须在自然律和道德律的统设之下,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这是人生立于天地之间的铁定坐标系,你必须敬畏。
另外,对哲学多年的习悟,也让我深深地懂得哲学的真正智慧就是时空。时间作为宇宙的连续性和一维性,空间作为宇宙的广延性和多维性,它昭示了哲学的根本智慧。我们说,哲学的流派可谓派系林立,观点纷纭,不管他们所秉持的学说观点多么新奇,多么难懂,但说透了,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最根本的终极命题只有一个: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的问题。我从哪里来,追问的是我的生命起点的时间性;我到哪里去,追问的是生命终点的时间性;我是谁,则追问的是我的空间位置性。
苏格拉底有道哲学命题是: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你在时空里的角色定位,把自己放在适当的历史阶段(时间),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空间),不要发生时空错位,这样,你就是一个能认识自己的人。在苏格拉底看来,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人,在大千世界,你也许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哲学深处的漫步》陆陆续续写了长达三年之久,不是我不够努力,实在是自己水平有限,功力不逮,对于哲学的习悟,我还是个小学生,特别是对于博大精深的西方哲学体系,它犹如一座庞大的智慧迷宫,对我充满了神秘的诱惑力,但同时又让我望尘莫及。对于那些数不胜数的哲学天才,我宁愿相信自己是无知的,事实也是如此。特别是对于探索人生与世界本原的哲学,各种学说流派均有其存在的理由并有其合理性。在这样的迷宫中漫步,有时真的有迷失的危险。记得作家余华有这样几句话:“任何知识说穿了都只是强调。事物总是存在两个以上的说法,不同的说法都标榜自己掌握了世界的真实,而真实永远都是一位处女,所有理论到头来都只是自鸣得意的手淫。”
对于哲学而言,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存在的只是事实。《哲学深处的漫步》仅是自己习悟哲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不求全知全懂,但求有所开悟。哲学的本意不就是启人思吗?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狂欢年代,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烟雾的散去,等待更心平气和的那一刻。但这样的等待什么时候才能到来,我们无从考量,也无从把握。有许多真切的记忆已经模糊,有许多精神性存在已经无力,我们的感觉已渐渐麻木,我们的情绪已无所谓悲喜。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回到阅读本身,作一次思想和心灵深处的穿越,这对于一个集体狂欢的年代,也许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它是必不可少的。也许只有孤独者面对自己的孤独,人生才不会“娱乐至死”!
思想的海洋,广袤而深邃。哲学是先哲们注解天地万物、穷究天地万物本源的漫漫之旅,在先哲们驻留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散散步,看看景,不求踏出路来,但求留下自己的足迹。就如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不求有所建树,但求生活“简单些再简单些”,能看到清晨的那一缕阳光,能听到那一声亲切的鸟鸣,这已足矣。
在拙著即将行世之时,要感谢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他们都是追寻人类“存在”意义的布道者。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提挈和鼓励,才使我的“行走”不致成为一个人孤独的旅途。我要感谢当代文艺理论家、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文学院院长荆竹先生拨冗为拙著惠赐序言,给予鼓励和支持。《宁夏党校学报》副主编、编审陆平先生在百忙之中挤时间为本书作了指正和勘误,他们的默默支持和帮助让我有了继续我的“行走之旅”的勇气。同时,还要感谢宁夏党校宋建钢副校长和科研处周武壮处长、郭正东副处长以及我的朋友闵生裕先生,是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得我这样一本“珠海拾贝”的思想碎片,才得以连缀成篇,走进读者的视界之内,在此,向他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赵炳鑫
辛卯年正月初二于静逸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