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音乐厅遇见贝多芬
56258100000004

第4章

打好手中的坏牌

做最好的自己——王石

他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显赫的背景,有的只是一颗热爱冒险的心。他的母亲是少数民族,他自小便继承了母亲族人的野性精神,而他自己凭着这股冲劲在商界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就是万科的创始人——王石。

财富可以从别人身上赚来,但是勇者对生命的珍惜,

却无法从外界得到。这是王石代言的一项通信服务的广告词,这也是对他自己的一个写照。王石曾经被医生预言“可能会坐轮椅度过下半生”,可他却用3年的时间爬了11座雪山,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且创造了6100米中国滑翔伞最高纪录。

王石在商界有很高的声望,很多人按照习惯思维,推想他一定是高干子弟,有的甚至指名道姓,说他是王震将军的孩子。其实,王石和王震没有什么瓜葛,他的确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但父亲转业后在铁路局工作,母亲是锡伯族人。锡伯族是个游牧民族,能征善战,王石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上也延续了母亲锡伯族的野性精神。

王石的确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在他少年时代,每个假期都要带着弟弟妹妹从郑州回到位于辽宁山区的外婆家。从郑州到外婆家需要在北京、锦州转两趟车,最后到达辽西山区一个小站后,还需要走8里山路。而这一切,母亲只管到郑州火车站送他们,其余的就靠王石自己去摸索。

那时的农村孩子最爱做一些冒险的游戏,这正合王石的意。他从小就很沉得住气。长大后,他爱冒险的性格一点没有变。2003年5月22日,他用自己的双脚做计算器,一步一步地爬到了珠穆朗玛峰这座“3000层楼房的房顶”。这时他52岁,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拥有几十亿资产、上万名员工和遍布中国十几个省市的业务,也是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中国企业家。王石登顶成功创造了两个纪录:一是国内年龄最大的珠峰登顶者,另外一个就是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中国企业家。

其实那些成功人士并不一定比普通人聪明,学识也不一定比一般人多,智商也不一定有多高。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具有冒险精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敢冒险的人总是在冒险,不爱冒险的人总是求稳求变。那些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总是在不断尝试各种冒险的事情。就像王石,已经将登山探险作为一种运动习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打起行囊,踏上征服名山险峰的征途。

冒险就是要我们去承担风险,许多时候,风险会让我们努力改进目前的状况,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2003年,由于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转播,加上当时处于“非典”的非常时期,原本由普通登山爱好者组成的珠峰登山队,变成了大家关注的明星,刚好王石就在那支登山队中。攀登成功后,他们获得了英雄般的欢迎和荣誉。但是王石面对别人的时候总是说:“我不是英雄,这不是谦虚。”

在最近50年来,有1000多人登上过珠穆朗玛峰,但其中只有12名汉族人,内地的6名,台湾的5名,香港的1名。在王石看来,这样的比例实在太少了。曾有一个和尚,一个人独自登顶珠峰,美国也有一个盲人到达了顶峰。所以,王石很看淡登上珠峰这件事,被称为“英雄”,他感到不安,“大家不要把登珠峰看作是很神圣的。我相信今年夏天这次登山,有几十个人登上去了,但只有中国队员受到了这样的殊荣。”

登山是一项对体力和意志力考验极强的运动,有很多人在珠峰上一览众山小,但也有很多人从此埋骨山下,在冰天雪地中长睡不醒。正是因为有这种拿生命冒险的感觉,王石更加谨慎和热衷于此。作为登山爱好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将地球上七大洲的最高峰都登个遍,王石已经成功登顶了其中的3座,对未完成的4座,他很有信心。而他已经五十多岁,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都等着抱孙儿,享受退休的悠闲时光。

以前中国登山队完成登顶七座山峰的纪录是十年,而王石两年间已经登顶了三座,当有人问他多久能完成这个登山大满贯计划的时候,这位硬汉笑着说:“如果环境许可,我一年就能把这4座山爬下来!”

喜欢爬山,也有魄力去完成在别人看来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却对荣誉非常谨慎,从来不愿意接受别人热情的赞誉。在平时的生活中,朋友们对王石的评价也许可以对他这种谨慎的态度做一个解释:“王石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从来不说错话,也不会失态。”

有一次,他按照预订的时间出席自己的自传读者见面会。按照预订的内容,他应该在上午完成演讲和签名售书,然后去赶下午的飞机。但是演讲结束后,签名的行列还在书店四楼大厅站成一个大大的S形。组织者有点慌了,但王石还是镇定地坐在会场,始终带着微笑一个一个地签,遇到熟人,抬头笑笑,寒暄两句。而且,他的签名是一笔一画,绝不像有的明星那样把汉字写得像英文,谁也不认识。

签完了最后一本,他又微笑满足了要求合影的几个人的愿望。然后,他抓起风衣,大步离去。这样的事情,他要在十几个城市重复,但是事后,看看媒体的报道,无一例外都是赞美之语。王石成了媒体的宠儿。

不论在何种场合,不论他以怎样的身份出现,西服笔挺或者胡子拉碴儿,他都能在适当的场合说出适当的话。尽管他很早就从万科的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下,但在业内外,绝大部分人依然认为王石才是万科唯一的老板,就像乔峰已经脱离了丐帮,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还是丐帮的帮主一样。这样的人,不是英雄,何人敢称英雄?

走近强者

做最好的自己,无论是谁,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一定会很充实,很快乐,很成功。做最好的自己,说的很简单,但要做到这点,其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你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劲,但是你在别的方面做得却很优秀。

青少年朋友们,请你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

不能做大树,就做小草;不能做牡丹,就做路边的小野菊;不能做大海,就做小溪;不能做太阳,就做星辰。总而言之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自己的敌人就是自己。”

改变现状,不做眼高手低的愚者——李嘉诚

小时候因为日军侵华,他们全家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到香港避难。不久,父亲也撒手人寰,家庭没有了支柱,他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漂泊异乡的他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学习,他的执著带领他走向了成功。李嘉诚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耳熟能详。他拥有众多国家的荣誉头衔,当然也有很多资产,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影响力——他从香港开始发展,成为今天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也是全球的风云人物。他被称为华人中的比尔·盖茨,是众多企业家的偶像。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样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笑容可掬的老人。

192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安的一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束了,两党从战友变成了敌人,各地有势力的军阀各自为政,全国没有统一的政府组织;在这一年,武汉大学成立,清华大学正名;起义和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嘉诚出生了。

李家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家族的治学风气甚浓,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平时培养儿子读书习字。虽然时局动荡,但李嘉诚在家人的照顾下依然过得很快乐。

然而安宁祥和很快被打破了。1939年日本开始侵略我国。日本的飞机整日整夜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潮州城一片废墟。李氏一家在流弹硝烟中,步行十几天辗转到香港避难,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里。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了。两年以后,作为全家支柱的父亲撒手归西了。14岁的李嘉诚从此结束他的学业出来谋生,他知道自己是母亲和弟妹们的希望。

他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本来漂泊异乡、寄人篱下的打工糊口生活已经非常辛苦,他还依然坚持不懈地学习。他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不看小说,不看休闲读物。晚上收工了,他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一本旧《辞海》,自己摸索教学,有模有样地给自己上课。

很快3年过去了,他跳槽到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杂役。有一天,老板需要人帮他写信,刚好工厂文书请病假,老板就问:“哪个人比较会写信,字写得好一点?”四五个职员都指着李嘉诚说:“叫他写,他每天都念书写字。”李嘉诚立即动手写了好几封信。信寄出去之后,老板的朋友非常欣赏,问他:“你这位先生是什么时候请的?比原来的要好。”这让老板对李嘉诚刮目相看,很快就把他从做杂役的小工提升为货仓管理员。“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底子,写信慢,也未必通顺,也得不到那个职务。那个职务让我懂得货品的进出、价格,懂得管理货品。”

李嘉诚在货仓管理员的位置上并没有待多长时间,便转为走街串巷的推销员。为了省钱,推销时他很少坐车。“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公司内的推销员一共有7个,都是年龄大过我而且经验丰富的推销员。但由于我勤奋,结果我推销的成绩,是除我之外的第一名的7倍。这样,18岁我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当总经理。”难怪后来人们称李嘉诚为“超人”,这样的速度和能力,不是超人是什么?

开始创业的李嘉诚遇到过很多问题,但他受到母亲的影响,一直将诚实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根本。有一次,他经营的工厂亏损严重,作为领导人,他承认自己经营失误拖垮了工厂,希望大家能共渡难关,一起谋求发展。紧接着,他又逐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道歉,并保证在宽限的日子里一定偿还欠款。他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巨大危难,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倒闭,他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渡过难关的方法。

他诚恳的态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谅解,李嘉诚也获得了挽救企业的机会。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深深地鞠躬3次,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困境,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话音刚落,员工全部沸腾起来。散会前,每个员工都得到一个红包,由李嘉诚亲自发放,他要感激这些同甘共苦的“战友”。

李嘉诚的塑料花生产一直是国际领先的,但是在意大利“偷师”之后,销售成了李嘉诚的一大问题。为此,他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一位批发商。对方非常豪爽,只是在最后提出的条件让李嘉诚犯难了:他要李嘉诚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才能完全放心。然而当时的李嘉诚正面临资金问题,也找不到这样的担保人。

第二天,他来到批发商住的酒店,默默拿出样品,放在批发商面前。样品一共3组,每组3种款式:一组花朵、一组水果、一组草木。批发商全神贯注看了十几分钟,尤其对那串紫红色葡萄爱不释手。随后,批发商将目光转移到李嘉诚熬得通红的双眼上,用欣赏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人。批发商当时只想订购3种产品,结果,不到一天时间,李嘉诚就拿出样品,而每一种产品都设计了3款样式!

批发商告诉李嘉诚,这9款样品,是他所见到过的塑胶花中的极品,简直挑不出任何毛病,他们可以谈生意了。双方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李嘉诚打开了欧洲市场。

“信誉,诚实,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还重要。”人如其名,李嘉诚用自己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构筑起了自己坚实的商业帝国。

走近强者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很多人的通病。怎样能从改变自身来改变现状,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事情。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或许这个世界有许多地方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大家想的也只是改变这种现状,却很少想到给自己做个全面的改造来适应这个世界,我们为什么不变被动为主动呢?

当你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原本的死胡同已是通途了。

自古英才多磨难:把绊脚石变为垫脚石——胡雪岩

从小时的放牛娃开始,胡雪岩打出了一路好牌:虽出身贫寒,但他却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他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马褂,他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他奉母之命建起一座胡庆馀堂,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

13岁时,小放牛娃突然见路边有一个包袱,打开一看吓坏了,原来全是金条、银元宝!

真是天上掉下来馅饼了!要是一般人,大概心里早就乐开了花,然后美滋滋地拿回家。可是胡雪岩却想,这么多的财宝,失主找不到,肯定要报案的,如果我拿走,岂不是连累家人,这样太危险了!如果找大人商量,说不定还会被杀人灭口。他立即决定把包袱扔进草丛里,边等失主边放牛。等到太阳快落山时,失主终于找来了,问他有没有看到一包袱。机敏过人的放牛娃并没有说自己看到或没看到,而是先问他丢了什么,包袱是啥颜色,一听对方全答对了,于是才小手一指,告诉他包袱隐藏之处。

理所当然的,失主要给放牛娃一些报酬,可他却谢绝了!居然有这么好084

的小孩!失主说:“我是杂粮行的蒋老板,你不要放牛了,跟我到杂粮行去干活吧。”可是胡雪岩仍然拒绝,他说要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再答复。蒋老板一想,这孩子真是不错,心里装着父母,于是,蒋老板写下地址,让胡雪岩决定后去找他。

来到了蒋老板的杂粮行,他不仅做自己的活,还抢着帮别人干活。因为工作异常卖力,又聪明懂事,胡雪岩被另一个火腿行老板看中。老板跟他谈心,说付他双倍薪酬,让他跳槽。没有想到,胡雪岩却平静地说:“我是来当学徒的,有什么事,请和老板商量。”看到他毫不为金钱所动,火腿行老板更喜欢他了,几次要带走他,出于生意上的合作,蒋老板最后忍痛割爱,将胡雪岩“转让”给火腿行老板。

进了火腿行,胡雪岩不但勤快,还颇为用心。他自学了心算和珠算,以火腿行为跳板,胡雪岩一跃跳到了杭州某钱庄,找了个新老板。虽然往上走了,但他不骄傲、不自满,从不改初衷,这从他坚持天天给老板倒夜壶,就能看出来。

从13岁开始,一直到20岁,换了3个地方,两次跳槽还是被当作人才挖走的。23岁时,老板破格提拔胡雪岩当副掌柜,但他拒绝了,这是为什么?胡雪岩有自己的想法,他说自己能力还不够,而现在主要是在外面和客户熟悉业务,这样更有利于钱庄事业的发展。老板自然大喜,心想这孩子有如此远见,此后就更信任他了。胡雪岩27岁时,老板生病去世,死前立下遗嘱,死后胡雪岩是唯一继承人,他的钱庄的所有的财产无偿送给他。

“在你刚当学徒的两年里,我有8次在堂前堂后故意扔碎银币,你发现后捡起来,8次全部交公了。你经受了考验,你是一个心里有父母的人,你的能力强我百倍……”想必,老板立遗嘱时态度是很坚定的吧!

胡雪岩的第一手牌打得非常漂亮。

接过钱庄的生意后,胡雪岩很冷静,他想:这巨大的财产对我来讲究竟是福还是祸呢?几天不眠不休之后,他琢磨清楚了:有因财得祸的,有坐吃山空的,有经营不善几年破产的。于是,他开始小心、谨慎、细心、周全地看护好老板留下的遗产,有谋有略地经营和发展起事业来,在以后短短的十几年里,胡雪岩的财富就增加了千万倍。

财富自不必说,作为一名商人,他还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要知道,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极为罕见的。他可谓名利双收、事业有成,是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不愧为中国商人的偶像。

这些都是怎样做到的呢?

其实,很简单,得益于胡雪岩第二张牌的出手。

在一家茶楼里胡雪岩结识了王有龄,一位有才华、以仕途为理想但不同流合污的读书人。其实,两人都是这家茶楼的老主顾,但此前胡雪岩一直未注意到王有龄。直到有一次王有龄与一位来茶楼摆排场、要轰走楼内顾客的新任知县发生纠纷,透露出自己已有官职、只是无钱买实缺赴任的情况,这才引起了胡雪岩的注意。

接下来,胡雪岩出面调停,最终消解了这场纠纷。胡雪岩约王有龄换个地方喝茶。言谈之中得知王有龄有才干、有志向,想做实事,只是苦于目前没钱赴京买缺。

胡雪岩二话不说,借给了王有龄银子。而这时,他们认识的时间并不长,彼此还没有深交。王有龄自然很感激胡雪岩,此时的胡雪岩在他的眼里俨然是一位不计回报、只奉献友谊、希望对方早日成功的朋友。在王有龄赴京前,他们俩结拜为兄弟。

这是张好牌,后来的事实证明胡雪岩很有远见。

仕途得意的王有龄怎会忘记胡雪岩的知遇之恩?在王有龄的帮助下,胡雪岩慢慢发达起来。

胡雪岩的崛起王有龄功不可没,此外,还离不开他一直寻找的靠山——左宗棠。胡雪岩上演雪中送炭,解左宗棠于危难之间。借着左的实力,胡雪岩迅速发迹。

胡雪岩实在是不折不扣的精明人。

胡雪岩素以经商精明闻名于世,他的驭人之术同样别具一格。

那个时候,商业战场上获取商业信息的渠道并不多,因此熟悉业务的职员的去留是商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许多商家总是想尽办法用高薪收买对手的职员,甚至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伙计。保护人才成了胡雪岩放在心上的大事。为了笼络人心,留住下属,胡雪岩最终采取了年关发放年货的策略。

胡雪岩的年货很特别,就是火腿。每年,胡雪岩都会在年前15天置办。胡雪岩对火腿要求极高,由于火腿上段多骨,食之无味,难以下咽,而下段他又嫌太肥,只有中段最好。于是他总是将骨肉相宜的中段送给店员和管理人员,而上下两段却留给自己和家人享用。

火腿置办完毕,胡雪岩总是亲自抽查,用银针刺破火腿,用鼻子闻闻,看火腿香不香,火候如何,这么做是为了看火腿的成色和质量,更是看是否有毒。

东家如此体贴和关怀,部属自然暖在心头,于是均赤胆忠心,胡氏集团上下团结一心,数次渡过险境,终于缔造了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而胡雪岩的个人财富也一度超过清政府国库储备金,达到白银3000万两。

火腿虽小,其意深远。

这张牌出得颇有胡雪岩特色,可见手握一副坏牌并不是可怕的事,打好这副牌才是关键!

走近强者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把压力变动力,让它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把压力变动力,让它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青少年朋友们,你想成为一名强者吗?那么就把压力变动力吧,因为压力会伴你走向成功。

人人都会遇到不幸,但是更多的人在被绊脚石绊倒以后,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即使有人爬起来了,也会忘记了曾经绊倒他的那块绊脚石。而只有生活中的智者,才晓得如何把绊脚石变垫脚石。“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磨难怎能见成功?

奇迹只光临不屈不挠的人——海伦·凯勒

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与视力,紧接着她又失去了语言的能力,似乎所有的不幸都在一瞬间向这个小女孩袭来,幼小的她自此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也曾自暴自弃过,然而亦师亦友的莎莉文老师的出现,使她的生活开始出现了转机。她又重新回到了阳光下,凭着自己那颗不屈不挠的心,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她就是美国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个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

走近强者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成长的道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会有拦路虎,会有坎坷和失败,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敢于搏击风雨,坚持信念不放弃,就会获得成功。那些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的人,只能一事无成。不屈不挠的人也许在一些所谓“知难而退”的人眼里是在钻牛角尖,可事实不是,这正是一种他们身上所缺少的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青少年时期正是朝气蓬勃、精力充沛的年龄,有什么理由不去为理想奋斗呢?只要你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奇迹就一定会属于你。

扬起勤奋之帆,为人生交份满意的答卷——刘德华

他17岁踏足娱乐圈,演技不是最好的,唱歌也不是最好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华语娱乐界持续当红二十多年并且大有愈老愈红的架势。他是公认的最勤奋、最敬业的艺人之一。他所获得的奖项与荣誉超过500项,令人赞叹。他就是刘德华,对于他,香港人有种说法,那就是:“你可以不认识香港总督,但不可以不认识刘德华。”他的人生故事就像一杯香茗,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刘德华的演技不是最好的,但他很用功,论唱歌他没有张学友动人的歌喉,比电影他也没有梁朝伟精湛的演技,但是他却用勤奋征服了亿万的歌迷和影迷。

17岁的刘德华刚踏入娱乐圈时,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夜空中一颗微弱的星星,既平凡又普通。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娱乐圈,是谭咏麟和张国荣最辉煌的时期,新人很难崛起,刘德华因此难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当时堪称香港影视大哥的曾志伟对刘德华有过这样的评价:他唱歌就像是唱大戏一样,很难听。别人也经常嘲笑他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但这并没有使刘德华放弃,反倒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更加努力。曾志伟回忆说:“演出完,别人都回去休息了,他却躲到了自己的车里填歌词,那时我就想‘这个人必定会与091

众不同’。看看现在的他,真的被我言中了,对他现在的成绩,我只能说一个字——‘服’!”这一个字,足够表达一个大哥级人物的敬佩之意了。刘德华就是靠着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赢得了无数的歌迷和影迷。

刘德华相信只要足够勤奋、足够努力,老天终究会眷顾到你的。刚出道时的他只能跑跑龙套,杀手甲、学生乙、路人丙、士兵丁,来来去去都是甲乙丙丁,可他没有自怨自艾,对每一个角色都是认真对待,因为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机会总会来到的。

他的勤奋不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他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有点过时了,但是我会继续走自己的路,使自己老有所为”。

在香港昙花一现的艺人很多,而能像刘德华这样持续走红二十几年的却是屈指可数,他的勤奋、进取、谦虚,都是后辈学习的榜样。刘德华一直推崇“老二哲学”,“我只是喜欢做第二。做第二很好,前面永远有个目标,做第一高处不胜寒,无敌也很寂寞”。

一次有记者采访刘德华,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音乐和电影方面的成绩,你更在意哪一样?”刘德华回答道:“我是一个整体的艺人,你问我电影有没有跑到第一名,我没有。唱歌有没有跑到第一名,我也没有。我两样上面都是第二名,但就像十项赛一样,加起来我就是第一名了。我的水准整体上很平均,我只有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才能稳固自己的成绩。”这是他对“老二哲学”的诠释。

刘德华是个真诚而坦率的人。论演技,他不如梁朝伟,在争夺金马奖时,他四次以一票之差而落选;论唱歌,他不如张学友,张学友是具备超一流实力的“歌神”;论帅气,他不如周润发,周润发塑造的“许文强”“小马哥”,不知成为多少人的偶像。和他们相比,刘德华在这些方面只能屈居第二,而且这个老二还持续了很多年。

可做第二并不代表就永远做不了第一。当年的风云人物,大多退居幕后或很难见到踪影,新人也层出不穷,而刘德华依然大红大紫,依然是“天王”,所获奖项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老二哲学”的力量。

刘德华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二十多年,一路走来,有褒奖、有非议,取得成功的他,依然以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世界,回报社会。他说:“扶持我的朋友是我一辈子要感谢的人,对于我的竞争对手、非议我的人我同样要说声谢谢。”

有一句话说得好:“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刘德华刚出道时,香港有家知名电台的老板,在听过他的歌后当即表示,“这个人不懂唱歌,也没有歌唱的天分”,从此不再听他唱歌,并在很多场合表示刘德华是歌坛“四大天王”里最差的一个。但刘德华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十几年之后,刘德华说:“我要感谢那位老板,不然今天也不会听到别人说‘华仔真的很会唱歌’。”

曾经帮助和扶持过刘德华的朋友很多,他个个都铭记在心。因为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才会用感激之情来回报社会,在香港建立了“刘德华慈善博物馆”,他的玩具、照片和衣物等陈列其中供游人参观,而门票盈余都捐给了慈善机构。他还成立了“刘德华慈善基金会”,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和团体。在很多艺人只知“独善其身”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兼济天下”了。

在演艺圈有一个定律:“赚钱”很容易,“赚口碑”很难;“做戏”很容易,“做人”很难。你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老板,对得起媒体,甚至要对得起小人。因为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些,刘德华都做到了。

走近强者

假如人生是一条船,那么勤奋便是船的指向标;假如人生是一盏油灯,那么勤奋便是点亮油灯的火种。先哲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相信:天才出于勤奋,唯有勤奋才能架起成功的桥梁。只有勤奋,才能造就人才,否则即便你智商再高,也不能获得成功。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濮存昕

两岁的时候他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小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然而这些挫折非但没有让他就此沉沦反而促使他更加坚强,不向命运低头。时至今日,他成为一位知名度颇高的公众人物,不但主演过多部话剧、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还担任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从2000年起,他接受卫生部的邀请,出任艾滋病宣传员,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号召全社会重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并身体力行地从精神上、经济上帮助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他就是有着俊朗笑容的濮存昕。

五十多岁的濮存昕,看上去是那样健康、有活力,他阳光般的笑容,总能温暖每一个人。就是这个积极向上的公众人物,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和病痛、不幸挂上钩。但事实上,濮存昕有着病痛的童年,但在顽强的毅力下,所有的不幸都成为过去。

两岁那年,濮存昕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虽然救治及时,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小学时,他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他每天拄着拐杖上学,遭到很多人的耻笑,同学都讥讽他为“濮瘸子”。为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濮存昕总共经历过5次手术,每次手术都很痛苦,当父亲心疼地提出不要再做手术时,他坚决地说:“爸爸,做吧,只要这个腿病能好,我不怕,多痛我都不怕。”

手术后的濮存昕依然不能丢掉双拐,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变得更加坚强。他开始练习打篮球。“我拼命地跑啊,打篮球啊,我好运动,什么都爱玩,我跟人比试,我羡慕体育明星。”日复一日,在不断运动奔波中的濮存昕,慢慢地可以丢掉拐杖,他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且走得稳,跑得快。是意志和良好的心态,换来了濮存昕的健康。即便后来上中学,别人偶然看出他的腿脚不太正常,濮存昕都会幽默地说:“那不是我的腿有问题,是地不平。”经历过不幸的濮存昕,如今已成为中国知名度颇高的公众人物。

“我最最开心的,也是最最希望的,是能在演完一部剧之后听到前辈老师们的一句称赞或者是鼓励。”只有热爱自己事业的人,才会在乎别人的评价和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只有这样的人,最后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濮存昕无疑是这样的人,他说自己从小就有一种使命感。

1953年7月31日,濮存昕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导演,从小耳濡目染,濮存昕小小年纪就对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濮存昕看父辈们演出话剧,其中有一段恋爱戏,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热烈地表白爱情,最后,男主人公竟跪倒在女主人公的石榴裙下,几乎声泪俱下地说:“我爱你!”这一段戏,濮存昕看得很感动,便情不自禁地模仿。

有一天,在学校下课的间隙,濮存昕不知怎么就来了情绪,冲着一个平日他一直觉得很漂亮的女同学跪下就说:“我爱你!”一下子把那个女同学吓得脸色绯红,掩面哭了起来。周围的人先是莫名其妙,继而怒不可遏,纷纷群起而攻之。从此,濮存昕人前人后就背上了一个举校皆知的骂名:臭流氓。小姑娘们看到他就躲,男同学也看不起他。濮存昕感到冤枉的同时,心里竟有丝丝莫名的感动,因为他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进入了戏剧的状态中,这让他惊喜不已。

怀着对艺术和对戏剧的热爱,濮存昕一直十分努力,1986年被调入人民艺术剧院后,他先后出演了《李白》《哈姆雷特》等多出话剧,受到一致好评。20世纪90年代,因在谢晋导演的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中出色的表演,濮存昕又一脚踏入影艺的大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濮存昕为观众献上了不少精彩的影视剧作品。

2008年10月,已经55岁的濮存昕,再次以满腔的热情登上舞台,重新演绎《哈姆雷特》,他依旧那样投入。从他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一种对事业执著的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为演员这个行当来到这个人世,我愿意把这个行当一直做到我生命完结。”

“他用人们熟悉的微笑温暖着艾滋病患者的心,他紧握艾滋病患者双手的手传递着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更传播着艾滋病知识,激发着人类战胜这个世界杀手的勇气。他把人们对他的喜爱和信任再度回报给社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会给予濮存昕的颁奖词。

2000年的某一天,濮存昕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朋友在电话里说,卫生部官方希望他能担当“艾滋病宣传员”这一义务工作。接到这个邀请,濮存昕只说了一句,“你给我10分钟时间考虑”。那时的濮存昕对艾滋病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听到“艾滋病”这个词跟听到“魔鬼”这个词的感觉差不多:可怕,虚幻遥远。但他转念一想,卫生部是政府部门,它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社会需要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既然选择自己,那就责无旁贷,所以,10分钟后,濮存昕回电话,接受了这一工作。

濮存昕的痛快让卫生部在稍感意外的同时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在此之前有好几位公众人物都曾拒绝了。就这样,濮存昕成为中国第一个出任“艾滋病宣传员”的公众人物,并且开始请教专家、查找资料,学习和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每次宣讲活动结束,他都会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英雄,要克服困难甚至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

走近强者

心态决定未来。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获得杰出的成就,一个人有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他能否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关键。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成功需要健康的心态,没有健康心态的成功早晚会出现漏洞,甚至会塌陷。

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逆境中的崛起。

青少年朋友,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敢于向磨难和挫折挑战,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你就会开创到新的人生,走向人生的辉煌,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成功的自己。

成功是无数次失败的积累——马云

他曾经是一名英文老师,办过翻译社,而为了维持这个翻译社他贩卖过内衣、礼品等小商品,处处遭受人的白眼。然而这一切却没能打垮他的信念,在这之后他开创了中国的第一家网站——中国黄页。成功一步步靠近了这个不屈的人,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

1995年,在一所学校任教的英文老师马云走过了而立之年。他被评为杭州的十佳青年教师,有希望成为学校的外语教研室主任。因为英文翻译上的专长,这年年初,马云被邀请赴美做商业谈判的翻译,正是在这次谈判中马云初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并且在朋友的帮助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国企业的网站——属于马云与朋友一起成立的海博翻译社。

让马云触动极大的是,在建立翻译社网站后一个下午的时间,他就收到了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等地的4封咨询邮件,由此马云感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回国之后的马云,决定辞职专事互联网。辞职前的一天晚上,他请来了24位好友一起商讨怎样做互联网,但他的演讲是失败的,没有人知道他在说什么,朋友们问的问题他一个也答不上来。最后,23个人一致反对,仅剩的一个抱着同情的态度支持他试一试。就这样,马云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生涯。

在亲戚朋友的捐助下,马云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3个月后,与杭州临近的上海开通了互联网,专门为小公司做网站的公司还只有马云一家。不到3年,马云就成功积累了500万资本,并在国内有了一定知名度。

1997年,马云应邀为政府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这次经历成为马云互联网生涯的又一个转折点,他开始筹划一个发布小企业信息的综合网站。

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横空出世,虽然在当时主页网站风靡的浪潮中有点另类,但是就在当年年底,马云的6分钟演讲赢得了一笔3500万美元的投资。

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1999年底,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并且成为首个宣布赢利的com企业;2000年会员达到50万;2001年是全球互联网的严冬季节,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2003年,阿里巴巴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成为中国互联网当之无愧的“航空母舰”;2006年淘宝网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

马云被人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他应该对互联网行业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吧?不然怎么将阿里巴巴做得如此出色?其实不然。

至今马云对互联网方面的技术还心存恐惧,正因为自己的恐惧,他和工程师从来没有吵过架,他们说的马云听不懂,马云说的他们也听不懂。但是马云因此反而很自信:正因为自己不懂技术,反而使阿里巴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其实,在计算机方面,马云自认为他只会做两件事:收发电子邮件,还有浏览,其他的没有了,连在网上看VCD也不会,电脑打开就特别烦,拷贝也不会弄。他就告诉工程师,人不能为技术服务,再好的技术如果不管用,也是徒劳的,要扔掉。所以阿里巴巴的网站很受欢迎,受普通企业家的欢迎,原因就是马云自己做了大概一年左右的质量管理员,工程师写的任何程序马云都要试试看,如果他发现不会用,赶紧扔了。马云说80%的人跟他一样,不会用的。

马云第一次玩电脑是1995年年初,在美国西雅图。他当时觉得这个东西太贵了,生怕万一弄坏了电脑,几个月的工资就没了,以至于朋友笑话他说这又不是炸弹,鼓励他按一下看看。“技术是为普通人服务,人不能为技术服务,技术必须为人服务。”这是马云的观点,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80%的人对技术的理解和他一样,他们又爱技术,又怕技术;怕技术,又不敢玩电脑。

马云说,他不想看说明书,也不希望别人告诉他该怎么用。他只要点击,打开浏览器,看到需要的东西,他就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对方就有麻烦了。正是由于马云自己不懂网络技术,因此,每次做出来的程序,都经过“马云测试”,大大简化了阿里巴巴网站中各种功能的使用方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马云就负责领导规划,技术人员就只管技术。“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关键是要尊重内行”,这个是他总结出来的很重要的一点。自己不懂技术,可以把优秀的技术人员请来;自己不懂财务,可以把好的财务官请来;自己不懂管理,可以把好的管理者请来。因为自己不懂,就永远跟专门人才吵不起架来。不知道并非缺点,精通有时反而成为局限。对企业家来说,有技术背景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领导和管理、经营能力才是最重要、最稀缺的。

走近强者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否则,那些“发明家”“文学巨人”的美名岂不轻易地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去了?综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条客观规律,但真要把失败向成功转化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必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科学的分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这样才算没有“白白”地失败。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名言,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才能从失望中看见希望,从失败走向成功。

把握机会,演绎精彩人生——成龙

当年的他只是众多跑龙套的其中一员,他却没有因而轻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天的他已是位多产的演员,出演过很多影片,他的打斗让许多男孩子沉迷得无法自拔。这就是娱乐圈的大哥成龙,人们早已习惯他憨厚的大鼻头、温暖的笑容、眯起的小眼睛。他常常身着一身唐装,因为他热爱自己脚下的土地。在国际影坛上,他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他的爱心影响着每一个人,在最为困苦的时候,鼓舞人们重拾信心,传递温情。

人生的舞台很微妙,即便你藏在一个小角落里,只要把握机会,不屈不挠,那么,总有一天,成功会青睐你。

成龙最开始只是个跑龙套的,耀眼的银幕上从来不会看到他的身影,尽管如此,他依然珍惜每一次表演的机会。现在回忆起来,成龙总会自豪地说:“什么叫拍电影,我那时候也不懂。每个人都很疼我,叫我翻跟头我就翻,要我唱歌我就唱,叫我跳舞我就跳,每个人都喜欢我。”抱着这种态度,哪怕演死人的角色,成龙也能坚持长时间不喘气,终于得到导演的肯定。慢慢的,很多导演都愿意和他合作,他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新的影片,逐渐开拓出自己的星路。

李小龙是国际功夫巨星,当初,成龙给他做过特技。一场戏拍下来,成龙被踢飞6次,摔6次,但没任何保护措施,哪怕是水泥地,也只能重重地摔下去。也因此,李小龙特别欣赏成龙。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个摔出来的人,今后会和李小龙一样,成为震惊世界影坛的超级功夫巨星。

只要把握好机会,珍惜每一次难得的锻炼,认认真真演绎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你就会走向成功。就像成龙一样,从跑龙套开始,凭借惊人的努力,跑着跑着,便进入了角色,从此走上舞台中央,收获美满的人生。

“坦率地讲,我现在得到很多东西。但如果当初背信弃义,从戏班逃走,就不可能有这身过硬的武功,或者为得到100万一走了之,我的人生肯定要改写。我只想以亲身经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金钱能买到的东西总有不值钱的时候,做人就应当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功成名就的成龙不无感慨地这样说道。

成龙开始属于邵氏的一员,但没担任大角色。有一次,业内的何先生请他出演一个新剧本的男主角,“除了应得的报酬,由此产生的10万元违约金,我们也替你支付”。何先生说完强行塞给他一张支票,便匆匆离去。成龙仔细一看,支票上竟然签着100万,好大一笔钱。从小受尽苦难的他,不就盼望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吗?很多人肯定也会猜想,这100万怎么也不会飞掉。

成龙一夜难眠,他想,如果自己毁约,手头正拍到一半的电影就要流产,公司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于情于理,都不能这样。次日清晨,成龙找到何先生,送还了那张支票。何先生很是意外,成龙则淡淡地说:“我也非常爱钱,但是不能因为100万就失信于人,大丈夫应当一诺千金。”

得知这件事后,成龙所属的公司非常感动,主动买下何先生的新剧本,交给成龙自导自演。这就是后来的《笑拳怪招》。电影上映后,大获成功,创造了香港当年的票房纪录,那一年,全香港都认识了成龙以及他那难能可贵的美德:诚信。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做到,在中国是没有穷人的。”成龙在日本建立基金会后,试图拿出钱救济日本人,可一位朋友却告诉他日本没有穷人,听闻此言,感受良多的他便发誓,一定尽自己所能,让中国的穷人越来越少,最后实现没有穷人。一直以来,成龙都为这个愿望而努力着。

1988年,“成龙慈善基金会”成立,从此,慈善义举成为成龙生命和事业的一部分,在不断壮大的慈善事业中,他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2004年8月21日,成龙又和杨受成一起,捐助120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成立“成龙杨受成公益慈善基金会”。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使,他把拍摄之余的时间全部都献给了孩子、老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参与过上百个慈善活动,在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成龙不仅身体力行,还发动身边的朋友也这样做。过生日时,他会要求来参加宴会的嘉宾只送现金礼,在派对现场设下收款箱,客人只有放入现金后才能进入派对大厅。然后他再把这些收来的礼金原封不动地汇入成龙慈善基金,用来进行慈善活动。2006年5月,成龙和阿诺德·施瓦辛格、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等名人一起入选《福布斯》杂志“全球十大慈善名人”。

2008年夏天,成龙为四川地震灾区捐善款达1000万,令广大影迷感动不已。他的名字,已不仅仅是一个符号那么简单,它和爱心、责任感凝聚在一起,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而他的形象更是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

走近强者

有四样东西一去不返:说过的话、泼出的水、虚度的年华和错过的机会。利用的机会越多,创造的新机会就越多。青少年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位置。找出你的位置,占据你的位置。不要等待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平凡的机会使之不平凡。成功和失败只有一线之隔,不经意中我们就会跨过界线,而我们也常常站在这界线上,自己却浑然不知。多少人只要他们再付出一点努力,再多一点耐心,就会取得成功,而在这紧要关头他们却无可奈何地放弃了。

不懈坚持,人生自会开出美丽之花——孙中山

他一生都在为革命而奋斗,虽然几经失败,但都坚持不息。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也成了他革命的真实写照。他被后人尊称为“国父”,他就是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来到夏威夷,在当地由英国国教会开办的书院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等科目。

1881年孙中山毕业,并且获得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继续学业。1883年冬天,孙中山又到香港,次年进入中央书院就读;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学医;1892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筹划了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目标。同年2月12日,“香港兴中会总会”正式成立。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队伍逐渐壮大,经过10次的起义后,终于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称帝,军阀当道。为维护民国命脉,孙中山再度重整革命军,展开讨袁护法运动。但他没能看到革命真正成功的那天,不幸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在北京与世长辞。

孙中山一生都在革命,为中国的历史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可以看出,他对革命那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堪称鞠躬尽瘁。他去世那天,举国哀悼,而他也被后人尊称为“国父”。

走近强者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同样,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持之以恒。

青少年朋友们,尽管我们面前有风有雨,甚至波浪滔天,我们也应该以意志为帆,信念为舵,驾驶着生命之船去追求!只要我们不懈坚持,我们的人生之树就会开出美丽的人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