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不狠地位不稳
56257200000010

第10章 求人也要狠下心来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求人办事。而要想做到有求必应,有应必成,就必须先让自己狠下心来。首先是要对自己狠,把自己的那些面子、架子等等全部丢掉,这样才能让自己放下身段,心安理得地去求人;其次是要对别人狠,因为如果你不够狠,别人就不会把你当回事。那么,到底是怎么个狠法呢?我们将在本章中一一道来。

1.要想求人,先学会“缠”人

海耶斯是美国俄亥俄州的著名演说家。他一直记着30年前,他还是一个全然生疏、紧张兮兮的实习推销员在推销收银机时的情景。

一位老练的前辈带海耶斯来到某个地区。当他们进入一家小商店时,老板突然大叫:“我们对收银机没兴趣!”那位前辈就靠在柜台上,咯咯笑了起来,仿佛他刚听到世界上最好笑的故事一样。店老板瞪着他。

前辈直起身子,微笑着道歉说:“我忍不住要笑。你令我想起另一家商店的老板,他也说他没兴趣,后来他成了我们最好的主顾之一。”

随后这位熟练的前辈继续很正经地展示他推销的货品,每一次老板表示他对这东西没兴趣,他就把头埋在臂弯里,咯咯笑起来,然后他会抬起头来,又说一个故事,同样是说某人在表示不感兴趣之后,买了一台新的收银机。

大家都在看他们。海耶斯当时窘得僵透了——其实是怕死了。他对自己说:“他们会以为我们是一对傻瓜,而把我们赶出去。”那位前辈只是继续地咯咯笑,把头埋进臂弯里,再抬起头来——把店老板的每一声拒绝转变为他幽默的回响。

很奇怪的是,不一会儿,他们搬进一台新的收银机。海耶斯的朋友以行家的口吻,向老板说明用法——老板居然买了!

这就是充满韧性的求人术所取得的成功。因为坚忍不拔、顽强执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执著的攻击和嘲笑,常常会受到意志顽强者的有力反击。

对付软磨硬泡中的尴尬,笑声和幽默是厚脸皮最好的美容剂。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受缠者很难翻脸,这正是继续磨下去的有利条件。

大部分的人,都会对带着笑脸的人有一份莫名的好感。明朗的脸,可以让人有安全感;阴暗的脸色,总会给人一种疑惑感、嫌恶感、威吓感。因此,我们不能不注意自己是否是一副阴暗的表情。可能的话,总是让自己有一副明朗的笑脸。如此下去,对方很可能答应你的请求。

会办事的人都知道,软磨硬泡很容易招人反感,然而,如果加点儿幽默作为润滑剂,就会使对方在开心之余,不知不觉地接受你,从而为整件事情打开一个良好的突破口。

2.欲求人,先捧人

相信谁都有到私人商摊处买衣服的经历,在你试衣时,肯定会受到摊主的恭维:“啊!真漂亮!穿起来非常合身,朴素、大方、有风度。你比以前年轻了几岁。”

本来你是不想买那件衣服的,却买回来了。第二天,你神气起来,可是穿了不到两小时,某条缝线断了,裂开了一个大洞。此时,你才晓得,是商家的恭维使你上了当。

要想在办事儿时求人顺利,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恭维别人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成性”,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的办事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捧人法要求必须掌握会说恭维的话这一条。会说话同办妥事儿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对方便易于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否则即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会容易办糟,所以要学会说恭维的话,就必须学会顺情说好话。顺情说好话一般叫做赞美或者颂扬,要想把事情办成功,总得拣对方爱听的话说,才有利于解决事情。所以,求人之前,必须学会说赞美的话。

几乎任何人都爱好虚荣,其特点往往是在他们觉得做没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时,极乐意看到自己在这些没什么把握的事情上表现不凡,获得别人的称赞。当你对他们这些没把握的事情中任何一桩加以颂扬时,都会发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吉斯菲尔伯爵说:“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对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必然喜爱。”赞扬与欣赏对方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可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对方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对方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学会说恭维的话,当你求人时你将会感到其中的妙用。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儿顺利也顺理成章了。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因为,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弱点。当你听到对方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会高高兴兴地听从对方的建议。

3.把对方的冷落当成考验

求人办事时,难免会遇到冷遇。这时你要放下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境,想办法找到突破口。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千万不要使气把事情办砸了。

在求人办事时受到冷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是不利于求人办事的,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求人办事的效果。

如果是由于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自己应反躬自省,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人和嫉恨人。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办事之前,自以为对方会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处理的办法。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里恢复平静,积极主动地去求人办事,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一位朋友到多年不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去探望。这位老同学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劳,大有厌烦的情绪。因此,对一般关系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热待之。这位朋友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却是不冷不热的待遇,心里顿时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认为这个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什么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促进了友谊。

对于因对方考虑不周,顾此失彼,使你受冷落,应理解和宽容。在待人接物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比如,有一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客人迎进去,却把司机给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且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连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做司机也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态度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即使对方是存心慢待,使你难堪,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恰当处理。一般来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得是面对面地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例如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后,没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并为他摆了最好的菜。谁知他却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们的这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主人的脸刷地红了。

在求人过程中,我们要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保持冷静的态度。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对方你又怎么求人家办事呢?这时,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从而使对方改变态度。

4.找准对方软肋才能有求必应

人都想掩盖自己的弱点和丑处,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难让人抓住把柄。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貌似强大的人也有“虚”、“软”之处。下面介绍见缝插针的几个办法,用以抓住对方的尾巴,乘虚而入达到求人办事之目的。

(1)打草惊蛇,迫开其口

唐朝有个县令,名叫王鲁,自从就任以来暗中贪污受贿,衙吏们也跟着效法,索取贿赂,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有一天,王鲁得知上司要来察访民情,肃整吏治,不禁担忧起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来。他在批阅公文当中,正好看到本县百姓连名告发他手下的主簿受贿的一叠状子,更是忧上加忧,神情恍惚。忧虑中,他不由自主地在一张状子上批下“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八个红字,从而流露出惟恐主簿被告发而牵连到自己的恐惧之情。

无意识的打草惊蛇,会使对手有所警觉,予以防范;有意识的打草惊蛇,却可以使对手惊慌失措,答应办事之人所有的要求。

有些侦查人员善于使用这种打草惊蛇策略,故意说出已知的一点事,使罪犯或对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证。罪犯于是稀里哗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全部说出来。

(2)引蛇出洞,一举击溃

引蛇出洞的涵义,就是论辩中自己已经掌握了足以制服对手的有力证据,但却因为时机不成熟或环境不适宜而不便抛出。为了能够抛出证据,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引诱对手进入自己所需的时机或环境之中,然后一举击溃。

实施这种技法的关键,在于“引”。“引”有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时机与环境。何时引,每一步引到什么程度,所引适不适合,都要考虑面临的机会和氛围,操之过急或行动迟缓,都不相宜。

第二个环节是引得巧妙与自然。引,既然是要对手的思路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这就要求引者不能露出破绽,必须天衣无缝,自然浑成,一步一步地向预定目标靠拢。

一次,某大学生家里来客,父亲叫其去附近小店买一瓶茅台酒。待酒买回,发现是假货。父亲将假酒揣于怀中,去了小店,让店主拿过一瓶茅台酒来。父亲持酒仔细审视,并自语道:“唉,这年头假茅台太多了!”店主抢过话头:“你放心,我这里绝无假货!”父亲说:“啊呀,上周我在市中心一家店铺买了一瓶,店主还不是打包票说绝对不假。谁知一打开来——竟是一元钱半公斤的高粱酒!”店主道:“你去找他呀!”父亲哭丧着脸说:“已经过了好几天才开瓶发觉的,他还会认账吗?’店主惋惜道:“你当时发觉就好了,他敢不认账?”父亲认真请教:“要是当时发觉了,他还是不认账咋办?”店主指教说:“找工商局去呀!人赃俱获,他能不怕吗?”父亲见时机已到,朝躲在一边的儿子一招手,而后从怀中摸出那假酒来:“那好,请你看这酒咋办吧?”店主一下傻了眼:“啊……对……对不起,对不起!我退款,我退款!”

(3)投其所好,满足欲求

俗语说得好,一个人要是给了别人足够多的小辫子,他自己终将会自食其果。

乘虚而入的求人法,是办事时占据主动的有效方法,许多时候要多种技巧并用。

5.不要小看老人和孩子

有人说,老人和小孩是理想的求人办事的路线,仔细一想,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老人、小孩容易接近

老人因体力虚乏,常常在家休养,或因年岁高而退职在家,没有工作做,家务不用做,有话没地说,因此,常常显得孤寂。如果有人主动接近老人,哪怕是暂时解除老人的孤寂,老人自然非常乐意。再者,心理学表明,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柔和、慈善得多,也容易接近。小孩纯朴,喜新好奇爱动,一句唐诗、一段故事、一个怪脸、一句夸奖就能很快赢得小孩的亲近。

一般地说,老年人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精神仓库里贮藏有大量感性或理性的“经验产品”,一有机会,他们总乐于滔滔倾诉,希望能影响、感动后人,也算获得人生思考的哪怕些许的慰藉。事实上,老人长年留住家中,这种滔滔倾诉故事、传授经验的机会实在很少,因此,老人的生理、心理便表现出极大限度的和善、平易。尤其对于年轻人,他们总乐于主动招呼,热情交谈。至于小孩,你若真诚地以童心相待,带给小孩新奇欢乐,小孩会立刻把你当作“快活大王”或“英雄人物”而崇拜、亲近。一句话,老人、小孩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喜欢你的接近。

(2)通过老人、小孩,可以融洽全家

老人是长者,而中国人有敬老、尊老、孝老的传统。假如老人心情好,全家就会随之活跃和愉快。中国人又十分看重传宗接代,视小孩为家庭的未来。爷辈如此,父辈更甚。况且现代家庭小孩多是“独苗”,家里人更是哄捧宠爱。如果能和小孩玩在一块,小孩愉悦,其家庭融洽自是水到渠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利维在美国经营一家影片进出口公司,手下一名叫弗兰克的闭路电话专家脾气暴躁,动辄和别人争吵,连对利维也不例外。一天,为了一个实验问题,弗兰克同研制组的另一位助手争执不下,他大动肝火,又拍桌子又摔东西,利维过去劝阻也被大骂了一顿。正在他们闹得不可开交时,弗兰克的小女儿走进了实验室,小女儿看见爸爸那副怒发冲冠的样子,吓得哭了起来。弗兰克见状再也顾不上同别人吵架,赶快跑过去,赔着笑脸哄逗她。看到这一情景,利维心里猛然一亮,弗兰克虽然看谁都不顺眼,但对留在他身边的小女儿却是百依百顺,视为掌上明珠。不难看出这小女儿是他的主要精神寄托。为了使弗兰克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利维立刻在公司附近为他租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好让他经常和女儿生活在一起。本来,利维手头的资金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还为弗兰克租房,弗兰克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因此,尽管利维再三动员他搬进新居,但他坚持不搬。利维说:“搬不搬家,恐怕由不得你了。”“什么?”弗兰克提高了嗓门,“我自己不愿搬,你还敢强迫我不成?”“我当然不敢逼你,不过,你的千金安妮已替你做主了。”利维继续说,“她说你心境不好,容易发脾气,这会伤身体的。如果她能住在附近照顾你,你就不会发脾气了。起初,我也拿不定主意,可是小安妮最后还说:我爸爸多可怜呀,我不能让他再忍受孤独了。”听完了这番话,弗兰克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最终顺从了利维的安排,搬进了新居。利维为弗兰克租房,虽然破费了不少金钱,可搬家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是这点儿金钱所能比拟的。利维在资金状况窘困的时刻,仍然把弗兰克的快乐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这就不能不使弗兰克感恩戴德,甘为利维办事。

走老人孩子路线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多了解和积累老与小的知识。了解老人小孩,除了感性的调查、观察之外,平时也应适当地作些理性积累,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积累有关老年健身知识、休闲知识,小孩游戏知识、智力故事等,以便到时“妙手偶得,借题发挥”。第二,要主动套近乎,拉家常。谈话是交际中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手段。进入一个家庭,见到老人、小孩,要想一见面便产生“一见如故”的融洽气氛,登门人应该主动引出话题打开话匣,而不应该等待主人一方(老人、小孩)搜寻话题勉强回答。因为双方刚刚接触的短时间内,登门人有心理准备更容易找到合适的话题,况且对于老人,你主动开口也表示了尊敬;对于小孩,你主动开口,能表示亲近,消除陌生感。第三,不可小瞧,谨慎对待。对老人务必态度谦恭,心性美善,行为礼让。这一方面表现你的虚心、诚实,一方面显出你对长者的尊重、敬仰。那种三言两语就夸夸其谈,将老人“挂”一边的言行是切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遭到老人的冷遇甚至赶撵。小孩天性乖巧,欢乐容易哭闹也容易,稍不如意就可能“风雨满楼”。因此,和小孩交往,必须因情因境,投其所好,把握分寸。要用忠诚、童稚去换取欢悦,千万不能居高临下,装腔作势,虚情假意。

求人办事,所求之人如果正是年富力强的角色,刚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那么,在必要的时候,除了“吹枕边风”的办法之外,走一下老人孩子路线,迂回接近目标,拉近彼此的感情,也是求人之术。

6.劝导不如诱导

“婉求”就是求人办事不直接出面或不直取目的,而是绕开对方不应允的事情,选定另外一个临时拟定的虚假目的作幌子,让对方接受下来,当对方进入自己设定的圈套之后,自己的真实目的也就达到了。

婉求和诱导别人办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而不露或露而不显。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希望他帮助自己。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去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州从事律师职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个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有位车夫拉车上桥,桥很陡,走到半路实在拉不动了。他急中生智,用力顶着车把,放声唱起歌来。他这一唱,前面的人停下来看他,后面的人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几步走过去追上他,而车夫则乘机央求大家帮着推车,大家一齐用力,车就推上了桥。

车夫了解人们好奇围观的心理,所以他不靠蛮力一个人拼死拉车,而是靠在车把上唱歌创造请别人帮忙的条件。如果他没有办法招人来推车,就算他用尽力气也不能把车拉上桥。

这位车夫的办事儿策略堪称高超过人,本来是求人帮忙,结果却成了别人自觉自愿的行为,求人办事儿不露声色,浑然无迹。

在运用这一策略的同时,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别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别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发起来,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

凡是领袖人物,都懂得诱导是争取别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时候,常常要费许多心机才能运用这个策略,有时候又很便当。像雷特猎获约翰一例,他只是稍许做了些安排。

总之,要引起别人对你想办的事热心参与,必须先诱导他们尝试一下,可能的话,不妨让他们先从容易的事儿入手,这往往是一种与人合作、求人办事的策略。

所谓“诱导”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以虚掩实,让对方无从察觉。表面上好像自己没有某种企图,或者让对方感到某种企图并非始于自己,而是另外一个有来头的人。这样,对方可能就不再有所戒备和有所顾虑,事情在这种无戒备和无顾虑的状态中显然要好办得多。

7.送礼的那点事儿

求人办事,送点礼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送礼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否则,不但无法将事情办成,而且还会惹来麻烦。总的来说,送礼时,一定要遵循这几点原则:不轻送,不滥送,不吝送!

第一,所谓“不轻送”就是“不轻易给对方”。

要让对方为这“好处”吃一些苦头,花一些心力,让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这样子他才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好处。如果你因为身上有太多“好处”而随便给人,或想以“好处”来讨别人欢喜,那么他不但不会珍惜这些“好处”,对你也不会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还会嫌少、嫌不够好,甚至一再向你要好处,你如不给或给得不如前次好、不如前次多,对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给他好处还怨得深。

第二,“不滥送”,顾名思义就是“不乱给”。

该给多少都要有准则,否则会出现和“轻送”一模一样的后遗症,而且还会造成是非不明的结果。

第三,“不吝送”就是毫不吝惜地给,也就是前面说的要“敢送”。

这里的“不吝送”和“不轻送”、“不滥送”是没有矛盾的。“不吝送”是指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这种情形包括人家有恩于你时、奖赏有功的属下时、要重用某人时、要收买人心时,以及情势所迫时。如果你给得少,给得不干脆,那么这“好处”的效果,得不到别人的感谢也就罢了,有时还会招怨!

由此可见,“送”是一门艺术,那么在整个礼物馈赠过程中,送又是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让人挡回,触了霉头,定会堵心数日。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过程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常用的“送”的具体方法如下:

(1)移花接木

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品,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单独给他买的,请他收下。

(2)瞒天过海

如果你送给对方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避谈“送”字,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关系也近了,礼也送了。

(3)借梯登天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不好直接去送,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情的目的。

(4)迂回包抄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小刘拒绝伤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的对象很熟,老张便作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

(5)借花献佛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的字画竟是一幅拓片,和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位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赠的字画。这位学生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喜爱非常。

(6)人情当礼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口转内销、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

“送”的并不一定都是有形的物,“送”的实质是“给人好处”。每个人都会有“给人好处”的经验,而也惟有给人好处,才能从别人身上也得到一些“好处”!这正是“送”的意义所在。正如前面所说,给人好处还是有一些学问的,别以为“给”这个动作很容易。

8.广结善缘,不求而应

求朋友办事,有方法,有策略,有诀窍。只要你运用心计,多用心挖掘,便有法可循,大有文章可做。现代社会,形势瞬息万变,下一分钟你将会遇到什么事情,真是难说。这些疑窦不仅是在诡谲多变的政治领域才会发生,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上都会有同样的境遇,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朋友,最先做的就是向朋友们伸出求助之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究其实质,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一个人长大成人之后,脱离了父母,一旦有了什么难处,身边除了老婆孩子,不靠朋友又靠谁呢?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朋友?”一定有很多人答不上来,即使能够回答得出来,大致也都是学生时代的同学或办公室合得来的同事,所想得出来的不过几个人而已。

这些关系虽然也可直接结为朋友关系,但是严格讲起来,朋友的关系范围应更广,基础更深才行。

有时,我们在阅读名人传记时,会发现这些成功的人士似乎都有深厚的“背景”,查一查这些政治界、金融界的名人家谱,他们的祖宗三代地位显赫,无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出于名门,似乎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人家有如此雄厚的人际关系资本,简直让平头百姓羡慕不已。

由此观之,仿佛纠朋结众是和我们普通人绝缘的。其实不然,我们知道,人人需要朋友,朋友并不是政治家或金融家的专利品,如果你渴望广结人缘并是个有心计的人,那么在我们周围,你就能发现不少人选。

比如你的父母、兄弟在公司做事,而工作内容和你毫不相关,同时他们也交有一些朋友,就这样,父母和兄弟也可以作为你广结人缘的桥梁,也就是说,如果以父母和兄弟为媒介,还能够找到更多的朋友。

再看看你的亲属吧。假如父亲的兄弟还健在话,以年龄来看也许已经达到相当的地位了;同样的,你母亲这边也应检查一下,同辈的堂表兄弟们,也可以作为你交友的来源。此外,连你的姻亲,都是广结人缘的对象……就这样靠你血缘的关系,也可以使你的交友网络逐渐地扩大起来。

其次把目标转移到你的家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由于同乡的关系,也能够顺利地结成朋友。

再来谈谈同学。人们一谈到同学,就会勾起学生时代的甜美回忆,你们也许是曾在球队一起赛球的队友,也许是一起参加某个社团的朋友,还有可能毕业后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过,这些人都是你结交的有利对象。

除了办公室的同事,在公司内和你有过接触的人,也是你可以考虑结交的对象,但是问题是当你离开了这个单位以后,交往是否能继续进行。

只要你有心结缘,机会多的是。像共同兴趣的集会或是社团,还有各种活动中心,都是你交友的场所。就连咖啡馆里也能交朋友。

总的说来,对聪明的人来说随时随地都可以交朋友;而多个朋友,就多条路,而你求人办事成功的几率也就会大得多。

凡是有心计的人总是在日常生活中结交更多的朋友,朋友是生命中的能量,聚集得多了生命才更加蓬勃和旺盛。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路子就广,求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