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孩子最佳的培养期
56256300000002

第2章 3个月前:哺养宝宝的关键期

3个月前宝宝的认知能力

对刚出生的宝宝而言,这世界就仿佛是感观上的盛宴。他的嗅觉、听觉以及身体的触觉都相当敏感,但视觉仍有待进一步的发育。在最初的3个月里,宝宝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而言都无比新奇,随着大脑的发育和身体协调性的改善,慢慢的他会学着把见到的和听到的、感觉到的联系起来。但此时的宝宝还是完全依赖着他人,如果缺少某种感官的刺激,宝宝就不可能健康全面地成长。宝宝需要父母如此长时间哺养和照顾,这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第一,宝宝的交流。

尽管宝宝刚出生时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但却通过声音和气味记住了你。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心满意足,否则,就可能嗷嗷大哭。宝宝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是交际高手,他会“诱使”父母或照看的保姆进入他甜蜜的小世界,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关注。他们天生具有这种强大的本领。

在第一至第四周,宝宝没有意识到自己出生后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了,尤其是和母亲,他认为你们还像十月怀胎时那样是一体的。其实这只是宝宝的一种感觉而已。他希望得到所有需要的东西,却不知道很多时候你很难猜透他的心思。他也非常期望跟你呆在一起。由于宝宝的大脑主要经过丘脑的情感中心来处理所见所闻,因此往往带有很重的感情色彩。

宝宝的交流欲望非常强烈。非常喜欢别人能和他近距离地相处、交谈。到4周左右。听到你的声音时能想到你,或是看到奶瓶时想到该吃饭了。尽管还不能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但是总会通过一些其他方式,比如哭、神情紧张或放松让你明白。

在第五至第八周,宝宝对家人和来访的朋友们的问候方式已相当熟悉,比如,当你吻他或者其他人挠他痒痒时,他会对你们微笑。他还会记住哪些玩具是喜欢的,哪些玩具踢一踢就能发出声音。6周左右的时候,宝宝能发出生平的第一个元音:“喔”或“啊”,而且跟大人们交谈时会更加兴奋。但是,此时的宝宝仍没意识的自己已是一个独立的人了。

到了第九至第十二周,宝宝会和熟悉的所有人玩,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保姆等等。只要他认为没有恶意,甚至会对任何人微笑。因为他知道对你微笑。你也会对他报以微笑,这会给他带来好心情。他还会时不时地来点小幽默,而且还会试着学你说话,并乐在其中。

第二,宝宝的视觉。

宝宝的世界和你看到的截然不同。最初的时候,宝宝的大脑是一张没有任何痕迹的“白纸”,外界的刺激会让大脑收到电信号,从而根据这些电信号得出外界的印象。宝宝非常热衷于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到3个月底的时候,眼睛以及大脑视觉中枢的发育已经能让宝宝看清这个世界。原先只能感应到光和模糊形状,如今已能看清楚物体,并且喜欢抓他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对色彩的辨别力也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在第一至第四周,宝宝在出生后,他能看清20至25厘米远处。这个距离正好能让他躺在你怀里吃奶,或是舒舒服服地休息时可以看清你的脸。除此之外,他还能辨认出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且能够大致感觉出哪些是人类的活动。

宝宝大脑里一处特别的区域,让他对脸尤其痴迷。他会慢慢但是彻底地把你的脸部研究个透,从你的发际、眼睛、眉毛到嘴唇,并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而且这也是未来12周中让他最为感兴趣的东西。接着他会模仿你的说话语气、口形以及眼神等。

宝宝喜欢注意会动的物体,以及对比强烈或有影子的任何东西,或是黑色、白色、黄色,红色等有助于他视觉发育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宝宝的眼和脑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有助于他们区别不同事物。

在第五至第八周,宝宝能转动头部“跟踪”那些慢慢移动的物体。到了8周左右,他能排除另外一个移动物体的干扰,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从此时开始,宝宝就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了,之前对移动物体的反射性注意也将不再发生。

如果宝宝对你笑了,就会非常热切地期待着你的反应。他会仔细观察你脸部的细微变化,然后研究每个表情的含义。到8周左右,会伸手去抓看到的东西。如果抓到了,无论是出于偶然还是其他原因,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他已经靠自己的能力来探索这个世界了。在未来的几周。宝宝会不断练习抓这个动作,通过练习,眼和手的协调能力将越来越好。

在第九至第十二周,随着宝宝眼、头部和颈部的发育,视力会不断提高,尽管此时远不及成人的正常视力,但能比以前看得更远。两只眼也开始相互配合,如看到的景象传到视觉中枢并整合到一块,形成一种景象而无需通过头部转动来判断距离。这些都意味着宝宝的手眼配合得更加协调。到3个月底的时候,你会发现宝宝已经能够意识到家人的活动了,听到你靠近的声音时,他甚至还会回过头去看看你在哪儿。

第九至第十二周的宝宝对颜色的反应,更喜欢长波颜色,如红色、橘色和黄色,而对短波颜色如蓝色和绿色就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在他眼里,彩色总比灰色好看。然而宝宝的经验比色彩感知力更重要,因为他的视觉发育依赖于大量的外界刺激。

第三,宝宝的听觉。

刚出生的宝宝对声音还是处于迷茫状态。刚开始时,他根本不知道不同声音代表着什么意思,你的声音和各式各样的噪音一样,如关门声、汽车声、音乐、足球甚至敲他头的声音,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慢慢的,他就会发现声音从何而来,并排除一些噪音的干扰。到3个月底的时候,宝宝已经能对不同的说话语气和方式做出回应了,他还能模仿你说话。

在第一至第八周,他的听觉已经发育得相当完善。这个世界对他而言也不再是无声的,而是充斥着各种频率的声音,但是他可能只对父母的声音还有怀孕晚期听得多的音乐感到熟悉。

宝宝尤其对妈妈轻快的语调感兴趣。刚开始时,他只能找到位于面前的声源,并被它吸引。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和他的谈话会越来越多,有时是面对面的,有时是他躺在你怀里,这种从不同角度发出的声音对他来说是一种不错的听力练习。这样,到第2个月底时,他已经能开始注意来自旁边的声源了。但此时如果你在背后和他说话,他还是不知声音从哪儿来的。他会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如踢腿、扭动身体或哭来表示“抗议”,并希望能离你更近点儿,参与到你们的谈话中。

在第九至第十二周,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宝宝就会给你一个微笑,尽管此时他可能还没看见你在哪儿。宝宝还会陶醉于自己发出的各种声音中。他会把说话人的口形和听到的声音联系起来,比如,如果你把嘴噘成“〇”形,他就会和你一块发出“喔喔”声。这只是宝宝在语言学习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等到他发现婴儿车旁边的铃铛碰一下就能发出声音时,就会故意制造出这种声音。其实,宝宝通常最早到4个月底的时候才知道玩具会发声,有些则要到6个月底。

第四,宝宝的嗅觉和味觉。

宝宝的嗅觉和味觉联系密切。如果没有这两种灵敏的感觉,宝宝接触到的将是一个到处都是模糊影像和奇怪噪音的世界。宝宝经常用小嘴儿去感知外界事物,他的小嘴儿比手和手指更灵敏。

在第一至第四周,宝宝的舌头和嘴唇发育较早,而且由于羊水的变化,在你体内时就已经体验了各种味道,如酸、甜、苦、咸,因此出生后,他不仅嗅觉灵敏,而且非常喜欢母亲初乳的芳香。出生后5天左右,宝宝就能识别出妈妈的体味,并且也是通过灵敏的嗅觉来认的。喜欢舒舒服服地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的体味会给他一种安全感。相比之下,他对父亲的怀抱就没那么感兴趣了。

在第五至第八周,宝宝在嗅觉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了。这对他认人和事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记忆发育亦是如此。你会发现当他闻到什么难闻的气味时就会把头转开,或对有诱人气味的地方流连忘返,那会儿你可能还没闻到这诱人气味呢。

在第九至第十二周这段时间里,宝宝的舌头发育非常快。会把玩具、小毯子等东西放到嘴里,然后用舌头、唇还有嘴等感官来判断质地以及味道。此时,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好,不能消化固体食物,因此记住不要给宝宝吃冰淇淋或你吃的食物。

第五,宝宝的触觉。

有人认为,在几十万年以前,胎儿要在怀胎12个月之后才能出生。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胎儿的头逐渐变大,不得不提前两个月出生才能挤过狭窄的骨盆。不管这一说法正确与否,宝宝需要你的爱抚和按摩却是毫无争议的。皮肤是从外胚层发育而来的,从同一组织发育而来的还有大脑和神经系统,因此,通过抚摸宝宝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前3个月通常是怀抱期,拥抱的感觉对他而言非常重要。触摸对宝宝的正常发育是非常必要的,还可以保证你们之间的亲密接触。宝宝对抚摸反应敏感,不仅有助于身体发育,而且鼓励他信任你,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这已不仅仅是安抚和刺激,通过接触宝宝,体表的细菌会进入你身体并产生抗体,抗体再通过母乳进入宝宝体内防止发生感染。

在第一至第四周,怀孕期间的子宫为胎儿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到出生时,触觉是宝宝所有感觉中发育得最为完全的。第一至第四周的宝宝能感觉出你的爱抚、温暖舒适的小毯子以及给他带来愉快感觉的肌肤之间的接触。他会通过脸颊的触觉来寻找你的乳头,还会本能地通过手的触摸来了解你的身体。记住,即使是刚出生的宝宝也需要你的爱抚。

在第五至第八周,通过触觉宝宝能学到很多东西。会留心接触过到的东西的感觉,如你的肌肤、他的衣服、头发、小毯子,并把触觉和眼睛所见到的外观、形状、阴影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一个初步印象。下次再接触以前,他就会根据记忆中的印象来猜测大致是什么感觉。此外,宝宝还会有一个“抓紧反射”,即如果你把手指或玩具放在他的手掌心,他就会反射性地抓紧它。脚也是如此。这个反射是没有意识的,宝宝要等3个月后才可能开始有意识地抓东西。

在第九至第十二周,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验的积累,宝宝会把手和皮肤接触到的、眼睛见到的和鼻子闻到的综合起来,得出一个整体印象,触觉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还会开始摆弄自己的小手儿,并惊讶于自己能控制手指。

3个月前宝宝的身高和体重

伴随着清脆的哭声,你知道,你们的宝宝平安来到这个世界了。从此,应该是家有家宝,幸福满满。你是那么想亲亲宝宝的小脸,摸摸宝宝柔嫩的小手和小脚丫。你更想知道这个小东西出生后最初的发育怎么样的,如他的体重是多少,身高是多少等。

一般来讲,宝宝出生后体重在前几周平均每周会增加115至200克,3个月男婴体重约是61千克,女婴体重约是6.24千克。在之后的6个月里,每个月平均会增加450至900克,从6个月到1岁大之间,则是每个月增加450克左右。在头6个月,宝宝每个月约会长高2.5厘米。

如果宝宝体重增加的速度正常,看起来十分健康,那么多半没问题。养充足的宝宝的肌肉与骨骼上有很多脂肪,而营养不良的宝宝,如果你捏起他的一块皮肤,就会发现他的皮肤是松松的、有皱褶,这是因为营养不良的宝宝的皮肤和肌肉间的脂肪不足,所以没有其他宝宝的饱满外观与触感。

体重增加不足,看起来和摸起来又像上面描述一样的宝宝,在医学上被称之为“生长迟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后乳不足,也就是说宝宝吃到很多稀薄、水状的前乳,却没有吃到高脂肪、高热量的后乳,通常跟泌乳量不足有关。简而言之,这些宝宝吃到的是脱脂母乳,而不是全脂母乳。

有些宝宝体重增加缓慢是正常的。他们通常属瘦形体质的宝宝,用在长高上的热量比用在长胖上的多;还有些宝宝因父母体形原本就较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看起来也比较小,这也是正常的。这些宝宝跟生长迟滞宝宝不同,他们的大便次数正常,皮肤看起来也不会松垮垮、有皱褶。

幼儿时期身高以至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发展速度并不平衡,一般来说年龄越小体格生长越快,生后头半年尤其前3个月生长最快。3个月男婴身长约63.35厘米,女婴身长约为61.53厘米。后半年生长速度较慢,以后逐渐减慢,到青春期生长变快。

幼儿器官功能的逐步复杂化,使幼儿的心智变得越来越高级,聪明的大脑为他们一生的作为奠定了基础。幼儿功能的发育是个渐进的过程,如语言是由简单开始,以后渐说复杂的话;动作是从简单开始,而后复杂细致。各个器官组织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尤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发展,更是如此。

刚出生的宝宝机体运动主要靠大脑中最原始的部分来调控,这一部分控制着神经反射,而且此处神经之间的网络联系已经牢固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的大脑皮层逐渐发育成熟,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活动,更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经过反复练习,神经之间的网络联系就建立起来了。宝宝的这种对身体控制力的发育是先从头部开始的,然后是手,再是脚,也就是说,是从近到远的离心性发育。

出生后第一至第四周的幼儿充满了神奇,当他躺在你怀里时,能找到妈妈的乳房吮奶;睡觉时,会无意识地把头偏向一侧,这样不仅能轻松呼吸,而且不会因为口水、食物的积聚而窒息,也会通过打喷嚏把分娩以前堵在鼻腔里的黏液排出。还喜欢吮吸小手儿,这种出生后的吸吮反射是他了解世界的基础,慢慢的他会弄明白嘴和舌头是怎么活动的。

宝宝还会经常把攥成小拳头的手放进嘴里,但是有意思的是,有时他会不小心放到脸上去。这些动作有助于宝宝肌肉、关节力量以及自身控制能力的发育。到4周左右,开始敲那些能发出声音的画或玩具。情绪激动时,会踢腿,安静时,则两腿自然弯曲,踝关节交叉。

到出生后第五至第八周的幼儿时,宝宝开始对自己的头部已经有一点控制能力了。躺着时,头也不再偏向一侧,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支起一小会儿。趴着时,能仰起大约45度。6周左右的时候,开始意识到怎样能使一些东西移动或者让它们发出声音。这时他用的还是胳膊或腿的力量,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手指。但是对胳膊和腿的掌控能力每天都在提高,而且已经开始喜欢踢那些能发出声音的东西。

出生后第九至第十二周的幼儿,在躺着时不仅能踢腿,还可以把小脚儿扳到腰部,站着时也能独立支撑起头部一小会儿。还喜欢把所有东西都往嘴里送。此后,就能慢慢的完全抬头挺胸了。在这之后的两周左右,能在外力的支撑下独自坐上几分钟,紧攥的小拳头也开始打开,以后对手的控制会越来越精确。

有科学研究表明,宝宝在肚子里时就对自己是人类的一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并和他们所接触到的人极为相似。宝宝的基因经过了几十万年的自然进化选择,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外在环境和基因共同影响着宝宝。

怎样抱着你的“小宝贝”

照顾刚出生的“小宝贝”会带给新妈妈惊奇、快乐,还有那种爱的幸福感觉,当然除此之外还会有迷惑和不解。然而,和其他所有新妈妈一样,你也很快就能学会怎么照顾宝宝。刚开始时,如果宝宝哭闹不停,查看一下尿布是否湿了,也许是你的最后一招,而且给宝宝洗澡可能也让你觉得很沮丧。但不久之后,当看着宝宝躺在你怀里,或者含着你的乳头吮奶,你会觉得非常自然,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照顾宝宝会成为你的习惯,几个星期过后,你和宝宝会越来越了解。

新妈妈可以有很多爱宝宝的表达方式,其中经常抱抱他是最常用的一项了,爱你的宝宝吗?那就多抱抱他吧。抱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培养宝宝的爱心。

刚出生的宝宝当然不可能具备人类的情绪,严格地说,所具有的只有动物的本能而已。说得极端一点,只有高兴与不高兴而已。心情好的时候能够安安静静的,一不高兴时,就会张开嘴,哇哇大哭。要培养宝宝人类的感情,必须有人将这些情绪加以传达,这就是养育者的任务。

抱抱的行为是包容宝宝身体的全部,抵挡外来的危险。对宝宝而言,自己身边有一个时刻保护者的存在时,一定从内心倍感安全,而且这个人就是妈妈。在他肚子饿了,或感觉不舒服时,马上能够解决问题,使他保持心情愉快。这个人一直有着同样的味道,一直用同样的声调对他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这些过程,宝宝的内心就会萌生出对人的爱,只要妈妈保持爱心与宝宝接触,这种爱心就一定能传达给宝宝。宝宝已经具有了这种感受的感觉。所以,那种以为“反正宝宝什么也不懂,跟他讲话也是对牛弹琴”的想法完全错误。不仅要时常抱宝宝,更要对他说话。只要是类似“哇,今天天气真棒!”、“好舒服哟!”的内容就可以了。在抱着宝宝时,请随时跟他说说话,宝宝虽然无法理解内容,但是,却在听谈话的节奏和旋律。重要的是妈妈要将自己的心情传达给他。

其实,宝宝之所以会认人,是因为与妈妈的感情亲密所致,由于对妈妈依赖的增强而表示出对其他人的抗拒反应。所以,当宝宝有开始认人的情景时,是代表着宝宝内心“依恋”的感情已经产生了。当然,有一些生活在大家庭中的宝宝不会发生认人的情形,因为在他对某个特定人物产生依恋以前,就有很多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会使母子关系受到影响。

可能有的人会担心多抱可能惯坏了宝宝,宝宝会不会整天吵着要抱着,而脱不了手,但其实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等宝宝开始学走路时,抱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即使到了三四岁,偶尔也要抱抱他,更何况是未满1岁的宝宝,新妈妈不必有这些顾虑,随时多抱抱宝宝。

如果不经常抱他的话,反而会发生各种问题。如果没有人抱他,宝宝会觉得“自己是个无人疼爱的小孩”。在这点上,大人和小孩都一样。如果自己心仪的人对你完全不加理睬的话,你又有什么感受?会逐渐失去对对方的信赖,会怀疑对方真的爱自己吗?也会因此感到不安。更何况对刚出生的宝宝而言,妈妈是他的整个世界,如果没有妈妈,甚至无法生存。如果对他而言如此重要的人完全不理会他的话,他当然会情绪不稳定,进而发展为无法去相信他人。这样的话,即使在长大以后也无法交朋友,无法适应团体生活,变成一个爱哭、垂头丧气的小孩。

即使宝宝本身有着多彩多姿的能力,如果无法保持情绪稳定,就无法发挥这些能力,因为他根本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种影响对日后人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即使宝宝有着再优秀的能力,如果缺乏爱的教育,就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幼儿期是建立人与人信赖关系基础的时期,如果无法使宝宝切身感受到被爱的话,他也无法去爱别人。为了培养宝宝的爱心,希望新妈妈能够带着自己的爱,紧紧地拥抱自己的宝宝。

那么,在照料宝宝的过程中,抱着宝宝外出应该注意什么。

大多数当新妈妈的女性,在宝宝出生后的1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内,会和宝宝在卧室里休整很长时间后再出门。有些母亲则在产后几个星期就带着宝宝四处串门,而有些母亲则要待在家里。等身体完全康复,再带着宝宝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每位妈妈都不一样。在家时,要把居室收拾得舒舒服服,外出时,带上你和宝宝可能需要的所有东西。

宝宝喜欢你用什么样的姿势抱他,可能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不一样。有时他喜欢被抱得紧紧的,这样就能打瞌睡,或者趴在你胸前、躺在你胳膊上,这样能听得见你熟悉的心跳声,你走动时能感觉得到自己的移动。如果他想四处看看,你就把他放在肩上,这样他的耳朵靠近你的嘴,能清楚地听你说话,或者让他的背靠在你胸前。

新妈妈在学着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宝宝能给你以指导。如果他吃饱了,就算是喜欢吃的东西也不会再要,这会儿他可能准备玩了。在出生后的一个星期,他可能喜欢躺在你胸前,但是到后来就不喜欢这样了,有时换个姿势就能使宝宝停止哭闹。

每当新妈妈把宝宝从地上举到肩膀上时,这段距离是宝宝身高的9倍或10倍。他会赖着你,不用花上多长时间,你们俩就能自由自在地相处了。要保护好他的头,这点很重要。和他弱小的身体相比,你的大手和胳膊能做他的坚强后盾。试着慢慢来,用一只手托着宝宝的头和脖子,另一只手托住他的背,然后轻轻地把他举到胸前。如果你是弯曲膝盖地把宝宝从地上举起来,就能减少宝宝举起的距离,以免拉伤你的背。当你把宝宝从肩上放下来时,直到宝宝安全“着陆”之后再松手。如果你想换个姿势,要告诉宝宝,他能从你的语气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从而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更有安全感。

对于宝宝来说,不在你怀里时,最舒服的姿势是平躺着。这有助于他的脊柱发育,也能让他无所拘束地踢腿、扭动身体。这些动作不仅能锻炼身体力量,也能让他了解自己的身体。起初,他可能不喜欢一个人躺着。有些宝宝的确需要花上几天或者两个星期时间才能建立起自信,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在脱离大人安全的怀抱的情况下完全放松自己。

等宝宝安静下来之后,新妈妈应该挨着他坐,拿点好玩儿的东西逗他玩,或者让他好好“研究研究”你的脸,宝宝总是对爸爸妈妈的脸很感兴趣。此外,趴着是宝宝锻炼身体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趴着时抬头看的姿势,能增强颈部和肩部的力量。但是新爸新妈通常认为,趴着是不安全的,很少会让宝宝趴着,从而使宝宝没能锻炼到上半身,也没有机会学习爬。实际上,如果宝宝没有睡着,又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看着,趴着一般不会有危险。此外,还可以试着让宝宝脸部朝下趴在你膝盖上,不仅不会蒙住脸,还可以毫无拘束地活动下肢。

给宝宝穿脱衣服时应注意什么

在宝宝出生以前,新妈妈比较关注的可能是宝宝衣服的数量、尺码和颜色,但是等宝宝出生以后,关注的焦点马上变成了怎么给宝宝穿衣服、脱衣服。一天下来,你得给宝宝穿衣服、脱衣服好几次。刚开始的时候,白天和晚上你不会给宝宝换不一样的衣服,两个月以后,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应该给宝宝换上睡衣,这样能帮他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大多数宝宝都不喜欢脱衣服,一是因为脱下暖和的外套后就得接触冷空气,二是在脱衣服的时候,胳膊和腿很容易被挤压。因此,在脱衣服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脱衣给宝宝带来的不舒适。可以让宝宝仰卧在暖和的台面上,而且脱衣服的动作要轻柔、迅速。给宝宝脱衣服时,应先用拇指把衣服撑开,把手伸进衣服内撑着衣服,这样宝宝的脖子才能穿过。记住,一定要把衣服撑起来,不能盖在宝宝的脸上,并且要用手护住他的头,不能让衣服遮了他的前额和鼻子。此外。尽量使用前面开襟的外套,把外套敞开铺在台面上,让宝宝仰卧在上面,这时再系上或摁扣子就很容易了。穿袖子时,先把你自己的手从袖口穿进去,再拿起宝宝的小手儿,轻轻地带着他的小手儿穿过袖子。如果穿婴儿袍,系扣子要从上至下,这样不容易扣错。

保温是日常照料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胎儿在子宫内从来都不需要适应温度的变化,因为子宫内的温度较为恒定。出生后,宝宝会觉得身体的产热能力比较弱,而且如果没有穿足够暖的衣服,身体还会散失多余的热量。有些宝宝的脂肪储存量很少,对温度的变化尤其敏感。在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月,要非常注意室内外温度的变化,不能让他吹冷风,也不能让他处于太热的环境下。大约四个星期之后,宝宝储存热量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散热对他来说仍然并不轻松。12周左右,或者体重低于5.4千克之前,会依赖你来调节自己的体温。

宝宝进入梦乡之后,要多关注他的体温变化。在他的体温升降之前,就要增减衣服,而不是等宝宝觉得太热了或太冷了才动手。新妈妈要注意,一进入温度较高的室内,就要给宝宝摘掉帽子,脱去外套和其他多余的衣物。晚上睡觉时不要使用儿童床床垫、枕头和羽绒被,也不要让床单被褥之类的东西盖住宝宝的头。外面太热时,不要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穿少一点会比较舒适。

太热时宝宝会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你,即他两颊通红、出汗,甚至还有可能哭闹。太热有时是由于密切的身体接触、室内温度过高、穿得太多或者盖得太多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减衣服,少盖一层毯子帮助降温,也可以把宝宝抱到室温低的房间内,但也要注意不能一下子降得太快。

天热时,给宝宝穿件汗衫就够了,尽量避免阳光的直射,待在凉快的地方,比如树阴下,也可以使用其他遮阳的工具。如果在车里,而车内温度又高,就让宝宝坐在凉快的地方,把车窗打开一点。挂一条湿毛巾或者一块湿布,即刻就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也可以用你的手掌或者书给宝宝扇一扇,或者用海绵或湿的棉花给宝宝轻轻擦拭身体,通过蒸发来降温。

如果宝宝觉得冷了,先抱抱他,你的体温很快就能使他暖和起来。但是加盖一条毯子却并不一定能起到同样好的效果。

宝宝出现以下表现,就可能是着凉了,即不正常的快速呼吸、哭闹,苍白的脸色、胸前和背后冰冷。不到3个月的宝宝颤抖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即使冷了一般也不会颤抖。这也是宝宝冷了不能自己暖和过来的一个原因。颤抖能使身体的肌肉表层活动起来,从而提高身体的温度。宝宝觉得冷时,把他抱到暖和的环境下,通常就可以暖和过来。

宝宝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反倒会表现得很安静,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哭了,他可能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但是如果你抱起或者把他抱到一个暖和的地方,吃点能使身体暖和起来的东西,他的反应还是很热烈的。如果冷到一定的程度而没能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很可能伤害到宝宝的身体,甚至可能出现危险。万一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手和脚都会变成粉红色,神态懒散,反应迟钝,这是新生儿冻伤的表现,需要立即送往医院。

换尿布不是小事情

很多新爸新妈在宝宝出世之前都没换过尿布。如果作为新妈妈的你也是这样,不用着急,要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学会,而且还能熟练到即使宝宝的身体不安分地扭来扭去,或者坐在汽车后座上时候,你也能又快又好地换上尿布。这就是母子之间让人称道的奇妙的默契!如果你能在宝宝出世之前,先花点时间学习怎么照顾宝宝,就会有一个很不错的开始,也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换尿布的次数主要取决于宝宝的饮食、皮肤的敏感度,以及消化功能。如果尿布让宝宝不舒服了,他会“告诉”你,而且不久之后他就会形成自己的日常习惯。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星期,建议每天换6至10次尿布,大约每隔3个小时换一次。如果不小心在尿布上弄上了粪便,应该马上换新的。宝宝可能要花上5分钟才可能排完大便,因此,不要以为换上干净尿布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等他把大便排干净了。

除非尿布弄脏了,宝宝的皮肤过分敏感,或者得了尿布疹,否则没必要在睡觉时叫醒宝宝换尿布。你可以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换。如果你想叫醒宝宝吃奶,或者宝宝醒来之后为了能让他更好地进入梦乡,也可以顺便把尿布换了。

换尿布用不了多长时间,等你熟练之后速度就更快了。宝宝嬉戏时应尽可能不用尿布,让他可以不受拘束地打闹,皮肤也可以直接和空气接触,这对患了尿布疹的宝宝尤为重要。要把换尿布需要用的东西放在你方便拿的地方,这样换起尿布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可以用棉织法兰绒被子或者毛巾来防止宝宝着凉,而不应该用塑料垫子。此外还要有一块备用尿布、一只尿布袋、一只触手可及的塑料袋或者一个广口箱、一些棉花和温度适宜的水。新生儿的皮肤非常敏感,因此,离家外出时或者清理宝宝的大便时,要用新生儿专用的湿纸巾。根据自己的需要,让宝宝躺在地板上或者宽而安全的台面上。如果让宝宝躺在地板上,你可以跪着清理脏物,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高度合适的桌面,这样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如果是个女宝宝,清理脏物时要从前面往后面擦洗,以免引起尿道感染,因为女孩儿的阴道口在尿道口前面。如果是男孩儿,注意不要把阴茎包皮往后扯,换上干净的尿布后,要让阴茎处于自然的位置。否则,他会把尿液喷到你身上或者自己的脸上。如果你把他的阴茎朝上,尿液会从尿布上端漏出来。顺便提一下,新鲜的尿液是无毒的,不会伤到你和宝宝,但是换完尿布之后要洗手。如果宝宝最近刚刚接种了某种疫苗,洗手就更加重要了,因为在宝宝的粪便里可能带有活的病毒。

为了保护宝宝的皮肤,每次换完尿布之后,可以在尿布接触的皮肤上擦点杏仁油,葡萄子油或者金盏草霜。有些新妈妈习惯用起隔离作用的护肤霜来预防尿布疹,实际上,还是让皮肤能自由呼吸比较好。有些护肤霜会变潮,而有些则吸水性不好,这类护肤霜往往含有石油成分。

注意宝宝的排泄及健康状况

宝宝在出生以前,肠内充满了黏稠的、黑绿色的胎便。有些胎儿在子宫内时就会把胎便排出,而有些则要在出生后才会排出,但大多数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48小时内开始第一次肠蠕动。如果宝宝出生48小时之后还没有开始排便,助产士就会建议你去看儿科医生,检查是否有肠梗阻。

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快就会开始排便,大便的颜色从亮黄色到浅绿色,大便通常也比较稀,没有人造黄油那么稠,气味稍微比发馊的牛奶重。有时大便里混有黏液,尤其是当宝宝得了感冒时,有时大便会凝固。人工喂养宝宝的大便比较黏稠,颜色较深,气味也比较重。

有时换完尿布还不到两分钟,宝宝就又拉了,有时隔三四天才拉一次,如果宝宝身体健康,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定时排便的情况更常见。大约6个星期之后,他会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果好多天了都没有排便,或者拉出来的是硬结的大便,可能是便秘了。可以给宝宝喂点儿稀的食物来缓解便秘,如果不奏效,就带着宝宝去看医生。喂稀食物的方法是在消过毒的杯子里或者奶瓶里把奶粉稀释,然后加热到和体温接近的温度。

如果每次拉的都是稀软的大便,症状有点类似腹泻,注意把弄脏的尿布装在一个塑料袋子里,带给医生做检查,看是否有肠道感染。出现这种情况不用太担心,很快就能好起来的。但是,如果宝宝嗜睡、发烧或者呕吐,就得马上去医院。

健康的婴儿排尿很频繁,如果在喂奶两小时之后发现宝宝的尿布还干着,就得注意了。宝宝不排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天气炎热,身体的需水量比平时多,二是发烧,此时宝宝想喝多少水就让他喝多少水。如果过会儿之后排尿了,说明没问题。如果尿液颜色深而且浓缩,说明还需要喝更多的水。吸水效果好的尿布尽管能使宝宝的皮肤保持干燥。但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需要取尿液做检查时,会因为尿液都已经被尿布吸干而很难采集样本。

出生不久的女孩儿阴道经常会排出白色黏液,有时还混有少量从阴道里出来的血迹,这是宝宝出生后,其体内来自母体的激素量减少的缘故,并不是身体出了问题。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刚出生后的几个星期,尿布上会留下粉红色的污迹,看起来好像是混合的血迹和尿液。实际上,这些污迹不是血液,而是一类粉红色的称为尿酸盐的化合物。

3个月前的宝宝身体还很脆弱,免疫力低,容易感染病毒,患上婴幼儿常见的疾病。比如“空调病”、呼吸道感染等。

在高温夏季,室内的空调环境往往是门窗紧闭,空气不新鲜,氧气稀薄,特别是空间比较狭小的地方,宝宝可能患上“空调病”。因此,在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到7摄氏度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至5摄氏度;每4至6小时关闭空调,打开门窗,令空气流通10至20分钟;避免冷风直吹,特别是床等不宜放在空调机的风口处;在空调环境中,可给宝宝略增加衣物或用毛巾被盖住腹部和膝关节,因腹部和膝关节最易受冷刺激。

两个多月宝宝的呼吸道对寒冷耐受性就会非常差,寒冷来临,即使足不出户,也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因此,新妈妈要有意锻炼宝宝的耐寒能力,增强其呼吸道抵抗力,使宝宝安全度过肺炎高发的冬季。如继续户外活动,使宝宝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户外活动还可有效预防佝偻病,这比药物补充好得多。应该按时给宝宝洗澡,有条件的家庭最好每天给宝宝洗澡。

另外需要注意:满两个月的宝宝要服小儿麻痹糖丸。

保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宝宝洗澡的频率取决于你个人的喜好,以及当日的具体情况。有些新妈妈认为应该天天洗澡,会在早上和晚上给宝宝洗澡,有些新妈妈则是每周只给宝宝洗一次澡,平时只是轻轻地擦洗身体。宝宝的清洁计划还取决于他自身的具体情况。如果宝宝不喜欢洗澡,那就尽可能地少洗,直到他开始喜欢水了再增加洗澡次数。

宝宝皮肤比成人细腻娇嫩,有着更多的感觉受体、气孔和脂肪腺,每平方厘米的毛囊也较成人多,这意味着宝宝皮肤的吸收能力比成人强。因此,护理宝宝娇嫩的皮肤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护肤品也要用最纯净温和的。

尽可能给宝宝穿棉制的衣服,不要穿尼龙的衣服,尼龙衣服会妨碍皮肤的自由呼吸,而且会阻断皮肤和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油、霜或者沐浴用品的接触。这些用品有保湿作用,能维持皮肤的自然清洁。而有些产品是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会堵住皮肤的气孔。

如果宝宝喜欢水和洗澡,洗澡将会成为他一天当中非常美好的事情。也有的宝宝不喜欢洗澡,洗澡时会生气地尖叫、吵闹和踢腿。宝宝刚出生后的几个星期,除非不小心被乳汁、呕吐物、粪便弄脏身体,就没必要每天都洗澡。如果宝宝不喜欢洗澡,每次都应该尽可能快地给他洗完,即使只洗了一分钟也可以。等他慢慢的熟悉水之后,会喜欢在水里的感觉。

宝宝身体重要部位要保持清洁。每次换尿布时,都要擦干净肛门,还要用凉开水蘸湿棉布,轻轻地把他的小脸擦干净,然后再用另一块棉布把小嘴、鼻子、眼睛和耳朵擦干净。尤其要注意保持颈部的洁净,因为颈部的皱褶很容易堆积喂奶时滴落的乳汁和残留的呕吐物。还要擦干净其他可能堆积脏东西的地方,如腋窝、耳朵后面、大腿根部、手掌。不要去擦那些有自我清洁作用的部位,如鼻孔和外耳道,这些部位很容易弄伤。

在给宝宝洗澡时,不必专门给准备一个浴缸。事实上,一些新爸新妈喜欢和宝宝共享家里的大浴缸。洗澡的时候你也可以带上宝宝,让他和你一块儿洗。首先要抱稳宝宝,然后把他慢慢的放到水里,让他感觉一下水接触皮肤的感觉。等宝宝放松下来之后,在你的帮助下可以让他在水里漂一会儿。

给宝宝洗头实际上并不难。用一只手掌托住他的背,手指托住他的头,另一只就可以洗了。等你熟练起来,和宝宝一块儿洗澡,对你俩来说将是一件非常放松和有满足感的事。你可以和宝宝亲密接触,和他一起嬉戏,而且还可以给他喂奶。等你俩都洗完之后,先把浴巾摊在一块平面上,把宝宝放在浴巾上包裹好,然后自己再从浴缸中出来,这样宝宝就不会着凉了。如果你家的浴缸足够大,你的丈夫也可以和你们一起洗,或者你们轮流和宝宝洗澡。

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大浴缸专门给宝宝洗澡。你半跪在浴缸边,然后轻柔地把宝宝放入水中。宝宝会喜欢在水里漂浮,也会喜欢水在皮肤表面滑过的感觉的,这将是他第一次尝试游泳。根据浴缸里的水深情况,也可以让宝宝“坐”在里面或者“站”在里面。毛巾、橡胶、浴缸座椅等辅助用具,能对宝宝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让新妈妈给宝宝洗澡时更加得心应手。

准备洗澡水时如果先放冷水,再加热水,很可能烫伤宝宝,因此,新妈妈要格外小心。洗澡水的水温应该是25到28摄氏度,而且洗澡之前为了防止宝宝感冒,还要先将浴室温度升到29摄氏度左右,因为在这个温度下,宝宝即使不穿衣服也不会感冒。洗澡的同时也要维持住水温,水温降低之后也可能使宝宝感冒,可以先用肘部或者温度计试试水温。如果你还担心地面太滑,可以在浴缸底和浴室地面上铺上一层橡胶垫。

使用婴儿专用的浴缸,会减少你和宝宝亲密接触的机会,从而会妨碍爸爸妈妈们找到初为人母的感觉,因此,没有必要给宝宝用专用的浴缸。如果一定要用,用之前请确保浴缸已经安置稳妥,或者已经把浴缸安置在了专用的底座上。可以的话,也可以把婴儿浴缸放在成人浴缸里。但是要想给宝宝彻彻底底、舒舒服服地洗个澡,还是用成人浴缸比较合适。

等你把浴缸准备好了之后,先给宝宝洗头,再洗身体。步骤是先给宝宝脱掉衣服,用一块棉布清洗一下皮肤上的尿布区,再用一块毛巾把他包裹起来,把他的胳膊也包裹在毛巾内,但头部要能自由活动。然后你可以跪在浴缸旁边,把他的头放在你的手掌上,用你的前臂托住他的身体,使他的小脚正好能从你肘关节的弯曲处往后伸,用空着的另外一只手慢慢的轻柔地弄湿他的头发。你轻柔的动作往往能使宝宝对水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洗完头之后,先用毛巾轻轻地擦干他的头发,然后把毛巾解开,开始洗身体。

给宝宝洗澡最轻松的姿势是,把他的头放在你的左前臂,把你的手放在他的胳膊下面,环抱着他的上身。如果宝宝能抓住你的手指头,并且能感觉到你的手在背后托住他,他会觉得很有安全感。

给宝宝洗澡时,要注意宝宝脐带残端感染。肚脐眼上用线缠着的那段短粗的棕色脐带,并没有神经分布,因此,宝宝不会感觉到疼,在他出生后的两个星期左右,通常都能自行愈合。护理这个特殊部位并不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用对它进行特殊照顾。即使洗澡时肚脐碰到水也没有关系。平时闻起来会有一点点的臭味,属正常现象,因为皮肤表面的细菌是帮助脐带残端脱落的。

脐带发生感染的症状有很重的臭味、表面潮湿或者有渗出。不要用手碰它,即使看起来好像快要脱落了。因为它会自行脱落的。必要时把尿布的一端往内翻折一下,免得摩擦到肚脐,洗完澡之后,要把肚脐擦干。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有一个非常完美的、漂亮的肚脐眼儿了。

新妈妈在保持宝宝的日常清洁时,宝宝指甲的修剪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宝宝的指甲可能很锋利,你可以给他戴上手套来防止他抓伤自己。但是戴了手套之后,宝宝就不能像不戴手套时那样“研究”自己的小手了,也不能吮吸自己的小手指头了,更不能感受小手和你的皮肤接触的那种亲密感了。

开始时,你可以用牙齿来修理他的小指甲。能否在不弄伤宝宝的前提下干好这活儿,取决于你舌头和嘴唇的灵敏度。等他的指甲开始变硬之后,可以用专门的婴儿剪刀给他修剪指甲,这种指甲刀形态小巧,而且两端是圆的。

新生儿大便的异常情况

新生儿的胎粪一般在生后3-4天内排尽,现已转为正常的黄色粪便。如果小儿是用母乳喂养的,则大便呈金黄色、稀糊状;如果小儿是完全用牛奶或奶粉喂养的,则大便呈淡黄色、常常较干可堆起来;混合喂养者则大便性状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不定,一般为2-5次,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要多一些,有的新生儿每次换尿布时尿布上都有大便,如果大便较均匀、水分不多、不含粘液或者偶尔带有少许奶块,这都是正常现象。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如果发现大便呈灰色、质硬、较臭,多表示所吃东西中蛋白质过多而糖分过少,应改变所用奶粉的品种或改变牛奶和糖的比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如大便呈深绿色粘液状多表示母乳不足,孩子处于半饥饿状态,须增加母奶量,如母乳确实不足则应添加鲜牛奶、奶粉等。

新生儿大便有以下异常情况时,就要检查喂养情况或请医生诊治:

1.蛋花汤样大便:每天大便5-10次,可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粘液,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用母乳喂养,一般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仍应继续喂养,但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奶粉喂养者可在配奶时适当多加一些水将奶稍配稀些,对吃奶减少者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2.绿色稀便:多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每天大便次数多为5-10次。

3.水样便:多见于秋季和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小儿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由于小孩丢失水分多,常常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或无眼泪、小便少或无、皮肤弹性差等,小儿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应及早就诊,并应注意婴儿用具如橡皮奶头等的消毒。

4.粘液或脓血便:多见于夏季等天气较热时,多为细菌感染引起,也应及早就诊。

5.深棕色泡沫状便: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如奶粉中加糖过多、过早添加米汤等谷类食物等),通过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能恢复正常。

6.油性大便: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象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如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7.便秘: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为天热、出汗多而饮水又过少所致。小儿排大便困难,大便很干,可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小儿还可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

一般正常足月新生儿大约在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胎便呈黑绿色,粘稠如柏油状,胎便多在2-4天内排完,胎便的颜色也由黑绿色逐渐变为深褐色,最后变为黄色。母乳具有通便作用,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胎便能很快排净。

刚出生的新生儿,如果48小时还不排胎便,应该引起注意,检查新生儿的一般状况,是否有腹胀,请医生对新生儿进行全面检查,有时需要X光或超声波等辅助方法协助诊断,排除消化道梗阻或先天畸形后,可给新生儿灌肠,帮助新生儿排出胎便。如确诊新生儿患有消化道梗阻或畸形,应及时手术。

有些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形成了每2-3天大便一次的排泄规律,新生儿精神好,吃奶好,这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如果新生儿已形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发生了48小时没有排便的情况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况,有无腹胀、腹痛及吃奶情况。如无异常,则可继续观察。如果新生儿4-5天不排大便,且有腹胀、腹痛、哭闹、吃奶不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宝宝日常护理的必需品

衣物。在宝宝出生以前,你不可能知道宝宝的身长是多少,而且2至4周以后,有些衣服就短了。有时一天之内你就得给他准备3套衣服。要选天然材料织的衣服,并要检查衣服是否合适,衣服的领口不能太紧,裤子要有弹性或者穿方便换尿布的开裆裤。所有的衣服和床单被褥在用之前都要先洗一遍。

新妈妈为宝宝准备的衣物有汗衫或者婴儿套装,包括短袖、不带裤腿的和天冷时准备长袖的;婴儿用长袖、长裤腿的长袍;夏天给宝宝准备太阳帽,冬天准备棉帽;天然材料织成的开襟衫,开襟衫比套头衫要方便;至少两条裤子和两件贴身衬衣,要男孩儿女孩儿都可以穿的那种;外套,冬天时准备防雪服;短袜,冬天时准备长筒靴;手套,可以防止宝宝用手抓脸;备用的围兜。

在带宝宝外出时,你需要带婴儿车,折迭式轻便婴儿车或轻便手推车;妈妈背包,可以有条理地放置宝宝和妈妈外出时的必备品;婴儿背带;安全座椅,要有舒适的把手,并能支撑宝宝头部。

玩具。对出生不久的宝宝来说,最好的玩具就是其他人的脸。他可能也喜欢看图片或者颜色对比明显的图案,如黑与白的对比。把这些图片放在婴儿床或者婴儿车的一侧,可以让宝宝清楚地看见。

出生不久的宝宝还会对能动的东西感兴趣,如移动的物体、树上的树叶、微风中轻轻摆动的窗帘,或者是在房间内嬉戏的其他宝宝们。而且还喜欢音乐,尤其是别人抱着他轻轻摇摆的时候。

宝宝卧室需要准备的用品,包括摇篮或者婴儿床,舒适温暖的床垫,和婴儿床配套的天然纤维床单和多孔毯子,婴儿室或者卧室的温度计。

护理宝宝的用具,包括高脚椅子、婴儿车和折迭式轻便婴儿车、婴儿背袋或者吊带,以及车内宝宝用的安全座椅等。买高脚椅子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宝宝是现在用还是以后用。宝宝还小时,你需要一些夹子来保证其安全,等他大点了,安全带会比较合适。

有些高脚椅比较适合年龄大点的宝宝。高脚椅的高度设置有很多种,可以根据餐桌的高度和宝宝的不同需要进行调节。带有移动托盘的高脚椅适合年龄稍大的宝宝,这样他就能和爸爸妈妈共进晚餐。不管你选择哪种类型的高脚椅,椅子结实与否很重要。如果为了移动方便或者不至于在厨房里占太多空间,可以选择能和成人椅或者餐桌固定的高脚椅。

还有婴儿车和折迭式轻便婴儿车。如果家里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把婴儿车放在房间里、院子里或者花园里哄宝宝睡觉。当然,你也可以推着婴儿车带宝宝散步。大多数婴儿车都是可调节的,宝宝既可以把它当作婴儿床,舒服地在里面睡觉,等学会了坐之后,还可以变换成推车,让宝宝坐在里面。有些婴儿车可以变换成适合宝宝12周以后用的折迭式婴儿车。此外,还有一种多功能的婴儿用车,既可以当作婴儿车和折迭式婴儿车,还可以作为支撑车辆座椅的底座。如果你考虑买一辆二手婴儿车,买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车子的前轮是否灵活,稳定性如何,还要为车配备一张新的底垫。

不管是买新车还是二手车,选车时都要注意是否方便折迭和移动,自己重新卸装的难度如何?车身会不会太沉?大小是否适合你家的车?能否进出家门?刹车是否灵敏?手柄的高度是否合适?车罩拆洗是否方便?是否附带有防雨篷和遮阳伞?有没有防蚊网?宝宝多久才能适应这辆车?有的车对3个月大的宝宝来说,可能太小了;有的车能变成折迭式婴儿车,可以用4年。是否附带有幼儿学步安全带?可以让学步的宝宝不出现危险?如果没有安全带,宝宝会从车里掉出来。能不能摇摆或者悬挂?能摇摆或上下弹跳的婴儿车可以帮宝宝进入梦乡。有储物袋吗?有购物箱吗?如果有,是否会影响你推车?

婴儿背袋或者吊带是必不可缺的。不管你带宝宝出门还是在家做家务,如果你不能把宝宝扔在一边,用婴儿背袋或者吊带是把宝宝带在身边的最好方式。他能紧挨着你,闻到你身上的气味。听得到你的心跳。感觉到你的走动,就像在你肚子里时一样。这样还能增强宝宝的肌力。促进他的脊柱发育,对你也有好处,它能刺激你椎骨中钙的沉积,从而减低你将来得骨质疏松症的几率。等宝宝大点之后,如8周或10周后能自己控制头的时候。当你用婴儿袋带着他散步的时候,他还可以欣赏路边的风景,因此,可以考虑买一个开口朝前的婴儿背袋。

选购婴儿背袋时要注意检查肩带是否是宽肩带,即使你长时间背宝宝,或者当宝宝变重以后,宽肩带也不会给你的肩膀很大的压力。有没有支撑宝宝头部的设计?能否朝前使用?你的丈夫背起来是否方便、合适?宝宝的安全带系起来是否方便?比如当你们在车上或者要在拥挤的街道上停车的时候?夹子扣起来是否方便?有些婴儿背袋后面的夹子不能单手扣上。婴儿袋的大小能否调节?夏天时你可能用来背刚出生的宝宝,而到了冬天宝宝不仅长大了许多,而且还会穿上厚厚的防雪服,如果大小不能调节,能用的时间很短。

车内宝宝用的安全座椅是开私家车的新妈妈必须考虑进来的一项,因为不管你什么时候驾车带宝宝出门,也不管出门时间长短,你都要带上安全座椅。如果车的气囊设置在前排座位,那么,宝宝用的安全座椅就要放在后排,因为在交通事故中,气囊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

有些安全座椅是半固定在车内的,安全带从座椅后面穿过,有些座椅则是不固定的,你要先让宝宝在座椅内坐好了,再把座椅移动到车内放稳、扣紧。如果你不想把座椅移来移去,半固定座椅会比较适合。如果你选择不固定的安全座椅,就要注意安全座椅只能在车内使用。因为它是乘车的时候专门用来确保宝宝安全的,而不能给宝宝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宝宝后背的肌张力只有在你抱着他,用吊带背,或者让他平躺着的时候才能受到刺激,正常发育起来。所以如果平时滥用安全座椅,时间长了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

除了安全座椅之外,还需要车窗的遮阳伞,在风挡玻璃上安置后望镜,来照看坐在后座安全座椅上的宝宝。

选购安全座椅时,需要注意座椅要有安全标志;买二手的车辆座椅时,注意检查车罩下面和车身后面,看是否有开裂的地方?要注意金属和暗色塑料等装置,因为不管汽车在太阳底下停放多长时间,这些地方都最容易变热;检查安全带是否合适?系起来是否方便?能否把座椅从车上移动?有没有可以支撑头部的靠垫靠垫?如果有,宝宝坐起来会更舒服;是否所有的罩子都可以拆洗?这辆座椅能用多久?座椅能否和婴儿车的底座一起使用?对你是否合适?

哺乳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做好哺喂母乳的准备工作,如同做好产前准备能让生产过程更顺利一样,可以让新妈妈在喂母乳时更得心应手。那么,哺乳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第一,哺乳前的自我按摩。

由于怀孕激素会自动使乳房达到适合授乳的状态,因此大部分新妈妈并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准备。皮肤白嫩的妈妈,乳头比较敏感脆弱,可以试着每天有一段时间不穿胸罩,或者穿哺乳胸罩,但把罩杯放下来,让乳头露出,和衣物轻轻摩擦。乳头和乳晕部分不要用肥皂洗,因为肥皂会使得皮肤干燥,造成乳头表皮龟裂。乳头附近的腺体会分泌天然的润滑物质,因此不需要擦乳液。你还可以请教那些给宝宝喂母乳的朋友,或者专业的授乳咨询人员,如何做乳房按摩。这种技巧有助于你熟悉自己的乳房,而且对于以后学习自己用手将奶水挤出也有帮助。

有些新妈妈的乳头扁平或凹陷,宝宝不容易含住,结果妈妈喂得乳头酸痛,宝宝也吃不饱。怎样才算是乳头扁平或凹陷呢?将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外围两端,用力往下压,你的乳头应该还是直立或更往外突。如果这时候乳头变得扁平或者往内缩,宝宝可能就不太容易含住。由于光凭目视无法辨认乳头是否扁平或内缩,因此这项测试非常重要。有些乳头看起来很正常,但如果压住乳晕边缘,却会往内陷。因此在产前,你应该找懂得分辨与治疗乳头扁平和内缩的医护人员,帮你做产前乳头检查。

如果哪位新妈妈乳头扁平或凹陷,可以用下列方法:戴上乳房保护罩,即一种乳房罩杯,不是乳头保护罩,这种塑料罩杯放在胸罩里,会轻轻压住乳晕,让乳头从特殊设计的开口往外突出。在怀孕最后几个月开始戴这种乳房保护罩,可以使乳头渐渐往外突出。

第二,寻求支持。

多跟支持你喂母乳的朋友在一起,远离那些爱批评你养小孩方式的人。不同的人对宝宝的哺育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一旦宝宝发生任何问题,不论是腹绞痛、便秘、腹泻,还是半夜不睡觉,都会有人说:“一定是你的奶水有问题。”这种信口开河的话,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而爱子心切的新妈妈很容易被影响,以为自己的奶水不好,当不了好妈妈。事实上,大部分的批评,可能都来自于从来没有喂过母乳的妈妈。多跟支持你的朋友在一起,能让你更有自信,确信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有的新妈妈知道母乳对宝宝最好,但她并不晓得喂母乳要付出多少的精力,尤其在头几周,感觉宝宝好像整天都要吸奶。对于新妈妈来说,如果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或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想成功地喂母乳并不容易。准妈妈在产前3个月,就可以作相关信息,包括如何踏出正确的第一步、喂母乳对家庭的影响,以及让喂母乳更加顺利的诀窍。除了提供信息外,母乳会也是认识其他新妈妈的好地方。等到宝宝出生后,这些新朋友都会成为彼此鼓励、打气的伙伴。看看别的妈妈是如何顺利地哺喂母乳,如何在喂母乳的过程中跟宝宝合作无间。

专业人士教新妈妈如何哺喂母乳,能帮你踏出正确的第一步,而且新妈妈认识的授乳专业人员,将来也可能会成为你个人的好朋友。

第三,咨询医生。

大多数的新妈妈和宝宝都需要有人教,才能学会正确的授乳姿势与含住技巧。新妈妈不仅要积极给宝宝喂母乳,更重要的是,新妈妈要喜欢喂母乳。为此,咨询医生显得更为重要。

医院都会有相关专家为新妈妈提高授乳咨询。新妈妈帮宝宝选医生时,要让医生知道喂母乳在你全部的哺育方式中占有最优先的地位。你选的医生,不能只是把喂母乳挂在嘴上讲讲而已。宝宝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你要向医生咨询的有关喂食的问题会比任何问题都多。你就要把照料宝宝的事情托付给这位医生了,只有懂得如何给予宝宝最好营养的医生,才值得你信任,医生可以给你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

新妈妈也可以在生产前跟专业的授乳咨询人员联络,以便在宝宝出生前24至48小时内,请授乳咨询人员实地教导你正确的授乳姿势与含住技巧,以下将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做详细介绍。

开始时奶水什么时候会来

母亲真正的奶水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至5天内出现,取决的因素包括是不是第一胎、生产过程的疲惫程度、宝宝是否学会了含住技巧,以及宝宝吸奶的频率与效率等。在真正的奶水出现前,宝宝所吃到的都是初乳,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免疫因子,以及其他对新生儿有益的成分。暂时乳约会持续1周,然后渐渐从初乳转为真正的奶水。宝宝出生后10至14天,新妈妈的奶水就会变成成熟乳。

以下情形会让你的奶水来得更快、更舒适:

生产过程顺利利;

母婴同室;

鼓励宝宝尽早开始吃奶,并增加吃奶次数;

除非有健康上的理由,否则不要给宝宝吃奶瓶;请教授乳专业人员;

有丈夫、亲朋好友、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持。

事实上,喂母乳不是做数学习题,新妈妈们根本不需要计算宝宝一天内吸奶的次数。在开始喂母乳的头几周,宝宝吃奶的时间会很不规则,有时宝宝只吃一小会儿。有时却长达一个小时。宝宝常在吃奶时睡着,半个小时醒来后,又想继续吃奶。

在这方面新妈妈要记住:宝宝吃奶的频率比时间长短更能刺激泌乳激素的分泌。只要喂奶姿势与含住技巧正确,你的乳头并不会因为宝宝吸乳频率过高而疼痛。也许有人会建议你一开始让宝宝每个乳头吸3分钟,然后每次增加1分钟,直到宝宝每个乳头都吸10分钟,10分钟左右就够了。但是这个建议并不科学,新妈妈不要听这种建议。宝宝不会喜欢这种束手束脚的规定,有经验的哺乳妈妈也不会喜欢。

新妈妈可能得等宝宝吸吮两分钟后,乳房才开始有泌乳反应。慢吞吞的宝宝,吃完一餐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而狼吞虎咽的宝宝,则可能10分钟就吃完一个乳头。喂母乳几个月后,妈妈和宝宝便可以合作无间,许多宝宝在吸乳的前10分钟内就能获得所需要的全部奶水,但大部分的宝宝还是会继续吸吮乳房。

在这方面新妈妈要记住:乳头疼痛是因为宝宝含住和吸吮技巧不正确,而不是宝宝吸吮得太久。如果宝宝采用不正确的吸吮或含住方式,就算只吸3分钟,也会造成妈妈的乳头疼痛。

实际一点说,宝宝在出生后4周大到6周大之间,可能每两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然后开始逐渐减少吃奶的频率。刚开始几周,新妈妈和宝宝正在建立适当的乳汁供需量,所以在你的生活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让宝宝想吃就吃,想吃多久就吃多久。一旦乳汁供需系统建立起来,你跟宝宝就会彼此喜欢并满意这个喂奶习惯。虽然有时为了安抚哭闹不安的宝宝,你可能会继续经常地、没有限制地喂母乳,但慢慢的宝宝就会接受其他的安慰方式了。

乳头疼痛和宝宝咬痛怎么办

新妈妈一发现有乳头疼痛的迹象,应该立刻检查喂奶姿势与宝宝含住技巧是否有误,看看是不是宝宝在对乳头而非乳晕施压。尤其要确定宝宝的嘴是否张得够大,而且双唇都往外翻,特别是下嘴唇。

有的时候,新妈妈很难看到宝宝的下嘴唇是否往外翻。你可以请有喂母乳经验的妈妈帮你观察宝宝的含住技巧,并依前面描述的技巧,让宝宝的下嘴唇往外翻。如果你马上觉得乳头不那么痛了,那么问题可能就在于宝宝含得太紧。此外,也可以改变宝宝的角度,并让宝宝先吸比较不痛的那边乳房。

为了防止乳头疼痛,新妈妈应该保持乳头干爽,也就是乳头不在“使用中”时,表面应保持干爽。你可以使用没有塑料衬里的干净防溢乳垫,替细嫩的皮肤隔绝湿气。在戴回乳罩前,先用软布轻轻将湿气吸干。以前有人建议,让乳头风干、晒太阳,或用吹风机快速吹干,但对某些女性来说,快速风干反而可能会破坏皮肤柔软跟弹性所需的水分平衡,使细嫩的乳头龟裂。

许多女性的乳头在适应宝宝吸吮的过程中,会经历一段触痛过渡期。如果你觉到这种乳头触痛,那么你应该检查宝宝的含住技巧是否正确。此外,喂奶后可以自己按摩乳头,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乳汁就是最好的按摩霜。此外,乳晕上有许多小小的隆起,是能分泌具清洁与润滑功能的液体物质的腺体,能保护乳头并保持乳头清洁。因此,应避免用肥皂清洗乳头,以免洗去自然的油分,导致乳头干燥、龟裂。

有些皮肤干燥的新妈妈,就算喂奶姿势与宝宝含住技巧都正确,也可能会有乳头干燥、龟裂的情形。如果出现这种情形,不要使用润滑油或乳液,就算是医院给的也不要用,因为这些东西在喂奶前都得洗掉。在用乳汁按摩无效后,你可以用医生推荐采取的措施来促进伤口的愈合,而且哺乳前也不需洗掉。

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阻止乳头越来越痛、龟裂或裂伤,就需要授乳咨询人员的协助,教你如何改善喂奶技巧或宝宝的吸吮方式,并在问题解决前,教你如何喂宝宝。

很多宝宝都喜欢通过吸吮的方式来寻求安慰,而不只是把肚子吃饱。再也没有比妈妈更好的安抚者了,她的乳房可以让心烦气躁的宝宝安静地睡着。不过事实上新妈妈也需要休息,但在宝宝学习正确吸吮乳头的前几周,新妈妈最好不要使用安抚奶嘴。等到宝宝学会吸吮,不必担心有乳头混淆时,就可以用奶嘴来拯救疲倦的妈妈,并满足贪得无厌的宝宝。

宝宝咬乳头时,新妈妈的自然反应通常是把宝宝从乳房拉开。这不能怪妈妈反应激烈,尤其是当宝宝咬得很用力时。可是有些宝宝会因为妈妈突如其来的剧烈反应,连着几天不愿意吃奶。事实上,宝宝在学习使用牙齿的过程中,有这种让妈妈受不了的轻咬动作是正常的,而且这种情形会逐渐减少。

当新妈妈感觉到宝宝的牙齿要咬乳头时,大吼大叫并非最佳办法,你可以将宝宝抱近乳房,而宝宝为了要把嘴张开并让鼻子有呼吸的空间,自然会把牙齿松开,不要硬把乳头从宝宝合紧的牙齿中拉出来。每次宝宝一咬人,你就把他往内抱紧,几次之后,宝宝就会知道咬妈妈会让他自己不舒服,他就不会再做这种动作。你可以对宝宝说不可以,因为宝宝需要知道他咬人时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反应,不过不要吓着他。

新妈妈可以将宝宝为何咬人、何时咬人一一记录下来。如果宝宝是在喂完奶后开始嚼牙,你就应该在他有机会咬你时停止喂奶。长牙会让宝宝有嚼牙的冲动。在冰箱里放一点给长牙宝宝用的玩具,比如冰冻的香蕉、冷毛巾,让宝宝在喂奶前或喂完奶后咬。这些技巧再加上“哎哟,你把妈妈弄痛了!”有助于宝宝学习喝奶的方式,并保护妈妈的乳房不再被咬。

怎样知道宝宝吃奶够不够

新妈妈在宝宝开始吃奶一两个月后,她的直觉就会告诉她宝宝是否吃够了。吃饱了的宝宝感觉起来、看起来都会比较重。不过在头几周,可能不太容易判别,尤其是对新妈妈来说。

以下是在头几周,可以用来判断宝宝是否获得足够奶水的迹象。

首先是尿布的变化。在开始吃奶3天后,宝宝若是获得充足的奶水,通常每天至少会尿湿4至8片尿布。足够数量的湿尿布等于告诉你,宝宝没有脱水。

其次是宝宝大便的变化,宝宝大便的变化也能透露出宝宝吃奶水够不够。在头几周,宝宝的大便应该从黏黏的黑色,转为绿色,再转为棕色;等到浓稠的后乳出现了,宝宝的大便会变得较黄。一旦宝宝的大便变成黄色、一粒粒的,就表示宝宝吃到了足够的高热量后乳。一两个月大的宝宝,如果吃到足够的高热量奶水,每天通常至少会有两三次黄色、粒状的大便。由于母乳有天然的通便效果,有些吃母乳的宝宝甚至在每次吃奶时或吃奶后就会大便。

最后是新妈妈对乳房的感觉。在喂奶前,你可能会觉得乳房肿胀,而喂奶后胀满感减少,或者在两次喂奶间有乳汁漏出,这些都是乳汁量与授乳量足够的迹象。

还有就是宝宝吸吮的方式与满足的程度,是奶吃得够不够的另一个指标。如果你觉得宝宝吸吮得很起劲,听到他吞咽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乳房在泌乳,看到宝宝满足地进入梦乡,那么十之八九就是宝宝获得了足够的奶水。

怎样才能增加奶水量

大多数新妈妈泌乳延迟都是以下几个原因中的一个或数个造成的,诸如喂奶姿势与含住技巧不正确,母亲与宝宝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干扰,家务繁忙让妈妈疲于奔命以及照时间表喂奶,等等。

我们给新妈妈提供这些建议,可以帮新妈妈解决这个问题:经常给宝宝称体重;跟医生商量,带宝宝每周到诊所检查两次体重;寻求协助;请教授乳专业人员,请她帮你看看喂奶姿势与含住技巧是否正确,并评估宝宝的吸吮方式;寻求积极的支持,避免听负面的建议,增强信心;检查一下家里的状况,家里是不是太忙了,暂时将所有会占用你哺喂母乳精力的事,统统搁在一旁;在喂奶前及喂奶时按摩乳房,这能帮助后乳释放。

为了增加奶水量,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跟宝宝一起躺在床上。喂奶时,跟宝宝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午睡前喂奶和夜间喂奶都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因为促进乳汁分泌的激素在你将要睡眠时的分泌量最大。喂奶时将宝宝衣服脱下,如果宝宝很小,你必须将他用毯子包住,保持温暖,但最好还是让宝宝和你肚子贴肚子。肌肤相亲能唤醒想睡的宝宝,也能刺激那些吃奶不起劲的宝宝。

增加喂奶频率。至少每两小时喂一次奶,如果宝宝白天睡觉超过3小时,就把他叫醒。如果宝宝想睡觉,就让他依偎着你的乳房睡,这样的肌肤接触能刺激乳汁分泌。

想着宝宝、想着喂奶,这一点非常重要。哺喂母乳时,要边搂着宝宝、边抚摸,多做肌肤上的接触。这种特有的母性行为,能刺激泌乳激素。

宝宝睡时你也睡,新妈妈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新妈妈必须将许多看起来非做不可的家务事晚点做或交给别人做。如果你有个总是要吃奶的宝宝,你可能会觉得:“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但其实你正在做事,你正在做一件世界上最重要而伟大的工作,这就是你在照顾一个新生命。

试着换奶头喂奶。传统的喂奶方式是鼓励宝宝在某一边乳房想吸多久就吸多久,然后再让他吸另一边,下一餐则从另一个乳头开始先吃。换边喂奶又称为“打嗝排气”与“换边技巧”,做法是让宝宝吸一边的乳房,直到你感觉到宝宝的吸吮与吞咽强度都逐渐减弱,眼睛也开始要闭上。不要看钟、看表,只要注意看宝宝是否没兴趣继续吸下去了。一旦这些迹象出现,将宝宝抱离乳房,帮他打嗝排气,再换另一边喂,直到他的吸吮再度减弱;再次把宝宝抱离乳房并帮他打嗝排气,重复上述的整个过程,然后再回到第一边乳房,如此反复。

这种打嗝排气与换边技巧,能促进营养较多、热量较高的后乳释出,因为每次换边时都会刺激新妈妈泌乳。这种技巧对于爱边吃奶边睡觉、提不起劲吸奶的宝宝特别有用。经常换乳头能让宝宝建立母乳“银行”,你母乳喂得很顺利,你的乳汁的供应量符合宝宝的需求,你根本不会想让宝宝喝配方奶。可是再好的哺喂母乳计划,有时也会偏离轨道。比方说如果你突然有病住院,喂母乳的工作就得暂时放下。你应该未雨绸缪,在冰箱里开个“户头”。至少储存几天份的母乳。这对宝宝的营养,绝对是聪明的投资。保持清醒,打嗝排气则能让宝宝的小肚子里多点空间装奶水。

试着重复喂奶。这项技巧跟上面提到的换边喂奶的原则相同,能增加奶水量和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如果宝宝喝完奶后,看起来满足了,你可以用背巾带他到处走走,不要马上把他放回床上。帮他好好排气打嗝,20分钟左右之后,再喂一次奶。把宝宝抱直10至20分钟,能让宝宝肚子里的气泡排出来,腾出空间再多喝点奶水。

把宝宝背在身上。不喂奶时,新妈妈最好用婴儿背巾将宝宝背在身上,让宝宝亲近你的乳房。这样做不仅能刺激乳汁分泌,还能提醒宝宝吃奶。当宝宝在寻找乳头时,就让宝宝在背巾里吃奶。有些宝宝在妈妈走动时吃奶吃得比较好。

喂奶时尽量放松。新妈妈身体或情绪上的紧张,都会抑制泌乳。你可以运用在生产课程中学到的放松技巧,诸如用枕头、请人帮你按摩背、想象流动的溪流、皤放柔和的音乐,并要对自己有信心。

除了上述办法之外,医疗手段也可以增加奶水量,比如喝药草茶就是方剂之一。新妈妈可能会听到许多民间方剂,有各种能促进乳汁分泌的天然疗法,但这些来自于民间的疗法并没有多少科学证据。这里有一个葫芦巴茶制作的家传秘方,可以供新妈妈参考。因为相对来说,这一疗法是科学的,因此是可以信任的。它的制法是将1茶匙的葫芦巴种子放进煮沸的热水中浸泡5分钟,或等到水稍微变色、有香气,然后就可以饮用了。有些新妈妈说喝葫芦巴茶很有效,其实在公认的母乳茶里就含有一些葫芦巴。还有一些药草文献记载了其他有助于乳汁分泌的茶。无论这些茶是真有用,还是心理作用都没关系,姑且试试吧!你可以放轻松,享受一下这些茶的独特味道。

奶水太多乳房充盈怎么办

乳房充盈是乳房长时间饱满、胀大,造成乳房变硬、疼痛,这种情形是身体在告诉你,母乳的供需关系已经失去平衡。乳房充盈是妈妈的问题,也是宝宝的问题。对于新妈妈来说,乳房充盈时会伴随着剧烈疼痛,如果不加以处理,甚至会演变成严重的乳房感染。

乳房充盈对宝宝来说也不好受。当妈妈的乳房胀满时,乳头的角度会变平,让宝宝无法好好含住,结果宝宝只吸吮到乳头,而无法将足够的乳晕组织含入嘴里,向输乳窦施压。这样一来,宝宝刺激更多乳汁进入乳房,却无法将乳汁吸出,使得妈妈乳房充盈更加严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随着乳房组织的肿大,乳汁也无法顺利流出。宝宝喝到的奶水变少,于是喝奶的次数更加频繁,导致妈妈的乳房充盈问题更加严重,母婴的喂奶关系就出问题了。然而,只要在开始哺喂母乳时,遵循正确步骤做,就能避免乳房充盈。这些正确的步骤包括前面讲的母婴同室、宝宝一饿就喂奶、喂奶姿势与含住技巧正确等。

如果新妈妈在产后还未出院就发生乳房充盈的情形,可以用电动挤奶器,将多余的奶挤出,让乳晕恢复柔软,这样宝宝才能正确地含住乳头,才能更有效地将乳房中的奶吸出。

通常在第一周时,新妈妈的乳房会缓慢、稳定地累积奶水,而宝宝喝奶的速度,应该跟乳房分泌乳汁的速度一致。在第一周时,随着奶水量的增加,乳房胀满是正常现象,如果喂奶姿势与含住技巧正确,喂奶次数频繁,且获得充分休息,胀奶的情形应该会改善。有时候奶水会在第三或第四天突然增加,以至于新妈妈在半夜被胀痛的乳房痛醒。这种情形一旦发生,新妈妈可以立刻用电动挤奶器挤奶,在乳房充盈恶化前及时缓解。

曾经有人建议用热敷方式来改善乳房充盈,但热气会增加组织的肿大,反而给新妈妈带来更多伤害。你可以用冷敷方式或冰袋。在冰袋与皮肤间垫一层薄布,免得冻伤。直到乳房肿大减轻,奶水可以流出为止。这种冷疗法还能缓解乳房发热与疼痛。

在家里时,新妈妈也可以预防乳房从胀满感变成乳房充盈。站着冲温水,将乳房浸泡在温水中,或者在挤奶或喂奶前,先用温湿毛巾在乳房上敷10分钟。这样做能刺激MER,让宝宝喝奶更顺利,把乳房中的奶水吸完。如果乳晕太胀,宝宝无法正确含住,在喂奶前应该先挤出一些奶水,使乳晕柔软,让宝宝不只能含住乳头,还能含住乳晕。

如果乳房从胀满感发展成乳房充盈,不要坐等乳房充盈消退,应该在没有喂奶时持续冰敷,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并改善肿大情形。如果需要的话,除了用电动挤奶器挤奶,还可以找那些授乳咨询人员教你哺喂母乳的正确技巧。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喂奶!乳房中的奶水一定得排出来!乳房充盈如果不加处理,往往会导致乳房感染,也就是乳腺炎。

用正确的姿势给宝宝喂奶

宝宝出生后几分钟,就应该把他放在妈妈胸前。除非宝宝身体出现医疗问题如呼吸困难,否则一出生就可以放在妈妈胸前,用毛巾盖着宝宝,保持温暖,让母子肌肤相亲,使宝宝的脸颊自然地靠着妈妈的乳房。如果是剖腹生产,则须稍做调整。

新妈妈在最初的这个过程中要放轻松,不要急,慢慢来,让宝宝熟悉妈妈的乳房,不要在这时候想把在妈妈教室学到的东西全搬出来。宝宝现在不需要大吃一顿,大部分婴儿这时候只会轻轻舔几下、吸几下,然后再舔几下、吸几下。通常在宝宝出生后几小时、甚至几天内,宝宝吃奶都是吸吸停停的。

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几分钟内,就会进入安静灵活状态,最适合与母亲互动。这时候,宝宝的眼睛会张得大大的,认真寻找妈妈的眼睛和乳房。事实上,有些新生儿一被放在妈妈肚子上,就会往上爬,找寻妈妈的乳房,通常他很快就能找到。当宝宝在安静灵活状态时,你可以用乳头按摩宝宝的嘴唇,刺激宝宝吸吮,这就是所谓的“寻乳反射”。

这种第一次互动非常重要。母亲的初乳是最佳的食物,宝宝越早开始吃越好。吸吮能帮助刚出生的宝宝,在经历过分娩与生产的紧张后放轻松。吸吮具有镇定作用,能帮助宝宝适应新环境。除了在宝宝一出生立刻哺喂母乳外,母婴同室也能帮妈妈与宝宝踏出正确的第一步。母婴同室能让你更了解宝宝发出的信息,当你看到宝宝张开眼睛,四处张望,还把拳头放进嘴里时,你就知道该把奶头给他了。经常喂奶能让新妈妈体内的母性激素丰富起来,让妈妈与宝宝的照护系统动起来。

正确的姿势与含住技巧,是成功哺喂母乳的关键。喂母乳常见的问题,像是乳头疼痛、乳汁不足或妈妈不喜欢喂母乳,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技巧。开始哺乳前要让自己感觉舒适,乳汁才能顺利出来。坐在床上、摇椅里,或有扶手的椅子上,都是轻松的哺乳姿势。枕头也是必备品,可以让妈妈感觉舒适,也有助于宝宝维持正确姿势。你可以在背后垫一个,膝上放一个,抱宝宝的手臂下再放一个。如果你是坐在椅子上,可以放个垫脚的小椅子,帮助你抬高膝部,这样要把宝宝抱着靠近乳房时就不会弄得背酸、手酸了。让身体与心理都准备好迎接吃奶的宝宝,想着奶水,想着宝宝,想着当个好妈妈。

刚开始喂奶时,宝宝不要穿太多,甚至不要穿衣服,以便与妈妈做到最亲密的肌肤接触。如果宝宝看起来很困,脱掉宝宝的衣服,可以让宝宝不会睡着,并且吸奶吸得更好。

那么,新妈妈在哺乳时有哪些姿势与含住技巧呢?

首先是调整宝宝的姿势,这是必须掌握的要领:

用手臂托住宝宝,让宝宝的脖子靠在你手肘弯曲的地方,背部靠着你的前臂,用手托着宝宝的屁股。

将宝宝的身体整个侧过来,让宝宝面对你,肚子贴着肚子。宝宝的头、脖子与身体应该成一直线,不向前倒,也不向侧倒。宝宝应该不用转头或拉长脖子就能碰到乳头。你可以试试看把头转向一边吞一口水,或者把头往后仰或向胸前弯吞一口水,你会发现怎么样都比不上头自然伸直喝水舒服。

把宝宝放在你膝上的枕头上,或者用矮凳子把脚垫高,让宝宝跟你的胸部齐高。用膝上的枕头支撑你的手臂和宝宝的重量。如果只靠手将宝宝抱高,会造成妈妈背部和手臂的肌肉酸痛。而如果宝宝的位置太低,则会拉扯到妈妈的乳房,造成不必要的拉扯与咬伤。将宝宝往上、往内抱,而不是让妈妈往前倾。

不要让宝宝的手成了障碍物。在将宝宝身体侧过来、肚子靠肚子时,把宝宝的手放在你的腋下。如果宝宝的上手臂还是很碍事,你可以用抱住宝宝的那只手的拇指将它往下压。

在放置宝宝手臂的同时,让宝宝整个身体靠着你,肚子贴肚子。这种基本姿势称为摇篮式抱法。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或者很费劲才能含住乳头,你可以试试橄榄球式抱法。

新妈妈可以先用一只手挤出几滴初乳,湿润乳头。用手托住乳房,拇指在上面,手掌和其他手指在下面,手尽量贴近胸部,要使手指不会挡住宝宝含住乳晕。如果你的乳房很大,可以把擦手巾卷起来,放在乳房下面,帮忙支撑重量,以免乳房位置低于宝宝下巴,把宝宝累坏了。

其次是妈妈要采取正确的哺乳方式,这是最重要的步骤,也是较为复杂的步骤。

妈妈可以用乳汁湿润过的乳头,轻轻按摩宝宝的嘴唇,鼓励宝宝把嘴张得大大的,像打哈欠一样。宝宝的嘴就像小鸟的嘴巴一样,会张得很大,然后很快就会合起来。要耐心地逗弄,直到宝宝嘴巴真的张得很大。当宝宝把嘴张大时,直接把乳头放进他嘴里,同时很快地用手臂将宝宝抱着贴近你。

这种技巧称为手臂快速动作,这能帮妈妈记住正确含住方式的两个要领,即手臂的移动与动作要快。大多数的新妈妈对于这一动作都有点害怕,或者是被动地,希望由宝宝自己来移动,宝宝抱得不够贴近,或不够快。

注意:不要往前倾!不是让乳房靠近宝宝,而是要用手臂的动作将宝宝抱近乳房。否则你就得弯腰驼背地喂奶,最后弄得自己腰酸背痛了。如果你手臂的动作太慢,或者因为迟疑而让宝宝把嘴合起来了一点,那么宝宝可能只含住了乳头,就不符合正确的姿势了。

在将宝宝往内抱的同时,宝宝的牙龈应该不在乳头底部,而是要含住半径至少为2.5厘米的乳晕。如果只含住乳头,妈妈喂一两次奶就会觉得乳头酸痛。宝宝要含住乳晕下方的输乳窦,如果没有压迫到输乳窦,宝宝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乳汁。所以,宝宝应该吸的是乳晕,而不是乳头。

正确含住姿势的另一重点是,宝宝的嘴巴要张得够大。许多宝宝会把嘴巴闭紧或噘起来,尤其是下嘴唇。在把宝宝拖近时,你可以用支撑乳房那只手的食指,将宝宝的下巴用力往下压,帮他把嘴张大一点。刚开始你可能会需要别人的帮忙。如果宝宝嘴巴闭得太紧,让你的乳头有被夹住的痛感,你可以暂时将支撑乳房的那只手拿开,用食指把宝宝的嘴唇往外翻。如果宝宝不合作,你可以将手指轻轻塞进他的牙龈之间,让宝宝停止吸吮,然后重新开始。就算你得重新开始好几次,才能让宝宝和你都做到正确的姿势,也要坚持做下去。这是很好的练习。有助于宝宝学习正确的动作。就当这是调教(也就是教导和引导)宝宝的第一次机会吧,深呼吸,再试一次。

在宝宝把嘴张大,嘴唇外翻的同时,尽量将宝宝抱近一点,让他的鼻尖碰到乳房。不用担心宝宝会不能呼吸,就算压到鼻尖,宝宝还是可以呼吸得很好。如果宝宝的鼻子看起来真的被堵住了,将宝宝的屁股往内抱一点,稍微调整一下宝宝的角度,如果有必要,也可以用拇指轻轻压住乳房,让宝宝的小鼻子露出来。

当宝宝正确地含住时,在整个哺乳过程中,妈妈都要用手支撑住乳房,以免乳房的重量累坏了宝宝的嘴巴。等宝宝再长大一点、强壮一点时,就可以不用支撑乳房了,这样你的手就能空下来做其他事。将乳头从宝宝口中抽出来时,一定要先将手指从嘴角塞进宝宝的齿龈之间,让宝宝停止吸吮,以避免乳头受伤。两种吸吮方式。

开始喂奶几周后,你会发现宝宝有了吸吮需求,即寻求安慰与吸收营养。寻求安慰时宝宝只是轻轻吸吮,因为这时候他并不饿,只是想寻求安慰,吸到的是较不容易有饱足感的前乳。吸收营养的吸吮则不同,宝宝脸部的肌肉较用力,有时连耳朵都会动。这种吸吮方式能让宝宝很快就吃到高热量、较容易有饱足感的后乳。

在宝宝出生的头一周,新妈妈应该多教他几种含住姿势。侧躺式与抱橄榄球式是另外两种不错的喂奶姿势,尤其适用于刚剖腹生产完的妈妈。

侧躺式跟摇篮式很像,只是宝宝和妈妈是面对面侧躺着。在妈妈的头下放两个枕头,背后塞一个枕头,腿底下放一个枕头,宝宝背后也塞一个枕头。一个枕头听起来好像很多,不过这样才能让母子都觉得舒适。让宝宝面对你侧躺,靠着你的手臂,把宝宝上下移动一下,让宝宝的嘴巴对准妈妈的乳头。含住姿势如前所述。

另一种不错的喂奶姿势是抱橄榄球式。对于含住技巧有问题,或者在喝奶时皱眉弓背、蠕动不安、离开乳房的宝宝,你可以试试抱橄榄球式。体型较小、身体不强壮或早产的宝宝,也适合抱橄榄球式。在床上或舒服的扶手椅上坐好,旁边放一个枕头,或者把枕头塞在你和椅子扶手之间,把宝宝放在枕头上。让宝宝靠近你要喂奶的那边乳房,用同侧的手托住宝宝颈部后方。让宝宝的脚刚好能靠在支撑你背部的枕头上。不要让宝宝的脚去蹬椅背或枕头,这样他就会把背弓起来。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将宝宝的大腿弯起,让他的脚和屁股都靠着后面的枕头。依照含住乳头的步骤,用右手托着左边乳房,把宝宝拉近你。一旦宝宝能顺利吸吮,在他的背后塞一个枕头,让他能一直靠近乳房。

关于配方奶喂养的问题

除了母乳之外,配方奶也是宝宝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想从母乳转向配方奶,或者采取混合喂养的方式,要坚持用宝宝已经习惯了的配方奶。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得还不完善,总是更换配方奶会让他无法适应。

有的宝宝一时不接受配方奶,这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形式上不接受,就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不接受配方奶,如果妈妈的母乳真的不够宝宝吃,必须添加配方奶,那么给宝宝喂配方奶的工作就需要由其他的家人来执行,否则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母乳味道,肯定会更加抗拒配方奶。如果碰到执拗的宝宝,用尽了办法也不接受配方奶,甚至已经影响到他的生长发育,而妈妈的奶水又非常少,这时就可以考虑中断直接母乳喂养,将母乳吸出来放在奶瓶里试试。不足的喂养用配方奶补充。

宝宝不接受配方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身体上不接受。这可能因为宝宝对配方奶不耐受或过敏,如果经医生断定,宝宝真的对配方奶过敏,就可以考虑给宝宝食用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水解蛋白特殊配方奶粉。

配方奶的量的确不好掌握,但是新妈妈每次可稍微多冲调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这次没有喝完,新妈妈观察一下剩下的量,就知道宝宝这次喝了多少配方奶,下次冲调时就按照这个标准掌握量就可以。反之,如果宝宝把配方奶都喝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就说明这次冲调的量有点少,下次需要多冲一点。宝宝不断在成长,食用配方奶的量也在不断变化,这需要新妈妈细心摸索。

有的新妈妈担心,宝宝既喝配方奶又吃母乳,不会会出现消化不良。事实上,如果宝宝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就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如果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新妈妈就要考虑是不是宝宝的胃肠道存在健康问题,或者宝宝对牛奶蛋白不耐受或过敏。

给宝宝喝了配方奶一般来讲就不需要补钙了。因为婴儿配方奶本身就是能为宝宝生长发育提供全部营养的配方粉,配方奶里的钙已经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不需要额外添加。如果补的钙超出了宝宝本身的需求,这些多余的钙就会在宝宝身体内积存起来,给宝宝的身体带来不安全隐患。

有一种叫作“奶伴侣”的婴儿食品,最好不要和配方奶放在一块冲调,因为这样会影响配方奶的配比,使配方奶的营养不均衡。因此建议新妈妈最好不要将奶伴侣和配方奶放在一起冲调。实际上,没有医学意义上的奶伴侣。

有的宝宝喝了配方奶就便秘,这并非配方奶本身会引起的。如果宝宝有便秘的症状,新妈妈就要考虑是不是在给宝宝喝了足够的配方奶后又给宝宝额外添加了钙,或者没按照标准冲调配方奶,冲调的配方奶过稠也会导致宝宝便秘。

有的新妈妈认为,多喝水有利于缓解宝宝便秘。通常建议在两次喂奶之间给宝宝少喝一些水。尤其是天气炎热或者宝宝出汗多的时候,水量也要相对增加。新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小便的颜色来判断是否该给他喝水,如果小便是透明无色的,说明他身体里的水分够了;如果小便发黄,说明他需要喝一些水了。

关于配方奶粉是否适合宝宝,只要宝宝不拒绝,食用后没有不适症状,生长发育也很正常,就说明这种奶粉是适合宝宝的。针对年龄小的宝宝,其配方奶粉所含的营养元素更全面,更均衡,也更容易消化,所以大宝宝可以吃小宝宝的配方奶粉;反过来,小宝宝却不能吃大宝宝的奶粉,年龄小的宝宝对高一阶段的配方奶中的大元素颗粒接受能力比较差,容易出现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尤其是新生儿阶段的宝宝,配方奶的选择必须符合他的年龄阶段,不要超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应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被打开后,一般应该在4周内饮用完。这是因为配方奶粉里含有很多活性物质,潮湿、污染、细菌等因素都会影响配方奶粉的质量。如果宝宝在4周内不能将一大罐奶粉饮用完,下次可以购买小罐的或者小包装的配方奶粉。

通常配方奶的包装上会标明喂奶的间隔时间,但这也是一个平均值。每个宝宝的消化速度都不一样,早吃或晚吃一会没有大影响,不用把时间卡得那么死。要学着找到适合宝宝的规律。因此给宝宝喂配方奶的时间不是绝对的。

现在很多新妈妈喜欢从国外代购婴儿奶粉,但这些按照外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担心是否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专家的意见是,如果宝宝喝了这种配方奶粉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生长发育也很正常,妈妈就不用担心。虽然是不同品牌的奶粉,但营养成分几乎都相同,对宝宝的发育和健康来说,几乎不会产生差异。

当然,不建议经常给宝宝换奶粉品牌,1岁以内的宝宝,他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果频繁地适应不同品牌的奶粉可能会增加消化负担,甚至引发消化不良。1岁以上的宝宝,一日三餐逐渐成为主要营养,换不换奶粉对他的影响也不大,如果经常更换奶粉品牌,他可能会因为口味不同而厌烦喝奶,所以不如保持宝宝自己的口味和习惯。

配方奶的包装上推荐的食用量只是作为参考的平均值,宝宝的食量有大有小,就是同一个宝宝,也会出现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的现象。如果宝宝的食量稍稍高于或低于推荐量,那也没关系,不会带来大影响。

新妈妈其实更多关心的是宝宝吃多吃少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做这个判断不要以食量为基础,而是要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那么即使他比别人吃得少也没关系。但是如果宝宝的出现超常现象,就要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他的饮食。

掌握让宝宝睡眠的成功妙招

刚出生的宝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吃和睡,每次都吃得不多,但吃的次数很多,而且睡觉时会有规律地醒来。宝宝时时刻刻都在成长,即使睡眠中,身体、大脑从不会停止发育,他百分之八十的睡眠时间是用来做梦、探索世界以及在这种潜意识的状态下,重新体验白天的经历。

对新妈妈而言,幼儿睡眠的习惯是最让她和丈夫头疼的事。最主要的原因是,宝宝的睡眠模式短而频繁,很少有那种连续长时间的睡眠,因此,对新妈妈而言很难适应。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在晚上醒来两次或两次以上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宝宝的慢慢适应,次数会逐渐减少。有些宝宝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进入成人的睡眠模式,也就是大部分睡眠时间在晚上,白天会小憩两次。但也有很多宝宝并不这样。当宝宝需要指导时,新爸新妈们总是会感到很惊讶。

睡眠对宝宝来说就像呼吸一样重要,每天他需要睡多久就会睡多久,而且这绝不是浪费时间,这也是他成长的一部分,生长调节激素在睡眠中会分泌得更多、更频繁。在刚开始的时间里,新妈妈无需做什么就能适应宝宝的睡眠规律,只需在午夜和早晨6时之间醒来喂一次宝宝。宝宝的睡眠时间也有可能和大人不同步,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就会慢慢相互适应了。

睡眠期包括深睡眠(不做梦)和浅睡眠(做梦,又称为快速眼动睡眠)。宝宝可能看起来已经醒了,但实际上还处于浅睡眠状态。一般说来,如果处于深睡眠中,他就不会被噪音、灯光或其他动静吵醒。5至45分钟之后,他就会从深睡眠过渡到浅睡眠,在梦中他可能还会抽动一下或笑一下。如果不被吵醒或者饿醒,他又会再次进入深睡眠。随着宝宝的长大,睡眠周期会不断变长。

人在从深睡眠进入浅睡眠的时候,可能会醒过来、辗转反侧一会儿,然后又接着睡,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曾经醒过,因为人处于一个睡眠的环境中:昏暗的房间、舒适的床等。宝宝在浅睡眠期可能醒过来,并睁开眼睛。很多新妈妈会因此认为宝宝没有睡好。如果你这时把他抱起来,他可能因被你弄醒显得相当烦躁,因为此时他正处于睁着眼睡觉的状态。

宝宝正在形成自己的睡觉习惯,也就是说如果他是在吃奶之后被哄入睡,或者是含着奶嘴入睡,那么晚上醒来后,也同样需要妈妈哄他或者含奶嘴才能睡着。新妈妈也可以帮他养成其他睡眠习惯,晚上醒来之后让他自己就能睡着。一个健康的宝宝晚上会醒来20多次,但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会继续入睡。偶尔有那么两三次可能睡不着,这对宝宝和新妈妈来说都很棘手。很多睡眠正常的宝宝和新妈妈都在努力达到一种完全理想的睡眠模式,其实这根本就不可能。

出生后的幼儿睡眠周期在逐渐发生变化,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对睡眠的需求慢慢减少,而睡眠期也会变得稳定。最后,宝宝就能在晚上睡个整觉了。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在婴儿期和幼年期很容易被打断。可见,这些被打断的睡眠在刚开始的几年是多么重要。

有些宝宝习惯在自己的小床上或摇篮里入睡,而有些宝宝离开母亲的怀抱后需要安抚一会儿才能睡着。新妈妈可能非常喜欢让宝宝躺在怀里睡觉,或者每次都和他睡一张床,你可能沉浸在由此带给你的幸福感觉中,但是让宝宝躺在你怀里睡觉的时候,只能持续几个星期。

刚出生的宝宝一般每天会睡16至19个小时,醒过来2至3个小时吃点东西,有时会小睡上不到1个小时。尽管有些宝宝睡得比这还长,晚上的时候甚至可能睡上8或10个小时,但是,很少有一次睡觉超过4个或5个小时的情况。只要宝宝健康,这些都是正常的。

很多种因素会影响睡眠,如出生时的经历,对食物的需要,吮吸、做梦、对光对噪音和其他动静的反应,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宝宝的睡眠模式也会影响到你,他会把24小时分成很多个两小时或4小时,而不再有昼夜之分了。

刚出生的几天,宝宝吃饱之后就会睡觉,有时吃到一半时就睡着了。这个时候的他还控制不了自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你看1分钟,然后接着就睡着了。或者刚才还在狼吞虎咽地吃奶,但是突然就进入了深睡眠。尽管他需要休息,但是经常会在一些感观刺激的作用下醒过来,比如饥饿。

宝宝几乎白天需要睡上2至5小时,而且通常在傍晚或者早上醒来的时候比较清醒。等新妈妈逐渐了解了宝宝,就会发现这一规律,还能辨别出他疲惫的一些征象,比如哭泣、打哈欠、眼睛肿胀、眼皮低垂。当宝宝觉得累时,你可以抱起他,哄他睡觉,或者把他放到婴儿车里或儿童床上。记住,平时不要把他放在安全座椅上睡。

刚出生的几天,有些宝宝就像猫头鹰一样,别人都在睡觉的时候他反倒格外清醒和警觉。而有些宝宝则像百灵鸟,晚上睡得香,白天精力充沛。不论你的宝宝是像猫头鹰还是像百灵鸟,都应该试着晚上多睡觉,白天少睡觉。

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知道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白天,你可以让他睡在起居室的婴儿车里,或者抱在怀里睡,用不着担心外面的噪音是否吵醒他;晚上则睡在安静的卧室,在你的床上或者童车里,白天睡眠较长也可以在卧室里睡。尽量把晚上睡眠的气氛布置得昏暗和乏味。每个晚上宝宝都会从深睡眠中醒20多次,当他醒来的时候,可能睁眼片刻,此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

新妈妈还可以给宝宝一些暗示,让他知道睡觉的时间到了。已经太多太多经验丰富的母亲们见识了宝宝养成习惯的速度之快,行为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人脑,也显示宝宝在早期就可以养成习惯。如果新妈妈在固定的一个地方给宝宝洗澡和喂奶,或者在睡觉之前给他听一段音乐,接着重复10天,他很快就能主动养成这个睡觉反射。

刚出生的宝宝通常在晚上8点和10点或者午夜的时候比较警觉和活跃,因此,最好让他在9点或10点左右睡觉。晚上宝宝会醒过来吃一两次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形成规律。规律形成后你就会发现,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让宝宝提前到7点或8点睡觉并不难。他知道干完哪些事之后就该睡觉了,他只是遵循这个睡觉反射而不是时间。有时,熟悉的睡眠习惯能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进入梦乡。养成这样一个睡眠习惯,可能需要好几周的时间。但是新妈妈一定要记住:随着宝宝的长大,睡眠模式会发生变化,养成的睡眠习惯也应该相应地进行调整。如果你和丈夫或者其他人轮流照顾宝宝睡觉,就有机会在晚上放松一下,或者选择外出。

在睡眠方式的选择上,如果新妈妈希望每天的作息都有规律地进行,是不是从第一天开始的并不重要,你还需要时间了解宝宝的节奏,而且他的吃奶次数很频繁。但是最早在第二周,最晚第十周。宝宝哭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晚上睡觉也越发安宁。吃奶的时间也开始变得有规律。如果你愿意,这将是在遵循宝宝节奏的基础上,安排有规律的生活比较适合的时候。

宝宝一天的睡眠时间可能是晚上21点到第二天上午10点,第二天可能就变为晚上21时30分至10时30分了,改天又可能变成20时30分至9时15分了。尽管不可能每天都分秒不差,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睡眠模式。宝宝可能在晚上8点左右的时候开始觉得累,就会在20时30分、21时、19时上下波动,这是提示你他该休息了。为了让白天的睡眠有规律,并提高睡眠质量,新妈妈可以让他在安静的卧室里或者婴儿床里,睡上一个长长的下午觉。如果他醒了,轻轻地摇一摇或者拍一拍,帮他再次进入梦乡。

宝宝累了,但又睡不着的时候就会哭,很多宝宝入睡的时候都需要大人哄。当他感到非常累,会比平时显得更加敏感,而且需要好一会儿才能放松下来。这时新妈妈要待在他身边,摇一摇或安抚一下他,柔声对他说会儿话,或者唱会儿歌。你也可以在他安静下来的过程中抽身离开几分钟,有些宝宝需要自顾自地哭一会儿之后才能睡着。

可能需要一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宝宝才会适应这种睡眠方式,这主要取决于新妈妈帮他入睡的方式,以及宝宝的性格。很多新爸新妈得费上一番心思和时间,才能把睡着的宝宝从怀中抱开,有些宝宝甚至必须有人抱着才能睡着。

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宝宝自然而然就能一觉睡得更久了。除非特殊情况,他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醒过来,这通常是在睡了四五个小时之后,你甚至可以知道他大概什么时候会醒过来。而且如果他在白天睡得不错,在晚上的睡眠会更加安宁。但是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了,做噩梦了或者想让你待在他身边了,就会醒过来。有时,他会睡得比其他任何人都好。

要想减少宝宝晚上醒来的次数,新妈妈应该从入睡时间着手。如果你希望宝宝20时睡觉,可是他却要等到22时吃了东西之后,你可以每隔一天就把22时的吃奶时间提前5到15分钟,通过拥抱和轻柔的抚摸使他提前安静下来。还可以在他的小卧室里喂奶,减少卧室的噪音,如降低电视声、音乐声、聊天声以及其他宝宝的声音,保持尿布干净、舒适,用你常用的办法使他平静下来。然后继续逐步地把睡觉时间提前。记住,要放轻松,别紧张,这种方法可能得几个星期之后才能见效,但是往往能持续作用几个月。

宝宝一旦睡着,就要等到要吃奶的时候才会醒过来。如果他比你预计醒得早,千万别把他丢在一边不理。即使他哭累了再接着睡,过一会儿还是会醒过来,而且会比之前更饿。而你也先后被吵醒了两次,损失了很多的睡眠时间。最好的做法是马上安慰一下宝宝,如果饿了就喂他吃点东西。你可以在睡觉之前即23时或者在午夜先把宝宝叫醒吃点奶,吃奶之后他就能一觉连续睡上六七小时,并会减少夜里因为饿而醒过来的次数。在你抱起他之前,可以先掀开小毯子,让他过渡到浅睡眠,再把他弄醒。但这只对某些宝宝有效,有些宝宝不会醒过来,而是继续睡,直到半夜再醒。这是因为生理作用对宝宝的影响比外界环境大的缘故。

如果新妈妈已经形成了什么时候睡觉,夜间怎么喂奶的习惯,就要坚持下去,但也要有一定的弹性。记住,规矩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按计划22时应该睡觉,但是如果20时30分对宝宝更适合的话,完全可以改到20时30分再睡。如果宝宝很累,偶尔也可以早点睡。如果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宝宝还哭闹不停,可能是需要你的安慰,毕竟他还小,需要你能时刻待在他身边。

白天有规律的睡眠可以给宝宝带来好心情,并且能使他精力充沛。如果宝宝白天要睡上两觉,并且每次的时间长达两个或三个小时,试着把睡觉时间缩短一点,就可以让他在晚上一觉睡得更长。当他从深睡眠中出来时,轻轻地唤醒他,喂奶就能让他清醒过来。新妈妈要注意观察他的反应,或许一个小时的睡眠就能让他休息好,如果效率高,可能半个小时都足够了。

对很多宝宝而言,下午有足够的休息很重要。如果宝宝在14时到17时睡了一觉,在晚上睡觉之前就别再睡了。美味的食物、游戏,抚摸、舒舒服服地洗个澡都能让他睡个好觉。如果宝宝在中午和15时之间睡了一觉,但是还觉得累,可以在傍晚17时左右再小憩30分钟。然后到晚上再他继续睡。

日常活动也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要让宝宝的生活过得积极而又生动有趣,还要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感观上的刺激需要,比如和他一块玩儿,让他有机会锻炼自己,让他接触新景象、新声音、新气味,还要动静结合。在宝宝睡觉之前要让他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免得该睡觉了还处于兴奋状态。也别让宝宝饿着或渴着。规律而又稳定的饮食能保证宝宝的能量供给,从而使他有个更安宁的睡眠。

如果宝宝在午休之外的时间还想睡觉,这说明他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新妈妈可以相应地调整这天的作息时间,第二天再按照平时的作息习惯,或者干脆根据宝宝的需要调整一下。宝宝睡得时多时少,随着月龄的增长,白天会睡得越来越少。但要记住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作息规律不会一成不变,你要相应地调整作息时间。

不同的宝宝对睡眠的需求和模式也各不相同。当新妈妈教宝宝开始辨别白天和黑夜的时候,要记住,你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些宝宝需要指引时,新爸新妈就会设定一个框架,让他按这个框架行事,但有时这个框架并不适合他。

很多时候,新妈妈的期望只是反应了她小时候的经历,并不是根据宝宝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设定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有些新妈妈喜欢抚摸宝宝,以至于无意中剥夺了宝宝安宁的睡眠,这反映了新妈妈希望被宝宝需要的感觉。即使新妈妈非常希望宝宝去睡觉,但是如果宝宝看起来紧张不安,新妈妈也可能打消这一念头。

有的时候,睡眠能够反应健康状况,如果你担心宝宝的睡眠,可以去拜访医生。其实对宝宝睡眠的担心是很常见的,而且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大多数父母都会因为照顾宝宝而觉得疲惫不堪。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对父母做出反应,但是如果坚持下去通常都能有所收获。如果宝宝夜里还是总醒,新妈妈也要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这种想法,可以让新妈妈好好地享受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

作为母亲的新妈妈,最重要的是首先照顾好你自己。走到户外,参加锻炼,和别人聊聊你的感受,当你睡觉的时候麻烦朋友或亲戚照看一下宝宝,你会发现你掌控生活的能力得越来越好。地段保健医生也能给你提供一些好的建议,或者给你开一剂睡眠疗方,你还能找到一系列适合宝宝的小秘方和补充疗法。通常是新妈妈感觉不再像先前那么累,对睡眠的焦虑感也消失了的时候,宝宝的反应也会越来越好,就算花了三个月时间才能适应也很正常。在这之后,改变宝宝夜间醒来这一不好的习惯就会越来越容易。

总之,不管是在何时何地,都一定要保证宝宝的睡眠安全,这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有充足的睡眠呢?这里有过来人给新妈妈支招:

让宝宝采取仰卧的睡姿,以减少发生婴儿猝死的几率。

即使宝宝很小,也有可能把没掖好的床单或毯子弄到脸上,因此新妈妈在睡前要检查一下,以免盖住宝宝的小脸儿。

新妈妈用棉法兰绒织的床单或纤维织的毯子。尺寸合适的床单不容易起皱,宝宝会觉得更舒服。

在宝宝的枕头下垫一块布或者小床单,不仅能接住宝宝的口水或呕吐物,而且清洗方便。

除了宝宝的衣服,床上可以铺4层床单或毯子,但不可超过4层,宝宝的衣服不应多于一件内衣和一套婴儿连身服。新妈妈可以数一下包裹的层数以及床单和毯子,不要用棉被或羽绒被,这样,热的时候可以随时减掉几层。

保证床垫表面平整,并且要有一定的硬度。千万不要太软。这样有助于宝宝的脊柱发育。婴儿床垫应该设计得不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如果你和宝宝一起睡,要注意你的体温会使他过热,因此,给他少盖一点。过热对宝宝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宝宝有时会把毯子踢开,但是又不会自己盖回去,因此,新妈妈要经常看他有没有踢被子,还要根据外界的温度调整被褥。刚出生宝宝产生的热量少,如果你把他从被窝里抱出来喂奶或者他被冻醒,抱紧他,让他尽快暖和起来。如果他老是踢被子。把自己弄醒,可以试一试睡袋或者婴儿睡袍。但是要注意这些东西都做了隔热处理,因此,无需再盖其他的东西。如果宝宝和你一起睡,一般不会太冷,而是可能觉得太热。

一家三口一起睡。全家人一起睡有很多好处。对宝宝而言,没有比睡在母亲身边更自然的事儿了,他可以听着你的呼吸声和心跳声进入梦乡;对新妈妈来说,你也会非常喜欢和宝宝一块儿睡,不仅能刺激泌乳,而且夜间喂奶也比较方便。这样对宝宝也比较安全,你和丈夫可以随时注意到他,除非有特殊原因,比如喝醉了。

但一起睡也有弊端。睡眠不好会让新妈妈显得疲惫,而且你和丈夫会觉得宝宝介入了你们的私人空间。等到宝宝能打滚或者会爬的时候,安全成了大问题,稍不留神他就会掉下床。

如果现在你和宝宝是一块儿睡的,过段时间后你就会觉得,该给宝宝营造一个自己的空间了。你会把摇篮放在床边,或者把三边有围栏的儿童床紧挨着床,哄他入睡之后。你和丈夫就会有你们自己的时间,或者一起看看书,或者聊一聊什么事情。

训练宝宝的听力和视力

对新生儿视、听觉能力进行合理的刺激开发,可促进视、听智能迅速地成长发育。

第一,听力训练。

一般来讲,刚生下的宝宝都看不清周围的事物,因此新妈妈要多多介绍,多说他就多听,说什么都行。每天都跟宝宝聊天,逗他玩,他就比别的宝宝哼哼哈哈聊天早,乐的早,翻身也早。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带响的玩具不要离宝宝太近,也不要一下子出生,要循序渐进,否则会吓到宝宝。屋里不要太安静,电视音乐什么的可以适当开大声些,可以预防宝宝一惊一乍的。

训练宝宝的听觉可以用以下方法:

新妈妈要有耐心和责任心,不停地跟宝宝聊天,还要时不时抱抱他,这样他跟你更亲近。多与宝宝“对话”可使大脑正在急剧发育中的宝宝,很快牙牙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宝宝,发语均迟于有母婴语言交流的同龄而且发语不清,表情不活泼。

可以在他烦躁的时候,让他听节拍器或时钟规律的滴答声,以使他安静。

用高低不同的音调对新生儿说话,但要注意语调高低比字句内容重要。

爸爸妈妈给小儿洗澡、穿衣、喂食和摇他的同时,还可以给他唱歌或跟他说话。

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爸爸妈妈在使用奶瓶授乳时,更应有这种视觉交流。别忘记,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带他认识这个新鲜的世界。

第二,视觉刺激。

新生儿出生两三周以后,视网膜基本形成,但中心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这时小儿可见距离不会超过40厘米,可见区域限于45度,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因此,及早开发小儿的视觉能力是很重要的。此时,新生儿对于人脸,特别是人眼已有识别能力。

对于0至3个月内宝宝的视觉开发,可以采用以下刺激方法:

在哺乳时,妈妈要注视宝宝的双眼,使小儿能尽早地认识妈妈。细心的妈妈一定会发现,在自己给小宝宝喂奶时,小儿总是边吃边用眼睛直视着自己的眼睛,这是小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小儿可在吃奶速度和进奶量上,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如果失去这种交流,小儿在吃乳时则会频繁转身摇头,甚至烦躁不安。

可挂些小玩具在小儿的床旁,或在床柱上方拉一条绳子挂玩具,这样新生儿就会被这些光亮、形状不规则的小东西所吸引。

在对宝宝唱歌或说话时,将脸靠近他,距离他15至20厘米。因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对人的脸孔较对其他事物更为注意。

由于宝宝常将头转向一边,可在小床的左边或右边挂一些会动的小东西,让小儿躺在床上可以看得见。

偶尔可以将宝宝换个方向睡,比如有时睡床头,有时睡床尾。好让他体会不同方向的光线刺激。

经常给新生儿看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可在新生儿睡的小床上方挂几种颜色鲜艳的玩具,但颜色要纯正,最好是红、绿、蓝色的气球、或吹塑小动物及其他能转动的玩具,甚至塑料花、小花手绢也可以,并注意每周要换换样。关于物品挂的方位不要固定,以免引起小儿的眼睛出现斜视现象。

开发宝宝的嗅觉和味觉

刚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有良好的味觉与嗅觉反应,比如对熟悉的母乳的香味,会有强烈的条件反射,便能转头寻找乳头;一段时间之后宝宝就能区分不同的气味,尤其喜欢甜味与香味。味觉和嗅觉也是宝宝探察世界奥秘、认识外界事物的重要途径。因此,年轻的新妈妈们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宝宝味觉与嗅觉的开发与培养。

第一,嗅觉开发训练。

对新生儿进行合理的嗅觉刺激,可以很好地开发宝宝的嗅觉智能,使宝宝的嗅觉越来越灵敏,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有爱心的妈妈,平时可以把带有自己体香的衣服,轻轻盖在宝宝的身上,要知道这对熟悉你气味的宝宝来说,可是有安定心绪的作用哦。

开发宝宝的嗅觉能力,可以将一些宝宝经常用的爽身粉、香水、香皂等让他多闻一闻,并告诉他每种物品是什么味道,这对训练宝宝的嗅觉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聪明的新妈妈也可把一些清香芬芳的鲜花放在宝宝的一侧,这会使小家伙转头去找香味的来源,同时也帮助他锻炼了颈部肌肉。

第二,味觉开发训练。

对新生儿味觉能力进行合理的刺激,可促进味觉智能的迅速发育。下面是开发新生儿味觉能力的具体方法,供年轻的新妈妈借鉴:

可以准备不同种类的饮料、果汁、水等,一次滴少许给宝宝尝试,看他的反应,以训练宝宝对不同味道的熟悉。这样,不但可以刺激宝宝的味觉能力,还可以补充维生素,增强宝宝的体质,并且还能为宝宝以后学吃辅食做好味觉适应的充分准备。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聪明的妈妈一开始可以多准备一些“样品”,好让宝宝逐一尝试,最后以宝宝喜欢的为主,这样不但可以开发宝宝的味觉能力,还可以知道宝宝喜欢哪一类或哪一品牌的。不过,对于奶粉种类不宜经常更换。

从头到脚的最初运动训练

由于80后新妈妈接受了更高的智慧,养育宝宝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喂食,以及哄着入睡或是将宝宝包裹得紧紧的了,他们更注重的是宝宝的发展,也对如何激发宝宝在幼儿期的潜能有更多的需求与期盼。于是有关的各种早期教育的提倡,其中之一便是宝宝通过运动训练出来的健康体魄。

现在的宝宝还太小,活动量不大,新妈妈帮他松弛身体是最好的方法。那么,新妈妈要为宝宝做什么活动呢?

一是抬头训练。抬头运动是宝宝动作训练中重要的一课,而且进行得越早越好。因为抬头训练不但可以锻炼颈、背部肌肉,还会促使宝宝可以早一点将头抬起来,扩大宝宝的视野范围。具体有以下方法:

竖抱抬头。给宝宝喂完奶后,可以将他竖抱起来,使他的头部靠在你的肩上,之后再轻轻让宝宝的头部自然立直片刻,以训练宝宝颈部肌力的发展。不过,做这个动作之前,最好能轻轻地拍几下宝宝的背部,使他打个嗝防止刚吃饱而溢乳。每天训练4至5次,便可以促进宝宝早日抬头的能力。

俯卧抬头。选在给宝宝两次喂奶之间,每天让小儿俯卧一会儿,要注意床面尽量硬一些,可以用玩具在一边逗引他抬头。这个方法,在宝宝出生后十来天就可以进行,但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小家伙太累。

坐位竖头。这个方法可以等宝宝满月之后进行,爸爸或妈妈先将宝宝抱来,使他坐在自己的一只前臂上,让他的头部与背部贴在自己的前胸,然后再用另一只手抱住宝宝的胸部,使宝宝面向前方广阔的空间,使他观看更多新奇的东西。这不但能使宝宝主动练习竖头能力,还可以激发他观看事物的兴趣。

二是手部训练法。促进新生儿手指的灵活运动,是提高大脑两半球皮质机能的有效手段。宝宝的手虽然还不能完全张开,但也要有意识地开发小儿手部的活动能力,可以放一些玩具在他手中,如带柄的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要经常训练。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法:

为了从出生起就开始训练宝宝手部活动能力,爸爸或妈妈要时常抚摸他的手掌,让宝宝逐渐能够抓住你的手指头,你也可以将食指或带柄的玩具塞入宝宝手中,并用自己的手帮他握住片刻。

在训练的开始,你可以先用玩具去触碰宝宝的小手,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类型。待宝宝的小手逐渐地伸开后,就可以将玩具柄放入他的手中。

训练宝宝小手的灵活力,也可以拿起他的小手去触碰某些物体。如在吃奶时,妈妈可以拿起宝宝的小手放在自己的乳房上,也可以拿他的小手触摸你的脸或手臂等。

平时在抱着宝宝时,可以在他的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手部感知活动。

三是翻身训练。翻身是宝宝应该学会的第一个动作能力,因此,翻身运动对宝宝来说很重要,新妈妈不可忽视。通常,宝宝两个月左右就可以进行翻身练习了,具体方法如下:

用一些好玩的发声玩具,在宝宝的头部两侧逗引他,使小家伙转头注意玩具。每天逗引他几次,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宝宝颈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日后的侧翻身做准备。

先用一个发声玩具吸引宝宝转头注视,然后妈妈或爸爸一手握住宝宝一只手,另一只手将宝宝同侧的一只小腿搭在另一只小腿上,以辅助宝宝向对侧翻身注视,可以左右轮流侧翻练习,这可以帮助宝宝早日感觉体位的变化。

等宝宝大一些,侧翻运动练熟以后,妈妈或其他看护人可以将小家伙喜爱的玩具放在他身边,并不断逗引他去抓,使宝宝在抓玩具时顺势又翻回侧卧姿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练习并非强迫性的,这也不是工作,你必须是喜爱与宝宝一起玩、乐,并和他同享欢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