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可以哭,但不能输
56242400000001

第1章 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ONE 所谓伟大的付出只有一个赞赏者,那就是你自己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如果他爱上一个人,他就是绝对忠诚的。

这位男士的承诺我没法考证,因为要判断这句话的真伪,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太高。毕竟他今年才二十几岁,我不能保证今后三四十年里,我们仍然是朋友。但是这件事虽然不能证伪,但是可以反证——因为他的第一段恋情和第二段恋情我都略有所知。

我问他:“你忠于的是爱情本身呢,还是某一个人?”

他想了想,他认为他忠于的是现在的女朋友。

我说:“如果按照你的设定,你就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大情圣,永远都对爱人是忠贞的,那对于你来说,你爱上的人是一个独一无二,是天地间无可替代的一种偶然性,那么你为什么要换女朋友呢?在觉察到对方对你冷淡或者是相互之间交换资源无法匹配的时候,很快就选择了保护自己的方式,寻找下一个目标?

“简单点说就是,你一旦察觉了对方不够爱你,你这个‘对她忠诚’的信念就动摇了,虽然你想说服自己坚持,但是潜意识之中已经找到了各种撤退的方式和理由。

“如果为了爱足够疯狂,抱定了她是你这一生唯一的目标,执着的本体,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终身不娶,这样才是对她的忠诚。”

他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困难,然后他又改口了,他觉得他忠于的是爱情本身。

我说:“这一点我倒是可以借用一个人的答案来回答,有个人在‘为什么有些人不需要爱情’这个问题下面,回复‘我尝试过努力对别人好,了解他,陪伴他,然后爱上他,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身上都有我不喜欢的东西,无法与他们长久地相处,更别提恋爱,最终连朋友也做不成。我明白其实问题不在于他们而在于自己,因为我只知道自己讨厌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后来,攒了越来越多的情话,收藏越来越多的歌词,却再也无人分享。或许挺悲惨,但真的没办法——如果这是件无法改变的事,那就不再纠结,不再盼望——因为还有太长的日子要和自己相处。’”

我说:“他为什么这样写,因为他是绝对忠于自己爱情感觉的人。觉得不好的地方,绝对不会磨合,他已经在心中给自己设定了情感的模型,如果不能适应他这种情感的模型,他宁可一辈子单身。”

我朋友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直接否定了人性的复杂和幽微,以及人对情感状态的无限变化。他所说的“爱”,其实是希望“被爱”,一旦察觉到他不被爱,他就很难再支撑一段感情。但是我并不怀疑他在对女朋友说出誓言那一刻的真心,因为他是诚心诚意地想和一个人在一起生活,但是发现了彼此的不合适之处后分开,这并不能怪他。

其实要解决这个矛盾很简单,那就是对于我朋友这样想要经营爱情的人,第一次就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见了合适的人。

这样的先决条件,极大地限制了这件事实现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穷尽一生也很难办到。所以,优化后的模式应该是,用多元化的眼光来看问题,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不一定婚姻不好,也不一定婚姻美满;它只代表你这一生只有谈一次恋爱的缘分,仅此而已。

对大部分人而言,恋爱的禁忌之一,就是怀着“我一生只想爱一个人”的心态出发。

假设一个人遇到这个正确的人的概率是1%。只是假设,真实世界里遇到一个正确的人的概率也许更高,也许更低。1%的概率意味着你一谈恋爱就遇到合适的人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在如此低的概率面前,判断一个男人是否爱自己或者是否适合自己,最好的做法是:遇到自己觉得喜欢的人,就和他开始恋爱,中途如果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必要过度委屈自己去迁就对方,赶紧分了,去和下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尝试恋爱。

很多人经过两三次恋爱,通过不同恋人之间的相处对比,才会明白自己与恋人相处的底线在哪里,恋人的哪些品质是自己喜欢的,哪些品质是自己可以包容的,哪些品质是自己完全无法容忍的。明白了自己的喜好,再去恋爱的时候,就学会了选择具有自己所喜欢的品质的人做自己的恋人,包容他身上哪些自己可以包容的缺点,而不和具有自己完全无法容忍的品质的人耗费时间。这样在一次次的恋爱尝试中捕捉到那个对的人。

明明这样多次恋爱不断尝试才是恋爱最科学的打开方式,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却对多次恋爱的人充满了偏见和歧视,而且把一生只爱一个人这种小概率事件道德化神圣化,用来误导缺乏判断力的大多数。

这些被误导的人,根本没有思考过,就对多次恋爱充满了恐惧和排斥,心心念念地想一生只爱一个人。他们明明在恋爱中遇到一个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人,却偏偏要抱残守缺,耽误他人也耽误自己;明明和一个不合适的人恋爱已经纠缠不清纠结不已了,却还不知悔改地和对方走进婚姻。然后呢,自己婚后没了爱情,过得生不如死,于是只能从自己的不幸中总结出“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爱情最终都会变成亲情”的错误结论,还把这些错误结论包装成鸡汤四处推送,继续去误导新一代不懂得自己思考的人。

事实的真相是,他们的失败只是他们自己的失败,虽然他们是爱情和婚姻世界中的大多数,但大多数并不代表正确,“大家不都是如此吗”的借口,只是安慰自己失败和平庸的借口,经不住深入的思考和质疑。

我知道这样说让那些爱情至上,觉得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有点难以接受,让那些赋予情感神性的人觉得如鲠在喉。

但是,别急,好的爱情和婚姻有时候并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的。生活的形式不是单一的。

情感的形式也是。

如果你想得到一段浪漫的爱情,那你首先也得是一个浪漫的人,毕竟爱情这件事靠想象的成分居多。

如果你要平静,要细水长流,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就不要羡慕别人的跌宕起伏。

除了精神分裂,人们渴望的那种极端,很难统一在一个人身上。

解决了形式问题,还要考虑人性这个变量。因为相爱很可能只是某一个阶段的状态而已,这个状态有可能是变量,会随着时间,随着周围的人事、境遇的变化产生变化。

一个让人难受也让我们兴奋的事实就是,我们都不是单一样本,也很难有人是单一样本。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自然界中,单一样本是很难存活的,甚至可以说稍微对外部繁殖体系要求复杂一点的生物基本都已经灭绝了。一个人身上的任何要素都不是唯一的存在,我也如此。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爱一个女人,她可以好脾气,可以温柔,可以善良,可以多才多艺,可以美貌,可以惊才绝艳,但是她拥有的这些都不是她唯一的专属,你可以在很多人身上找到这样的元素。

换言之,如果男人爱上的只是某一个人身上的某一类特质,她就完全是可替代的。

这个世界上或许有真爱,但想要获得真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你承受遇到不合适的人的痛苦,甚至还可能运气真的很差,谈十次、百次恋爱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没有一见钟情就一生相爱的好运气,反而要用多次恋爱反复筛选的笨办法在茫茫人海中寻找。

这个寻找的前提便是样本的可替代性和复杂性。

张爱玲在小说中写道:“她不仅要对抗日益衰老的容颜,更需要对抗男子易变的心意。”

在忠贞问题上,很难有人是清白的。

或者说,我不是清白的。

因为很多时候,男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爱谁,今天以为真的爱上了一个人,觉得自己可以和她一生一世了,可是明天发现,原来想多在一起一秒钟都是那么难,后天再突然被某个场景触动,他发现,原来自己真正爱的是那个已经错过的女人。

我从来不怀疑,一个人在说情话时当下的真心。我也接受一个人情感流动后的无情和坚决。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已经经历过的岁月和相处时对当下的判断。未来的日子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八月长安曾经写过一段话:“周围朋友圈子里直接或间接认识的许多情侣,最后都步入了婚姻殿堂,但其中不少人在爱情长跑中都曾不忠。有些故事大家心照不宣,甚至帮他们遮掩。每次婚礼,我看着新人们热泪盈眶地念誓言,从没怀疑过他们在那一刻的真诚。可人性如此幽深复杂,千帆过尽,我变得什么都能理解,也什么都无法再相信。”

我看到过很多为情所困,也看过很多为情所苦,也听过很多人经营家庭的理论,总有人希望把个体的经验传播,如果你不是以此为生或者教育晚辈,还是省省吧,毕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你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只适用于你这个个体,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让想结婚的结婚,想单身的单身,只要他自己能承担这个结果。

人心善变,今朝爱得死去活来,明日各奔东西谁也不想再多看一眼,是不分男女的。所能抓紧的,就是这一刻是相爱的,要是两个人都是责任心强的,就可以走到最后。

“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这句话虽然遭到很多人的调侃,但很真实。“恋爱虽易”是因为我们相信爱情,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追到自己喜欢的男神女神;“婚姻不易”是教我们不要太乐观,对人性无须寄予太高期待,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