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生个可爱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56228800000001

第1章 情感智力因素

一、情商EQ的科学与培养

1.情商培养比智商培养更重要

IQ(智能指数)通常被用来作为代表聪明与否的指数。IQ的数字高则表示聪明,不过,近来IQ已开始受到教育界的质疑。

以前“IQ永生不变”的想法比较普遍,而且由于有“IQ永生不变”的想法,使IQ在教育界受到重视,导致父母亲对孩子的IQ值感到忧心。IQ成为人类标注优劣的道具。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原本应该是永生不变的IQ值,有的人却随着成长而提升20或30;或者有的人在幼儿园时代的IQ高达160,甚至被誉为未来天才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不过是普通的人。种种事实证明,IQ数值并不是绝对的。

美国曾经对受过天才儿童教育的孩子们(IQ约200~220)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竟然发现80%的孩子曾经想过自杀。IQ值虽然很高,生存却很痛苦,可见没有健康乐观的心理,智商再高也无法正常生活。

IQ不过是测量人类拥有的多种能力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IQ和性格、意志等毫无关系。也是说,IQ还不能根本解决孩子的能力,情商培养比智商培养更重要。

2.情商EQ是通往成功的必备素质

情商EQ,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情感智力》书中提出的。实际上情商是指情感智力,“EQ”是“情感智力”的英文缩写。

具体来讲情商是指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乐观幽默的品性,是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是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是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随着世界步入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增多,情绪智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它被人们普遍认为是通往成功的必备素质。丹尼尔教授认为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优劣占20%,情绪智商的优劣占80%。由此可知,如果要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将来事业有成,从小就要重视情绪智商的培养,使孩子从小就是一个可爱的乖乖宝宝。

3.情商与智商能动地互相作用

智商历来是社会科学家争论的话题,这主要是在对智商的具体构成方面存在分歧,但他们却普遍认为智商可以由同一标准的测试来测定。

比如,韦氏智力量表就是其中测试的一种。它包含了语言和非语言能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视觉驱动能力。构成智商的“一般智力因素”恰恰源于这些能力,并被认为在孩子满六岁以后不再变化,且与其他诸如大学升学考试之类的测试密切相关。

然而情商的含义则模糊得多。萨洛瓦里和梅耶最初把它定义为“社会智慧的子集,而社会智慧则包含控制自己和他人感情的能力,并对这种能力进行鉴别和指导其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他们不认为情商和情感智力是同义词,担心这样会使人们产生误解,认为也可以准确测定出情商或干脆认为情商的构成是可以测量的。事实是,尽管情商永远无法测定,但它仍然是个有具体含义的概念。我们确实无法测定大多数社会行为和人的个性特征,比如仁慈、自信、对他人的尊重等。但是,我们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这些品质,并承认它们具有无比的重要性。

古尔曼先生的《情感智力》一书所受到的欢迎,以及新闻媒体所给予它的重视都证明了一点:我们在潜意识中理解情感智力的蕴涵及重要性,也认同情商就是它的同义简称,就像智商是认知智力的同义词一样。

情商并不是智商的反义词,相反它们在概念上、在现实世界中都可以能动地互相作用。如果某人能够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技能两方面都出类拔萃,那么便是最理想的,而高情商的伟大领袖更是比比皆是。

情商与智商相比,遗传成分要少得多,这或许就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父母和教育者们便得到了一次机会,来弥补孩子性格中的不足,为他们日后成功奠定基础。

4.情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情感智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事先应该懂得一点有关情感神经解剖方面的知识。

科学家们提及大脑的思维部分——大脑皮层时(有时也称新大脑皮层),一般都认为与大脑的情感部分——大脑边缘部分不同,但事实上,正是两者的关系决定了情感智力。

大脑皮层是许多细胞组织的重叠,厚约3毫米,包住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控制人体的大部分基本功能,比如肌肉运动、感觉等,但却是大脑皮层赋予我们的所思所想。

大脑皮层,字面上的意思即大脑的“思想帽子”,是它把我们人类推上了进化阶梯的顶峰。尽管低级动物如猫、狗、老鼠等也有大脑皮层,也能根据经验学习、交流甚至做出决定,但与人类的大脑相比,它们的功能简直微不足道了。它们不会计划,不会抽象思维,更不会担心未来。

正因为巨大的大脑皮层是人类最重要的特征,所以与大脑其他部分相比,它受到最多的重视,最深入的研究。人受伤或生病,使医学界对大脑皮层有了最初的认识。大脑皮层有四叶,不同的脑叶受伤,产生的问题也不同。位于脑后部的枕叶主要包含大脑的视觉神经,这里受伤,因轻重不同会导致丧失部分视觉甚至失明。位于耳后的脑叶受伤会导致长时间的失忆症。知道了这些,我们便不难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非常聪明,而有的孩子却是残疾。为什么有的在几何上如鱼得水,有的却拼不出单词。

尽管大脑皮层是大脑的思维部分,但它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它对理解情感智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大脑皮层使人类对自己的感情有所知觉,使我们具备眼光,有能力分析某种感觉的来源并采取措施。

大脑的情感和思维部分在行为功能上虽不一样,但却是相互作用的。情感部分反应更快、更强烈,当人们正处于愤怒中,即使还没有断定是何种愤怒,这个部分就能提醒我们引起注意。另一方面,大脑皮层尤其是前脑叶,能充当调节阀的作用,在人们对某个情感情况做出反应之前,先进行分析并赋予其意义。不久前,神经外科大夫还认为割去大脑皮层的一部分,可以治疗精神疾病,却没有意识到大脑的思维和情感两部分是共存的。

大脑边缘系统即通常所称的大脑的情感部分,分布于大脑半球的内层,主要调节感情和冲动。它包括进行情感学习和贮存情感记忆的海马回,还包括大脑的情感控制中心——扁桃核及其他结构。

虽然说大脑各部分有各部分的情感功能,但也只有这些部位综合起来才能决定人的情感智力,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天晚上,你正准备上床,忽然门铃响起,你的肾上腺素会突然大量增加,刺激扁桃核注意可能有危险。你非常警惕地开了门,发现你最崇拜的影星(作家、政治家、体育明星)正站在门外,告诉你他的车抛了锚,请求帮助。是海马回让你认出站在你面前、使你无比兴奋的人物,然后触发扁桃核产生相应的惊奇、兴奋、敬畏,甚至一种渴望。这时你的大脑皮层就会提醒你,你崇拜的对像有自己的名字,有来这儿的特定原因,并不是来看望你的。大脑皮层还让你不说蠢话,考虑到未来,大脑皮层提出了一个主意,请他答应合拍一张照片吧。

实际上,神经系统与情感智力相联系的部分是最为有趣,也是最微妙的,它通过生物化学方式将情感传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过去15年中,科学家们已能鉴别出氨基酸家族成员——神经肽,他们认为它就是与情感相关的生化物质。神经肽一般贮存在大脑的情感部位,人产生情感时,它便被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告诉身体如何反应。每当人做出情感反应时,大脑都要向受体传送一些化学物质,再由各受体传遍全身。

5.情商构成的五个重要方面

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十分复杂,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可影响到它的功能,它虽然复杂,但仍然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系统:

认知性心理功能系统,即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

非认知性心理功能系统,它们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等具体操作,而是对活动的起始、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情绪智力的构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自我意识

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这是情绪智力的基础。“人有自知之明”,就是指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

每个人都想在学业、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没有热情、干劲、动力及昂扬的斗志是不可能达到上述目的,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热情与干劲呢?只有自我激励和受到他人的激励,产生了“整体效应”,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目标坚定前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情绪控制

一个人的情绪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得意时忘乎所以,悲伤时垂头丧气,而现在要求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情绪的平衡,同时还要求揣摩别人的情绪;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避免和消除不良的情绪,使自己不受愤怒、抑郁的影响。

人际交往

人的一生有所发展是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息息相关的。相反,人的悲伤、烦恼、失败也是与人际交往有关。

挫折的承受能力

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情绪智力的重要部分。学业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可能是一帆风顺,但多数是经历了重重挫折,跌倒了爬起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因为挫折可以使人消沉,也可能激发其潜力从头开始,最后取得成功。

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的心理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心理条件,但是心理能力属第一位,心理条件属第二位。目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只重视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然这种倾向需要纠正。

6.孩子情商的主要六大特点

较高水平的情商,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它是所有学习行为的根本。一项研究表明,要预测孩子在幼儿园、在学校表现的标准,不是看小孩子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例如: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好奇心,是否知道何种行为较恰当,并能克制不当行为的冲动……,这些都是情商的基本成分。一般来讲,高情商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自信心强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不论什么时候有何目标,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决心去达到。

好奇心强

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想弄个明白。

自制力强

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时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善于抑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人际关系良好

指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关心、喜悦、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破坏等)少一些。

具有良好的情绪

情商高的孩子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许多研究与事实也表明,良好的情绪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

同情心强

指能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是培养爱人、爱物的基础。

7.父母传统管教孩子的三大类型

父母对孩子的传统管教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非有三种类型:独裁型、纵容型、权威型。

独裁型

独裁型的父母设定了严格的限制,孩子必须遵守,他们坚信孩子必须“呆在该呆的地方”,反对他们发展自己的观点。而许多情况下他们过分强调秩序和严格控制,反而成为孩子的负担。

麦卡是个从小就生活在“条条框框”里的孩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小起,父母就给他制订了一系列的条条款款,并从小培养他的服从意志,让孩子绝对服从父母意见。

比如,麦卡放学的时间,被父母限制在5:30,也就是说麦卡必须在5:30到家,而下课的时间为5:20。

又比如,麦卡每天必须向父母汇报他的所见所闻,对父母讲述一天的经历。

同时,除了老师要求之外,节假日中麦卡不能与伙伴们一同玩耍,只能呆在家中,打电子游戏或看电视。

这仅仅是麦卡必须遵守的规定中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30年后,麦卡过得并不好。他不快乐,离群独居,难以信任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最低,最缺乏自信。

纵容型

与独裁型相反,纵容型父母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想尽可能地接受孩子,尽力去培养孩子,但却不能为孩子确定一定的限制,孩子不服从时也束手无策。他们对孩子没有强烈的要求,甚至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相信孩子应该任其天性自然地发展。

有这样一个事例:

小珠宝店的女售货员和顾客都惊呆了。今天是假期里最忙的一天。一名五岁的男孩正在大发脾气,到处乱踢,乱扔东西。尖叫嘶喊,眼看他就要踢到贵重的珠宝柜台了。

他的母亲和他一样,忘了周围的环境,不顾其他人的一脸惊愕神情,还是安安稳稳地坐在一旁,两腿交叉,对孩子说:“凯特,你不要光顾哭,告诉我出了什么事,如果你只顾哭,我就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我知道你情绪不好,但如果你希望我帮助你,你就得告诉我究竟什么事让你心烦。”

“我真想告诉你什么事让我心烦。”女售货员低声嘟哝了一句,不知道是否有勇气和能力让这母子离开。她最后只是静观着,心里在琢磨这位母亲怎样看待这次事件对孩子的影响。

这就是一位很典型的纵容型母亲。她犯了一个错误,认为总该劝导孩子,给他机会,即使他的调皮捣蛋已经超出了社会的现有接受标准。

权威型

在这三种类型的父母当中,权威型父母是应该效仿的。他们既尽力为孩子创造标准的成长环境,又确定明确的限制。他们指导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控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同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对孩子的独立性很欣赏,同时又培养他们对家庭、同伴及社会的责任感,反对孩子的依赖性和幼稚的行为,鼓励和赞扬孩子的能力。

显而易见,权威型的父母必定更有可能培养出自信、独立、想像力丰富、适应能力强、很受欢迎的孩子,这也就是高情商的孩子。

作为父母,应依照上述标准,客观地核实一下自己,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类型的父母。

一般在实际生活中,家庭中父母的一方是独裁型的,另一方是纵容型的。这样,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可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

希望父母从实际出发,对孩子进行EQ教育。

8.情商EQ教育孩子的要点

道德情感

鼓励孩子的同情心

要让孩子关心爱护他人,亲身经历是必不可少的。某些了解中的情商技能,尤其是人际关系只有通过亲身经历、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尽管思维中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对培养孩子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但它们不能塑造孩子的行为,而这一任务只有成为照顾帮助他人活动中的一员,拥有了自豪感和归属感才能完成。

诚实与正直

诚实和正直是必不可少的良好品德,所以,从小就应该教会孩子具备这两种品德,而且要始终如一地要求下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诚实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标准不应该有任何改变。

孩子很小时,就可以和他共同欣赏某些图书和电视节目,玩建立信任的游戏,了解孩子隐秘内容的变化,并不失时机地与他们讨论诚实和伦理道德问题。

培养负面道德情感

羞愧感和内疚感不是坏的情感,只要使用恰当,便能有助于培养有道德的孩子。

如何恰当使用羞愧感和内疚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而定,它们的恰当使用可以使全家成为一个新的整体。

情商思维技能

现实地看待、思考

现实地看待、思考是自我欺骗的对立面。

正面故事是培养孩子现实地思考能力的最好方式,不管是你自己编的,还是读现成的。

如果你能现实地思考自己的问题,你的孩子也绝对能学会这种本领。不要向孩子隐瞒真相,即使那是件极端令人痛苦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乐观主义

孩子们应该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从而能更有效地对付忧郁症等身心疾病。

只有通过现实地思考、经历过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挑战后才能养成乐观性格。

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孩子们最容易学到父母的言行。

帮助孩子改变行为

6岁以上的孩子能够自我对话,自我充当教练,可借此扩大注意广度,提高能力。

要让自我对话实用有效,必须通过不断重复与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孩子思想、行为的一部分。

可以选择特定的意象法指导孩子对付身心痛苦。

越早教孩子这些技能,就越有效。

要让孩子掌握这些技能,重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应该以十足的热情参与其中,使枯燥无味的工作变得饶有趣味。

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言传身教,教会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解决问题。因此,父母应给他们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总是插手其间。

通过家庭会议,在孩子面前展示解决问题的技巧,从而在家庭中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

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语言

孩子到4岁以后,你就可以教孩子使用解决问题的语言。

从简单的字词游戏入手,然后用这些简单的字词解决孩子的问题。比如教孩子做事情时说“就这样……”或“就那样……”还有“应该”、“能够”等说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

孩子入学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孩子到八九岁后,便能够权衡各种解决方法的利弊,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法。

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办法而不是问题上,这样有利于孩子克服障碍。

较大的孩子需要与父母建立支持性的关系,父母需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但只能充当脚手架,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决不能干涉。

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

教会孩子掌握说话的技巧

社交技能是可以学会的。

谈话技能可以帮助孩子得到社交门票,从而为他们和社会接轨提前作好准备。

说话技能包括介绍自己的情况、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你的兴趣和接受对方等等。

给孩子快乐的源泉——幽默感和愉悦感

幽默是处事的法宝,也是医治伤口的一贴灵药。

尽管孩子们讲笑话和使别人发笑的能力因人而异,但每个孩子都有欣赏幽默的才能。

不同年龄,幽默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它在人的一生中,自始至终都有助于与别人相处,应付一系列问题。因此,学会幽默是必要的。

教会孩子交友的技巧

交友对孩子来讲,绝不仅仅是有同玩的伙伴那样简单,这为他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大人不可强迫孩子与别人相处,但可以用实例来告诉他,朋友在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保证让孩子有机会掌握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交友技巧。

让孩子在团体中发挥作用

与同伴、团体相处,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将会影响孩子进入少年和成人后的人际关系。

确保孩子有机会与年龄相适应的、兴趣特点相近的同伴相处,以便能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

告诉孩子,彬彬有礼至关重要

孩子举止的文明礼貌至关重要,孩子的行为举止就是别人评价他们的标准,只有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好的举止。

文明举止是一项很容易学会的技能,并对孩子日后的成功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我激励是获得成功的一部分

期待成功

事实证明,父母越是对孩子抱有希望、抱有信心,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就会越高,而这无疑对孩子的生长是极有好处的。因此父母应要求孩子勤奋学习,多花时间做作业、干家务,阅读书籍以及了解外面的世界。

为孩子提供机会,使他们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方面面。

教会孩子如何分配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

如果孩子上学后未能达到与之能力相称的水平,那么要与老师配合,把孩子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许多小步骤完成。在为孩子确定目标、衡量进度时,允许他有发言权,并通过艺术、音乐、实地学习等多种方式教育和帮助他们。

不要一味地谴责学校做得不够,父母应该在自己的孩子教育问题上多花时间。

教会孩子电脑,电脑可以为孩子提供无尽的学习机会。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大多数孩子对努力和能力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他们会错误地认为只有能力强的人成功机会多,努力是没有用的。对于这个错误观点,父母要给孩子讲明,并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

管理时间的能力是情感智力的重要内容,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教会孩子这些技能永远不会嫌早。

业余爱好包含好玩和学习双重特点,这也是培养勤奋学习品性的独特方式。

直面困难,战胜困难

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如在能力方面非常脆弱,则会将能力看作成功的决定因素,因而为了不被看作是失败者,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看上去很愚蠢的办法)表现自己。

应该教会孩子注重努力学习,而非注重结果,这样便可以弥补上述发育过程中的缺憾。

教会孩子懂得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

帮助孩子在团体的合作中得到成功感而非在个人成就中得到满足。

情感能力

情感的意识和表达

父母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情感需求表达出来,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教会孩子积极倾听的技能,以帮助他们发展有益的情感关系。

掌握语言交流的技能

教会孩子阅读非语言性情感,使他们理解情感交流的每个微妙之处。

情感交流需要对别人和自己的语言方式,如体态、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等了如指掌。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们的说话方式。有的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帮助才能理解语气、讲话速度等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控制

孩子应学会控制自己情感,特别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和侵略性。

特别是孩子在游戏时都比较好打斗,这容易滋生孩子的暴躁易怒的脾性,应该控制孩子这类游戏,让脾性得到良性发展。

幸运的是,有许多办法可以刺激大脑的思维部分,来帮助孩子抑制愤怒。

通过协商和调解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技能,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

治疗精神创伤

大脑的治疗能力大部分未得到开发利用。

研究表明,通过刺激大脑产生的特定的生物化学物质,能使孩子们掌握各种精神与身体的治疗方法。

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他们免疫系统能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孩子都会受益无穷。

电脑与情商

利用软件提高情商

软件可以刺激大脑情感和思维部分的活动,从而教会孩子许多情商技能。

软件对孩子极有吸引力,又具备不断重复的优点,因而对教会孩子情商技能有重要作用。

鼓励创造性和现实思考的软件数量日益增多,这能培养孩子价值观,给孩子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提高孩子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在世界孩子中的情商

互联网络和有线服务为孩子开辟了学习和交往的新领域。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是把孩子们隔离开来,相反它打破了地域和偏见的界限,从而把全世界的孩子联系在一起。

尽管电脑对孩子们存在一定的危险,父母应该予以监督,但它的优势远远超出了它所带来的问题。

孩子最大的危险是不能接触问题,而是被新的科学技术甩在身后。

二、情商EQ的主要因素和培养方法

1.重视孩子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情商EQ的根本因素是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婴幼儿的道德情感处于萌芽状态,各种道德行为也只是刚刚产生,但也逐渐出现最初的一些道德习惯,并逐渐发展成为道德观念形态。

道德观念

婴幼儿的良好行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父母亲等人会显出愉快的表情,并且用肯定的词,如“好”、“乖”等给予正强化;当他们做出不良的行为时,则成人显示出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的词给予负强化。婴儿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并形成各种道德习惯。若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婴儿便会毫不迟疑地做出合乎要求的行为来,对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也会采取否定或克制的态度。当然,2~3岁婴儿的道德观念,还只是最初的表现,还处于形成阶段,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有益于道德观念发展。

道德判断

婴幼儿的道德判断比较简单,而且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一般来源于与成人的交往中,有意思的是婴儿先学会的是对他人的评价,继而学会的才是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时,先是模仿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后才逐步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婴儿生活范围狭窄,生活经验缺乏,同时也由于认识和意识水平的限制,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时,并非服从于一定的道德标准,往往受到自己意识的影响。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在掌握道德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如同情心、责任感、互相感等。这个时期的孩子已能关心别人的情绪和处境,因他人高兴而高兴,因他人难受而难受,并想到要安慰帮助别人。在成人的教育下,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婴儿对他人和自己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就产生了最初的体验。如当自己和别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受到表扬时,婴儿便会产生高兴、满足、自豪的情感体验;当自己和别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受到批评时,婴儿便产生羞愧、难受、内疚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出现了最初的爱与憎。例如,当看到小人书上的大灰狼、灰狐狸时,就用手、拳头去打它;而当看到小白兔战胜了大灰狼、灰狐狸时,便高兴得拍手大叫。当然,这时婴儿的道德情绪体验还是比较肤浅的、短暂的不具有固成的形态,也缺少自我意识,是不完整的道德情态形态。

道德行为

婴幼儿的道德行为也是处于原始状态,他们的行为是极不稳定的,常常受情绪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孩子一起玩时,知道应该相互友好,但真正玩起来时,又常常要去推人、抢别人的玩具等。又如,他们知道“好孩子不能摘花”,可是过一会儿自己看到好看的花也忍不住摘了。因此,对孩子的行为、品质不能妄下断论,而要经常地给以提醒、鼓励和要求,给予积极的适当引导,使之发展成为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孩子原始道德品质的发生发展与培养

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人数比例正愈来愈大,而地球村意识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增多,中国传统的品德教育、伦理价值标准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且适合于其未来生命发展的品德培养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婴幼儿的品德伴随着出生就开始了萌芽,它的产生需要许多条件,有三个必备环节:社会性的发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品德的发生。在这三个环节中,儿童的社会化及自我意识的发生是儿童品德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婴幼儿的品德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与父母、他人不断接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婴儿初到人世,与大人的关系主要是生理上的照顾关系。这时的婴儿对各种非社会性和社会性刺激的区别是不明确的。

许多研究者和心理学家,把婴儿最初的笑称为“前社会性”的笑、“原始的笑”。从4周到6周起,婴儿对周围的事物开始有所区分,父母及其他人的接近能引起他们的某种情绪反应;从第一个月末到第二个月初始,已明显出现了与成人交往的需要。因此,人们把这时期婴儿的微笑称为“社会性的微笑”。4个月之前的婴儿对人的反应还是不分化的,但4个月之后,婴儿就开始对人有了选择性反应。这种反应的分化性是婴儿社会性发生的进一步表现。从这时起,婴儿随着交往的扩大和机会的增多,除了对母亲的依恋外,逐渐形成了对他人的依恋。

在婴儿与成人的交往中,不仅满足了婴儿的交往需要,如抚慰、快乐等,而且还学会了各种动作、语言、与人相处、对人评价等。婴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人类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并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之中,逐渐形成了道德品质。

当然,婴幼儿的品德并非完全是受某方面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也是部分形成于自我意识,是两者的融合形成的。婴幼儿在一年内,还谈不上什么自我意识。只是在1岁左右,婴儿才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如把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加以区分。但这时婴儿的自我意识,还只是一种自我的感觉。随着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从第二年开始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和行动,并告诉成人,这就说明了婴儿自我意识的出现,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中,婴儿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客体,开始对自己认识,如知道自己的名字、形象等,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到新的阶段,标志着自我意识的真正发生。随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品质也伴随着发展,两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婴幼儿的品德发展受着许多因素制约,其进展程度受其认知和意识发展程度的高低所限制。婴儿在1岁前还不可能做出道德判断,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道德行为,因而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一岁半左右,婴儿在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下,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渐出现了最初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婴儿在不断与成人交往中,不仅逐渐理解、接受成人以自己的言行传授给他们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且努力产生合乎这些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但是,这个时期婴儿的品德发生具有其自身的许多特性,主要表现在:

社会适应性

婴幼儿受到人类因素的影响,开始学习人类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愿望与现实的行为规则、道德规范相互一致和相互协调,并产生了合乎这种道德规范的行为和愿望,并努力适应社会。

简单两义性

婴幼儿认识社会是非常简单的,一般简单地把事物和他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区分为“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两类,其间不再具有更细、复杂和相对的区分。他们甚至把人也简单地区分为“好人”与“坏人”、“好孩子”与“坏孩子”。这与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密切相关。随着身心的成长与发展,其认识水平也会相应提高,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标准从他性

婴幼儿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所适应的社会规则、规范,以及他们判断事物和他人行为的标准,都来自于父母和周围成人。父母及周围成人赞美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认为是不好的。这是因为,这时的婴儿还处于初步适应现实社会的阶段,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还不能独立地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来评判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幼儿的道德意识。

3.重视孩子情绪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感情。使孩子了解他们有什么样的感情,要比使他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重要得多。他一旦知道他有什么感情以后,心里就越不容易产生“混乱”的感情了。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认识他的感情?父母可以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感情镜子”。孩子可以从父母的反应上,知道他的感情是什么样子。

镜子的功用是把一件事物不加任何夸张或删改的方式,原本原样地反映出来。我们不需要一面镜子对我们说:“你的样子很可怕。你的眼睛充满了血。你的脸是气鼓鼓的。你的样子一团糟。”像这种镜子,我们照不了几次,以后就会像躲传染病似地躲着它不去照了。我们所需要的镜子只是要它能反映出一片影像,而不是要它训斥。我们可能不喜欢镜中的影像,但是我们却会决定下一个步骤,用什么方法来美化它。

“情感镜子”的功用是毫不失真地反映出实实在在的“情感相貌”来。

“看起来,你好像是气得不得了。”

“听起来,你好像是恨死他了。”

“好像你对于这件事的全部安排都不喜欢。”

对具有对立感情的孩子来说,用这种方法来指明他的感情,对他非常有帮助。因为这样一来,明晰地指出了他们的感情是什么样。明晰的影像,不管是从透镜里看到的,还是从“情感镜子”里看到的,都会给孩子们提供自觉、自发、自动去修改的机会。

4.重视孩子最初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情商EQ的核心因素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客观事物符合需要时,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满意、愉快、爱等;否则,便产生相反的情绪情感,如痛苦、不满意、愤怒、恨等。人的情绪情感根据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各种不同需要,需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种类。

幼儿出生时就存在最原始的情绪。这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是与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联系的,如饥渴会引起哭闹等不愉快的反应。2个月起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6~7个月时出现对母亲或抚养人的依恋情绪,这都是幼儿情感社会性的最初表现。1岁以后出现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如与熟悉的成人在一起的喜悦感和离开时的痛苦感或怕见生人的害羞感等。2~3开始产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的萌芽,如对故事中正反面人物的爱或憎等。幼儿期的情绪情感继续不断发展,特点有两个: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长

幼儿前期,情绪情感不稳定,有意性也很低。一个表现是富有易变性,极其容易受外界事物支配,特别是新鲜的事物立即能引起强烈的情绪情感;还极其容易受感染,一个幼儿哭,大家都会跟着哭起来。另一个表现是富有冲动性,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破涕为笑的现象经常发生。从幼儿中期到末期,稳定的情绪情感不断增强,如对父母及幼儿园老师、小朋友的爱和依恋是不大容易变化的。情绪情感有意性提高,这通过幼儿多少已经能够有意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如故意不哭)体现出来,甚至通过控制情感本身体现出来。

社会性的高级情感逐渐发展起来

幼儿前期,情绪情感主要受生理性需要支配,社会性的高级情感刚刚开始萌芽。在正确教育下,到了幼儿中、末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明显开始发展。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意图、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对道德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这时的幼儿已能逐渐分辨一般的是与非,知道什么是好和不好,而且逐步学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同时产生喜欢或痛恨的情感。理智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对某种认识或追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

幼儿从5岁左右开始,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显著发展起来,他们特别好问、爱动脑筋,这种迫切求知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此时期有“发问期”之别称。

美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或人的思想、意图、言论、行动是否符合人对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同时也会逐渐掌握对美进行评价的准则和要求,培养起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5.重视孩子最初心理素质发展的特点

情商EQ的主要因素是心理素质。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在生理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前提下和在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

幼儿心理发展总的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和第二信号系统发展不够的原因,使得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很差,逻辑思维水平很低,主要依靠感知觉和直观表象去认识外界事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幼儿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很差,有目的的独立思考能力有限,他们极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支配而改变原来活动的方向,因而心理活动和行为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

由于幼儿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增强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初步发展,使得他们行为活动的自觉性得以逐渐发展,这为个性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又由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与周围人们频繁的交往,从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受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龄前教育,使得他们开始逐渐形成对客观世界较为稳定的态度和倾向性以及一定的行为方式,这是最初个性形成的标志。幼儿心理是朝着进一步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的。

6.孩子心理素质的主要培养内容

许多人在追求自我成功的同时,他们自身的某些优秀美德也在逐渐丧失:亲情、友情、爱情、同情,以及梦想和激情……总是身不由己地被忽视了。但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怎样迷失,也不能把对未来的期望迷失,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培养我们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未来荆棘丛生的人生路上能健康快乐。

爱心

福克斯说得好,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和温情,你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快乐而最有影响力的人,所有的困难与不幸在爱与温情面前一如冰雪遭遇阳光。

感恩

所有得到的并非理所应当,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珍惜一切;遇到所有的磨难仍要感恩,感激它促使我们成长,心存感激,才会有芬芳人生。

好奇心

它带给我们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它让我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对未来充满期待。

激情

它是最伟大的力量,鼓励我们发掘生命潜能,以更快的节奏迈向人生的目标。激情是生命朝气的动力,是我们创造力的燃料,激情让我们做得更好、更成功。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这一点。

毅力

它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困难、失败、诱惑时的态度,看看我们是倒下还是出击。毅力使我们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而最终成功。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永不放弃。

弹性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诸多无法控制的事情,然而只要你的想法和行动能保持弹性,那人生就能永保成功。前人所谓“脆钢易折,韧丝难断”正是此理。

信心

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有了信心才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认错而接受失败。爱迪生说:“成功就是你有信心等到失败一万次后再来一次”。

快乐

它能使你充满自信,对人生满怀希望,给周围以感染;它也能消除恐惧、挫折、隔阂、沮丧等。

活力

充满活力的身心是带给你快乐和轻松解决问题的根本。

服务

基于帮助、给予的心理价值,使我们爱自己、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丰富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7.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情商EQ的保证因素是心理健康。有一个健全的身心,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小的一点心理障碍都会在孩子长大后引起无数次痛苦的回忆。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做父母的应该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健康心理要从小培养

幼儿心理健康是孩子长大后心理健康的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出现心理疾患多数是因抚养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父母必须特别重视改善孩子的心理卫生条件,促进其心理健康。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婴幼儿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供养关系,父母的相亲相爱,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父母健康和喜怒哀乐的关切,这是一种情感的“反馈”,所有这些构成父母与子女情感联系和交流的闭合系统十分有利于情感的升华,逐步培养孩子的同情感、责任感、道德感、荣誉感、幸福感和理智感,这就为婴幼儿日后良好性格的形成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愉快的情绪、健全的行为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身心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搞好幼儿心理卫生,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的心理品质与多子女常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由于“独”字的优势,他们的身体素质、智力发育比较好,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豪感;但也由于“独”字的特殊原因,尤其是父母过于溺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强,而且比较自私、孤僻、懒散、生活自理能力低。为了确保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卫生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母爱要适度

幼儿的最大心理需要是母爱。充分发挥母爱的教育作用,对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母爱过度,变成娇宠溺爱,姑息纵容,则容易使孩子形成种种不健康心理,如依赖、撒娇、任性、固执、骄横、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等。母爱忽冷忽热,容易使孩子情绪不稳定。

教育要讲究方法

如果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过高、过严,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欲速不达,反而阻碍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发展。如果经常苛责、训斥、打骂和体罚,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或造成孩子说谎、反抗、逃学、吸烟、偷窃、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应打破家庭封闭的小环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增强集体感,防止他们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和孤独、羞怯感。西方国家常见的“孤儿院病”,使孩子的自我发展停滞不前,其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生活天地狭小,与社会接触太少有关。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数年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个儿童心理专家曾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孩子进行了调查,反馈的结果,始料未及。当问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绝大多数孩子对吃、玩、用的东西都不大在意,而普遍重视的竟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如:

父母不要吵架;

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大人说话不要失信;

爸爸妈妈要互相谦让,不要彼此责怪;

父母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小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家庭里要有适当的文娱活动,节假日要给孩子玩的时间;

爸爸妈妈言行不对的时候,要接受孩子的批评;

对孩子少发点脾气,多一点笑。

这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他们的精神生活、心灵需要比物质条件、经济生活的要求更强,他们希望有个充满亲密和谐、宽容民主、活泼幸福的家庭环境。他们讨厌气氛沉闷、感情淡漠、专横紧张、嘈杂烦躁的家庭环境。兴趣和愉快是人的最主要的两种积极情绪。家长们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益智,依其自然赋予的素质,发挥那金子般的灵气,是家庭优教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加深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以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森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习性、语言、动态及世界观的形成同其家长极为相似。他认为,父母用微笑和亲切的眼睛对待人生,能使孩子得到非常好的愉快教育。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心胸宽广,精神愉快,即便工作繁忙,也要抽空与孩子玩玩,说些妙趣横生的话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与陶冶。

8.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作用与培养方法

情商EQ的主要因素是性格。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定型化的独特个性特征,它是通过孩子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性格各人不同,孩子也是如此。有的孩子见了陌生人也不畏缩,能大方活泼地和叔叔、阿姨交谈,而有的孩子却是和对方见了多次面,仍吓得躲在妈妈身后,一语不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孩子受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取决于他自己,即受他的性格所限。

性格不是天生的。它的发展和形成是由后天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以及个人的生活实践活动决定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由于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的行为从小就摹仿父母。如果父母是性急的,孩子也会性急;母亲是神经质的,孩子也会神经质。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一位谨小慎微的母亲,常常对自己孩子的许多行为加以限制,不准爬树,不许打秋千,那么,这位母亲所培育出的就会是缺乏勇气和冒险精神、软弱怯懦的孩子。

每个家庭与社会都有联系,社会的文化特征也会通过家庭传给孩子。这种传播是通过父母进行的。因此,父母的教养和经验、性格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很大作用。即使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和意识,也会影响孩子。观察一下周围的孪生儿(双胞胎)就不难发现,如果将一对孪生儿中的一个当作哥哥,另一个看作弟弟,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具有哥哥的性格(谨慎、亲切、责任心强等);另一个具有弟弟的性格(活泼、社交性强、依赖性强等)。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打骂,闹家庭纠纷,为了一点小事就打骂孩子来发泄私愤,在这样恶劣环境影响下,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急躁、暴戾的性格,或者是自卑、畏缩的性格。还有的父母溺爱孩子,以生活享受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百依百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开始滋生优越感和自私自利的观念,养成任性、娇气、心胸狭隘、嫉妒心强的性格。

性格的判断

对现实的态度

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勤劳、正直、朴实、谦虚、有礼貌、守纪律、乐于助人等为良好的性格特征;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粗暴、懒惰、粗心、马虎、墨守成规、轻浮等为不良的性格特征。

对自身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

具有目的性、组织性、主动性、自制力、独立思考、果断沉着、勇敢顽强、恒心、毅力、严谨等,为良好的性格特征;与之相反的盲目性、冲动性、散漫性、胆怯、懦弱、灰心、动摇等,是不良的性格特征。

情绪态度

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具有精神愉快、饱满、情绪稳定、心境好等表现;不良的性格特征是精神懊丧、情绪起伏变化大、多愁善感、经常不愉快等。

认识活动

具有观察精细、敏锐、富于想像、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思维具有严谨性,善于描绘事物等为良好的性格特征,观察肤浅、迟钝、独立性差、轻率、潦草等为不良的性格特征。

培养良好性格

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中要造成一种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互爱、亲密无间、有话就说、而且喜欢说、具有民主气氛的家庭环境。孩子与家庭中的成员,应该是平等相处,有建议权、发言权。

父母应是具有良好性格的典范

孩子爱摹仿,父母是榜样。作为父母应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并且有乐观开朗性格的人。

教育孩子要注意采取正面性

说理、开导,切忌打骂体罚,更应防止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在管教孩子之前,父母最好在统一认识后进行。同时,父母也应和幼儿园的老师配合教育,互相树立威信,互相尊重。

进行信念教育和训练

以有意义的格言、文艺作品或现代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作为教育材料,有目的地对人的言行、道德进行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恶,使道德观念逐渐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必须做一些有训练性质的实践活动,如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顽强性格,这可以通过克服困难的活动来培养。还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性格,可以通过劳动锻炼来培养。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教育内容

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性格。不怕孩子跌跤。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如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叠被等。

要在集体生活中成长。3岁后应送幼儿园,使其体验小朋友们相处的友情和快乐,培养爱集体、守纪律的良好品德,从而养成助人为乐、心胸豁达的性格。

培养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理解表扬和批评。因此,对孩子的指责应恰当,否则易伤其自尊心,产生自卑感。应帮助孩子具有约束自己情绪、行为的能力,不能对孩子的撒泼打滚处处迁就,当他大哭大闹时不予理睬,待他闹完后再进行说理教育,这样经过几次,孩子想到用这种方法不能达到目的,也就不再闹了,渐渐地便能养成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9.孩子坚强意志力的重要作用与培养方法

情商EQ的实现因素是坚强意志力。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觉性。即能清晰地认识意志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二是果断性,即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适时而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三是坚持性,即能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去完成意志行动;四是自制力,即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意志:

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使其具有强烈的上进心

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只有目的明确,才能自觉地坚持下去,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在极端艰险的环境中顽强斗争,表现出超凡的意志力,从根本上说是他们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家长培养孩子的意志时必须注意使孩子从小树雄心、立大志,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奋斗,这往往是孩子形成坚定意志的起点。童玲很小就受到家长的立志教育,她上小学后又常听到父母讲述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胜的事迹,8岁时就确立了做一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的志向。此后,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花去两万多个小时练球,终于登上了第36届世乓赛女子单打冠军的领奖台。

提供榜样材料,使孩子从英雄模范事迹中受到启迪

英雄模范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士其不顾病痛的折磨,顽强地写科普读物。孩子们对英雄模范的意志行动往往感动不已,由衷地敬佩并自觉不自觉地在行动中仿效学习。家长要搜集这些材料,特别是要多用与孩子同龄的优秀少年儿童的事迹教育孩子,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努力。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边荣唐3岁就被狠心的爸爸抛弃,他刚上小学就要照顾患精神病的妈妈,独自支撑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把每月72元的生活费安排得恰到好处,而且功课门门优秀。他同现在许多被娇惯的独生子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在逆境中抗争进取的精神值得每个少年儿童学习。

建立生活和学习制度,对孩子日常行为进行训练

为了使孩子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要求,家长应当通过建立作息制度、学习检查制度、生活卫生制度等将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并监督孩子严格执行。如果对孩子的行为放任自流,甚至对其不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对于不正确的行为给予庇护,就会助长孩子的固执、自私、骄横、粗暴等行为,妨碍良好意志的形成。必要时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训练,在孩子学习时要求他“独立思考、干净整齐、按时完成”;在晚上睡觉时要求他“一定要按时上床”,在体育比赛时要求他“作风严谨、有备而去、奋力拼搏”等。

通过克服困难活动锻炼孩子,使其具有坚忍不拔毅力

我国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日本不少家长支持孩子到环境恶劣的“无人岛”去体验生活。这是因为艰苦的生活会迫使孩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去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壮大了胆量,增强了信心,提高了斗志,并且丢掉骄娇之气和懒惰等坏习惯。家长平时要注意创造机会,使孩子通过克服困难的实践提高意志力。

培养孩子分析能力,使其意志行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我们所说的意志行动是符合社会公德的行动,而非危害社会的鲁莽行为。少年儿童能否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当即立断而不过于轻率,在执行过程中能否坚持到底而不过于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主客观情况能否进行正确而周密的分析,对行动目的、途径、方法和结局有无明确的认识。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能什么事情都随大流。近年来社会中的一些消极现象相当严重,如办事托关系、一切向钱看,这对孩子们的心灵都有腐蚀作用。家长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坚决抵制各种丑恶现象。

10.孩子自尊心的重要作用与培养方法

情商EQ的核心因素是自尊心。孩子自尊心的强弱将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自尊心强的孩子活泼、兴趣广泛、有创造力、爱与人交往等。而自尊心弱的孩子,表现为情绪低沉,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不敢发脾气等。孩子的自尊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

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体成长。孩子从3岁起,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凡事都要自己做。这时父母不应限制或代替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而应尊重幼儿的合理要求,让孩子从父母对他的态度中学到尊重他人。这是自尊心的基本条件。

家庭应民主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应做到能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并根据孩子的要求给他以帮助。孩子作为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他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不要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居高临下压制孩子的种种行为,对孩子喝斥、命令。从不关心孩子心中想的是什么,事事对孩子关心过度,使孩子形成一种极其脆弱、虚荣、易受伤害的自尊心。

多以鼓励为主,发挥孩子自己的能力。在教育中,家长要告诉孩子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这样使孩子自己看重自己。家长不要随意挖苦讽刺孩子,让孩子自己看不起自己,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发挥他的才能并及时给予肯定。

11.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作用与培养方法

情商EQ要体现在兴趣爱好上。时间是世上最奇怪的东西,既是最长的,也是最短的,既是最快的,也是最慢的,而这些只不过看利用它的人如何面对它。

当你全神贯注于工作的时候,想过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吗?根本没有。许多人在干自己喜爱的事时,都经历过这种“特别时期”。安娜·弗洛伊德第一个看到爱好对培养孩子工作习惯有着重要意义。和其他发育理论学家一样,她也认为,孩子在某个年龄应该干成某些事情,以促进性格的发育。她说,业余爱好实际上是半工作半玩耍,具有双重特点,因而对学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发育内容。和玩耍一样,爱好也是让人非常愉快的,相比较而言没有外界压力,而且脱离了孩子的基本冲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工作的特点,需要重要的认知和社会技能,包括工作计划、延迟满足、与他人交换信息等等。看着孩子饶有兴趣地搜寻有关恐龙的资料,细心组装赛车或者学习使用陶轮等,发现当孩子远离学校环境的压力时,会表现出许多通向成功的潜能。业余爱好使孩子有自豪和满足感,相同爱好的孩子之间通过交流,还能扩大知识面。尤为重要的是,业余爱好提供了一个中间地带,孩子们在其间可以尽情地学习和玩耍,而无需担心会受到何种评价。

许多类型的业余爱好都可以教会孩子掌握与自我激励和成功相关的情商技能。最重要的有4种:收集爱好、手工艺爱好、与科学相关的爱好(包括电脑)和表演爱好。有的孩子继承了父母的爱好,而有的则是受到朋友的影响,也有的只是在某一天早晨醒来便迷上了某件事。不管爱好的原因如何,其重要性都是一致的。

12.孩子好奇心的重要作用与培养方法

情商EQ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充满好奇心。好奇心能促使孩子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在这过程中也许会受到伤害,但这是难免的,做父母的应保持孩子这颗好奇心,但如何做呢?

下面介绍一个黑猩猩学习语言的实验。

黑猩猩的学习时间是从上午十一点起,持续一个钟头左右,每当快到这个时段时,黑猩猩们就会显得兴奋而且迫不及待。它们非常想做,简直一刻也无法安静。有趣的是它们的学习热度最多也就持续一个钟头,超过这个限度它们就开始不耐烦,变得无精打采。

儿童亦是如此,他们依年龄及发育程度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如果仍要他们吸收的话,就变成强制性行为了。因此,让他们自发高兴地去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有关好奇心的作用,井深大先生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曾委托一家幼儿园试用新发明的语言卡,这种卡上面画有美丽的图案,内藏英语拼音,放进特制的机器里能发出单字拼法。他们将100名2岁半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的孩子不使用语言卡,只跟着老师看一些画有苹果、钢琴等的图片学发音;另外的人则分成三组,每20人使用一台语言卡机来学习,完全不由老师教导。而在这20人一组的小朋友中,很自然地又分成5人的小团体,并且会产生一个领导来,这个领导因为比较强硬,常抱着这台机器不让其他孩子使用,其他的孩子只好以很羡慕的眼光注视他,直到他厌倦后才抢着使用,甚至放学了还很卖力地在学习。

三个星期内他们共学习了18个英文单字。然后老师将图画和英文拼音分开,让孩子做连连看的测验。这对2岁半的孩子可能难了些。结果,老师所教的的孩子平均得分31分,而以语言卡学习的孩子则平均得了72分,相差一倍以上。换句话说,在游戏中学习的孩子成果较佳。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在语言卡学习的孩子中,那个强占着机器的孩子的分数反而没有那些在一旁观看的孩子分数高。

后来当孩子们能够一人使用一台机器时,发现他们的成绩却不尽理想。这个试验说明,教育必须要有使学习对像处于饥渴的学习心情才能成功。

可见,如果教育把追求机会均等并做为追求的目标,反而会事半功倍,抹杀孩子的学习欲望。所以不管是竞争、是忍耐,或是自我表现的欲望,都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有效吸收。

现在的教育似乎不屑以“饥渴”吸引孩子,只会摆一大堆难吃的食物在桌上,命令孩子非吃不可。为了让孩子成为好学生,家长特地为他们准备了自己的房间,让孩子进补习班。提供应考的参考书……几乎全部都为他准备齐全了,这反而让他很难产生自发的需求。

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只对某些事感兴趣的孩子,由于无法适应,只好加以抗拒,将自己封闭于自我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