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第三卷
56223700000023

第23章 “伟大的战争”

“伟大的战争”指以条顿骑士团为一方和以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为另一方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次战争是因条顿骑士团推行侵略和掠夺政策,觊觎波兰和立陶宛边界领土而引起的。骑士团的任务之一在于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权力扩展到东欧。“伟大的战争”爆发之前,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已实行联合,原因之一就是两国需要组织起来抵抗骑士团。

1409年8月6日,条顿骑士团大首领乌尔里希·冯·容希因海因对波兰王国宣战。条顿骑士队伍侵入波兰和立陶宛国境,占领了一些边防工事,但这并没有决定战争的胜负。波兰国王弗拉基斯拉夫二世雅哥洛遂宣布全国实行“平民起义”,同立陶宛大公维托弗特商定进行联合作战,于9月攻占博德哥煦要塞。但作战行动迟疑不决。1409年秋就签订了停战协定。

1409~1410年冬,条顿骑士团和波兰、立陶宛一样也在准备采取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条顿骑士团得到西欧各封建国家的大力支持,到1410年夏已建立起一支以重装骑士和步兵为基础的装备良好和组织健全的军队。同骑士团结盟的是匈牙利国王西吉兹蒙德·卢森堡斯基。条顿骑士军装备有大炮,连同外国雇佣军在内人数达到6万人。

这支军队由大首领乌尔里希·冯·容希因海因指挥。作战时,条顿军成四线队形作战,在最前面的是富有作战经验、装备齐全的骑士。

波兰军由封建主的民军和数量不多但装备精良的雇佣军部队组成。各封建主遵照国王的旨令自带武器,乘马率领队伍到集合地点报到。骑兵和步兵混编成“霍鲁格维”。立陶宛军是按地区原则编组的,各团官兵来自何区,即以该地区名称定名。波兰—立陶宛军队中还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捷克人组成的团。

波兰—立陶宛军通常编成3线的战斗队形:第1线的任务是顶住敌人的攻击,打乱敌人的战斗队形,第2线的任务是从纵深向前实施突击,粉碎敌人的中央部分,第3线用作预备队。

1409~1410年冬,波兰和立陶宛双方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会商作战计划,规定波军应于1410年夏季前在沃尔波尔日集中,立陶宛军队和俄军在纳雷夫河一带集中。军事行动开始后,联军应立即会合,向骑士团首都马利恩堡挺进。

1410年夏,波兰军队已拥有51个“霍鲁格维”,其中波军42个,俄军7个,雇佣兵2个。立陶宛大公国40个“霍鲁格维”,其中有俄罗斯军队36个“霍鲁格维”。根据维托弗特大公和克里木王公达成的协议,有数千名鞑靼骑兵参加立陶宛军作战。摩拉瓦与捷克骑士也前来援助联军。联军总数达6万余人。

1410年6月22日,雅哥洛国王统率的波军从沃尔波尔日出发,7月2日在切尔文尼同维托弗特大公的立陶宛—俄罗斯军队会合,向马利恩堡进发。7月9日,联军越过骑士团边界,并攻占了几个重要据点。7月10日,联军抵达德雷文次河渡口,并查明,对岸工事坚固,已有敌军占领。骑士团指挥部计划在联军渡过德雷文次河向岸上工事发起冲击时将其击溃。联军在判断情况后,决定放弃在不利条件下实施攻击的计划,退至佐耳陶,以便转向北面,迂回条顿军的筑垒阵地。

为了阻止波兰—立陶宛军闯入骑士团领土,容希因海因急忙赶到丹涅贝尔格。7月14日傍晚,条顿军主力在格吕瓦尔德与丹涅贝尔格一带布阵。此时,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也正向该地区接近。

1410年7月15日,发生了格日瓦尔德大战。结果联军获胜。会战过程中,骑士团被围,大部被歼。

此后,联军再未遇到抵抗,敌城市与城堡不战而降。7月25日,雅哥洛和维托弗特的军队乘胜追击,逼近马利恩堡,但因行动分散,攻城未果。围城两月,毫无结果,联军遂撤回到波兰王国境内。

由于联军行动欠果断,相互配合不够密切,骑士团才免于全军覆没。1411年2月在托伦签订了和约。根据和约,条顿骑士团将所占领土归还波兰和立陶宛,并赔偿损失。条顿骑士团在“伟大的战争”中的失败,证明了在反侵略斗争中各国人民力量实行联合的重要性。它使教会封建反动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为中欧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战争中,身穿盔甲的重装骑士无法抵挡以步兵为基础的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