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第三卷
56223700000011

第11章 罗马内战

罗马内战是奴隶制国家罗马内部为争夺统治权和建立军事独裁而进行的战争。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统治阶级上层已开始意识到:在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奴隶主原先实行统治采用的共和制形式已经过时,必须寻求一种更加强有力的统治形式——军事独裁。

平民派中的奴隶主代表人物凯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就是独裁宝座的觊觎者之一。他征服高卢,攫取了大量财富,便用其中的一部分“周济”罗马平民阶级,因而在人民中享有了声望。

尤利乌斯·恺撒拥有一支久经征战、忠诚可靠的庞大军队。公元前50年,贵族派占多数的元老院担心尤利乌斯·恺撒建立独裁政权,于是拒绝延长其高卢总督的任期,并要求他遣散军队。

尤利乌斯·恺撒拒不接受这一要求,并于公元前49年1月率领1个军团向罗马进发。以格涅乌斯·庞培为首的敌对派措手不及,无力抵抗,逃往希腊。

于是,奴隶主两派之间争夺政治统治权的内战就此开始。尤利乌斯·恺撒占领罗马后,决定歼灭庞培留在西班牙的主力,保障后方安全和掌握战争的战略主动权。他率领6个军团开进西班牙。庞培军队群龙无首,未作认真抵抗即宣告投降。前后2个月的时间,尤利乌斯·恺撒就占领了整个西班牙。

为了准备决战,他推行各行省居民和罗马人权利平等的政策,从而使自己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军队一下增加到28个军团。庞培在希腊总共只有9个军团。

公元前49年11月,尤利乌斯·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由于敌方海军掌握着制海权,他的另一部分远征军未能登陆。

直到公元前48年春这部分军队才同尤利乌斯·恺撒的部队会合。庞培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将尤利乌斯·恺撒军队各个歼灭。尤利乌斯·恺撒却在部队会合后,把庞培的几个军团围困在第拉希的筑垒兵营里。

但是,围困长达3个月,并未奏效,于是只好撤到帖萨利亚。庞培部尾随其后。同年8月,两军在法塞拉斯进行了一场决战,尤利乌斯·恺撒军队彻底击溃了庞培部队。

庞培从战场逃出不久,便在埃及被人杀死。庞培死后3天,恺撒军团跟踪而至,在埃及登陆。恺撒干预了埃及内讧,打败了托勒密国王的部队,把克里奥帕特拉王后扶上了王位。

随后,他进军攻打并击溃了占据着部分罗马领土的帕提亚人。公元前46年,尤利乌斯·恺撒再次在非洲登陆,并在塔普苏斯城附近击溃贵族派军队。接着,他又挥师西班牙,在公元前45年孟达一战中,击溃了庞培2个儿子的部队,从而胜利地结束了内战。

这次罗马内战的主要结果是建立了军事独裁。奴隶主们把这种军事独裁看作是维持其政治统治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尤利乌斯·恺撒的独裁依靠的是在战争期间已发展到40个军团的军队。在罗马内战过程中,军事学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作为杰出统帅的尤利乌斯·恺撒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善于根据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不同情况来指导战争,在解决战略问题时能审时度势,具有远见。

罗马兵法的特点是:善于选择主要攻击方向,巧妙地分割敌军兵力并各个击破。尤利乌斯·恺撒的军队在迅猛、大胆、机动迎击敌军时,通常总是集中兵力狠狠打击敌军某一翼侧。在战斗队形中通常都留有强大的预备队。预备队作为战斗队形的重要部分,用来加强部队在主要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这是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