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56222200000013

第13章 《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经济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英国〕威廉·刘易斯 著

【作者简介】

威廉·刘易斯1915年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的一个黑人家庭里。1937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40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8年转入曼彻斯特大学开始研究经济发展理论。1954年5月,他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石。次年,他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对经济发展问题做了更为深入、系统的考察,从而声名大噪。由于他对经济发展问题作了开创性的贡献,使他荣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内容精要】

(1)主导产业与资本密度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工业化对不发达国家来说至关重要。面临工业化的任务,不发达国家如何以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何把资金均衡地投入到各种工业中去创造市场的全面扩展,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关于平衡增长的观点。这一增长的前提是资金大规模地全面投放,而这正是不发达国家所无力承担的。

对于手中掌握着有限资金的不发达国家的计划人员来说,“在规划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首先找出两、三个产业,它们的迅速扩展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策动力。”即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确立主导部门,以主导部门的发展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这种不平衡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发展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从而导致了部门间不同的增长率。第二,每个产业的增长都有着同样的逻辑曲线:起初增长缓慢,然后加速,达到规模经济,最后又趋向衰落。因而,计划工作首先是从确立主导部门开始的,随后向经济的其他部门展开。这一拓展的过程是依据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完成的。毫无疑问,计划人员新选择的主导部门必须是产业联系效应大的,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2)资本积累与通货膨胀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资本积累的程度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一些国家的政府失去了耐心,他们开始试图通过印刷货币或创造信贷来提高资本积累了。然而在这条路上,蹲伏着一只令人生畏的“拦路虎”——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规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速度超过了商品和劳务供给量的增加速度时,将会导致价格的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共存?这必须首先分析通货膨胀的基本目标和由此而带来的结局。如果一国政府是想借通货膨胀之手达到增加投资的目的,那么它们完全可以如愿以偿,因为价格比成本上升得更快,所以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利润。然而这并不是它的最终结局,虽然增加投资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了,但由此而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

对于一个成熟的发展计划来说,不仅要确立国民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还必须解决地区发展问题。在计划中制定投资在地区间的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都逃不脱一个同样的结果:资金将以不同的规模被投放于不同的地区。人所共知的原因是:首先,由于资源含量的不同,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增长潜力。其次,由于地理的因素,个别地区将会获得更为集中的发展。所以,“一个国家中某些部分将比其它部分发展得更快些,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经济现象。”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就是:地区的不平衡发展。

从全局利益出发,资源应投向生产率最高的地方,但目前最富裕的地区并不就是前景最灿烂的地区,增长的潜力并不受制于固有的格局。一些地区之所以贫困,惟一的原因仅是被政府忽视了。开发相对落后地区的最主要措施是:首先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目前大多数贫困地区在能源、交通、教育等方面的瓶颈。其次需要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投资。一些较落后的地区,只要给予足够的政策重视,并扶植其基础设施建设,其发展的前景令人鼓舞。认为落后地区的振兴只能靠大量的资金补贴就大错特错了。当然,这些补贴若是用于一项长期的投资——教育,则可另当别论。

(3)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战略

根据刘易斯的分析,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第二阶段,进口替代决定着发展的速度;第三阶段,不平衡增长可能导致结构性膨胀;第四阶段,打破瓶颈限制,降低进口倾向;第五阶段,潜在的出口增长将使经济更为成熟。当然,这五个阶段并不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顺序,跨越某个阶段而取得成功的国家并不鲜见。但是,谋求以出口增长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则是共同的。

在对外贸易中,不发达国家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上,总是以农产品和矿物原料支撑着出口。因为此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要比增加制造业产量从而扩大出口容易得多,但由此而带来的问题是: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它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就不可能提高很快。为了突破工业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和不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相交换的旧的国际分工体系,很多不发达国家通过不同的贸易战略,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4)政府职能

要使上述所说的几个方面能按我们的意图进行,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不发达国家面临着如此繁重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任务。其政府肩负的责任要比一个发达国家的政府重得多。

首先,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诸如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所需的资本数额是巨大的,其在建项目建设周期也相对较长。这些项目大多是私人资本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只能凭借政府的力量来完成。在发展计划中,基础结构的建设应具有多重的砝码。“起初,人们坚持认为,要想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但过剩的基础结构对吸引投资也不会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不管是为了吸引自由投资,或是打破发展的瓶颈,基础结构的供给和需求应保持步调一致。

其次,一个国家不发达的症结所在,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低下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教育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是人们受教育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技能,这叫做“知识效应”;另一方面,教育还能够改变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叫做“非知识效应”。所以,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是很高的。越是不发达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越高。这使我们得出简单的逻辑理论:越是不发达国家就越应重视教育。

【学术评价】

该书是世界经济学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深刻地剖析了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在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