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呼啸山庄(英文版)
56142600000002

第2章 Is this book for you?

荒原上的旷世奇恋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位绝无仅有的女作家,她仅凭一部小说便名垂青史,且该作品160多年来一直被世界各国学者广泛研究,又先后十几次被拍成电影,直到今天,仍被称为小说中的“斯芬克斯”,因为其中有太多“不解之谜”。

这位作家就是享誉世界的英国三姐妹之一 —— 艾米莉·勃朗特,这部小说就是《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一部具有哥特式风格的爱情小说,即具有“野蛮、阴森、恐怖、神秘、黑暗”等特点。小说开始,即是迷路者对暴雪中荒原以及初见呼啸山庄主人的描述,肃杀气氛骤然而生,接下来的整个故事,以复仇式追爱行动为主线,描述出一出出梦魇中血淋淋的幻象、挖掘坟墓换来与白骨的亲昵、游荡的幽灵与鬼魂的常年纠缠等场景。这一切都触目惊心,使得小说情节紧张生动、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另外,小说中生离死别的爱情中,交织着狂野、奔放的本性,也充满了名利、地位等社会世俗之间的种种矛盾,小说一步步走向高潮。

提到《呼啸山庄》,这里不得不提及作家的生活背景与其本人的性格。因为它们都是让小说变得如此奇特和富于震撼力的原因所在。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所生活的年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出其内在缺陷 —— 社会财富积累起来,但劳资矛盾开始尖锐化;失业工人日趋贫困;大量童工被剥削致死;医疗条件差,疾病到处肆虐,人均寿命不到三十岁……

艾米莉曾与姐姐夏洛蒂(《简爱》小说作者)一起去比利时留学,曾因家庭经济出现拮据,两姐妹一起做过家教。不过,苦于对荒原的留恋和对家乡的不舍,艾米莉很快踏上了回家旅途。因此艾米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英国北部约克郡霍渥斯的家里度过的。

那是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 除了读书,艾米莉最大的快乐,就是到荒原上自由自在地漫游。夏洛蒂曾这样评价她:“我妹妹艾米莉热爱荒原。在她眼中,最幽暗的石楠丛会开放出比玫瑰更娇艳的花;在她心里,银灰色的山坡上一处黑沉沉的溪谷,也会变成人间乐园。”

荒原滋养了艾米莉整个人,培养了她丰富而深邃的想象力,也使她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荒原情结,她的性格因此变得非常狂野和自由。此外,母亲的早逝、两个未成年姐姐的相继病逝,都让她倍受打击。担任教区神职工作的父亲又非常繁忙,因此,强烈的责任感使她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家庭中“男性”成员角色 —— 她要保护家、干重活、担重任。

她的坚强、勇敢、冷酷和近乎野蛮的个性,也逐渐形成。这一点从几个例子中可见一斑:她曾用烧红的烙铁,烫自己胳膊上的伤口,以此达到消毒目的;她曾举起拳头,对着违反她命令而趴在她洁白床单上的、也是她最喜爱的大狗,施以接连不断的重击,直至其满眼冒血、眼眶突起,然后再给其热敷疗伤……在自己疾病缠身、面对死神的时候,不满三十岁的她,竟能异常平静与坦然,而且精神比平日更加刚强!她对痛苦和死亡无所畏惧,是因为她在精神上早已超越了生死,而她早已将自己的思想和爱恨情仇,赋予了她倾注了短暂一生全部心血的《呼啸山庄》作品之上。

艾米莉塑造的人物形象 —— 希斯克利夫 —— 出身卑微,但却是个魔鬼般的英雄,此人物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摆脱了贫困的束缚。他爱起来疯狂热烈,恨起来不留余地;而另一个人物凯瑟琳,则具有两面性:内心狂野奔放,渴望真正的爱情,但在意世俗的钱权社会地位,所以内心受尽煎熬与被撕咬。

艾米莉将自己血液中的所有性格,分别给了这两个主人公,使其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将真正的本我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您是英文爱好者中的一员,希望您通过阅读英语原文,来欣赏这部作品,这无疑是种无法替代的精神享受。

如果您是学生家长,建议您给上中学或大学的孩子准备一套“最经典英语文库”,放在书架上。它们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食粮。

如果您是正在学习的大中学生,也建议您抽空读读这些经时间检验的人类精神食粮文库里最经典的精品。一时读不懂不要紧,先收藏起来,放进您的书架里,等您长大到某个时候,您会忽然发现,自己开始能读,而且读懂了作品的字里行间意义时,那种喜悦感,是无法言述的,也是无与伦比的。您可能也会因此对走过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关于这套图书的装帧设计与性价比:完全按欧美出版规则操作,从图书开本,到封面设计,从体例版式,到字体选取,但价钱却比欧美原版图书便宜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因此,从性价比看,它们也是最值得收藏的。

——马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