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扫雷战车科技知识(下)(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56106200000003

第3章 中国59式和59-2A式扫雷坦克

在诸多现代反坦克武器中,反坦克地雷可以称得上是“冷面杀手”。专门猎杀坦克的地雷种类繁多、威力巨大,有专炸履带的普通压发式地雷,有专炸坦克底部的炸底盘雷,有专炸坦克侧面装甲的定向雷,还有-旦“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就腾空而起,专打坦克顶部的智能地雷等。

炸底盘和炸履带地雷通常埋设在坦克必经的机动道路和行动路线上,经过精心伪装后不借助专用的探测仪器一般很难发现,坦克一旦压上,轻则履带被炸断失去机动能力,重则车毁人亡。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反坦克地雷不仅对坦克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由于不易发现、难以排除,对装甲兵部队官兵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就像美军遇到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路边炸弹那样令人头痛。

为有效对付无处不在的反坦克地雷的威胁,世界各国绞尽脑汁,研制了大量的扫雷装备,如各种类型的扫雷坦克、火箭扫雷车等。为适应现代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我同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独立自主地研制扫雷坦克,为冲锋陷阵的陆战之王降妖除魔,为一往无前的铁甲骑兵保驾护航。

从人工排雷向机械化扫雷的跨越

在以往的战争中,装甲兵部队一旦遇到敌方设置的反坦克地雷,通常先由工兵分队使用探雷器探明雷场的性质、范围以及地雷的位置,尔后人工将地雷一个个地排除。这种作业方式,不仅速度极慢而且十分危险,如果遇到敌人的火力封锁,坦克和工兵将面临极大的威胁。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苏联等国于20世纪50年代相继研制和装备了扫雷坦克等机械化扫雷装备,大大提高了工程保障能力。我军装甲兵也根据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于20世纪70午代初开始研制机械化扫雷装备一扫雷坦克。

1973午4月,军方下达了研制扫雷坦克的任务,有关研究机构随即展开了调研和论证,并很快提出了研制59式扫雷坦克的建议。1977年12月,军方召开了坦克挂装扫雷装置(即扫雷坦克)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根据59坦克的战技性能,扫雷坦克拟应用犁刀挖掘式和火箭爆破式相结合的扫雷技术,即在现有59坦克的基础上分别加挂犁刀式扫雷器和火箭爆破器。随后,有关研究机构分别着手研制犁刀式和火箭爆破式扫雷装置。

犁刀式扫雷器从1979年3月开始工程试制。在预研阶段,科研人员从犁刀式扫雷器的工作原理开始探索,并进行了模拟野外扫雷作业的台架测力试验、挖掘参数台架优选试验以及原理性样机试验等大量试验,逐步摸清了犁刀式扫雷器的内在运行规律和设汁参数的优化,并确定了最终技术方案。1979年3月至1983年6月,犁刀式扫雷器先后经历了三轮6台样机的研制、试验,于1984年顺利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达到了装甲兵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85年4月,犁刀式扫雷器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并于同年5月得到军方批准,命名为“坦克机械扫雷器”。

火箭爆破器于1979年开始研制,至1981年1月先后进行了多次直列装药爆破地雷的静爆威力试验和火箭运载飞行试验,初步确定了扫雷坦克应用火箭拖带单列、直列装药进行爆破式扫雷的技术方案。1982年11月,火箭爆破器通过了有关方面组织的方案审查并转入工程研制阶段。至1984年1月,火箭爆破器的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科研人员对试制的火箭爆破器进行了严格的静止台试验、高温飞行试验、坦克运载试验及低温试验等考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验效果。

1984年5月,火箭爆破器顺利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达到了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84年7月得到军方批准,命名为“一九八四年式开辟通路火箭爆破器”,简称“84式火箭爆破器”。至此,59式扫雷坦克的工程研制任务顺利完成,两种外挂式扫雷装置被列为装甲兵部队工程配套装备的储备技术,只要作战需要,有关工厂就可迅速按图纸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为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坦克扫雷的研制成果,军方于1984年底要求在59-2A式中型坦克的研制中,同步研制挂装犁刀式扫雷器的扫雷坦克,并要求在预定研制的3辆59-2A式坦克正样车中,选择1辆正样车安装犁刀式扫雷器作为扫雷坦克,与其他2辆正样车一起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的努力,扫雷坦克的正样车于1986年5月完成设计和试制并开始进行战技性能试验。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该型扫雷坦克进行了6000千米的定型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定型试验表明,扫雷坦克的犁刀式扫雷器达到了装甲兵下达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性能可靠。

1988年4月,该型扫雷坦克被正式批准设计定型,并于1989年正式装备装甲兵部队,成为我军装甲兵部队装备的首款制式装甲扫雷装备。

“一犁当先”的59式扫雷坦服,利刃下,地雷出59式扫雷坦克是一种战斗和扫雷一体化的装甲战斗工程保障装备。与普通59坦克不同的是,该型扫雷坦克的前部挂装了2个略向外倾斜的大犁刀,用于实施机械式扫雷作业;该车的后部左右两侧各挂装了1个箱式火箭爆破器,用于实施火箭爆破扫雷作业。由于加挂了火箭爆破器,坦克火炮的射击受到了一定限制,无法向后发扬火力,这也是扫雷坦克与普通坦克的不同之处,牺牲些火力也是在所难免吧!59坦克已经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老字号”了,下面我们就集中分析一下该型扫雷坦克那两件扫雷“家伙什”的能耐吧。

一是组件设计,改装便利。由于装甲扫雷装备在我国坦克配套装备的研制中属于处女之作,所以,装甲扫雷装备研制伊始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研制专用的装甲扫雷工程车,一种是在现有坦克的基础上加挂机械式和火箭爆破式扫雷装置。

如果研制伴随坦克战斗的专用扫雷工程车,其优长是系统设计,专车专用,技术先进,但从当时的情况看难度较大-不仅研制费用高,研制周期长,而且当时国外专用扫雷装备也不多,难以借鉴。而在现有坦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装,形成犁爆合一、扫打一体的扫雷坦克,则无疑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案-一方面59坦克已经大量装备部队,底盘现成、充足;另-方面苏联等国也大多采用了比较经济的坦克挂装扫雷装置方案。

为此,科研人员果断采用了经济实用的加挂方案,把机械式和火箭爆破式扫雷装置做成坦克的组件,用时装上去,不用时拆下来,既节省了投资,也缩短了研制周期。由于59式扫雷坦克的犁刀式和火箭爆破扫雷装置都是按坦克组件设计的,普通坦克只需稍加改装就变成了扫雷“专家”了,实现了坦克一车多用、一车多能,既提高了坦克的装备配套程度,也减少了底盘数量。

这种设计思路的大胆采用,实际上开启了我国坦克装甲车辆装配式组件研制的先河。现在坦克组件的研制尤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德国就通过加装不同的组件形成适应不同作战需要的“豹”2系列坦克,如适应遂行维和任务需要的“防雷豹”(加装防雷组件)、适应城市作战需要的“城市豹”(加装适应城市作战的遥控武器站)等。美国的“未来战斗系统”更是堪称组件系统。

从59式扫雷坦克的两种扫雷装置的总体结构来看,具有结构简单、挂装和拆卸方便的显著特点:首先是两种扫雷装置在一般情况下均可在临战前挂装;其次是两种扫雷装置既可装在同一辆坦克上,也可分别装在不同坦克上;第三是挂装扫雷装置的坦克改动不大,基本不影响坦克的战斗性能。

如,坦克挂装犁刀式扫雷器时,就可以很方便地将扫雷犁支架直接固定在坦克首下装甲板预留的固定螺钉上;扫雷犁的液压系统可以直接安装在坦克变速箱上,并用风扇传动装置驱动,其液压控制系统则可直接利用坦克战斗室底板上的螺钉固定。火箭爆破器的安装就更简单了,只需要将其固定在车体后部,并将车内控制电路接上即可。

由于对原车改动较小,所以,安装扫雷装置的坦克基本上保持了原坦克的战斗性能。当然,由于59坦克的发动机功率本来就比较小,液压装置等要消牦一定功率,所以,扫雷坦克的机动性能有所下降。这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连挖带掘,巧取地雷。反坦克地雷一般埋在浅层土壤中(中等硬度土壤条件下,埋深一般不超过20厘米,太深了坦克压上去地雷难以引爆),以便隐蔽待机,出其不意地猎杀坦克,并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矛就有盾,针对反坦克地雷埋得浅的特点,于是扫雷专家便发明了“犁”、“压”、“锤”等多种,机械式扫雷方法。

所谓“犁”,就是仿照农民犁田的方法将埋于浅层土壤中的地雷挖出来并推到一旁,让地雷失效,该种扫雷方式也称为挖掘式扫雷;所谓“压”,就是用又大又重的铁碾子滚压地雷,将其引爆;所谓“锤”,就是扫雷车前装一个大转轮,转轮上拴上众多的链锤,大转轮转动时链锤砸向地面,将埋在土壤中的地雷砸爆,该种扫雷方式也称为打击式扫雷。

我国科研人员在论征扫雷坦克时认为,在这几种机械式扫雷方式中,“压”的方法简单可靠,扫雷彻底,但铁碾子笨重,需专车运送,战场上装卸不便,坦克的机动性能受到很大影响,且扫雷过程中铁碾子也容易损坏;“锤”的方法能够适应各种硬度的土壤,但是技术复杂,而且由于59坦克的动力后置,如果向车首方向引出动力轴并向链锤轮传递动力,车辆需要做很大的改动,此方案在论证之初就被排除;“犁”的突出特长是结构简单,排雷彻底,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但不足是在较硬的土壤特别是在冻土中作业较困难。

根据我国坦克多在较为平坦的地形上行动以及我国中等硬度土壤较多的地理特点,该型扫雷坦克应用了能够适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机械式扫雷作业的车辙式、犁刀挖掘式扫雷技术。

所谓车辙式、犁刀挖掘式扫雷,就是扫雷坦克进行作业时,安装在其前方的犁刀在可升降的推臂作用下插入一定深度的土壤内,前进时犁刀不断翻动泥土,将埋在坦克履带前方浅层土壤中的地雷挖掘出来,并通过犁刀的外倾斜面推向车辙的两侧,将两条坦克车辙上的地雷清除干净,开辟出两条车辙式坦克通路。

59式扫雷坦克的犁刀式扫雷器由带挖掘齿的犁刀、推臂、仿形定深装置、提升平衡油缸、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每侧的犁刀上有4个挖掘齿,并采用主、副排雷板结构,副排雷板为折叠式,使用时打开以扩大犁刀的开挖宽度;不使用时折回,以保证扫雷坦克在行军或铁路运输时犁刀不超出车宽,以免影响机动和铁路输送。推臂的作用是传递坦克车体提供的前推力,负责完成推臂起落的提升平衡油缸就安装在其内腔中,是一种典型的伸缩式推臂,具有结构简洁和动作灵活的特点。

三是“地”变我变,随“深”所欲。南方的读者可能对农民在水稻田里赶牛犁地比较熟悉:稻农一手扶犁、一手扬鞭策牛,水牛在鞭声中缓慢而有力的前行,牵绳拉着犁头翻动着泥土。可别小看这扶犁的动作,那可真要点功夫:犁深了牛拉不动,犁浅了翻不了地,把歪了犁不直。

其实,扫雷犁与犁地真有点异曲同工的味道:坦克行驶方向要正,不然扫出来的车辙通路歪七扭八;犁刀下刀后,犁深了坦克开不动,犁浅了扫不了雷。

前者好办,那是坦克驾驶员的基本功,后者就不太好办了,坦克本身观察受限,加上敌人火力和地雷爆炸的威胁,驾驶员不敢露头驾驶,犁刀的下刀深度就很难掌握。为此,科研人员给扫雷坦克设计了专门的犁刀定深器,自动控制犁刀入土深度,这个装置就叫滑橇式仿形定深装置。

它的形状就像一个滑雪板,可以像滑雪一样在地表面上滑行,共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自动控制犁刀升降,使犁刀始终按设定的深度扫雷,即设定好下刀深度后(如20厘米),滑板在滑行过程中,将地形高低起伏的信息实时传递给扫雷器的液压自动控制装置,使犁刀也随地形的起伏而自动升降,始终保持在设定的挖掘深度上;另一个作用就是这个滑板还可以直接承受扫雷器作业时向地面的垂直分力,以减轻扫雷器对地面的压力,减少压爆地雷的概率,增加扫雷坦克作业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当然,滑板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很有讲究的,过大容易引爆地雷造成滑板损坏,过小则难以保证犁刀的扫雷效果。科研人员通过对地雷埋没深度和压爆值的反复研究和取样,将滑板的压力值建定在一般地雷压爆值以下,有效保证了厂滑板压上地雷时不将其引爆。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仿形定深装置里面竞有这么多奥妙,就像农民的犁把一样“四两拨千斤”。

四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该型犁刀式扫雷器的主要扫雷对象是炸履带地雷,特别是能够行效清除复次机械压发炸履带地雷。所谓复次机械压发反坦克地雷,就是当坦克第一个负重轮压上去后地雷解脱保险,后续负重轮再压上去后引爆地雷。

由于爆破式扫雷是靠炸药爆炸瞬间产生的超压引爆地雷的,所以,难以有效清除复次机械压发地雷。而采用犁刀式扫雷器进行排雷作业,就能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另外,它还能有效清除触发杆式炸底盘地雷。原来,再两把犁刀的中间还装了-个弹性触杆,用于在作业中引爆触发杆式炸底盘地雷。

五是能扫能打,一车两用。不少地雷专家指出,地雷如果不与火力有机结合,所能发挥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就没有排除不了的障碍物。所以,攻防战术都十分强调火力与地雷等障碍物有机结合:一方面火力可以行效制止对方排除障碍物,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障碍物给对方造成的迟滞作用有效杀伤对方。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戈兰高地之战,以军就充分发挥了反坦克壕等障碍物的作用,“兵、阵,火,障”有机结合,给对方坦克以重大杀伤。基于障碍物的重要性,过去不少军事专家把地雷等障碍物称为“副防御”。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排雷作业将受到对方各种反坦克火力的严重威胁,这就要求在破障时不仅要组织强大的火力有效掩护破障行动,同时也要求在敌人火力下逐行强行扫雷破障任务的扫雷装备要实现装裴甲化。

可以想象,哪怕十火箭筒之类的轻型反装甲武器,也可以让那歇没有装甲防护的扫雷工程车不敢动窝,而59式扫雷坦克就无所畏惧了:挂装扫雷装置后扫雷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未受影响,火炮仍能行效发扬火力,因此,能够在敌人火力成胁下实施强行扫雷破障,并能够依靠自身火力有效对付敌封锁雷场的各种反坦克武器,一边破障、一边开炮,战斗扫雷两不误。扫雷坦克战斗与破障一体化的能力,不仅有效减少了坦克分队对工程保障的依赖,而且也有效地降低了战场上的兵力兵器密度,提高了装甲兵部队的生存能力。道理很简单,坦克分队战斗时伴随的保障装备带了-大堆,不仅机动不便,行动起来目标也很大。

六是一车多用,可犁可铲。由于该型扫雷坦克安装的是液压式机械扫雷犁,犁刀可升可降,挖掘深度可以准确和自动控制,因此,该型扫雷坦克实际上也是一辆难得的装甲军用推土机,不仅可以胜任排雷的“本职工作”,还可用于克服反坦克三角锥(一种锥形体的混凝土反坦克障碍物,坦克一压上去就托车底)、铁丝网等障碍物,也可以用于构筑工事、开挖掩体等。这一下可给坦克分队带来了不小的“利益”。这也许是扫雷坦克的“另类”用法吧!这有点像本刊曾介绍过的84式坦克架桥车可以当“梯子”用一样。它还能干什么,就取决于坦克分队指挥员的想象力了。另外,由于该型扫雷坦克的扫雷犁下刀深度可定为零米,所以也可用于快速扫除敌方采用火箭布雷等方式临时敷设在地表面的地雷,比采用传统的人工清除的方法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倍,而且还十分安全-反坦克地雷人工搬走倒是没什么危险,而反步兵地雷就不敢轻易搬动了。

总之,该型扫雷坦克使用犁刀式扫雷器进行扫雷作业时,具有扫雷通路宽、扫雷速度快和扫雷彻底等特点-扫雷犁开辟通路的宽度为每侧0.85米,扫雷速度为4-6千米/小时,扫雷率大于90%。另外,扫雷犁的全重仅为1210千克,展开副排雷板后的外形尺寸为长1.83米,宽4.13米,高0.95米,具有结构简单、轻便灵活、临时加挂、拆卸方便和自动定深等显著特点,能够在非冻土地带的I~Ⅲ级较平坦开阔的可耕地和生荒地上实施快速扫雷作业,堪称是“中华第一扫”。它也成为中国后续发展的机械式扫雷装置的“蓝本”。

84式火箭爆破器扫雷威力大、效能高

为有效克服犁刀式扫雷器的不足,我国也为扫雷坦克研制了爆破式扫雷装置-84式火箭爆破器。对于爆破式扫雷的威力笔者曾亲眼目睹-5千克的TNT集团装药炸药包放在1米多高的支架上模拟火箭爆破带凌空爆炸,一声巨响后,炸点周围十几米范围内的数个防坦克地雷全部被引爆。

84式火箭爆破器由火箭发动机(相当于1枚火箭弹)、爆炸带(也称直列装药战斗部)、控制标示机构、引信、带发射架的发射箱、支撑机构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和拆装方便等显著特点。

整套装置全部集成在一个发射箱内,并通过支撑机构和螺钉固定在坦克后部两侧的翼板上,战前临时装上去,拆装十分方便。在发射箱内,火箭发动机安装在可以调整发射角度的发射导轨上;其后拴着一条长长的、盘绕在箱内的爆破带,爆破带上装有延时引信,用以引爆直列装药战斗部;爆破带后系着一根长长的尼龙绳(称为定向绳),用于控制爆破带的飞行距离。控制火箭发射的电气控制盒则安装在坦克驾驶室内,驾驶员可以在车内隐蔽、安全地进行爆破扫雷作业。其主要特点:

一是落点准确,药带直展。该型火箭爆破器扫雷的基本原理是,火箭发动机点火后沿着发射架的导轨向前飞出,火箭后部拖带着一条长80米、每米装有5千克高能炸药的爆炸带向前飞行,火箭发动机飞行一定距离后燃料耗尽熄火落地,爆破带也随之落入地雷场内,引爆后清除地雷开辟通路。

当扫雷坦克实施火箭爆破扫雷时,扫雷坦克迅速前出到距雷场一定距离的发射阵地(视控制绳长度而定,以确保爆破带全部落入雷场内),驾驶员按下发射按钮,只见火箭弹腾空而起,后面拉着长长的爆破带在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爆破带落地后延时引信引爆直列装药战斗部,随着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一条安全的坦途开辟出来了。

在作业中,爆破带能否准确落入雷区以及爆破带落地后能否展直,是爆破扫雷成败的关键。为此,该型火箭爆破器采用了两项技术措施确保扫雷无虞:一项措施是使用能够调整发射角的火箭发射导轨(导轨的射角可在50-57.5度范围内调整,主要是根据气温的变化进行调整,气温越高发射角就越小)准确控制火箭的飞行方向和姿态。

另一项措施就是采用了控制绳技术,这根绳子一头连着爆破带,另一头拴在发射箱上,其作用就像风筝线一样用来有效控制火箭发动机和直列装药战斗部的飞行距离,使其准确落入雷场内;同时,在火箭发动机飞行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将爆破带展直,防止其落地时缩成一团而影响扫雷效果。

由于采用了发射导轨定向和控制绳展直技术,该型火箭爆破器具有落点准确、爆破带直展的特点,确保了扫雷的精度和效果。有的读者可能想到了,火箭和爆破带飞行时受风的影响肯定不小,需要修正,而发射导轨方向角不能调整,风大时只能通过调整坦克方向来修正射向。

二是快打快撤,高效快捷。84式火箭爆破器可以有效清除非耐爆防坦克地雷,也可配合机械式扫雷器清除耐爆防坦克地雷,具有扫雷速度快、扫雷效率高等显著特点从扫雷坦克占领发射阵地到火箭爆破带发射出去和引爆只需30秒钟,实现了快打快撤;直列装药战斗部爆炸后,转瞬之间即可在非耐爆地雷场中开辟出一条宽度大于5米、纵深大于60米的通路,扫雷率大于90%;在耐爆地雷场中,也能依靠其强大的爆破威力,开辟出一条宽度约2.2米,纵深约60米的步兵通路,尔后再使用犁刀式扫雷器对其进行加宽作业形成一条坦克通路。

该型火箭爆破器的火箭射程为330-340米;每套装置重750千克;爆破带的长度为80米,装药量为400千克;控制标示绳长度为215米;发射导轨长度为1.5米;发射箱的体积为2.156X0.556X0.57立方米;火箭爆破带上装有全保险型延时引信,火箭发射后12秒钟延时引信引爆爆炸带。

三是缓犁急炸,炸挖相宜。由于该型扫雷坦克同时安装了犁刀式和火箭爆破式两种扫雷装置,而且两种扫雷装置均由坦克驾驶员在车内安全隐蔽地操纵控制,所以,犁刀式和爆破式两种扫雷装置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可先用火箭爆破器在地雷场开辟出一条步兵通路,尔后再用犁刀式扫雷器拓宽成坦克通路;也可用火箭爆破器在非耐爆地雷场开辟通路,用犁刀式扫雷器在耐爆地雷场中开辟通路;在敌火威胁大的方向,可先用火箭爆破器进行扫雷,待将敌人火力压制下去后:再用犁刀式扫雷器进行清理作业,等等。

尽管两种扫雷方式可能有多种组合,但其典型的联合作业战技性能是:可在炸履带耐爆地雷场中,开辟出每侧宽0.85米、纵深60米的车辙通路;在炸车底耐爆地雷场中,可开辟出宽3.8米、纵深60米的全通路。

四是能炸能打,炸打结合。由于该型火箭爆破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并安装在坦克的后部,对坦克的战技性能影响不大,特别是对坦克射击的影响不大-安装火箭爆破器后,坦克炮塔仍可在正前方左、右各90度的范围内旋转,向前方发扬火力丝毫不受影响;火箭发射后可将火箭爆破器从坦克上抛掉,坦克炮即恢复全方位射击的功能。正是由于扫雷坦克火力打击能力基本未受影响,所以,扫雷坦克也能像使用犁刀式扫雷器一样,能够以自身强大的火力有效压制敌方各种反坦克武器,有效掩护其使用火箭爆破器在雷场中开辟通路的行动。

除以上特点外,火箭爆破式扫雷器也能像扫雷犁一样“另类”使用,如,用它来清除铁丝网、三角锥等障碍物;在山林地区作战时用它来清除密集的灌木、深草等,开辟通道或扫清观察界和射界等;必要时还可用它来消灭藏身于地堡、堑壕内的敌人等。至于它还能干什么,广大军事爱好者们允分发挥想象力吧!

自动化更高、操作更方便的59-2A式扫雷坦克

59-2A式扫雷坦克,是继59式扫雷坦克之后研制的一种扫雷坦克。它采用了59-2A式坦克的底盘,其战技性能较之59坦克明显提高-安装了105毫米坦克炮、简易火控系统、灭火系统、液压助力操纵系统等。59-2A式扫雷坦克,就是在该型坦克上加装了型号为J78LZO1型犁刀式扫雷器而形成的一种扫雷坦克。与59式式雷坦克不同的是,该型扫雷坦克没有安装火箭爆破器。

J78LZO1犁刀式扫雷器也是-种车辙式、液压升降、电气控制的犁刀挖掘式扫雷装置。扫雷器的宽度为:副犁展开时为4.16米,副犁收起时为3.39米。其基本战枝性能是:能以车辙式扫雷犁开辟出两条宽度分别为0.85米的车辙式通路;最大挖掘深度为0.18米;扫雷速度为4-6千米/小时,扫雷率不低于90%。

另外,该型扫雷坦克也在2个犁刀之间安装了一对弹性杆,用于扫除埋设在两个车辙之间的触发杆式炸底盘地雷。该型扫雷坦克也主要适合于在中等硬度的土壤中实施扫雷作业(1级~Ⅲ级较平坦的可耕地和生荒地)。

总的来看,其战技性能于59式扫雷坦服的犁刀式扫雷器相同。其特色主要有两点:

一是“草船借箭”,借力发力。该型扫雷坦克巧妙地借用了59-2A坦克的液压助力操纵系统提供的液压动力一并控制扫雷犁的升降,来它个借力发力。

而59坦克由于没有液压助力操纵系统,所以59式扫雷坦克必须专门安装一套液压系统给提升平衡油缸提供动力,改动要复杂得多。从这点上看,59-2A式坦克、79式中型坦克等性能先进的主战坦克,在改装为扫雷坦克时具有先天的优势。59-2A式扫雷坦克的犁刀式扫雷器在总体结构上与59式扫雷坦克的扫雷犁基本相同,也由犁刀扫雷器体、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犁刀式扫雷器体包括推臂、主排雷板、副排雷板和犁齿等。

扫雷作业的基本原理与59式扫雷坦克完全一样:犁齿从土壤中将地雷挖出,并将其沿排雷板推到车辙以外。扫雷器的液压系统与坦克的液压助力操纵系统合成一个共用系统,其主要部件是提升平衡油缸和液压锁。提升平衡油缸为扫雷犁提供升降动力,扫雷作业时向扫雷犁提供平衡力并完成与地形相适应的仿形动作,以保证在一定土质、地形条件下实施稳定和连续的扫雷作业;液压锁用于将扫雷犁固定在行军状态。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盒、作业与加力微动开关、电磁铁及线路等。

二是微动传情,随形定深。为有效控制下犁深度和确保犁刀随地形起伏而实时调整挖掘深度,该型扫雷坦克也设置了一个与59式扫雷坦克相似的仿形定深装备-深度限制器,实现扫雷犁挖掘深度的自动控制。

其基本原理是:限制器与液压系统的一个作业与加力微动开关相配合,当深度限制器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时,作业与加力微动开关即根据地形变化向液压系统发出反馈信号,通过提升平衡油缸控制犁刀随地形起伏而升降,保证犁齿入土深度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打赢信息化局部战,呼唤扫雷百花齐放

继两款扫雷坦克之后,我国又相继研制成功了多种专用扫雷装备,使我军野战条件下的扫雷能力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但是,瞄准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需求,我们对我国的扫雷装备还是有不少期待。

一是机械扫雷,前景仍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扫雷方式能够在非接触的条件下完全彻底地清除掉防坦克地雷特别是耐爆的防坦克地雷,所以,机械式扫雷作业方式仍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各国所发展的扫雷装备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如美国研制的“灰熊”数字化战斗工程车,仍然是“一犁当先”。从机械式扫雷装置的发展来看,仍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犁、锤式机械扫雷仍将处于主体地位。

我国研制的机械式扫雷装置大部分是犁刀式,虽然优势明显,但它也有扫雷作业面窄(只比坦克车辙或车体稍宽),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在较硬土壤条件下特别是在冻土中作业难度大甚至无法作业等显著不足。而锤击式(也称连枷式)机械扫雷器却有效地克服了犁刀式扫雷器的不足,能够在各种土壤条件下有效清除防坦克地雷,并具有扫雷装置全重轻,可开辟宽于坦克车体的通路,使用寿命长,消耗功率低等显著特点,仍为不少国家所青睐。

如德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锤击式快速扫雷器(LSM),德国研制的锤击式装甲扫雷车(ALCV),英国研制的阿德瓦克(Aardvark)锤击式扫雷坦克等。为提高机械式扫雷器的适应性,我国可以考虑多种机械式扫雷器并用,形成犁、锤、压相结合的机械式扫雷作业格局,以增强装甲兵部队在各种作战环境下的野战工程保障能力。

如,针对高原高寒地区在冻土中开辟通路的需求,可考虑采取锤击式和火箭爆破式相结合的扫雷方式;在其他较为平坦的地区继续采用犁刀式和火箭爆破式相结合的扫雷方式。

滚压式扫雷器虽然有比较笨重、安装不便、机动较慢的不足,但由于滚轮通常采用悬挂式的安装方法,可以随地形起伏而自如运动,可有效地清除起伏地上的地雷。根据装甲兵部队在山地、山林地作战时的扫雷需求,滚压式扫雷器的发展也应有一席之地。

二是综合集成,多法并举。任何一种扫雷方式都有其优长和不足,所以优先发展集扫、炸、诱(磁模拟诱爆)于一体的综合扫雷装备,既是世界扫雷装备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扫雷装备发展的努力方向,但是,我国研制的扫雷坦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扫雷方式单一。

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作战节奏明显加快,战场机动频繁,对工程保障的时效要求明显提高。所以,为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的需要,我国应当积极发展集多种机械扫、远程火箭爆、模拟磁场排等于一体的装甲综合扫雷装备。当然,在信息化条件下,伴随数字化坦克作战的扫雷装备毫无疑问地也要走数字化之路。

三是查扫一体,快定快扫。有专家介绍说,对于扫雷而言,扫虽难,查更难,只要发现地雷,无论采用何种手段,总有破解之法、清除之术。所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地雷,查明地雷的性质、范围、密度等工程保障信息,是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快速、高效扫雷作业的关键。

这一需求在信息化条件下尤显迫切。过去,在机械化战争条件下,战争制胜的基本要诀是大吃小、多吃少、强吃弱,积小胜为大胜,作战节奏相对较慢,对于扫雷的时效性要求不是特别高,说白了就是慢点就慢点吧。而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制胜的理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快吃慢、精吃多、高吃低,一战定乾坤。因此,及时获取敌方的地雷障碍物信息十分关键,而这点恰恰是我们的“软肋”,绝大多数扫雷装备功能单一,基本上是只能排雷,不能查雷。

目前,国外已经研制出航空红外遥感,地面远程红外、微波等多种非接触式的探雷新技术,并实现了地雷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此,我国应当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之潮流,加速研制集远程探测和综合扫雷作业于一体的信息化扫雷装备,尤其是要提高有效探测和排除智能化地雷的能力。

四是另辟蹊径,新法扫雷。除传统的机械式、火箭爆破式和磁模拟式扫雷外,国外还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制燃料空气炸药扫雷车。如美国于1984年和1987年先后研制成功CATFAE和SLUFAE燃料空气炸药扫雷器材等。

燃料空气炸药扫雷的基本原理是,在较远的距离上向地雷场发射装有燃料空气炸药的火箭弹,火箭弹以一定的间隔落地爆炸,使装在弹内的氧化丙烯等燃料迅速扩散成气溶胶云雾,尔后被引爆(称为二次引爆),瞬间形成300毫秒、近百千克压力的超压引爆地雷。燃料空气炸药扫雷的最大特点能够实施大面积快速扫雷。

如,美军的CATFAE燃料空气炸药扫雷系统,21发弹能开辟一条宽20米、纵深达300米的通路。目前,燃料空气炸药已经发展为更加先进的云爆炸药(一次性引爆),破坏威力明显提高,美军在阿富汗战场曾广泛使用。基于云爆炸药的巨大威力,我国也可考虑发展云爆炸药扫雷器材。

五是无人平台,一马当先。有人断言,机器刃战争即将到来。不管这个判断是否言过其实,但是,国外无人扫雷装备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如,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研制出了以M60A3坦克底盘为基础的遥控扫雷突击坦克,最近又研制出基于M1坦克底盘的“艾布拉姆斯-黑豹”2遥控装甲扫雷车。

“黑豹”2遥控装甲扫雷车战斗全重为43吨,可遥控也可人工控制,人工控制时乘员为2人。在2004年的演示效能试验中,美军1个工兵营使用该扫雷车在1小时内就清除了4645平方米的地雷场,展示了其强大的作业能力。法国也利用AXM-30B2坦克底盘研制出AXM-30BDT遥控扫雷车并装备部队。

另外,美国在其全力发展的“未来战斗系统”中,也包括多种用于探雷、排爆的机器人系统。遥控扫雷装备具有安全、快速、高效等诸多特点,是扫雷装备的发展方向。借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国应当积极研制遥控无人扫雷装备,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快速扫雷需求。

六是超前探索,引领潮流。地雷等爆炸性障碍物不仅对坦克装甲车辆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也是人类共同的灾难。为有效消除地雷的威胁,扫雷专家们虽然煞费苦心但仍然妙计不多。

别说地雷,就连伊拉克反美武装的简易爆炸装置-路边炸弹就令美国人头疼不已,绞尽脑汁也乏善可陈,只好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联合还在蹒跚之中的伊拉克军队,采取孤立、清除和控制等多种手段,深挖反美武装,端掉反美武装的武器窝藏点,以期彻底消除路边炸弹的威胁。

目前的扫雷方法,多少带点机械化战争时代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狂轰滥炸、广种薄收的味道,仍然是线式作业、面式清除的低效扫雷模式。为此,应当积极探索新机理的精确排雷手段。如,用强战术激光武器直接击毁临时布设在地面的防步兵和防坦克地雷等;用微波“炸弹”破坏智能地雷的电子引信;采取磁模拟、红外模拟等多频谱扫雷技术,有效排除磁感应和红外感应等信息化地雷等。

自地雷出现以来,布雷和扫雷就是一场此长彼消的大斗法。从目前情况看,地雷及布雷技术仍占上风,扫雷技术相对滞后。对我军而言,在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有效破除地雷阵,仍然是我军装甲兵部队工程保障所面临的难题。我们相信,在我国兵工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彻底降服地雷之魔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