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准备工作(下)(学校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实用方法)
56101000000008

第8章 田径运动伤害防护

随着体育运动科学化的进展,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都有着长足的进步。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之首,也是最基础的项目,对其它各项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人体最大的发挥肌肉的力量和速度,力求创造最大的人或器械的运动速度。另外,田径运动的场地大,活动人员多而杂等原因,极易产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摔伤和刺伤等伤害事故。下面就如何预防与处理田径运动伤害事故进行一些探讨。

田径运动常见的伤害事故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在运动中摔倒造成的擦伤;跑鞋鞋钉与标枪等器械所产生的刺伤。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位引起的挫伤和肌肉猛烈主动收缩而发生的拉伤。

3.关节扭伤和脱位

运动过程中摔倒手撑地,可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跳跃落地姿势不正确,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4.疲劳性骨膜炎

由于训练方法不当,训练量过大,在一段时间内肌肉局部负荷过大,造成胫骨、腓骨或趾骨发生疲劳性骨膜炎。

5.骨折

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由于训练不当造成的四肢长骨的闭合性骨折较为多见,也是较严重的损伤之一。

6.脑震荡

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引起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

田径运动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1.对预防田径运动伤害事故的意义认识不够

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中伤害事故的意识淡漠,由于在教学和训练中不重视相关的安全教育,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动作急于求成而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等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产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神经系统与内脏器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灵活性和伸展性,肌肉粘制性过大;准备活动量过大,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接着做一些用力过猛、速度过快的动作,极易引起受伤;准备活动内容与教学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荷较重,而此部位的机能又未改善,同样容易受伤。

3.练习者技术错误、身体素质差和心理状态不佳

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如标枪投掷时的出手动作,要求肩关节急剧旋转约180度,易引起肩袖和肱二头肌腱的损伤;标枪“出手”时由于枪的反作用力迫使前臂突然外展,可引起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中长跑时因膝关节长时间反复屈伸,髋胫束因此不断地前后滑动,与股骨外髁之间发生反复磨擦,导致膝外侧疼痛征候群等。身体素质差,肌肉力量、柔韧性、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差,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在这种情况下运动,最容易受伤。

4.运动负荷过大

这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教学内容和运动量安排不当,使局部负担过重,超过其承受能力,如果时间控制不好,更易致伤。专项训练时操之过急,用“单打一”的片面训练方法,专项过分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从而导致损伤。

5.教学、训练和比赛组织方法安排不当

在田径教学中适当的组织方法是必要的,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如练习投掷项目时,场地窄小,如果分区不合理或学生违反分区练习的原则等。在田径训练中应有节奏、有系统地进行,要循序渐进,还要区别对待。如果操之过急,或对有伤有病的人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没有区别对待,在训练内容及技术要求上都强求一律,既可能引起损伤,也可能使旧伤加重。

6.场地器材不符合规定及气候不良

运动场地不平整、器材不符合相应的规定,运动时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不良的气候条件的影响,气温过高,田径场缺乏必要的遮阳措施,学生长时间暴晒极易中暑。

田径伤害事故的预防

田径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于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采取有效的、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努力消除各种致伤因素,才能防患于未然。

1.加强安全教育

把预防伤害事故建立在有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在田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真正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不得采购和使用质量低劣的体育器材,对运动场地、器材经常进行检查,保持运动场地平整和清洁,合理地划分活动区域和设置警戒标志,创造安全锻炼的良好环境。投掷标枪、铅球等危险区域要严格防范学生擅自出入。

2.教师预见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的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只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

3.适宜的兴奋状态

在教学与训练中,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兴奋状态达到适宜程度,并按严格要求进行练习,可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4.循序渐进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练习的难度和运动量要遵循循序渐进与区别对待的原则,防止急于求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练习。

5.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径赛项目

跑前检查跑道,清除相应杂物;要求学生按逆时针方向进行跑的练习,杜绝横穿跑道;跨栏教学与训练时,严禁反向跨越栏架。

(2)跳跃项目

①在远度项目教学时,助跑道要平整,沙坑中不能有杂物,起跳板应与地面平齐,练习过程中,不准有人横穿助跑道,沙坑对面严禁站人,在一个沙坑内只许一人练习,严格执行前一练习者完成后,下一个练习者才能进行练习。

②在高度项目教学时,起跳点要平整而坚实,落地区要安全,练习中要严格按照动作要求进行,不准做额外的练习动作,且做到练习有序。

③投掷项目

教学或训练前严禁学生随意取用器材做投掷动作,尽量避免面对面投掷;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按教师统一口令进行,投掷或取向器械,不允许单独行动。

6.课堂练习结束前,要逐渐降低练习强度,并认真做好放松练习,保证肌肉平稳进入安静状态,有利于消除运动性疲劳,防止损伤。

7.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和自我保护

加强易伤部位相对较弱部位的练习,提高这些部位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的手段;另外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教学中将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教授给学生,如意外摔倒时,应采用顺势滚翻,而不可直臂直撑,以免造成肩肘关节的损伤。

8.加强医务监督

在田径运动中,必须加强医务监督工作。无论是在选拔运动员时,还是在参加大型比赛之前,都要严格进行详细的体检。在平时对学生也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个别身体体弱或过度疲劳者,应适当降低运动量和强度,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以便使学生尽快恢复。运动员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应与医生密切配合,随时注意观察自己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状况的变化,做自我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异常的反应,防患于未然。

田径伤害事故的处理

常见田径伤害事故的处理首先要迅速全面地了解受伤情况,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伤情发展和检查损伤程度,组织急救措施。常见的损伤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另一种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初步处理时要特别注意保护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物覆盖,并缠上绷带以防感染。如出血不止,则选择适当的方法及时止血。对轻度擦伤则可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再用20%的红汞药水涂抹,不需包扎。对严重的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均需清洗伤口,并用抗菌药物治疗,伤口大者还需及时进行缝合、包扎,对有可能受感染的伤口,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1)减少或停止局部活动。如继续勉强地进行活动,必然会加重组织的损伤和出血,不利于组织修复。减少或停止受伤肢体的局部活动或作局部固定,使受伤肢体得到休息。

(2)止血、防血肿。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均有内出血发生,止血、防血肿是首要任务。因为出血越多,血肿越严重,受伤组织的修复过程就越慢,易形成组织粘连,影响正常功能的恢复。所以,急性软组织损伤发生后,应尽快止血,以防止血肿的形成。其止血方法一般采用冷敷,抬高伤肢,加压包扎等。冷敷时可用冷水或泡湿毛巾(或棉花)敷裹受伤的部位(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伤部),或用冰袋放于受伤部位,降低其温度,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也可以把受伤肢体放入冷水中浸泡,同样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切不可用自来水冲淋受伤肢体,因自来水冲击能使毛细血管扩张,不仅起不到止血的作用,反而加快出血。

(3)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经24~28小时后,一般出血即停止,这时可进行轻度擒拿、按摩和热敷处理,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4)功能锻炼。能加速受伤肢体的血液循环,保证肢体血流量的增加,防止损伤组织的粘与萎缩,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促进活动功能的恢复。进行功能锻炼时,其活动的幅度、强度和数量应逐渐加大,并应以不致造成再度损伤为原则。

3.疲劳性骨膜炎的处理方法

早期症状较轻的学生,无需特殊治疗,仅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并调整训练计划,即减少下肢运动量或少做下肢活动的运动项目,休息时抬高患肢,多可痊愈。经常疼痛或运动后疼痛较重的学生,应休息并用弹性绷带裹扎小腿、抬高患肢,也可配合中药熏洗或外敷、理疗及按摩等。伤愈后重新参加运动训练时,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以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