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诡案侦探所
55763900000454

第454章 古老传说

凌冰小瞧了现实版林黛玉型的刘小娇,她不知道刘小娇其实看似温柔,惹毛了同样也有脾气,也会反驳,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言辞犀利反驳薛宝钗,从来就是骂人不带脏字。

而眼前的刘小娇在凌冰出声之际站住,倏然转身,杏眼圆睁怒道:“我跟他怎么样有那么重要么,跟他失踪有关系?你们现在应该做的是,赶紧去找人,而不是来问我这问我那。”

咆哮式的刘小娇,面不改色心不跳,一通问话把凌冰跟荀明堂怔住。

这丫头,还真看不出来,半天闷声不响,忽然一乍,吓人!

凌冰是无话可说了,荀明堂见状急忙打圆场说:“是,是我们是该去找,但得问一下你最后看见他的时候是什么时间?”

说了一通话的刘小娇低垂头,再次抬起头的时候,眼眶含满泪水。她泪水莹莹凝望荀明堂,满腹委屈的样子说:“我根本就没有机会跟他见面,他妈妈来找我家人,说我勾搭她儿子,我爸妈把我看得很紧……”说着话,刘小娇捂住脸跑了出去。

“唉,这丫头够委屈的……”凌冰同情的叹息一声问荀明堂下一步该怎么办。

荀明堂说:“去现场。”

“哇瑟,你是说去旅游了?”本来对于凌冰来说根本就不差钱旅游,家里老子老妈多的是钱,可她就是想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来旅游,这次单子很特殊,不但可以全额费用出差,还有免费旅游的福利,这美差错过恐怕就没有第二次了。

荀明堂跟凌冰回到侦探所,把从刘小娇了了解来的情况反馈给慕千羽。

千羽听着,眉头紧皱,手指一下一下的点在办公桌上。稍顷,极其认真的表情对凌冰跟荀明堂说:“你们俩下一步打算去现场?”

凌冰惊奇瞪大眼睛说:“嗨,千羽哥,我们就是有这个打算,你是怎么知道的?”

“别调皮,我问你们的话,是确定,还是要不要考虑一下。”

凌冰看荀明堂,荀明堂看她,两个人很快眼神交流,最终肯定的点头说:“去,必须去看看。”

千羽点头,手指停下敲打,坐下,开抽屉,拿出一摞大概有三四千的现金说:“去可以,但你们得答应我,无论何时都要寸步不离相互照顾,保护好对方。”

荀明堂连连点头说一定,必须滴。领取了出差费用,手指一点说:“这点恐怕不够噻。”

千羽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递上一张卡说:“这里面有一万。”

凌冰看着钱,脑子里在盘算,住旅馆,拍照留影,各种费用,应该差不离了。不由得欣然一笑说:“差不多了吧!即便不够,我们可以垫付,然后找老大报销。”

千羽冷着脸,没有做声。

荀明堂对凌冰使眼色,让她别乱说话,一不小心老慕取消了他们俩的活动,那就前功尽弃了。

“千羽哥,我们去准备,你继续忙。”凌冰掀了掀眉,冲荀明堂努努嘴独自退了出去。

荀明堂也打算离开。

千羽忽然出声说:“你等下。”

该不会后悔了?荀明堂心里打鼓,嗯了一声,就坐在慕千羽的办公桌对面椅子上。

千羽转动一下电脑椅,最终停下面对荀明堂,特别严肃郑重其事的说:“这次出去,表面上看风平浪静,你们也可以借此机会来一趟免费旅游,但实际上暗流涌动,危险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发生,所以你必须保证凌冰的安全,别擅自行动,一切都要听从我的安排,随时保持联系。”

听千羽这么一说荀明堂心里说:不就是找个人而已,没有这么严重吧!面子上一个劲点头,表示一定遵从千羽的安排,一定保护好凌冰的安危。

荀明堂既然都保证了,千羽也无话可说了。

一切按部就班该出发的出发,该做事的继续做事。

B市,是一座发展中的旅游城市,临江岸边,景色宜人,风光秀丽,太阳初升,撒网捕鱼。夕阳西下满载而归,在漫步于临江河畔,柳垂青,绿树红花水中影,三河汇碧焕新颜,一河一带一路景。

这是最美好的光景一面。

实际上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每一个地方的脏乱差现象,并不是书上说的,事实如此。

在临江河畔尽头,一个背背篓,佝偻腰身,手捏竹夹子的老头,仰望的姿势看着电线杆上重重叠叠的寻人启事,那乏黄的浑浊老眼久久定格在寻人启事的照片上,表情复杂,眼神略带惊恐,稍后惊慌失措的看看四周,吸拉着破旧的拖鞋匆忙离开了贴满寻人启事的电线杆。

电线杆的寻人启事有的已经贴上一年半载,还有的字迹带着新鲜的墨汁气息,还有的照片已经乏黄。寻人启事上的照片,一个个都是花季年龄,均在十几二十岁左右,其中女孩子失踪的人占多数。

曾几何时,有一妇女,在这里张贴寻人启事,眼神早已经失去了往昔的神采,一边张贴寻人启事一边在呐呐念叨:“女儿,女儿你在哪,你回来,妈妈再也不会骂你了。”

又曾几何时,一位拄拐丈的老奶奶,步履蹒跚来到这里,颤抖的手里也捏了一张新复印出来的寻人启事,寻人启事上的照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

孩子是留守儿童。

父母远处打工赚钱养家,家里就留下奶奶跟孙子,上高中的孙子不知道什么事迷上了游戏,学习下降不说,还把原本要缴纳的学习资料费用来玩游戏。

年迈的老奶奶责怪孙子几句,孙子就赌气不回家。然后跑出去就是一个礼拜,老奶奶四处寻找,去了当地派出所,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孙子,万般无奈下她只好把寻人启事贴在这根电线杆上。

因为个子矮小,老奶奶只能踮起脚双手高举才勉强能贴上。

贴好寻人启事,老奶奶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双腿一弯跪下,冲临江河畔磕头,嘴里说:“临江河神,保佑我孙子顺顺利利回来,等儿子媳妇回来,我拿钱买最好的祭品来祭奠你老人家。”

B市临江河畔有一个传说。

古时候,住在临江河畔的人们,到祭奠河神的季节,会送上早就准备好的祭品来祭奠。最残忍的祭奠,就是送上穷人家的儿子女儿,这样子河神就不会发怒,不会发怒,就不会发生大灾难。

比如,每一年涨潮季节,临江就会涨洪水,冲走许多住家房屋,冲垮堤坝,还有无数栽种的粮食,以及毁灭掉良田。

这是古时候当地的传说。

但新中国之后,这种陋习早就取缔,穷人家的儿女得到保障,家家户户安居乐业,再没有出现用活人祭奠河神的事发生。

河神没有发怒,也并不是祭奠的事,而是修建了大型提灌站。有利用渠道灌溉了良田,临江河畔人家的也养起来各种鱼类,人们的腰包鼓起来,外出打工的人在逐渐回归。

按道理这种现象之后,不应该出现失踪的人。

但事实上,失踪的人与日俱增。

由此,在临江河畔有了这么一个要命的谣言。

有人说临江河畔的河神发怒了,在半夜三更上岸掳走了一些人,也就是这些失踪的人。

以讹传讹,开始不相信的人们,信了。临江河畔绝迹了几年的祭奠在悄悄发生,虽然没有人敢用活物来祭奠,但香烛祭品是少不了的。

这不,当荀明堂跟凌冰急匆匆赶到B市临江河畔的时候,就看见了临江河畔路边上一堆堆燃尽了的纸钱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