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解读梦境
55735800000001

第1章 什么是梦?

到底什么是梦?答案众说纷纭。按照弗洛伊德[1]的说法:梦是潜入人类无意识认知的窗户。梦是我们沉入睡眠处于无意识状态时,大脑所产生的意象,并且包含着五种感官体验。你可能会听到声音,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尽管此时你正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通常,梦里有你认识的人,你能看到你曾去过的地方。不过,有时我们会在梦里看到一些我们梦寐以求的事物,它们在现实生活并不存在,是我们的欲望将它们迁移至此。

人们是如何将事物具象成梦里的意象的?这些意象又是否会刺激做梦者的身体?

有些人认为我们做的梦是集体无意识的,但更为大众所接受的观点则是:我们在梦中看到的意象源于我们的现实世界,是潜意识中记住的电影、海报和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梦,承载着我们最深切的恐惧和欲望。所以有时你会发现,你在梦中做着你想做的事情,也因此许多人认为:梦是人类无意识心智的反映。

梦几乎可以发生在睡眠的任意阶段,但在快速眼动睡眠[2]时产生的梦境最为丰富,此时的梦也最容易被记住。快速眼动睡眠时,你闭着眼睛,但你的眼球会快速地不断左右摆动,同时,你的呼吸不匀,心率不一,乍听之下似乎有点可怕,其实不然,梦是唯一能够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展现真我的东西。也因此,相较之下,做梦反而更为安全。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人们知道什么是梦,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做梦。对此,有许多猜测,但无可争辩的是:梦有益我们的精神、情绪,甚至身体的健康。

多数人认为,梦与我们的情绪稳定有直接联系。当人们做梦的时候,大脑边缘部分[3]很活跃,此处正是负责情绪的部分。此时,前额叶背外侧皮质[4]负责执行功能的部分被激活。所以人们会发现,梦境能够让人情绪高涨,这恰恰也是梦境能够如此栩栩如生,违反逻辑,甚至显得异常诡异的原因。

理解梦境可以帮助稳定情绪,指引生活的方向。古时,人们认为梦中隐藏着上帝赐予的智慧。虽然梦并不能通向另一个世界,但确是通往我们自身精神层面的入口。

梦真的有益处吗?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梦?

不是每个人都能记得自己做过的梦,但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梦有许多益处,清醒梦[5]甚至能够给人生带来帮助。人在做梦的时候,通常压力比较小,也不会过于沮丧。梦能够影响身体舒适度,帮助解决问题,甚至提高记忆力。通过练习,我们能够记住在梦中看到、经历过的事情。

足够的快速眼动睡眠还会让你的身体产生更多的蛋白质——这样你在白天的身体机能也会变得更强。睡觉的时候不要让自己有太多的压力,能够帮助记忆梦境。如果这点很难做到,可以尝试冥想。即便是最简单的呼吸冥想也能帮你放松身体,集中精神,将脑海中消极的想法和压力赶走,这样潜意识才能静下来,让你获得舒适的睡眠。

如果晚上没有达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白天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一整天都情绪低落。人们需要梦境和快速眼动循环来让我们恢复活力。如果醒来时,觉得自己休息得很好,那么即便没有睡到8小时也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你没有经历快速眼动循环,就不会觉得自己休息得好了。

另一个能让我们经历快速眼动循环,做更多美梦的方法是停止熬夜。夜猫子更容易做噩梦,更难经历快速眼动循环;早点休息则有很大不同,它能够让你平静地做梦,并从中受益。

注释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创立精神分析理论,著有《梦的解析》

[2]快速眼动睡眠,REM为Rapid Eye Movement的缩写。由于REM睡眠在生理学上面与其他的睡眠阶段极为不同,因此除了REM以外的睡眠阶段被称为非REM睡眠(NREM)。在一个睡眠周期中,会出现REM睡眠和非REM睡眠的交替,对于成人来说这个过程大约持续90分钟。【参考自

[3]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指包含海马体(Hippocampus)及杏仁体(Amygdala)在内,支援多种功能例如情绪、行为及长期记忆的大脑结构。这种被描述为边缘系统的脑部结构与嗅觉结构相近。术语“limbic”源自拉丁文“limbus”,意指“边界”或“边缘”。【参考自

[4]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是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大脑前额叶皮层中的一个区域。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执行功能,包括记忆,计划,抽象推理等。

[5]清醒梦(英语:lucid dream)是在意识清醒的时候所作的梦,又称作清明梦。清醒梦跟白日梦并不相同,清醒梦是做梦者于睡眠状态中保持意识清醒;白日梦则是做梦者于清醒状态中进行冥想或幻想,而不进入睡眠状态中。清醒梦一词首先由荷兰医生Frederi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参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