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二十四诗品(古典文库)
55734600000004

第4章 纤秾

采采流水 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 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 风日水滨

柳荫路曲 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 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今译】

活活泼泼的流水,

蓬蓬勃勃的浓春。

在幽深曲折的山谷里,

时时可见到美人。

满树的碧桃弄春吐蕊,

粼粼的水边日暖风轻。

步蹀在柳荫中的曲曲小径,

有流莺的鸣声左呼右应。

在诗道上我们探寻愈深,

便愈来愈体认诗境的至真。

好诗句也就源源汩汩,泉涌无已,

与历代的名篇一样,千载常新。

【注释】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采采,鲜明的样子。《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采采原是华美之意,这里借指流水的活泼清亮。蓬蓬,形容春气之盛;远春,大片的春景。郭绍虞所谓“韶华满目,一望皆春”,可谓拿捏住了这两句的精神。

〔窈窕〕深曲的样子。陶渊明《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风日水滨〕风日,风光。李白《宫中行乐词》“今朝好风日,宜入未央游”,温庭筠诗《偶题》“微风和暖日鲜明”,意境与此句近似。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乘,趁;愈往,愈深入;识,认识;真,真切。识之愈真是指准确地把握自然美的真谛。两个“之”字均指代大自然。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意思是说大自然中蕴藏的美景难以穷尽,诗人只要深入地观察、体验,就能不断创造新的诗境。即使古人已经写过的题材,也能“与古为新”,再造新的意境。郭绍虞《诗品集解》引李德裕《文章论》“譬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语,解释此句说:“终古常见,却又不陈陈相因。”将,将会,将要;不尽,不断,无穷无尽。

【诠析】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既是诗歌风格品类的汇述,也是一幅幅诗美图景的展示,他在连续呈现了一刚一柔的《雄浑》与《冲淡》两品之后,第三品却出现了一幅生气蓬勃的仲春美景,用笔生动、清新,色彩明亮绚丽。甚至有关创作技法的阐述,也脱去了生硬的哲学外套,犹若春风拂面,明眸照人,真正实践了他提出的诗当有“韵外之致”的要求。

纤秾是指纤秀秾郁的艺术风格。杨庭芝《诗品浅解》说,纤是指作品纹理细腻,秾是指色泽润厚。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可见纤秾风格的特点。在《二十四诗品》中,《纤秾》与《绮丽》相近,而与《冲淡》、《自然》异趣。司空图的诗美理想当然不在前者而在后者。但是,由于《诗品》是对唐代诗歌风格的检阅性的总结,因此作者在竭力赞礼“冲淡”、“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不废其馀各体诗美。《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标举了《雄浑》、《劲健》等属于壮美而与《冲淡》、《飘逸》对立的品属,同时也标举了《纤秾》、《绮丽》等属于秾丽而与《冲淡》、《自然》对立的品属,前人说它“平淡秾奇,诸体毕备”就是指此而言。

本章一二两节完全用写景来摹状纤秾风格的特点。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笔调描绘了弥漫着生机的春天的大自然,引导读者去领略纤秾的风貌,去体会这种诗美。“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两句为王渔洋所激赏并不是偶然的,它确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神采。读着这美丽的诗句,人们不仅能够看到春天明丽的色彩,而且仿佛还能够闻到春天的浓郁的气息,听到春天的醉人的音响。在“窈窕深谷”中出没的美人,未必是杜甫诗中描写的那个“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的薄命佳人,很可能是在山间劳动的一群活泼美丽、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这样的理解才比较符合纤秾风格的特点。作者接下去写道,在风和日丽的水滨,碧桃花正弄春吐蕊,漫步于柳荫下的曲径之中,时时能听到流莺的歌声。读者从这幅充满生气的、色彩美丽的典型春景图中,可以想见纤秾风格的状貌。

最后一节讲掌握纤秾风格的方法和途径,着重讨论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正确地说明了这两者的关系。自然美,表现自然美,也可以高于自然美。作者指出,自然中蕴藏着发掘不尽的诗境,诗人愈是深入地观察、体验,就愈能够把握纤秾这种诗美的真谛,开拓出新的美妙的诗境,生生不已,永葆青春。即使古人已经写过的题材,也能“与古为新”,不断再创造新的意境。司空图强调自然是诗美的源泉,强调从观察体验自然中创新,这种观点,比起宋以后相当流行的那种主张从古人现成诗句中讨生活,主张复古、拟古的见解,无疑要高明多了。

杜甫在成都草堂写的一些小诗,繁花著树,春色满眼,最与此品风格相符。如《江畔独步寻花》之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又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10】,以自然平易的语言,细腻流畅的笔调,写出了美丽的西湖春色。暖莺新燕,浅草乱花,把场面点缀得热闹非凡,把春天浓郁的气氛,生机勃发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秾而不艳,纤而不弱,也很能体现纤秾的风格特色。韩愈的诗歌虽然“横空盘硬语”,以“倚天拔地”式的气势与力量著称,但是他的某些小诗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致。例如七绝《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11】,就具有秾丽的风格特色,其中“曲江水满花千树”一句,很可能是本章“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所本。此外,杜牧诗《江南春》【12】,李商隐诗《二月二日》【13】,温庭筠诗《春日野行》【14】,亦颇具纤秾之风,可与本章参看。